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8184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第 7 页点化润泽畅神 让古诗教学美育灵动美育融入学科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灵动起来是语文古诗教学改革的追求。古诗教学要在提高小学生体验美、品尝美的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灵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审美体验是十分多种多样和复杂的。美的体验从对被感知的东西轻微激动开始到被见到的事物深刻地激动为止,经历着多层次的心理过程。”要让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灵动起来,就需要通过“点化润泽畅神”去实现。一、点化初步感知古诗蕴含的多元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倾注着作者丰

2、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古诗文的字里行间,要让美育在古诗文教学里灵动起来,首先就要点化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教材中的多元美。1、感知古诗中的人文美新课程规定的学生必读古诗70首中,表现亲情、友情的人文情感的古诗占有30%左右,这些古诗把人类个体的喜怒哀乐以及人际之间的亲与爱、思与牵、恨与愁表现地淋漓尽致。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人读来引起情感共鸣。点化学生,感知古诗人文美,是激发学生学好古诗情感和兴趣的基础。2、感知古诗中的景物对象美在新课程语文教材所选的必读古

3、诗中,描写了几十种景物:高山流水、长江黄河、碧空彩云、明月落日、紫烟飞瀑、松树枫叶、落花枯草、轻舟孤帆、鸣鸟啼猿、风霜雪雨,等等,这些都成了诗人作诗吟诵、表情言意的对象。作品中用精湛的词语写景物,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诗人的情感和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景物的调协,使得两者统一、形成了完整的有机体。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收尾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牧的山行收尾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收尾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白居易的草收尾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这些加点的字词所传出的意象都是物景,而这些诗全体原来都是着重人事。但我们并不觉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然生成的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这就是由于物景对象提供了一种美,一种与诗人情感和谐的美。3、感知古诗中诗人的夸张美夸张是诗人在写景传意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唐代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望庐山瀑布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柳宗元的江雪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南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三万里河

5、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山天。”这些加点的字词都用数量词,所表达的意并非实指,写出了一种夸张的美。“深千尺”写出了桃花潭水之深;“三千尺”写出了庐山瀑布之长;“千里”、“万重”写出了路途之遥,群山之多;“千山”、“万径”写出了山多路多;“三万里”、“五千仞”写出了河水流程之长,山峰之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写出了瀑布的陡直势急。诗人的视线随着激越的浪花从“三千尺”高空追逐而下,展现在学生脑海里的是奔腾倾泻、惊心动魄的瀑布,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伟想象。学生对自然壮景的美油然而生。 4、感知古诗中的语言意境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和谐押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节奏铿锵,犹如大珠

6、小珠落玉盘,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悠扬悦耳。杜牧怎样形容枫叶的美?他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柳宗元在大雪中看到什么?他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陆游出篱门想到什么?他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李白登庐山看到什么?他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数不尽的例子都证明了在欣赏语言美时能唤起联想,使人更好地体会诗中意境的美。5、感知古诗中的距离美俗话常说:“近看一个疤,远看似朵花。”说明事物拉开一定距离整体去看时,有一种距离的美,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诗人描绘出庐山瀑布的美是从“遥看”,是离开一定的距离所感受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正如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感慨地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识真面目,必须出乎其外,不只限于“身在此山中”的近距离认识美,而在于认识庐山的整体面目美。又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行一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中意境的美都着眼于整体出乎其外,从远距离之外表现山峦起伏,白云缭绕的远处风光的美。二、润泽让学生多元体悟古诗美多元体悟是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灵动起来的有效策略,我们在丰富学生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体悟策略,使学生对古诗作品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以产生情感的“震

8、惊效应”和“感染效应”。1、 借助“移情”、意境,润泽学习过程,让学生体悟古诗美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这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界的事物,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种“移情作用”的心理活动在儿童心中更加是如此。儿童看见星星会说是天眨眼;看见花上的露珠会说是花垂泪;看见布娃娃会抱在手中哄它睡觉、跟它说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移情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美感认知。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联想,可由物生景,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教师可提供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岸上四周的事物甚多,他何以单择“桃花潭水”?又何以

9、用“千尺”来描绘潭水之深?这是由于诗人于景物、想象之外又有情感的潜率。在岸边的众多事物之中,只有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可以和诗人的情怀相比较,却又不及,更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真挚深厚”的情境。作品中将景物与人情融成一气,产生一个完整的美的境界。又如孟浩然的春晓写了春天清晨啼鸟,昨夜风雨落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如同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晓”气象图,不由得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亢奋,好像自己已置身于这春景的气息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美德感受,由景物对象的美产生一种心情的愉悦。又如“举头望明月”而无“低头思故乡”,或只说“低头思故乡”而无“举头望明月”的分析理解,意味便索然了,学生也只能更好地体会景物所

10、带来的美的感受。意境是理解体悟的支撑,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所教古诗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古诗内容详细地讲解画图。例如山行一诗教学:通过计算机媒体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两幅图画,第一幅是山峦起伏,一条石径盘旋迂曲,白云缭绕山中,依稀望见一些竹篱茅舍,重点突出山的高深;另一幅是诗人停车观赏,秋山黄叶如金,枫叶似火,重点突出枫叶的丹红;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官,通过想象与联想,就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霜叶红于二月春花”的色彩美的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调用多元

