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6871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第 - 10 - 页刨根问源寻难点 探径循路找对策对人教版第一学段“认识钟表”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学会正确认读钟表是生活中的必需知识之一,纵观小学阶段每个版本的不同教材,都将其放置第一学段,看似简单的知识,却让老师教得万分头疼,学生学得晕头转向,作业的错误率极高。笔者试从一年级两次教学前夕分析不同阶段孩子对钟表的认识,分析缺失之处,阐述一些适用的对策思考。【关键字】认识时间 钟面构造 缺失研究 对策思考 关键词一:背景现状【思考起点】尽管“认识钟表”在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少,但老师们却还是不停抱怨:孩子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看

2、着错误率地节节攀升,只能通过题海战术,熟能生巧!适逢笔者今年执教一年级,回想之前教学或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碰到过一些学生对时间了解不够清楚,直至三年级做类似的时间计算也是错误较多,有的还错的很离谱。晚上偶然翻阅最近几年的杂志,发现专家们对此课的叙述也是百花齐放,各有争议。顿生疑虑,那么,我的孩子们身处城乡结合部的他们,对时间的掌握情况又是如何呢?【追溯文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还应该知道计时手段变迁后的背景知识及演变的历程。时间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钟表有12个数字,为什么钟表上的数字要围成一圈,这些都是孩子们心中产生的疑问。自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

3、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至此开始人类开始有了“时间”的概念。爱因斯坦称时间为“人类的幻觉”,笔者查看相关资料,大致对时间的定义为:两种运动的共时性。计时工具本身具有运动,如沙漏沙子漏下、钟表的走动与被测量的物体正在经历相同的时间运动,因此两者是共时的!在近代史上,时间的计量体系也经历了几次变迁,从“世界时”系统到现在采用的“历书时”作为基本的时间计量系统。再看,计时工具也经过了千变万化的变迁,公元六千年前利用太阳影子的移动规律来测定时间的装置日晷诞生,“时钟”第一次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直至十三世纪中叶钟表问世,这千万年间,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知识文化背后勾勒了一条计时手段、钟表文化和科技发

4、展的轨迹,这些,都可以在课外向孩子们加以讲解。【迷茫之境】1、未学习之前,孩子们对钟面的前位知识表现如何?是否具有正(负)迁移。2、有哪些原因导致一年级孩子认识钟表结构上产生障碍?具体障碍的分类。3、人教版教材产生的困惑,与其他教材的编排比较又如何?4、怎样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中学会修正错误? 关键词二:实施剖析【调查目的、意义】1、通过本次调查,较全面地了解一年级学生认识时间的一般状态。2、为教学认识时间提供一个有效数据及错例借鉴。3、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认识时间的理解及其分析学生相关观察的能力。4、为下阶段进一步学习秒及及相关时间计算提供前位服务。【调查对象、时间、方式】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一年级

5、两个班级孩子(共90名),分两次调查,调研时间分别为一上未学习“认识时间”,一下未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前。由于低年级孩子对钟表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图形,因此本次调研均让两个时期的相同孩子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的方式进行,调研中教师未加以知识上的干预,以画一画的形式让孩子完成心目中的“钟表作品”,并对一年级下册的孩子进行相应时刻辨析测试。1、部分素材展示借助孩子“心中的钟表”微型研究入手,从作品中看到,在学习之前,孩子对钟表并不陌生。因此,笔者从钟表各组成部分(形状、方向、表针、数字)“元素感知”和(时、分刻度、关键点)“内涵感知”两方面分析,从学生的前位知识(痕迹)中推测其既有经验,以便服务于后续教学

6、。2、“熟悉知识”现状及剖析1)表一2)表二3)表三3、解析1) 组成“表面元素”感知分析因本届一年级孩子是我校自主招生,80%的孩子在正规幼儿园经历学前教学,家长的素质普遍较好。从表一中,我们可以对比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已经开始接触认识钟表的基本构造,能初步感知三针之间的关系,开始辨认整点、半点与学习时间的记录方法,60%以上认为钟表的形状是圆形的,但将近有61%的孩子都在钟面上添加了具有儿童情趣的各种装饰品,这些无关因素将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相对来说孩子对刻度、指针的关注度就弱势化。孩子对钟面上的数字都认识到是沿着一圈排列,65%的学生通过教学和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钟面上12个数字

