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物种类(9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0258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植物种类(9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云南植物种类(9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植物种类(9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植物种类(98页).doc(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植物种类-第 96 页 1.黄连木(拉丁学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30m;树皮裂成小方块状;小枝有柔毛,冬芽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全缘,基歪斜。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雌花成腋生圆锥花序,雄花成密总状花序。核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红色或紫蓝色。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枝密叶繁,秋叶变为橙黄或鲜红色;雌花序紫红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

2、,也甚美观;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形态特征:落叶(常绿)乔木,高达2530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

3、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喜

4、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地理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能正常生长。资源调查的黄连木的分布北界县市由西到东为:云南潞西、泸水-西藏察隅-四川甘孜-青海循化-甘肃天水-陕西富县-山西阳城-河北完县-北京,这一地理分布界限与中国境内1月均温-8摄氏度等温线大体一致,广泛分布于此线以南的地区。以北、以西地区较为少见。2.大山樱(Prunus sar

5、gentii Rehd.)。属于蔷薇科李属,别名日本晚樱、里樱、山樱。原产于日本北海道,适合于寒冷地带栽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自然分布于日本、韩国、俄罗斯(库页岛),1972年日本已故首相田中角荣在中日恢复邦交时,赠予中国,作为礼品树。形态特征:大山樱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棕色,有环状条纹;小枝灰褐色,幼时黄褐色,无毛。托叶早落;叶柄长1.5-3厘米,无毛,具2腺体;叶片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5(6)厘米,基部圆形,稀浅心形或广楔形,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尖锐重锯齿,齿尖微具刺芒,两面无毛。花2-4朵,无总梗或近无总梗,基部芽鳞脱落;总苞片叶状,带紫色

6、,边缘有腺齿,里面有长毛,花梗长1.5-3厘米,无毛,下部具2枚近膜质小苞片;花直径3-4厘米;花萼筒狭钟状,无毛,长约6毫米,萼裂片卵形,长约5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花瓣倒卵形,蔷薇色,先端微凹;雄蕊多数,短于花瓣;花柱稍长于雄蕊或近等长,无毛,子房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1厘米,黑紫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喜光,稍耐阴,耐寒性强,喜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于日本、韩国、俄罗斯(库页岛),中国辽宁的大连、丹东、沈阳和北京有栽培。3.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别名:樟树、香樟、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樟科、樟

7、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

8、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花,春天开。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

9、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花期46月,果期1011月。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但常有栽培的。樟树多喜光

10、,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地理分布:产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1000M,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地区生长面积最广,樟树已在2006年,被推选为宜宾市的“市树”,享有宜宾市“市树

11、”的美誉,成为宜宾地区的主要林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宜宾地区形成了一大批人工种植樟树的林场,其中以宜宾县缸坪林场经营发展最为成功,为美化自然环境和增加人民经济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城市建设对香樟树的应用。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4.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为樟科、润楠属。商名或通称为香叶粉。香叶粉实系滇润楠(Machilns yunnanensis)、润楠(MachiIus pingii)、刨花楠(Machilus pauhoi)等植物叶制成的粉末。人类长期以来用香叶粉作为各种熏香及蚊香的粘合剂,饮水的净化剂和提制芳香油。同时,该植物的种子油

12、可制肥皂,树皮可作褐色染料。该属物种芽大或小,常具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叶互生,全缘,具羽状脉。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80厘米。枝条圆柱形,具纵向条纹,幼时绿色,老时灰褐色,无毛。叶互生,疏离,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间或椭圆形,长(5)79(12)厘米,宽(2)3.54(5)厘米,先端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侧有时不对称,革质,上面绿色或黄绿色,光亮,下面淡绿或粉绿色,干时常带浅棕色,两面完全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略凹陷上部近于平坦,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窠状小窝穴;叶

13、柄长11.75厘米,腹面具槽,背面圆形,无毛。圆锥花序由13花聚伞花序组成,有时圆锥花序上部或全部的聚伞花序仅具1花,后种情况花序呈假总状花序,花序长(2)3.57(9)厘米,多数,生于短枝下部,总梗长(1)1.53(3.5)厘米,与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8毫米,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柔毛,内面近无毛,小苞片线形,长达4毫米,宽仅0.3毫米,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长45毫米,花梗长410毫米;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近等大,外轮稍短,长3.54毫米,内轮长44.5毫米,宽

