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实务(3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1673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谈实务(3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会谈实务(3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谈实务(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谈实务(34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谈实务-第 33 页一、接案(一)接案前的准备拟定初次面谈提纲1.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2.简要说明此次会谈的目的、内容、双方角色、责任3.介绍机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4.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了解其期望5.询问服务对象的紧急需求,以便提供及时协助(二)会谈准备时间、地点、环境布置: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特殊需要:上门会谈,特殊准备(玩具)(二)会谈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案主中心,起点)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3.促进案主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案主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下一步工作进程(二)会谈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不能不说话

2、) 3.倾听(不能不听人家说话)二、预估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客观因素(背景,环境,持续时间,所作努力) 识别主观因素(感受及态度) 识别消极因素(成因及问题延续的因素) 识别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决定服务方式和内容(个案还是小组?)2. 【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 ,尊重对象意愿,详细和具体,与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考点一、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1、目标陈述要重在促进对象成长优势视角2.介入方法:小组、个案、社区3、介入行动有哪些? 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心理辅导更多的时候是多个行动都采取的 第四节 介 入1、直接介入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采取的直接行动、对服务

3、对象采取的行动、直接服务提供和介入。2、间接介入(环境改变)以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和组织乃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3.综合介入 考点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考点)(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参与行动,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瞄准服务目标:找准目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六)考虑经济效益:投入和产出,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变结果。第五节 评 估考点二、评估应注意的事项(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

4、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四)要切合实际需要【结案的任务】 (一)总结工作(二)巩固已有改变: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 【结案阶段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1、否认:心不在焉,迟到等,不愿意承认 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拖延结案3、抱怨:对社工不满(识别真假) 4、愤怒:背后隐藏的悲伤情绪,谨慎处理5、忧郁:情绪低落,充满焦虑【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回顾介入过程,确定结案时机;2、提前告知结案时间做心理准备;3、减少见面次数,给予心理支持;4、稳定服务

5、对象改变成果;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考点四、结案后的跟进服务1、意义:了解情况、感受关心、增强信心2、实施方法:(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 (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儿童的特点(考点)(一)社会属性的特点1.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二)成长发展的特点:1.快速性 2.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社会心理发展任务 3.顺序性4.不均衡性 5.个体差异性 6.分化与互补性知识点三、儿童的需要(考点)(一)生存的需要 (二)发展的需要 (三)受保护的需要 (四)社会化的需要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一)儿童生

6、存的问题 1.新生儿健康问题 2.儿童营养问题 3.儿童户籍问题(二)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二)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 1.贫困问题 2.家庭监护的问题 3.受教育的问题(三)儿童保护的问题1.儿童遗弃的问题 2.儿童遭受体罚和支持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4.儿童被忽视 5.儿童被拐卖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层面】 微观(个案)、中观(小组)、宏观(社区)【类型】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父

7、母履行教养职责,满足儿童成长需要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为亲职能力不足父母提供经济、托育、培训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不当或亲职缺失提供收养、寄养服务4.儿童保护服务: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知识点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4.兼顾了专业理想与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知识点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1.母婴保健服务 任务:保障婚前、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的良好效果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促进新生儿母乳喂养,倡导、教育、协调3.幼儿早教:早教实施、宣传重要性,为儿童

8、成长营造良好环境4.亲职教育:向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指导和常见育儿问题咨询。(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1.亲职辅导 2.婚姻辅导 3.家庭辅导 4.亲子关系辅导(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1.儿童问题辅导 2.儿童的娱乐与休闲 3.儿童的社会化引导知识点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一)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1.连接现有政策资源 2.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知识点三、救助和保护儿童(一)儿童收养服务社工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为失去了监护儿童(如孤儿)在潜在的收养家庭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家庭,以最大限度满足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和家庭养育子女需要的服务