7、按顺时针顺序排列,从一下的测试中我们看到经过认识整时、半时的教学,孩子对钟表的构造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2)内部“内涵精细”深入分析由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上孩子因在幼儿园大班涉及到认识钟面4个关键点(3、6、9、12点的到位度)和对数字的圆周排列有所感悟,但没有刻意加强训练和相应的练习,随着时间的悠远,逐渐淡忘。对数字的排列及均匀度和关键点等掌握的情况不佳,只是呈现对钟表的表面感知,教师在教学钟面时应强调四个关键点分布的位置,以便为后继教学服务。一下的孩子因上学期在教师的指引下,基本能将12个数字均匀排列在钟表圆周上,能够关注到12点朝上,6点朝下,9、3位居左右的钟面特点。测试中孩子

8、对时分刻度线的关注非常弱,表盘上有时刻度仅9人,基本完整仅5人,这和一上只认识整时和半时有关,教师要在下半学期将教学重点放在“几时几分“。表三中一上和一下的孩子由于生活的体验,对于整时和半时辨认难度不大,80%的孩子能准确地表示出“半时”,但对于认识“几时几分”,孩子显得无从下手,辨别4:05时,对于分针未对准12感觉奇怪,甚至询问老师出题的正确性,孩子只能根据钟面所显示的数字瞎写,更多为空白。一下画9:30钟面时针的位置相对较难,仅对2%,分针对36%,两针都对占44%,此处为教学的一个难点。3)从细微处“究错“,促错误为正确先导一上的学生钟表图作品中(见第2页7副钟表图),要准确地画出钟表

9、的各个要素,并正确排列数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确实在构图中有很大的困惑和挑战,从这些失败的作品中,隐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究的细节问题,以便我们针对此类问题合理、有效地进行新课的切入:图1学生按逆时针顺序排列表盘,纠其原因,可能受平时数序从左往右书写的习惯影响。但该生对于12个数字的排列,只是顺序发生错误,对四个关键点基本准确,且表盘上有时针和分针。这些错误可以作为“认识钟面”的学习起点。图2表盘数字排列均匀,有序,但没有关注到钟表上的“指针”长短。图3学生1-12个数按顺时针均匀排列一圈,但没有掌握四个关键点,因此表示的半时不太准确,受表面因素影响太多,将构图中的重点放在表盘的修饰上,没有关注到

10、钟表的基本要素。图5表盘标出23个数,反应出孩子基本知道钟面上的数是按圆周围成一圈,但却不知道是12个数字,因此只能将表盘填满。但该孩子关注到了表盘上有三针,并能画出三针形状。图6和图7优点是将表盘上的基本要素都罗列完整,图7关注到“秒针”、刻度“分”的存在,但不知道每大格时之间刻度为5小格,因此每大格平均分成10份或11份,图6平均分成6份(5条刻度线),这些都是后继学习“几时几分”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4)排除错误时刻的干扰性半时书写:将12:30写成12:00,是由于年龄小、思维欠成熟,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重叠,既看到了整时又想到了半时,继而引发把 930看成 900的错误。这与教师在课堂上

11、不断强化“分针指向12是整时,分针指向9是半时”,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时刻提醒孩子将时针和分针两者结合才能确定时刻,不能将时针和分针的教学割裂开来看时刻。特殊半时:将12:30看成 130。在“12时计时法”半时中,除了 1230,其余半时时刻“几时”都是取较小数,合成几时半;只有12:30,因时针在刻度“12和1”的中间,取大数。读“半时”时分针显示都是6,认读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分清楚此类时刻认读的关键是时针,告诉孩子12:30的特殊性:当时针在“12”和“1”的中间时,“几时”应取大数“12”。5)根据给定时刻画钟面出错画给定时刻钟面930:调查中,两针画对才44%,通常出错原

12、因如右图所示。学生知道“半时”分针指向“6”,但对“分针指向6的同时,时针应相应走半格”这一知识点不清楚。因此,学生容易在画此类时刻图时只注意到分针的位置,而忽略了时针的位置变化,教师应用儿童话的语言强调“半时”即两个“整时”的中点,时针和分钟都在比赛跑道的中点即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分针跑半圈,刚好对准6,并将该类知识运用到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让孩子多次辨认几时半在干什么,结合学生实际活动有效强化半时的运用。关键词三:有效架构(一)在多重认知冲突中认识钟表对钟表表盘结构的本质研究认识钟表,纵观各类教材,都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1时=60分,第二阶段安排认识“几时几分

