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重要).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32187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6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重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重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重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重要).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 - 一、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 分析方法。 3、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 信号的关系曲线。 4、 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 浓度(或含量)的范围。 5、 灵敏度: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 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6、 检出限: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 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 质的检出限。 7、统计权重:g=2J+1 表示支能级的简并度,叫做统 计权重。 8、 禁戒跃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

2、禁戒跃迁。 9、光谱支项:把 J 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 10、共振线:在所有原子谱线中,凡是由各个激发态 回到基态所发射的谱线。 11、灵敏线:灵敏线是指有一定强度, 能标记某元素 存在的特征谱线。 12、最后线:最后线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2 - 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13、 分析线: 对每一元素, 可选择一条或几条(23 条) 灵敏线或最后线来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这种谱 线称为分析线。 14、热变宽:由原子在空间做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 变宽。 15、压力变宽:由于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 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

3、碰撞而 产生的谱线变宽。 16、光谱通带: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17、 特征浓度: 能产生 1%吸收(即吸光度值为 0.0044) 信号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 18、特征质量:能产生 1%吸收或产生 0.0044 吸光度 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 19、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射 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共振荧光。 20、非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 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21、振动弛豫: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激发态分子以热 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以 -12 10s 极快 速度,降至同一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这一过程 称

4、为振动弛豫。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3 - 22、内转化: 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 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 式转移至低能级。 23、荧光发射: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级中 的电子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所 发射出的光辐射称之为荧光, 此过程称之为荧光发射。 24、系间窜跃: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之间的无辐 射跃迁。 当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层有较大重叠时, 处于这两个能层上的受激电子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 产生无辐射跃迁,该过程称为系间窜跃。 25、磷光发射:处于第一激发三重态最低振动能级中 的电子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所 发射

5、出的光辐射称之为磷光, 此过程称之为磷光发射。 26、猝灭: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 互作用,发生能量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 消失。这一现象称为猝灭,又称为外转换。 27、延迟荧光:处于激发三重态的某些分子还可以通 过热激发又一次系间窜跃回到激发单重态,再通过发 射荧光回到基态,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较长,这种荧光 称为延迟荧光。 28、荧光激发光谱:固定测量波长为荧光最大发射波 长,然后改变激发波长,根据所测得的荧光强度与激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4 - 发光波长的关系,即可绘制激发光谱曲线。 29、荧光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为其最大激发波 长,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

6、光强度,即可 绘制荧光光谱曲线。 30、内部重原子效应:当分子中引入重原子取代基, 使磷光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内部重原子效应。 31、外部重原子效应:含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溴 乙烷),增大了系间窜跃(S1 T1)跃迁的几率,使磷 光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外部重原子效应。 32、生色团:在紫外可见区能产生吸收,含有不饱和 键的基团称为生色团。 33、助色团:一些基团,它们本身并不产生吸收峰, 但是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 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这些基团称为助色 团。 34、试剂空白:当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处有 吸收时,采用试剂做参比(不加待测物) ,称为试剂空 白。

7、 35、液接电位:当两种不同组分的溶液或两种组分相 同,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相接触时,离子因扩散而通过 相界面的速度不同,相界面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称 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5 - 36、浓差极化:由于电极表面离子的浓度与溶液本体 浓度不同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浓差 极化。 37、电化学极化:因电化学反应本身的迟缓而造成电 极电位偏离可逆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 38、指示电极:电极的电位随着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 度变化而变化,称为指示电极。 39、参比电极: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电极电位不随溶 液中被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基本恒定电位 值的电极称

8、为参比电极。 40、钠差(碱差) :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pH 大于 10 或钠离子浓度较高时,pH 的测定值低于实际数值, 产生负误差,称为碱差或钠差。 41、酸差: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pH 小于 1 的强酸溶 液时,pH 的测定值高于实际值,产生正误差,称为 酸差。 42、离子选择性电极相应的线性范围:校准曲线的直 线部分所对应的离子活度范围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响 应的线性范围。 43、检出限:指 ISE 能够检测被测离子的最低浓度。 44、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 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6 - 45、归一化法:所有的被测组分都出峰,把含量

9、按百 分计称为归一化法。 46、等度洗脱:洗脱过程中,洗脱剂的强度保持不变。 47、梯度洗脱:随着时间的改变,冲洗强度发生变化。 48、正相分配色谱:固定项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的液液分配色谱。 49、反相分配色谱:固定项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 的液液分配色谱。 50、化学键合相:通过共价键将有机固定液结合到硅 胶载体表面,得到各种性能的固定相。 二、问答题 1、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得原则是什么? 答:无干扰、无自吸、背景干扰小;内标元素含量恒 定;分析线对的激发电位、电离电位应该接近;分析 线对得波长和强度尽量接近。 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 背景干扰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抑制和校正光

