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735732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孤独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儿童孤独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孤独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孤独症.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儿童孤独症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5页 孤独症的概念孤独症的概念n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n主要表现:社会交往障碍 言语交流困难 固定刻板的行为模式或兴趣n国外调查患病率:4/万5/万n男女比例:3.54:1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5页孤独症的病因学孤独症的病因学多因素致病多因素致病(1)(1)n遗传学因素 1.孤独症同胞患病率3,是正常人群的60100倍。 2.单卵双生子同病一致率36%90%,双卵双生子仅为09%。 3.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发现一些候选基因与孤独症有阳性关联,说明该病有明显的遗传物质基础,这对于将来进一步克隆孤独症致病基因、研制有效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n病毒与免疫学因素

2、围生期病毒感染引起个体免疫缺陷,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5页孤独症的病因学孤独症的病因学多因素致病多因素致病(2)(2)n神经生化与神经内分泌因素 孤独症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包括5HT、DA和NEn神经病理学因素 3075%的孤独症患儿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肌张力异常、舞蹈样动作、病理反射、姿势和步态异常、眼球震颤等。提示大脑基底节、额叶及边缘系统功能失调。n围生期因素 孤独症与许多围生期危险因素有关,尤其是母孕期病毒感染。围生期危险因素可能加强了已经存在的遗传易感性。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5页孤独症的病因学孤独症的病因学多因素致病多因素致病(3)(3)n

3、社会心理学因素 1.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睦的双亲关系对孤独症患儿的培养教育、促进其社会化有积极作用。 2.不良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语言、社会技能的获得和发展。 总之,儿童孤独症是多种病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该病应该采取综合性、个体化的干预和治疗措施。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5页孤独症临床特征孤独症临床特征(1)(1) 起病年龄及表现形式起病年龄及表现形式 n通常起病于3岁之内n早期识别对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n约1/4的孤独症呈“倒退型”,主要表现为语言功能的倒退,伴兴趣丧失。倒退型孤独症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生活事件可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

4、独症的临床特征(2)(2) 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 n缺乏社交凝视、微笑、依恋n交会性注意缺陷n无法进行正常游戏n不能遵守社会规则n不能建立伙伴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的临床特征(3)(3)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 n语言表达障碍:1.刻板、重复及模仿语言 2.代词错用 3.不善于描述和表达 4.语音、语调、语速异常n语言理解障碍n缺乏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n自言自语、乱语n非语言交流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的临床特征(4)(4) 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 n日常生活习惯刻板化:不愿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拒绝探索新事物。n过分

5、专注于某些事物:对特殊物品的依恋;着迷于单调、重复事物;对物体的非功能性特征的兴趣。n行为和情绪异常:刻板重复的动作;多动、冲动行为;强迫行为;情感活动原始、单调,情感反应不恰当。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的临床特征(5) 认知缺陷认知缺陷 n智力缺陷:智力低下 智力不平衡 高功能性孤独症n注意缺陷:早期表现为缺乏探究反应,不能随着环境中的视听刺激或者父母亲的指引而转移注意力。学龄期表现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注意保持时间短暂。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的临床特征(6)(6) 感知觉障碍感知觉障碍 n主要发生在听觉、视觉、痛觉方面n表现为感觉迟钝

6、或感觉过敏n特殊的感觉偏好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5页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的临床特征(7)(7) 病程及预后病程及预后 n总体病程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但是存在极大的反复和难以预测性。n预后与起病年龄、智力水平、语言发育水平、是否早期干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关。n及早干预、特殊训练和行为治疗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n儿童期智商、5岁以前语言发育水平是今后能否达到社会独立的最佳预测指标。n大约50的孤独症患儿社会预后相对良好。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5页孤独症的干预重点孤独症的干预重点 guidelines from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Autismn主动交流能力