9、过程。目前能够提供儿童收养服务的机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社工需要连接儿童收养服务的环节和程序,以提供协助。基于收养法而发生的收养行为。(二)家庭寄养服务(考点)社工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为永久或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并完成寄养安置的服务过程。环节如下:1.寄养家庭的招募 2.筛选合格家庭 3.评估申请合格家庭 4.寄养家庭培训5.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 6.儿童家庭寄养跟踪与评估服务 7.结案儿童收养、家庭寄养服务的区别:1.法律上的义务2.跟踪服务方面:收养服务有一定时限性6月1年寄养则以儿童离开寄养家庭为准。 寄养结案的时间就是儿童年满18周岁。(三)机构养育服务(集体、

10、院舍养育)机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对象:病残弃婴或孤儿知识点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标,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和保护儿童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方法要素】:1.以家庭为单位 2.聚焦家庭功能 3.家庭全程参与 4.建立良好关系5.连接资源网络:帮助家庭连接社区支持网络【方法理念】: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儿童社工保障儿童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庭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1.环境安全、自由、无虐待、忽视 2.原生家庭亲属家庭寄养或收养家庭 3.家庭需要社区及其他资源的支持 4.

11、家庭具备改变的能力,前提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需求满足 5.社区共建是基本保障【实务原则】:1.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要务2.评估的重要性:了解儿童需要,家庭情况 3.儿童及其家庭应得到平等对待 4.尽量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亲子隔离创伤 5.家庭寄养属于临时安置,尽量短暂 6.家庭外照料儿童:社工应尽量支持儿童与父母团聚 7.如不能回归原生家庭,社工应尽量为其安排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安排领养寄养。8.社工为家庭外照料儿童提供下列保障:维持儿童与其重要他人(父母、兄弟姐妹等)的联系,使其感受稳定持久的家庭氛围;安置环境应利于儿童成长,满足个性化需求;从临时安置到永久安置的决策应符合法律规

12、定。知识点一、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考点)(一)青少年的界定(了解)25岁以下,14-28周岁(共青团)7-14岁(少先队队员)青少年是由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人生阶段中最广泛深入的转变或转折期。(二)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1.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多变、创新、反叛(一)青少年的特点生理发展角度:体型变化、性成熟 心理发展角度:自我意识、逻辑思考能力、独立行为文化角度:(1)正直青年(循规蹈矩)(2)问题青年(越轨行为或犯罪倾向)(3)文化叛逆青年(标新立异)(4)政治偏激青年(打抱不平、激进)(二)青少年的需要(考点)社会性别(接纳自己的身体

13、容貌) 人际关系(个体与同伴) 情绪独立(不依赖) 经济独立(自食其力) 对未来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责任,理想抱负 对未来婚姻家庭做准备 形成价值观(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三)青少年的问题(考点)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避免标签和排斥知识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青少年社会工作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个人层面;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宏观:社区社会工作或相关组织,政策法规的倡导或改变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1.发展性正常发展而设计 2.矫正性已经发生问题 3.预防性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开展青少

14、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在价值理念上更加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2.在社工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pie服务原则(一)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二)接纳与关爱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三)注意青少年的个别需求(个别化服务) (四)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社工通用原则:尊重、不批判、接纳、个别化、自决(一)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二)习惯养成:自我约定、自我监督、小组中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估、如果提升自尊的行为表现3r理论现实治疗法 r:responsibi

15、lity责任与能力 r:reality把握当下r:right正确恰当的行为(三)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面试技巧、就业咨询、网络创业、就业资源联动(四)婚恋服务: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交往技巧(五)社交指导: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一)困难帮扶(二)权益保护(三)法律服务(四)心理疏导(面向特殊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正面联系(引导、帮扶、服务)(二)临界预防(三)行为矫治(四)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采纳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减少赦罪未成年人再犯罪知识点一、促进青

16、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自我探索1.服务目标:帮助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发掘并发挥其内在潜能,通过同辈间互动分享,强化其自我表达能力,提升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的能力,强调青少年间彼此回馈和反应的重要性,不仅帮助了个人的自我成长,也帮助他人的成长,协助自我接纳、自我完善直至自我实现2.理论基础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现实我 理想我 客观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整体的了解和看法(态度、意见、知觉反应和价值观);自我概念具有主观性,可能与客观相悖;习得性:适应良好的人能调试以符合环境要求;应拥有积极、正向、稳定、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重要他人对自我概念形成的深远影响

