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1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0880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第 15 页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某区域环境示意图,回答12题。某区域示意图1从环境要素考虑,四个地区中生态环境状况最差的是()ABC D2从环境要素考虑,四个地区中环境优势最明显的是()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所给的机会和障碍、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地区在环境方面有障碍,又处于劣势。故其生态环境状况最差。第2题,从区域环境要素考虑,地区在环境方面有较多机会,且该地区恰好有优势,所以综合评价其环境优势最明显。答案:1.D2.A下图为西安附近渭河某河

2、段河道变迁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渭河某河段河道不断北迁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区域内地壳运动南岸堆积物颗粒较大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泾河携带的泥沙较多A BC D4西安市新区不向南拓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部交通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B南部水资源严重不足,用水困难C南部地势平坦,易发生城市内涝D保护古遗址等文化景观解析:第3题,该河道北迁的根本原因是南侧秦岭的抬升,即区域内存在地壳运动,且渭河南岸以洪积物为主,颗粒较大,起到顶推作用,使得渭河该河段河道不断北迁。第4题,西安市南部有长安(古都),为了保护古都,新区不向南拓展。答案:3.A4.D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

3、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57题。5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ARS BGISCGPS DGPS和GIS6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客流量A BC D7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D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解析:第5题,出租车公司可以借助GPS和GIS技术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

4、第6题,GPS的作用为定位导航,因而可以确定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GIS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因而可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遥感技术具有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等功能,因而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第7题,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答案:5.D6.B7.D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9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5、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 BC D解析: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例大致相同,但其面积相差较大;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第9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答案:8.C9.A下图

6、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011题。10对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11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A BC D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候对生物的数量和体积、枯枝落叶的腐烂速度、土壤的发育有决定性影响。第11题,低纬度地区热量和水分最多,生长的生物数量多、体积大。高纬度地区寒冷,枯枝落叶腐烂的速度最慢。答案:10.A11.D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

7、业链模式图,完成1213题。12产业链模式图中的分别为()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B供气、液化气站C供水、农田灌溉D钢材、轧钢厂13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解析:第12题,从产业链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以煤炭和农田秸秆为燃料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厂的原料。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可以为多晶硅生产供电、供热。答案:12.A13.B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读图,回答1

8、415题。14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15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错误的是()A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C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D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解析:第14题,黄河源头“脱发”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上游河段的“动脉阻塞”指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中游的“腹泻”是指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脚肿”是指泥沙淤积现象。第15题,黄河

9、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多峡谷,宜进行梯级开发;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中游应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疏浚河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基地。答案:14.C15.C下图为某国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617题。16甲、乙、丙三地农业对应正确的是()A甲乳肉畜牧业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B甲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乳肉畜牧业C甲乳肉畜牧业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D甲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乙乳肉畜牧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17甲农业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A市场需求量大 B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10、D温和湿润解析:解答第16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出该地为伊比利亚半岛,图中的甲地区,位于40N以北,大西洋沿岸,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于发展乳肉畜牧业;图中的丙地区位于40N附近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别适宜亚热带水果的生长,应该属于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种植区;而乙地区,地处半岛内部,大陆性气候相对显著,适宜发展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第17题,甲农业区农业是乳肉畜牧业,与这里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因这种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阳光少,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答案:16.A17.D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1819题。18有关该国的叙述,正

11、确的是()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19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阶段(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

12、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答案:18.C19.D读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完成2022题。评价类别玉米小麦大豆产量衰减(单位:kg/hm2)热量衰减量42 01031 60438 461水分衰减量2 4671 4311 158土壤养分衰减量1 5251 182946社会经济因素衰减量1 8864 4182 911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注:产量衰减指在某要素的制约下引起的农作物减产量,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低。20海伦

13、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 B小麦C大豆 D小麦和大豆21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土壤养分 D社会经济因素22为了减轻上题所述要素对该市农业生产的制约程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发展节水农业 B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培育优良 D增施有机肥解析:第20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是玉米,故玉米最适宜在海伦市种植。第21题,由材料可知,产量衰减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低,也就是该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制约越明显,故选A项。第22题,由上题可知,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热量,可直接排除A、D两项;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能使温室

14、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热量条件,但气候变暖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排除B项;培育优良品种可增强农作物对该地区热量条件的适应性,从而减轻热量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答案:20.A21.A22.C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图(图甲)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回答2324题。2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交通 D城市24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

15、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第23题,调水工程应尽量避开起伏大的地形,地形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4题,调水的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问题,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受水区可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灌溉不当可能会产生盐碱化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恰恰不利于盐碱化现象发生。答案:23.A24.D下图示意近8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分布。读图,回答2526题。25中国对美国投资主要分布在()A太平洋及北冰洋沿岸地区B太平洋沿岸地区C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区D墨西哥湾沿岸地区26影响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与技术 B政策

16、与市场C能源与交通 D土地与劳动力解析:第2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美国的海陆位置,并且看清楚图例和注记表示的含义。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大于15亿美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五大湖沿岸和东部的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有两个州的投资总额为零,太平洋沿岸各州的投资总额没有大于15亿美元的。第26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家电制造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中国投资总额较大的地区与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一致。但是在东部和中部人口稠密的地区仍然有一些空白,说明对家电制造业的投资还会受到美国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答案:25.C26.B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2728题。27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

17、水的主要原因有().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河流域以沼泽为主.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 B、C、 D、28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解析:第27题,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第28题,该工程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答案:27.B28.D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

18、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2930题。29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30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A BC D解析:第29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

19、较差。故选B。第30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答案:29.B30.B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新疆石河子及周边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石河子市某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化一体为起点、塑料节水器材为核心、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为终端的产业集群。材料三下图为新疆石河子市某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简述该集团公司发展煤电化产业的优势区位条

20、件。(8分) (2)简述该集团集群式产业布局对企业发展的有利表现。(6分)(3)简述该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6分)解析:(1)从资源、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2)产业集群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降低运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3)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角度分析。答案:(1)周边地区煤、钾盐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地价低;国家政策扶持等。(2)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3)生态: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生

21、态环境。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实施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会不会伴随着污染的二次转移,自然成为每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人最关心和担忧的问题。材料二长期以来,广东、香港、澳门与珠江流域及周边8个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材料三泛珠江三角洲示意图。(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二次转移”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22、。(8分)(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5分)(3)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7分)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为产业结构更新提供空间,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但若不加以科学规范运作,容易加剧移入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2)题,滇、贵等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第(3)题,香港第三产业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与珠江三角洲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形成梯级转移态势。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差距;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量占用耕地。(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3)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而珠江三角洲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