7、n社会技能n游戏技能n在正常环境中接受认知教育n减少异常行为n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5页孤独症的治疗原则孤独症的治疗原则n特教培训特教培训为主,结合使用行为矫正行为矫正,目前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仅用于减轻异常行为。n早期发现,早期治疗n治疗的个体化、系统化、综合化n长时程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5页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孤独症的药物治疗(1(1) 来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证据n奋乃静、氟哌啶醇对于冲动、攻击、多动症状有效。n选择性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SSRI):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对攻击、激惹、刻板行为、焦虑有效。n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奥氮平、喹

8、的平等对冲动、攻击、激惹、活动过度、刻板行为有效。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5页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孤独症的药物治疗(2)(2)n目前的药物无法改善孤独症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障碍,但是可以控制行为异常,有利于教育和培训的开展。n所谓的“脑营养药、补脑药”对孤独症无效n必须在精神科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1)(1) 简介简介n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特征、血浆谷氨酸和-氨基丁酸浓度、Reel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n样本来源: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长沙市启航培智教育中心、青岛市以琳孤独症患儿训练部、青岛市儿童医

9、院、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n样本数量:核心家系278例,正常对照儿童200个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2)(2) 差异项差异项n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项目:孤独症患者父母亲生育年龄大,父母亲受教育年限长,家庭负担重,家庭关系差,胎次、产次大于正常儿童,母亲流产次数多,有先兆流产,有孕期疾病史及孕期服药史,孕期接触放射线,孕期每日使用电脑6小时以上,孕期母亲遭受重大心理创伤及情绪不良,非足月,非自然分娩,产程延长,非母乳喂养,非父母抚育,非父母教导,既往疾病史阳性,家族史阳性n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的项目:是否服用避孕药期间受孕、孕期是否接触化学物质、出生体重、

10、出生身长、胎位、产伤、出生窒息、出生季节n如何看待上述结果:不一定与孤独症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3)(3) 相关因素相关因素n孤独症的相关因素: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生育年龄、家庭负担、妊娠反应、孕期服药史、分娩方式、养育方式、抚育者、主要教导者、阳性家族史n其中具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生育年龄、妊娠反应、孕期服药史、分娩方式、阳性家族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4)(4) 关联强度关联强度相关因素OR值父亲生育年龄30岁 6.715家族史阳性 5.798孕期服用药物 4.653非自然分娩 4.1

11、47母亲受教育年限11年 1.373妊娠反应中/重度 1.044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5)(5) 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开始会说话的时间较迟 64.75 不关注周围的人,反应不活跃22.30不安静,多动5.40开始会行走的时间较迟2.52动作或行为笨拙1.08 癫痫1.08 总是要求保持原有习惯0.72 智力落后0.36攻击行为0.36手或足瘫痪0.36其他1.08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6)(6)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治疗情况未用药 60.79 脑营养药物30.22抗精神病药 2.52 情绪稳定剂 1.08 中枢兴奋性药

12、 0.36 抗抑郁剂 0.00其他 5.04疗效比率显著有效 1.84 有效 21.09 无效 77.07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7)(7) 早期发育特征早期发育特征 孤独症儿童早期各项发育性标志出现的时间均落后于正常对照儿童。包括眼神对视、特别哭闹还是不吵不闹、被抱时的情绪和躯体反应、对声音的反应、对成人不同面部表情的反应、是否常有要人抱的姿势等在内的孤独症早期表现总分,孤独症儿童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 患者当中发现有发育标志的颠倒或异常,如有部分患者先会走后会爬,而且278例患者当中有43例患者从没有学会爬行,占总数的15.47。而正常对照儿童200

13、例中有5个没有学会爬行,占总数的2.5,未发现发育标志的颠倒。 孤独症患者278例中有112例有发育退化史,占总数的40.29,出现的时间为22.418.90月,较早的出现在68月,较晚的出现在48月。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5页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研究结果(8)(8) 结论结论 总之, 本次调查的结果支持孤独症儿童在母孕期和围产期高危因素明显增多的观点。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调查的项目更多,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阳性发现增多。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母孕期及分娩期高危因素,尤其是避免关联强度较高的暴露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5页感谢大家观看感谢大家观看8/30/2022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