13、”和时间单位“秒”,特别是“半时”钟表中表针的位置和认识“几时几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重。时间单位不像学生身边的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具有满十进一的特点,具有抽象性,且一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只局限于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鉴于钟面构造的复杂性,在环状的钟面中同时要用“时、分、秒”表示一个具体时刻,并将同一钟面平均分成12大份,60小份,同时外显两种相似又不同的刻度。钟面的构造三盘合一,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和许多困惑和障碍。1、构造三盘合一,分分合合致学生迷惑笔者查阅相关资料,通常我们使用的钟面的表盘,其实是由时针盘、分针盘、秒针盘三盘合一呈现而成。如下图:时针盘 分针盘 秒针盘当我们看时针时,应看相对

14、应的时针盘;看分针(秒针)时,应该看与之相对应的分针盘上的时刻。时针盘上的刻度与分针盘上的刻度不同,时针盘上的1大格表示1小时,分针盘上1小格表示1分钟,秒针盘上1小格表示1秒。真正的表盘是由这两个表盘结合而成的,而且分针的表盘又在时针表盘之上。一个钟面上有两套不同的刻度,实际为3套,但分和秒的刻度系统方法类似,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理解又过于复杂,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课前做足功夫,了解相关知识。2、圆周环状排列,给辨别时刻带来学习障碍一下的孩子刚认识百以内的数,按照数列的直线排列顺序,货币单位的认识都采用十进制原则,但钟面却采用一个系统,既“时分”都用一个表盘来表示,通过12个数字

15、和平均分成12大格、60小格来诠释钟表12个数字的循环往复动态生成,学生很难在动态的过程中用静态去认识钟表,因此会感觉迷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画表”的活动来构建钟表的过程。另一方面因共同一个表盘,使得两盘的从属关系显得更不明确。如7:50,学生容易写成8:50,是因为学生不明白此时分针盘上所对应的50分表示的是7时到8时60等份中的50份,还是8时到9时这个分针钟面所对应的50份。这些都是由于两个表盘共享一个表盘带来的学习障碍,环状的排列,使接近整时刻之类的时刻成为教学的难点,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分针和时针互动运动规律的把握造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孩子结合校园生活多辨析接近(差)整

16、时的时刻,寻找两者之间的区别,加以比较,如比较7:05与8:05的区别,如下图所示。结合具体的情境:图一钟面和图二钟面中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区别?重点在与强调图一分针未走过12,图二分钟走过12;图一时针未到8,图二时针刚刚走过8,以此辨析接近整时课的两种时刻。(二)通过对比研究加强各版本教材间纵横交错的联系笔者通过观察各版本教材,发现在编排上除了年级、册别有所差异外,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也有微小的调整。这种学习材料和教学纵向的调整对孩子认识时间有怎样的影响?为此,笔者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张天孝主编)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调查研究。1、各版本教材对学习材料、内容编排的比较概述内容

17、版本感知判断层面作图、操作层面学习背景整时半时几时几分秒拨一拨画一画20以内100以内表内乘除有余数除整时半时人教版一上一下苏教版一上认读(不到几时,几时多)二上北师大版一上认读(不到几时,几时多)连线连线二上设计作息表浙教版一上连线连线二下填空连线几时几分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粗略地解读到以下几点教材编排意图:(1)各版本都在一、二年级安排了认识整时、半时,体会钟面时针和分针运动的规律,感知1时=60分。(2)苏教版、北师大版在一上注重对非整时时刻的关注,关注认读“几时不到,几时多”的时刻练习,除人教版外都安排在二年级涉及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和认识“几时几分”。(3)对于认识时间难点“几时几分

18、”,除人教版安排在一下,其余都安排在“二上”或“二下”教学完“表内乘除”后学习,浙教版更在之前就涉及到“有余数除法”的教学,这样的安排为突破教学的难点起到了必要的铺垫作用。综合起来,在感知判断层面,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更注重对认识时间不同形式的感知;在操作层面上,基本上都通过拨一拨、画一画的形式,北师大增加“设计作息表”,在学习背景上各版本差异性较大,从这样的安排上来看,人教版一下的学习任务更为困难,建议第二次课改中编者对待此类问题能有所改善。针对人教版现行教材我们能做的只能在“4个钟面关键点”上做足、做好功夫,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相应分针盘:“3点对15分,6点对30分,9点对45分,12(0)点