10、谱背景?简述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技 术的原理。 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背景干扰主要是指原子化 过程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和固体微粒产生的光散射。在 实际工作中,多采用改变火焰类型、燃助比和调节火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7 - 焰观测高度来抑制分子吸收干扰。校正方法有:邻近 线校正背景法、氘灯背景校正法、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法。原理:切光器使入射强度相等的锐线辐射和连续 辐射交替地通过原子化吸收区。氘灯测出的主要是背 景吸收信号, 空心阴极灯测的是原子吸收和背景信号, 二者相减得原子吸收值。 3、 列出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实现峰值吸收所要具备的条 件。 答: (1)发射线必须比吸收线要窄得多; (2)二者中

11、心频率相同。 4、简述影响物质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 答: (1)共轭效应:凡是增加体系的共轭度,都会增 大荧光的强度,并使荧光光谱红移。 (2) 刚性平面结构: 多数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有机分 子具有强烈的荧光。 (3) 取代基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 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大的影响。a) 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 b) 吸电子基团会减弱甚至会 猝灭荧光。 (4)温度的影响:温度上升使荧光强度下降。 (5)溶剂的影响溶液;pH 的影响等。 5、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8 - 答:激光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磷光可持续一段时 间。 6、 有机

12、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 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 * 、n * 、 * 、n * ,其中 * 、n * 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7、 作为苯环的取代基, 3 NH不具有助色作用, 2 NH却 有助色作用;OH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 - O,试给予 解释。 答:助色团至少要有一对非键 n 电子,这样才能与苯 环上的电子相作用,产生助色作用。 2 NH含有一对 非键 n 电子,具有助色作用,而 3 NH非键 n 电子消失 了,无助色作用。 - O中的氧原子比OH多了一对非 键 n 电子,其助色效果也就更显著。 8、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 实验发现

13、一种异构体在 235nm 处有一强吸收峰( =1000L -1 mol -1 cm) ,另一种异构体在 220nm 以后没有 强吸收。试判断具有前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是哪种异 构体。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9 - 答:前者的共轭体系使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摩尔吸收 系数也发生很大变化,故此异构体为前者。第二种结 构无共轭,单一的 n * 、 * 在 200nm 左右,所 以在 220nm 后无强吸收。 9、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 都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答:不是。 (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 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2)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 动才能吸收红

14、外辐射。 10、 和 是同分异构 体,试分析二者红外光谱的差异。 答:后者分子中存在羰基,在 1745 -1 cm会有一强吸收 带,而前者无此特征峰;前者分子中存在羟基伸缩振 动,在 36503200 -1 cm范围内;碳氢伸缩振动,在 3010-3040 -1 cm;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在 1161 -1 cm出现;碳 氧伸缩振动在 1300-1000 -1 cm出现, 而后者无此特征峰。 11、 在用电位法测定溶液 PH 时, 为什么必须使用标准 缓冲溶液? 答: (1)通过对消的方法,消除常数 K; (2)起到定 位的作用。 12、试述速率理论方程式中 A、B/u、Cu 的意义。 仪器分析重

15、点整理 - 10 - 答:A:涡流扩散项;B/u:分子扩散项;Cu:传质阻 力项。 13、试述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 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TCD 原理:1)被测组分的蒸气与载气具有不同的 热导系数; 2)热丝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3)利用 惠斯顿电桥测量。 FID 原理:1)氢在氧中燃烧生成的火焰为有机分子的 燃烧和电离提供了能源;2)有机物分子在氢火焰中进 行化学电离;3)化学电离产生的离子在置于火焰附近 的静电场中定向移动而形成离子流。 ECD 原理:1)检测器内有能放出射线的放射源 (63Ni); 2)载气分子能被射线电离, 在电极间形成一 定的基

16、流;3)样品分子有能捕获电子的官能团。 FPD 原理:1)检测器中有富氢火焰,为含硫、磷的化 合物提供燃烧和激发的条件;2)样品在富氢火焰中燃 烧时,含硫、含磷化合物能发射出特征光;3)特征光 通过滤光片后,由光电倍增管把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 14、若用氧化铝 HPLC 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苯- 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时应当增大还是减小苯的比例? 为什么?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1 - 答:减小。因为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属于 正相分配色谱,梯度洗脱时极性由小增大,逐渐出峰 苯为非极性溶剂,逐渐减小苯的比例可使溶剂极性增 大。 三、其他重点 1、原子能级用光谱项描述:Ln 12S