17、(二)生涯规划理论基础哈维赫斯特提出的“发展任务”的概念个体在特定年龄阶段应完成特定的任务,否则会有碍于下一阶段的发展自我认识;认识工作世界;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工作重要性,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观念形成;评估环境因素: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选择知识点二、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一)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二)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主要目标:1.协助父母有效扮演父母角色2.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发展中的阶段任务与危机3.沟通技巧与沟通渠道 4.改善管教态度 5.了解家庭氛围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6.如何早发现子女异常行为表现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家长如何成为有效辅导者1

18、.积极倾听 2.使用“我”讯息 3.积极沟通识点三、老年人的需要(考点)1、健康维护:老年人最关注的。病多了 2、经济保障:孩子养老,养老金3、就业休闲:养狗旅游,发挥专长 4、社会参与:社区活动、表达意愿、维护利益等5、婚姻家庭:老来伴,老人再婚、家庭支持系统 6、居家安全:无障碍通道也是为老人用的7、身后事宜安排: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8、一条龙照顾: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移情vs反移情:移情:指的是案主把早年情感生活经历中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工作者当作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反移情:工作者把他早年或现在与他人人际关系中的经验,投射到

19、案主身上。识点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考点)(一)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健康风险评估、例行体检、健康咨询、压力管理等(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1、个人协助:送餐、家务服务、志愿服务等; 2、出行协助:手杖、轮椅、住所改造等;3、技术支持:紧急呼叫系统安装(新增)4、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信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知识点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考点)常见的:抑郁、痴呆、谵妄、焦虑1、抑郁(心境障碍,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严重自杀)2、痴呆(较为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只要智能减退)3、谵妄(发病突然,有生理方面原因,可逆转)4、焦虑(情绪反应)注意接纳与尊重;注意

20、克服移情 知识点三、处理精神问题(考点)如何在精神上关怀老人1、珍惜当下,欣赏时间的珍贵、享受生活 2、建构意义(找到往事的意义) 3、直面缺憾(直面自己的局限) 4、接受一切(好的和不好的、需求和解和宽恕) 5、拓展圈子(社交活动、朋友、同龄人等)知识点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考点)(一)正式支持 (二)非正式支持 (三)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合正式支持体系(考点)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 (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老年中心等)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非正式支持体系:1、家庭成员 2、亲属 3、非亲属(邻居、朋友,ngo)

21、内容: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知识点五、处理老年特殊问题(考点)(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考点)包括身体、性、情感或心理、经济、他人疏于照顾、自我忽视等;社会工作的介入措施:1、维护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剥夺 2、提供救助性服务 3、构建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4、政策呼吁倡导(二)丧亲问题1、接受死亡或他人死亡一般会经历的过程: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2、社工介入的工作:(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家人争取合理权益。 (3)提供相关资讯。(4)进行丧亲辅导,如家务服务,技能培训,社会娱乐等(三)临终关怀(考点)服务内容: 控制疼痛和症状(药物、护理、

22、音乐治疗等方法)协助老人及家人解决医疗费问题(是否有政策支持、申请费用) 提供丧亲后续服务,如哀伤辅导(四)自杀(考点)1、自杀评估直接线索:我真想自杀间接线索: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没有我你会好些行为线索:买药,留遗嘱,筹划葬礼等2、干预措施(1)设定一个短时间能够实现的目标-缓解压力、清楚危险(2)安全约定(过两天回来看望)(3)缅怀往事(建立生命的意义,找出优势)(4)动员老人外部资源(亲人、朋友)知识点一、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和方法(新增考点)(一)评估目的1.识别老人的优势和不足2.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3.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4.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一)评估方法