19、对60(0)分” 。让学生运用寻找相近刻度的方式来记忆分针盘所对应的“分数”,如分针指向刻度4,最接近关键点3,运用“3点对15分”,4点就是15+5=20分);8点接近关键点9,运用“9点对45分”,8点就是455=40(分)的方法记忆。各个版本各有优劣,以便我们教师合理选择。(三)积极思考,认真钻研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中学会修正错误小学阶段的时间概念教学分别在一年级和三年级两个时段完成。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半时,下册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 1小时=60分,而半时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册“认识时间”教学的关键点。人教版教材编排指出一年级(上)不要求理解“半时=30分”,只要求会认会写

20、。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上半时的认读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教学难点在两个方面:一读分针走过的区域,需要5分5分地计算,相对与孩子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困难来自与能否正确得读出时针的刻度,读分针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练习达到,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读时针,当时针不是正好指着整时时,学生往往弄不清,究竟是几时。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教材编排上知识点的和生活经验缺失造成的。1.整体备课,沟通教材间的流程联系在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备课的备课观。不仅仅要着眼本节课的教材,还得熟识、解读本册教材及之后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整体备课的眼光来沟通教材间的流程联系。可以尝试

21、建“认识整时半时”和“认识几时几分”同时备课,这样有便于从系统除法进行教学预设,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有效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在一上教学认识整时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而在一下认识几时几分时并没有再次强调先看分针,再看时针,有的甚至和一上的教学顺序相悖。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统一学生观察的顺序:先看分针,在看时针,这样将上下两侧的教学方法相统一,能有效激发孩子认识时间方法的提升,提高认读的正确率。2.充足生活,让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第一手生活经验既然孩子对钟表的生活经验不如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来得熟悉,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好各类准备工作,让孩子将钟表的认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

22、在家长会中向家长澄清历年来学习的情况,请家长给孩子买一个闹钟放在床头,并设定好作息时间,使学生能有机会观察钟面,熟悉钟面。这样,孩子在正式学习钟表的认识时已经储备了较充足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一般班级在布置教室时,会在前面或者后面放置一个实物钟,通过老师可以经常性地引导,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去观察钟面,既让孩子简介认识了钟面,也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3.强化体验,让孩子在问题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学生对时间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来自于操作的缺失,缺乏让孩子在课堂中深入地进行探究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尽情让孩子来拨一拨,玩一玩时钟。但不是一味地无目标地玩耍,而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内来

23、观察钟面上有哪些构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孩子在摆弄学具钟,拨拨、玩玩、看看,充分研究钟面特征。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表盘上表针运动的规律:“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才走一大格是1小时”与“3点对15分,6点对30分,9点对45分,12(0)点对60(0)分”4个关键点等知识。4.关注特殊,让孩子用对比的眼光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整时与半时分开进行练习,先降低学习的难度,发现学生的正确率达到 92%,再进行练习综合时,正确率明显下降。其实我们只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侧重于看时刻的方法指导而忽略了整时与半时之间的联系,同时由

24、于学生对学具钟册使用方法不恰当,造成很多学生没有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针,随意性偏大,教师和学生只重视最后拨钟的结果,也是造成“半时”困难的一大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并正确示范拨钟方法,按照顺时针运动的轨迹来正确拨钟,充分展示教具的使用,让学生看清从整时到半时两针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即“分针向前走半圈,时针就向前走半格”。再通过课堂练习,以对比的的方式进行变化,让孩子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的变化,如 300330,12001230先看整时再变化到半时。通过对整时与半时的对比练习,促使学生用运动的变化并联系的眼光体会时间的联系。 5、规范术语,引入时间语言流程 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规范看针

25、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还要统一并规范钟面时刻语言流程的表述。受企业的流程思想的影响,构建了语言流程。企业流程的特点是:简单、专业、标准,课堂上学生的语言流程也应该具有上述特点。一年级认读整时时刻钟面的语言流程表述为:“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一下认识几时几分时刻钟面的语言流程表述比一上略有提升,分两个层次表述:“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几分”。如果我们能时刻在课堂上使如此规范的时间用语来描述钟面时刻,定能达到学生人人会说并掌握的目的。总之,尽管认识时间作为一年级教师的难点之重,但我们只要将认识时间放在一个在全局着眼,分析孩子出错的原因,整体改进、架构,充分感知孩子思维的演变过程,适当在教学中研究教法,处理得当,就能重新建构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1金强洲.人教版数学一下“认识钟表“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2朱成星:也谈时刻和时间.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11.12杨 婷 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