17、 ;光谱支项: J 12S Ln 2、在发射光谱中,谱线的辐射是从弧焰中心轴辐射出来的, 中心部位温度高,边缘处的温度较低,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 光源中心部位辐射被光源边缘基态或较低能态同类原子吸 收,使发射谱线减弱谱线自吸。 3、在分析较低浓度样品时,有时可用两点法绘制标准曲线 (仅 ICP) 。 4、找不到合适的基体来配制标准试样时,一般采用标准加 入法。 5、最大吸收对应的频率叫中心频率 0 ,中心频率对应的吸收 系数叫峰值吸收系数 0 K,峰值吸收系数一半/2K0处的宽度叫 半宽度用()表示, 简称吸收线宽度。 6、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元素转化为基 态原子蒸气。 7、石墨

18、炉原子化气升温程序: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2 - 8、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 离干扰、光谱干扰。 9、消除电离干扰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消电离剂。 1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多用 3 HNO和HCl配制溶液。 11、原子吸收光谱吸光度:0.150.60。 12、荧光猝灭的主要类型:碰撞猝灭、静态猝灭、荧光物质 的自猝灭。 13、当溶剂的极性增大时,由 n *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 蓝移,而由 *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红移。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 1) 可见光区: 钨及碘钨灯; 2)紫外区:氢灯和氘灯。 1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吸收池

19、:1)石英:紫外区和可见 光区;2)玻璃:可见光区。 1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误差:1)非单色光会引起对朗伯 比尔定律的负偏离;2)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绝大 多数为负偏离) 。 17、紫外可见吸光度:0.151.0。 18、倍频峰和组频峰统称泛频峰。 19、羰基与苯环形成共轭体系,羰基的双键特性减小,吸收 峰频率移到 1680 -1 cm。 20、红外吸收池:KBr 的晶体制作。 21、pH 测定前,pH 玻璃电极充分浸泡为了使不对称电位降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3 - 至最低并趋于稳定,同时也使玻璃膜表面充分水化,有利于 对 H的响应。 22、 - F选择性电极:敏感膜为 3 LaF单

20、晶的切片。 23、 - F选择性电极测定时,pH 应控制在 56 之间:1)当 pH6 时, - 3 - 3 3FsOHLa3OHsLaF)()()(,反应生成的 - F为 电极本身所响应,使测定结果偏高;2)当 pH5 时, HFHF- , - 2 - HFHFF, 由于部分形成HF或 - 2 HF, 使 - F活 度降低,造成负误差。 24、TISAB: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 25、对 1 价离子产生的相对误差为 3.9%,2 加离子为 7.8%。 26、分配比 k 称为容量因子。 27、若 k 或 K 越大,则组分的保留值也越大;试样中各组分 的 K 或 k 不等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21、28、在 R t一定时,如果色谱峰很窄,则说明 n 越大,H 越小, 柱效能越高。 29、当 R=1 时,分离程度可达 98%,可用于定性鉴定;当 R=1.5 时,分离程度可达 99.7%,可用于定量分析。通常用 R=1.5 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 30、热导检测器是通用型的检测器,可对水进行检测。 31、氢焰检测器适用于烃类等含碳有机物的测定。 32、电子捕获检测器适用于电负性元素的测定。 33、火焰光度检测器适用于含硫、磷的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4 - 34、对 TCD 的标准物质是苯,对 FID 是正庚烷。 35、正相色谱法通常逐渐增大洗脱剂中极性溶剂的比

22、例;反 相色谱法则与之相反,逐渐增大极性相对较低的溶剂的比 例。 36、示差折光检测器是通用型检测器。 37、高校液相色谱法一般很少用归一化法。 四、计算题 1、用光谱支项表示钾元素价电子 11 4P4S 的跃 迁。 解: 1 4S:n=4,L=0,S=1/2,光谱支项 1/2 2S 4; 1 4P:n=4,L=1,S=1/2,光谱支项 3/2 2P 4、 1/2 2P 4; 1 / 2 2S 4 3/2 2P 4和 1/2 2S 4 1/2 2P 4。 2 、 某 光 栅 光 谱 仪 的 光 栅 刻 痕 密 度 为 2400 -1 mm,光栅密度为 50mm,求此光谱仪对 一级光谱的理论分辨

23、率。该光谱仪能否将 Nb309.418nm与 Al309.271nm两谱线分开? 为什么? 解: 5 101.25024001klbkNR 理 2104 0.147 309.344 实 R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5 - 因为 实 R 理 R,所以这两条谱线可以分开。 3、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铅含量时, 以 0.1ug -1 mL质量浓度的铅标准溶液测得吸 光度为 0.24,连续 11 次测得空白值的标准 偏差为 0.012,试计算其检出限。 解: 1 -s mL0.015ug 0.24 0.01230.1 A 3 D 4、已知用原子吸收法测镁时的灵敏度为 0.005mg/L,配制试液时最