23、1.评估内容和工具:身体、心理、情绪、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经济状况、环境安全2.评估注意事项:物理环境无障碍环境、平衡自立与依赖、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的恰当应用、注意老年人群体异质性沟通的辅助性工具、尊重隐私知识点二、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一)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特点1、接案:跟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社工需注意:(1)辅助工具的准备如老花镜、助听器等; (2)谈话节奏要放慢; (3)注意观察; (4)判定问题是否紧急;2、预估:需要全面评估注意老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3、计划: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4、介入:定期追踪进展情况,根据变化进行调整。5、

24、评估: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评估阶段的测量工具和指标要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老人的主观评价很重要。(二)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1、良好的沟通环境。 2、对沟通障碍老人要尽量多方求证老人的问题。 3、特别尊重老年服务对象。4、老人自决。 5、有耐心,做好长时间个案准备。(三)老年人个案管理社工角色:个案管理员 社工任务:链接资源、协调工作知识点三、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特点1、由于身体的限制,需考虑空间安排和辅具的使用; 2、社工始终扮演积极的角色;3、注重成员的点滴进步;不宜采用小组工作的情形:1、身体不好,出行难; 2、器质性病变,头脑混乱; 3、精神疾病、行为问题; 4、处于紧

25、急危机状况;(二)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1、案主自决 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3、保密 4、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知识点四、老年社区工作(一)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1、独居老人 2、高龄老人 3、伤残老人 4、困难老人(二)老年社区工作方案1、目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2、类型(1)居家服务 (2)社区中心服务 (3)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照顾老人;喘息服务)3、工作内容:老年社区工作方案包括增进老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各项服务的规划与传输。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工作、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出行及涉老

26、信息服务等。4、工作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知识点五、老年社区照顾(考点)(一)老年社区照顾的特点1、服务导向型转为需求导向 2、涉及宏观层面的需求评估。 3、社区照顾方案的综合性。(二)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咨询、志愿者、教育、娱乐、就业、健康、法律、交通等;知识点六、老年人机构照顾(考点)(一)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特点1.社会交往固定化,日常生活程序化 2.他人陪伴,个人自主空间减少 3.个人物品隐私受限,同住4.丧失院外角色和社会交往能力 5.身体和情绪上依赖 6.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7.退出部分社会活动和场合,适应机构社会关系 8.机构社会关系不适而挑衅工作人员

27、 9.丧失重返社区的信心(二)社工在机构照顾中扮演的角色1.申请和做决定:化解负面情绪、初步评估是否适合入住、入住引导/转介安排2.等候期间: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络,消除疑虑;协调资源保证老年人等候期间特殊照顾需求的满足3.入住和入住初期:物品、心理调适准备;迎新服务;新的生活方式和圈子适应;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4.住院:强化家庭和社区纽带,避免社会隔离;新问题、新需要5.出院和出院后的照顾:协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或其他转介机构6.死亡或垂危:临终关怀、尊严离世;后事安排,家人支持知识点一、妇女的需要和问题(一)需要1.生命权(女婴生命权)2.生殖健康(四期特殊保护) 月经期 怀孕期 产褥期 哺乳期

28、3.权益和发展: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方面的发展权;贫困、家庭暴力、性侵、拐卖4.性别公正社会性别敏感意识:政策、制度、环境(二)问题1.婚姻与家庭问题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生殖健康问题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5.就业问题 6.贫困女性化问题 7.参政问题【受虐妇女综合症】 1.低自尊(罪恶感、心理压力) 2.暴力循环 3.正常化(暴力成为生活一部分,控制身心,无力感)(三)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考点)1、干预原则接纳、尊重、关注、真诚信任2、干预策略(考点) 法律完善,决策倡导;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倡导立法综合干预知识点三、对流动妇女

29、和留守妇女的工作(新增)(一)流动妇女1.工作:报酬、保险、休息权就业咨询 2.婚姻家庭:城乡流动带来困扰心理辅导3.生殖健康链接资源(二)留守妇女1.生活负担、精神负担技术培训 2.夫妻感情,家庭危机、性侵犯罪威胁安全生活环境3.妇女组织,增强互助知识点四、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新增)(一)问题成因1.妇女的人类生产不能与其他生产一样受到重视 2.妇女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无视人权3.社会为妇女生殖健康提供的资源有限 4.妇女自身缺乏关于自身生殖健康权利的认识(二)干预原则1.主体原则:妇女有权对伤害说不!2.参与原则妇女生育健康规划和实施(三)干预策略1.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