14、均不及2毫米;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毫米,先端钝,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半,退化雄蕊连柄长1.8毫米,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1.5毫米,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果卵球形,长达1.4厘米,宽1厘米,先端具小尖头,熟时黑蓝色,具白粉,无毛;宿存花被片不增大,反折;果梗不增粗,顶端粗约1.2毫米。花期45月,果期610月。地理分布:产云南中部、西部至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生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6502000米。四川西南部也有。

15、喜湿润和土壤肥沃的山坡。为深根性树种,生长良好。5.雅榕(拉丁学名:Ficus concinna(Miq.)Miq.),桑科、榕属植物,又称小叶榕。乔木,高15-20米,胸径25-40厘米。生于路旁溪边或山地疏林中。产中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根、叶、果实可入药。繁殖用播种或扦插繁殖。变种有近无柄雅榕。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20米,胸径25-40厘米;树皮深灰色,有皮孔;小枝粗壮,无毛。叶狭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全缘,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光 滑无毛,干后灰绿色,基生侧脉短,侧脉4-8对,小脉在表面明显;叶柄短,长约1- 2厘米;托叶披针形,无毛,长约1厘米

16、。榕果成对腋生或3-4个簇生于无叶小枝叶腋, 球形,直径4-5毫米;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极少数,生于榕果内 壁近口部,花被片2,披针形,子房斜卵形,花柱侧生,柱头圆形;瘿花相似于雌花,花 柱线形而短;榕果无总梗或不超过0.5毫米。花果期3-6月。地理分布:产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北至双柏、玉溪、弥渡,海拔800-2000米)。锡金、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各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北加里曼丹也有。6.石楠(学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别名:红树叶 石岩树叶、水红树、山官木、细齿石楠、凿木、猪林子、千年红、扇骨木。蔷薇目、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

17、乔木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富有观赏价值,亦可作药用。花期5-7月,果期10月。形态特征:石楠(原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2米;枝褐灰色,全体无毛;冬芽卵形,鳞片褐色,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侧脉25-30对;叶柄粗壮,长2-4厘米,幼

18、时有绒毛,以后无毛。花期6-7月,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10-1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内外两面皆无毛;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顶端有柔毛。果10-11月成熟,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喜光稍耐荫,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能耐短期-15的低温,喜温暖、湿润气候,

19、在焦作、西安及山东等地能露地越冬。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生于杂木林中,海拔1000-2500米。地理分布:产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7.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为樟科 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属深根性长寿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幼树稍耐阴。在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上生长良好,不耐水湿。萌蘖更新力强,耐修剪。移栽前宜先切断主根,促使其萌发侧根、须根。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5-1

20、5(20)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小片脱落,内皮红褐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小枝具棱角。芽卵形,大,鳞片近圆形,密被绢状毛。叶互生,叶形变化很大,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5厘米,宽4-6.5厘米,在花枝上的稍小,先端通常急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两侧有时不相等,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通常粉绿色,幼时仅下面被微柔毛,老时两面无毛或上面无毛下面多少被微柔毛,老叶变红。羽状脉或偶有近离基三出脉,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明显,斜展,在叶缘之内渐消失,侧脉脉腋在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的腺窝,窝穴内被毛或变无毛,细脉与小脉网状,微细

21、而不明显;叶柄长1.5-3 (3.5)厘米,粗壮,腹凹背凸,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均比叶短,长4-10厘米,具梗,总梗长2-4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花小,长达3毫米,淡黄色;花梗短,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内面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宽卵圆形,近等大,长约2毫米,宽达1.7毫米,先端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短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4毫米,花药卵圆形,与扁平的花丝近等长,药室4,内向,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长约1.6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药室4,外向,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长三角形,连柄长不及1毫米,

22、柄被短柔毛。子房卵珠形,长约1.2毫米,无毛,花柱纤细,长约1.2毫米,柱头盘状,具不明显的三圆裂。果球形,直径达1厘米,黑色;果托狭长倒锥形,长约1厘米,基部宽约1毫米,顶部宽达6毫米,边缘波状,红色,有纵长条纹。花期3-5月,果期7-9月。地理分布:产云南中部至北部、四川南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西藏东南部。多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500-2500(3000)米。印度、尼泊尔、缅甸至马来西亚也有。8.阴香(拉丁学名:Cinnamomum burmanni (Nees et T.Nees)Blume),为樟科 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别名:阴草、胶桂、土肉桂、假桂枝、