11、智能,润泽学习过程,让学生体悟古诗美(1)调用音乐、绘画智能去体悟古人云:“凡音之启,由人心生也。”一首歌如果很长时间不唱,歌词就会被忘记,如果能想起它那优美的旋律,歌词往往也就又能脱口而出。例如白居易诗花非花的曲调一奏,我们马上能想起诗句的内容:“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许,去似朝云无觅处。”这说明音乐能深化记忆,促进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古诗内容需要,配上和谐的乐曲,让学生多听几遍配乐诗朗诵,再结合挂图等物像分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情趣。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逐字逐句地解释,逐句翻译,学生会较好较快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诗的意境。 宋苏轼曾云:“诗中有画,

12、画中有诗。”一首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富有情节性的范画。古诗讲究画面感,绘画则重视故事性,把绘画与古诗中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春晓一诗中,花、鸟、人、风、雨都是学生绘画时所描绘的熟悉的事物。在理解春晓一诗大意后,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由说一句诗意到一段话,直至编写一个故事(或写一篇小短文);再让学生根据说的一段话,一个故事(或写的一篇小短文)画出一幅画乃至几幅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在说与画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个性。(2)调用语言文字智能去体悟叶圣陶先生把“有节奏

13、、有感情地朗读”称作“美读”。古诗中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而建设、转化格律押韵的美,主要是通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如梅花一诗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反复朗读,使学生从外在语言美、景色美(梅花的清香)和内在的情感美(不畏严寒,敢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中受到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健康的志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在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让其发挥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具有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的白话文。例如学习完赠汪伦这首诗后,可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样的习作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

14、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领悟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三、“畅神”升华学生体验的情绪 陶行知先生提出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等六大主张,强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修身。让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灵动起来,就应重视小学生情感愉悦,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质疑、欣赏中体验,感情也随之起伏,升华体验的情绪。1、鼓励学生在主动质疑、体悟中激情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时常会提一些“歪”问题,学生常常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对古诗中的用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尊重学生思维时鼓励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求知,在体悟中激情。如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教学时,学生对于教师的板画提出了质疑:为什么黑板上画面中的太阳是红色的?而诗句中却说是“白日”

15、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时,其余学生全都愣住了。义务制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六册中“白日”注释为太阳的意思,并无“白”字注释,现代汉语词典中“白日”的意思:指太阳;指白天。于是,笔者并不急着告诉学生诗句当中“白日”指太阳之意,而是指导学生查阅新华字典、词语手册等资料,自己谈谈“白日”为何意。学生兴趣盎然,饶有兴致,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白日”指白天的太阳,“白日依山尽”中是指夕阳,夕阳当然是红色的;“白日”中的白字意思是白色,白日就是白色的太阳,我们中午见到的太阳不也是个白色的小圆盘吗?“白日”是鹳鹊楼所在地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傍晚的时候见到的是白色的太阳;“日”字在新华字典中

16、有5种意思,第一种指太阳,照此意解释,“白日”之中的日夜表示太阳,何必又加上一个白字呢?所以“白日”中白字的意思是白色的;第三册语文词语手册中揭示“白日”即是太阳的意思;我认为老师画的太阳是红色的也是不对的,太阳能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光,难道非要画成红日不可?等等。学生对“白日依山尽”中“白日”何解做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极大地增加了对古诗审美的情趣体验,在丰富知识面的同时受到了美的愉悦。2、引领学生在走进古诗意象中升华情感中国古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灿烂瑰宝,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诗人通过少数文字渲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反映了社会生活,也留出了可供学生再度体验的广阔

17、空间。如江雪一诗欣赏,诗人柳宗元(唐朝人)描写披蓑戴笠的渔翁孤舟独钓,这只是诗中文字的表层诗意,而作品“隐秘”本身的审美价值却表现了诗人政治革新失败后傲然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又如白居易的草一诗意境优美清新,描绘生动。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秋枯春荣。三四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这种枯荣现象的解释。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出一种误解:草只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循环,今年的草和去年的草只是同一事物。为什么野草“春风吹又生”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象,把草的无限生命力和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新事物融为一体,由此联系到人应该有一种顽强自信的精神。意境含有象外之

18、象,意外之意,它好似空中之音,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审美意境携领着学生超升于象外之象,畅神于其中的意外之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烟花”、“孤帆”、“碧空”、“天际”、“长江”等意象构成直接境象,虽然未直接描写诗人与友人是如何告别的,也未直接抒发二人的友情有多深。然而,这些直接境象引发了学生更为广阔、丰富的想象空间,构成了这诗的意境。学生脑海中印出了一幅鲜明深刻的送别画,一边是孤舟越去越远,一边是翘首久立,不忍归去,深切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这样的想象、欣赏审美使学生畅神于古诗意外之意,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升华美的体验情绪。让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灵动起来,让古诗文教学走向新的境界,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它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它为广大学校所重视,学生将在这课题的研究中受益,教师将在这课题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学校将在这课题研究中取得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