30、健康的政策男女共同承担生育健康的责任和风险,而不仅仅是女性2.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服务策略3.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权力参与:在各个阶层进行决策与管理 ;民主参与: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的权利(人权层面)知识点一、性别分析的方法(考点)(一)性别角色分工分析(考点)妇女角色:生育、生产、社会管理 男人角色;生产和社区政治活动二)性别需求分析(考点)摩塞把妇女的需求分为: 1、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生存) 2、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参政)知识点二、妇女增能的方法(提法改变)增能是指使一个人感觉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尊重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一)干预目标: 1

31、、提升意识。 2、增强能力,发展技能。 3、参与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加强此种能力。 4、行动。具体行动以获得两性间的平等。(二)干预方法(考点)1、透明化。工作过程透明化 2、鼓励和肯定。提升妇女的价值感 3、权力分析。 4、意识觉醒。看书、电影分享,建立思想基础 5、倡导政策改变。借助集体行动知识点三、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考点)(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1、具有性别敏感地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 2、接纳不责怪 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 4、肯定家庭内部劳动价值。 5、尊重。 6、社工是促进者而非指导者。(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1、避免妇女问题个人

32、化,减轻自责感; 2、分析问题成因。 3、协助妇女重新认识角色。4、协助认清个人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三)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社工要协助妇女:认清优势、努力的成绩、机会、找寻动力、建立支持小组(四)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1、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2、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照顾孩子、老人,平时又要上班等3、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同行者,而不是领导小组的专家知识点四、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链接(考点)(一)宣传与教育的方法1、利用政策的出台和修改机会2、利用各种节假日的契机3、利用突发性事件4、利用各种培训机

33、会(二)倡导(考点)目的:改变政策、法律和制度。微观: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宏观:采取游说、政策建议、运用传媒等进行政策建议(三)多部门合作(新增考点) 各领域的参与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妇女活动者、干预手法的多角度(四)资源连接增加妇女的资源是妇女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1、个人身边资源连接2、个人所在的社区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连接知识点一、残疾和残疾人口的特征(一)残疾人的定义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是指功能障碍,而不是有病。视力残疾、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二)残疾人的人口特征1

34、.中国残疾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偏低,说明“认定标准”高,会随着发展而变化,让更多残疾人享受福利;2.五分之一的残疾人家庭,某种程度而言,残疾人口影响到所有人;3.残疾人问题是需要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知识点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1.康复权(保障独立生活康复服务) 2.教育权(保障就业和社会参与)3.劳动权(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4.文化生活权(共融共享)5.社会福利权(社会保险、救助、供养和社会服务)6.环境友好权(物理、信息交流、公共服务、政治参与四方面)(二)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残疾人面临的障碍是受到残疾人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亲和度”所决定的。1.物质层面:经济、住房、医

35、疗2.精神层面:“污名化”、孤独感、焦虑感、无奈感3.社会交往层面:封闭的生活方式、婚恋家庭知识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定义理念:平等、参与、共享领域:全人和全程的人性化和柔性化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比较:1.对象:医务社工对象包括了部分残疾社工对象,但不全部包含;2.关注点:医务更多体现医疗场所和领域,残疾更多注重康复3.目标:医务在于摆脱病痛恢复健康,残疾全面康复而融入社会1.总目标:平等、参与、共享2.功能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1.理论转型致残原因,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强调社会因素;残疾现象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

36、理论转变。以需求出发,价值层面多元化,激发潜能。2.方法转型理念上,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增能赋权介入模式上,单一个案模式转向综合服务模式,更多从社会系统角度出发。知识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1.理念创新,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2.机制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多级服务体系3.组织队伍建设,组织+人才 4.价值观,友善残疾文化(二)构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通过社会补偿的方式降低社会损害, 两种手段:预防性+治疗性(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考点) 1.教育康复 2.职业康复 3.社区康复(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考点)1.教育康复 (1)对