23、山桂、月桂等,叶有离基三出脉,但脉腋无腺点,以此与香樟区别。幼嫩枝梢的气味近似檀香。产亚洲东南部,中国南部有分布。果核亦含脂肪,可榨油供工业用。叶可作芳香植物原料,亦可入药(味辛,气香,能祛风)。此树也提供木材,常在园林作绿化树、行道树。形态特征:阴香(原变型)常绿乔木,高达14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光滑,灰褐色至黑褐色,内皮红色,味似肉桂。枝条纤细,绿色或褐绿色,具纵向细条纹,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稀对生,卵圆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5-10.5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粉绿色,晦暗,两面无毛,具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十分凸起,

24、侧脉自叶基3-8毫米处生出,向叶端消失,横脉及细脉两面微隆起,多少呈网状;叶柄长0.5-1.2厘米,腹平背凸,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比叶短,长(2)3-6厘米,少花,疏散,密被灰白微柔毛,最末分枝为3花的聚伞花序。花绿白色,长约5毫米;花梗纤细,长4-6毫米,被灰白微柔毛。花被内外两面密被灰白微柔毛,花被筒短小,倒锥形,长约2毫米,花被裂片长圆状卵圆形,先端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全长及花药背面被微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2.5毫米,花丝稍长于花药,无腺体,花药长圆形,4室,室内向,第三轮雄蕊长2.7毫米,花丝稍长于花药,中部有一对近无柄的圆形腺体,花药长圆形,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

25、于最内轮,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具柄,柄长约0.7毫米,被微柔毛。子房近球形,长约1.5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长2毫米,具棱角,略被微柔毛,柱头盘状。果卵球形,长约8毫米,宽5毫米;果托长4毫米,顶端宽3毫米,具齿裂,齿顶端截平。花期主要在秋、冬季,果期主要在冬末及春季。喜阳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常生于肥沃、疏松、湿润而不积水的地方。自播力强,母株附近常有天然苗生长。适应范围广,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阴,喜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地理分布: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和贵州。9.云

26、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为木兰科、木兰属。属于濒危品种的植物。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及贵州东南部的局部地区,由于天然林遭到乱砍滥伐,残存的大树已不多见;又因雄花及两性花异株,两性花植株较少,有些产地仅见雄株,幼树、幼苗极为罕见,若继续滥伐,将可能灭绝。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50厘米,树皮灰白色,光滑不裂。叶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5-15 (2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嫩叶紫红色,侧脉每边7-15条,两面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花雄花两性花异株,芳香;雄花:花

27、被片12,4轮,外轮红色,倒卵形,长约4厘米,宽约2厘米,内3轮白色,肉质,狭倒卵状匙形,长3-3.5厘米,基部渐狭成爪状;雄蕊约30枚,长约2.5厘米,花药长约1.5厘米,药隔伸出1毫米的短尖。花丝长约10毫米,红色,花托顶端圆;两性花:花被片与雄花同而雄蕊极少,雌蕊群卵圆形,绿色,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长约6厘米,蓇葖菱形,熟时背缝开裂;种子扁,长6-7毫米,宽约1厘米,外种皮红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云南拟单性木兰是木兰科中从两性花退化为雄花及两性花异株的植物。生于海拔1 200-1 500米的山谷密林中。分布区跨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雾日多,年平均温1

28、5.8-22,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干雨季明显,雨季多集中在5-10月,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多为山地黄壤或黄红壤,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在土壤潮湿、肥沃、枯枝落叶腐殖质层较厚(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10%以上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上生长良好。 阳性树种,其幼苗、幼树多生于半荫蔽的东南坡或东北坡的林缘,过于荫蔽的林下很少有幼苗生长。常与大叶木莲Manglietia megaphylla Hu et Cheng、大叶新木姜子Neolitsea levinei Merr.、滇粤山胡椒Lindera metcalffiana Allen、水青冈Fagus longipet