24、适宜质量浓度范 围为多少? 解: 1 -1c s1 L0.170mg 0.0044 0.150.005 0.0044 AC 1 -2c s2 L0.682mg 0.0044 0.600.005 0.0044 AC 所 以 适 宜 的 浓 度 范 围 为0.170 0.682mg -1 mL。 5、pH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如下测 量电池: pH玻 璃 电 极 | H(a=x)SCE 在 25 时,测得 pH 为 5.00 标准缓冲 溶液的电动势为 0.218V; 若用未知 pH 溶液 代替标准缓冲溶液, 测得电动势为 0.06V,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6 - 计算未知 溶液的 pH。

25、 解;2.32 0.059 0.218-0.06 5.00 0.059 E-E pHpH sx sx 6、 采用格氏作图法测定某试样中 2 Cu的浓度, 格氏计算图上得 0 s V =3.84ml, 0 V空白=0.05ml, 加入的 2 Cu标准溶液浓度为 5.0 -4 10mol/L 时, 计算该试样中 2 Cu的浓度。 解: 1 -5- -4 00 s x Lmol101.9 100.0 0.053.84-105.0 - 100.0 V-Vc -c )( )( 空白试样 7、用氟电极测定水样中 - F含量,取水样 25.00ml, 用 TISAB 稀释至 50.00ml,再加 入 0.5

26、ml1.00 -3 10mol/L 的 - F标准溶液后,测 得加入标准前后的电动势变化为 0.029V, 计 算水样中 - F的浓度。(S=58mV) 解: 1 -6-1 - 1058 0.029 -3 1 - S E x ss x Lmol104.61-10 50.00 0.5101.00 1-10 V Vc c 3- )()( 1 -6- x F Lm o l109.2c 25.00 50.00 c - 8、在 183cm 的色谱柱上,分离长链脂肪酸 甲酯,记录仪纸速为 12.7mm/min,洗出硬 脂酸甲酯(简称化合物 A)的保留距离为 279.1mm,油酸甲酯(简称化合物 B)为 3

27、07.5mm, 半峰宽分别为12.5mm和13.6mm, 死时间为 5.2mm,试计算: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7 - (1)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有效塔 板数、有效塔板高; (2)计算化合物 A 和 B 的相对保留值和 分离度。 解: (1)化合物 A: 2 7 6 2 1 2 . 5 2 7 9 . 1 5 . 5 4 W t 5 . 5 4n 22 A / 2 )( )()( AR cm106.6 2762 183 n L H 2- 2 6 6 0) 5 .12 2 . 51 .279 (54. 5) t 5.54n 22 2/ 0)( eff A AR W t ( cm n L H

28、 eff eff 2 109 . 6 2660 183 化合物 B: 2 8 3 2 1 3 . 6 3 0 7 . 5 5 . 5 4 W t 5 . 5 4n 22 B / 2 )( )()( BR cm106.5 2832 183 n L H 2- 2 7 3 7) 6 .13 2 . 55 .307 (54. 5) t 5.54n 22 2/ 0)( eff B BR W t ( cm n L H eff eff 2 107 . 6 2737 183 (2)1 . 1 2 . 51 .279 2 . 55 .307 )( )( , AR BR AB t t r 28. 1 70. 1

29、2 6 .135 .12 1 .2795 .307 70. 1 2 2/2/ )()( BA ARBR WW tt R 9、分析一试样得二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为 1.05, 柱有效理论塔板高为 0.99mm, 估计要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8 - 用多长的色谱柱才能使二组分达到完全分 离?假如二组分在另一根 1m 长的柱子上初 试分离,所得分离度为 1,为了使二组分完 全分离,柱子应变为多长? 解: (1)15876) 105. 1 05. 1 (5 . 116) 1 (16 222 1 , 2 1 , 22 r r Rneff mnHL7 .1599. 015876 (2) 2 12 2 1

30、)( L L R R m R R LL25. 2) 1 5 . 1 (1)( 22 1 2 12 10、对只含有乙醇、正庚烷、苯和乙酸乙酯 的某化合物进行色谱分析,其测定数据如 下: 化合物 乙醇 正庚烷 苯 乙酸乙 酯 Ai/ 2 cm 5.0 9.0 4.0 7.0 fi 0.64 0.70 0.78 0.79 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解:%100 A w i i ii i fA f %63.17%100 79. 00 . 778. 00 . 470. 00 . 964. 00 . 5 64. 00 . 5 乙醇 w %34.71%100 79. 00 . 778. 00 . 470. 00 . 964. 00 . 5 0.700 . 9 正庚烷 w %17.19%100 79. 00 . 778. 00 . 470. 00 . 964. 00 . 5 78. 00 . 4 苯 w 仪器分析重点整理 - 19 - %30.47%100 79. 00 . 778. 00 . 470. 00 . 964. 00 . 5 79. 00 . 7 乙酸乙酯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