37、残疾人群体:人与环境互动教育,自我认知差异化的“补偿性”功能训练(2)对父母、监护人、家属:心理支持+知识和康复技巧培训+社区性社会支持系统(3)对社会组织,志愿者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2.职业康复残疾人就业问题解决 重点:自助进而体现社会价值流程: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功能3.社区康复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生活主流主要内容:(1)残疾预防(一级:预防残疾发生;二级:防止伤害后残疾;三级:防止残疾后残障)(2)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3)具体康复服务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本节重难点:1.个案管理(新增) 2.社区康复 3.社

38、会康复 4.职业康复 5.教育康复知识点一、个案管理(新增考点)(一)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 1.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2.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架起沟通桥梁,促进社会融入(二)残疾人专业关系建立的特殊性1.信任是基础、接纳(避免居高临下)、同感(区别同情)、尊重2.关系建立是一个过程耐心,社工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三)个案管理的主要步骤个案管理的方法就是将整体服务中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持续服务的协调性的服务过程。1.特点: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增强残疾人获取资源并运用资源的能力,提升其社会环境适应力;社工角色:资源整合者、价值倡导者、服务咨询者 简言之:依托社区资源提供康

39、复服务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1.社会化原则:政府主导,依托社区,多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2.低成本广覆盖:就近就地开展家庭康复 3.因地制宜:适合当地,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社区建设为依托,立足社区内部资源 4.因陋就简:易懂易学易会,便于推广 5.因势利导:社会大势和社区形势6.康复对象及家庭积极参与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三因原则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知识点三、社区康复的内容:(考点)1、开展残疾的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伤害,二级预防伤害后的残疾,三级预防残疾后的各种障碍。2、开展康复评定。 3、开展全面康复服务。社会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医学体系中的社会康复 “生物-心理

40、-社会医学模式” 采取社会康复的措施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生活的主流。社会康复五大服务内容:1、协助康复医师争取地诊断、有效地医治 2、考虑康复后的基本医疗设施3、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4、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有效利用资源 5、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社会康复的措施知识点四、职业康复方法(考点)职业康复:是康复的环节、是获得职业,是参与社会生活,很重要。流程是:1、咨询提供就业信息 2、评估适应哪些职业 3、培训就业前及岗前培训4、就业指导提供建议和跟踪服务 温馨家园就是职业康复模式的产物知识点五、教育康复方法1、特殊教育:就是针对肢体、智力、听力等残疾人的特殊教育2、社工如何配合特殊教育:(

41、1)对残疾人:配合特教者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开展个案(2)对残疾人儿童家属:传授知识,树立正确理念和态度(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促使其技能提高 (4)对社会:倡导知识点六、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新增考点)(一)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1、政府部门 2、企事业单位 3、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4、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二)残疾人就业场所:市场化路径、社会福利路径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知识点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考点)(一)服务对象的特点:1.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2.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3.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4.具有困难重重地生活特征(二)服务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活

42、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知识点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一)特殊性:是为特殊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二)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尊重接纳)交织相伴(三)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四)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矫正工作的参与主体: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社工服务对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提

43、交法庭作为审判参考(犯罪实时记录、前科、本人生活史)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意见。2、作用是其提供的罪犯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做出何种刑法处置的判定(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知识点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考点)(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1、帮扶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情(二)为在监服刑

44、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1、公民教育。2、心理、情绪辅导。3、职业技能训练。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知识点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的定义:处所:社区;功能:矫正、治疗罪犯内容:缓刑、假释、社会服务、院舍训练;性质: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刑罚制度(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社工任务:观察保护(观护) 案主要求:保持品行、服从命令、接受辅导、汇报情况(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主要内容:提供住宿进行训练掌握技能回归社会主要形式:1、中途家庭:无家可归、不便回家者 2、寄养家庭:青少年,避免沾染恶习、感受家庭氛围3、教养院:不良行为或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提高适应能力4、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