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7730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第 4 页小学语文怎一个“不”字了得 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的运用策略【摘 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都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泛化,很难听到否定性评价。面对学生错误答案、偏差的思维和不良行为,应给予实事求是的、否定的评价。如何合理利用否定性评价?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笔者认为,我们老师要示范为先,引领孩子。其次要给予孩子们机会,利用幽默的语言婉转地让孩子们学会接受批评,学会自我批评。当然我们也要不忘利用一些已发的错题资源,提取其丰富的价值,抓住契机,为教育所用。笔者始终认为恰当运用否定性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很有帮助

2、的。【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否定性评价;运用策略回首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课标“尤其是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指挥棒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追究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这样操作之下,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长期一味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学生回答的结论是明显错误的,教师也想方设法从不同的方面加以鼓励,极易让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在肯定性评价泛化时期,我们不得不审视否定性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否定性评价,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生认知错误时给予否定性的评判,让学生自我领悟反省,从而引导

3、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笔者始终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对他的错误行为也应该进行否定。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练,又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正确的评价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示范为先,引领说“不”现象举隅在教学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去观察蚂蚁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种种趣事。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蚂蚁有时还靠太阳的方位和自己的步数来辨别方向。”笔者一愣,这个知识是

4、老师不知道的,就问他从什么地方得到这个知识的,他说自己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听来的。老师马上对她进行了表扬:“你真是个小博士,知识那么丰富,老师应该向你学习!”在同学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接着说:“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不懂的地方就要学习,错的地方也应该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啊!”案例分析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见得处处事事都正确。课堂上偶尔出现了错误,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发现并说出来。这时,我们不应回避,应及时承认并纠正,做学生的表率,并且表扬学生听讲认真。在案例中笔者也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和孩子们坦诚相见,从学生们的表情看出他们很受感动。成效启示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5、,老师是真理和美德的象征,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教师与学生每天接触的时间有7至9个小时,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样老师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相信长此以往,受此熏染,学生们也会接受这些否性定评价的。二、给予机会,婉转说“不”现象举隅曾听一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公开课,老师让学生读诗题后,问学生山东是什么地方?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山东就是山东省。这个答案明显是不正确的,但老师却没有急着下定论,只

6、是微笑着对学生说:“作者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呢?在唐朝的时候,还没有山东省哦。”这时候,学生知道自己回答错了,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并直接坐了下去。这位老师也只能叫其他同学回答。案例分析回首课堂,在学生把“山东”解释成“山东省”时,没有急着下定论,只是微笑着提醒,这无疑是一种引导启发,只是可惜的是,没有做再一次的引导,也没有再给学生一次纠错的机会,而让这位学生尴尬收场,这无疑打击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此笔者认为这位老师可以接着问他:“古时候的山东跟现在的山东省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东指什么?山指哪座山?”然后引导这位学生查看课本注释明白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地区。同时也让全体学生知道古

7、诗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按照现在的意思给它翻译。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你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大产。”这节课,如果老师给孩子提供一个说话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相信这样引领之下,孩子纠正了错误,又会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让课堂来得更有效了,也能让孩子在这无声之中得到真正地成长。成效启示我们在参与某项活动并付出努力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学生更是如此,参与学习,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答案,在得到否定评价后,强烈的自尊心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十分尴尬。因此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答错了,也决不能用粗暴的语言进行否定,如“你到底怎么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回答,你

8、却回答不出,唉!”如果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今后的学习。面对学生的尴尬,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我们应给学生搭设一个平台,把错误的原因潜意识里归结为题目太难或者是粗心这些非智力因素,让他有个台阶下,同时也给他确立一个努力的方向。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首次尝试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回答的不足,给予适当的点拨,让他再次尝试,享受成功的喜悦,往往效果是最佳的。当然,如何婉转地进行否定性评价还需要我们的教育机智。教育家斯维特洛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

9、能带给人轻松和愉悦,让人快乐地对待真理和生活。在轻松愉悦的背后,让人领悟到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教学评价需要幽默的语言,而否定性评价更需要这一润滑剂,唯有这样才能化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化解学生受挫后尴尬和难堪的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在笑声中让学生认识不足,接受教育,成长更快。三、 丰富价值,提炼说“不”现象举隅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课文荷叶圆圆一课中,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露珠把荷叶当作摇篮。笔者在执教时作了课外延伸,问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别的小动物把荷叶当作什么?”小朋友纷纷回答,有的说小鱼把荷叶当作雨伞,蚂蚁把荷叶当作桥,蝴蝶把荷叶当作停靠站一个

10、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把荷叶摘下来当作帽子。”这个答案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学生模仿课文的说法,把荷叶当作帽子,这个无心的模仿变成现实就对荷花造成破坏,是不可取的,对学生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老师先不否定,继续叫其他同学回答,由于受到这个同学的影响,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把荷叶当作雨伞、玩具、扇子这时老师再问:“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把荷叶当作雨伞和小鱼把荷叶当作雨伞有什么区别吗?” 引导学生知道小动物把荷叶当成雨伞等是不破坏荷叶的,而我们把荷叶当成雨伞等是要摘下荷叶的,接下去否定学生的答案,并教育他们:荷花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你摘一片荷叶,他摘一朵荷花,那荷花就会给别人摘光,别的游人就欣

11、赏不到楚楚动人的荷花了。案例分析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否定了学生的答案,但换来了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深刻记忆,体会到否定评价中更有价值的意义,学生决不会因为老师对他的否定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成效启示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比学习结果更有价值。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真知、悟得真情学到学习方法,错误的事物存在也有价值。因此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是错误的,老师给予一个否定的评价,同时老师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挖掘错误答案所具有的借鉴或引以为戒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尽

12、管他答错了,但也是有价值的:由于我的错误,可以提示其他同学,防止此类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滋生一种心理安慰,冲淡否定评价带来的负面效应。真诚的课堂需要表扬的激励作用,也呼唤否定的警醒作用。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应当把奖励与批评两方面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和不当的行为,就该给予否定。这对学生良好性格养成和成才都是很有好处的。说“不”是一面镜子,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成长,拥有了学生喜欢的人格魅力;说“不”是一种提醒,让学生在挫折中增长智慧。【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2011.2李湘蓉 薛根生 左新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M. 浙江:语文出版社出版,2002.3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4陈焕章.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朱洪兴.课堂幽默与教学效果M.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