29、iolata Seem.、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及五加科、安息香料、山矾科、金缕梅科等植物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花期5月,果期9-10月。地理分布:产于云南(屏边、金平、西畴、麻栗坡)、广西。10.(p)朴树(拉丁学名:Celtis sinensis Pers.)。荨麻目、榆科、朴属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

30、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核有穴和突肋。根皮入药,治腰痛、漆疮。园林朴树主产地在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形态特征:朴树与四蕊朴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朴树的叶多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但不带菱形,基部几乎不偏斜或仅稍偏斜,先端尖至渐尖,但不为尾状渐尖,时质地也不及前一亚种那样厚;朴树叶质较厚,阔卵形或圆形,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侧脉在六对以下,不直达叶缘,叶面无毛,叶脉沿背疏生短柔毛。果也较小,一般直径57毫米,很少有达8毫米的;落叶乔木。花期34月,果期910月。四蕊朴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白色;当年生小枝幼时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老后毛常脱落,荨麻目去年生小枝褐色至深褐色,有时

31、还可残留柔毛;冬芽棕色,鳞片无毛。叶厚纸质至近革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513厘米,宽35.5厘米,基部多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先端渐尖至短尾状渐尖,边缘变异较大,近全缘至具钝齿,幼时叶背常和幼枝、叶柄一样,密生黄褐色短柔毛,老时或脱净或残存,变异也较大。果梗常23枚(少有单生)生于叶腋,其中一枚果梗(实为总梗)常有2果(少有多至具4果),其它的具1果,无毛或被短柔毛,长717毫米;果成熟时黄色至橙黄色,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核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具4条肋,表面有网孔状凹陷。地理分布:朴树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至华南各省区,长江中下游和以南诸省区以及台湾;越南,老挝也有。主要培

32、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浙江、湖南、安徽等地。产山东(青岛、崂山)、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11.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为金缕梅科、枫香树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产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

33、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

34、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幼树稍耐阴,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不耐寒,黄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盐碱及干旱。在海南岛常组成次生林的优势种,性耐火烧,萌生力极强。地理分布:产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12.梧桐(拉丁

35、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锦葵目、梧桐科、梧桐属,一种落叶乔木。 木材可制乐器;种子可食或榨油;叶、花、根、种子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之效。形态特征:梧桐,落叶乔木。高达15到20米,胸径50cm;树干挺直,光洁,分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壮,绿色,芽鳞被锈色柔毛,株高 1020 公尺,树皮乳光滑,片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叶大,阔卵形,宽 1022 公分,长 1021 公分, 35 裂至中部,长比宽略短,基部截形、阔心形或稍呈楔形,裂片宽三角形,全缘或边缘有数个粗大锯齿,上下两面幼时被灰黄色

36、绒毛,后 变无毛;叶柄长 310 公分,密被黄褐色绒毛;托叶长 11.5 公分,基部鞘状,上部开裂。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被短绒毛;花单性,无花瓣;花萼紫红色,萼管长约2毫米,裂片5,条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外面密生淡黄色短绒毛;雄花的雄蕊柱约与萼裂片等长,花药约15生雄蕊柱顶端;雌花的雌蕊具柄5,心皮的子房部分离生,子房基部有退化雄蕊。蓇葖,在成熟前即裂开,纸质,长7-9.5厘米;蓇葖果,种子球形,分为5个分果,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种子生在边缘。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柱不超出雄蕊。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紫色。通长 2 个,常下垂,直径约 2.53.5 公分。小坚果长约 0.9 公分,基部

37、有长毛。花期 5 月,果期 910 月。种子4-5,球形。种子在未成熟期时成球成青色,成熟后橙红色。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但不宜在积水洼地或盐碱地栽种,又不耐草荒。积水易烂根,受涝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沟生长较好。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强风。宜植于村边、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处。地理分布:原产地中国,自华南至河北栽培甚广。西南广泛枝培,尤

38、以长江流域为多。13.黄槐(学名:Senna surattensis(Burm. f.) H. S. Irwin et Barneby)。为苏木科决明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羽状复叶,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圆。基部稍偏斜;叶轴下部2或3对小叶之间有一棒状腺体。花大,鲜黄色,种子间有时略缢缩。几乎全年开花,但主要集中在312月。产亚洲热带至大洋洲。喜光,要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分枝多,小枝有肋条;树皮颇光滑,灰褐色;嫩枝、叶轴、叶柄被微柔毛。叶长10-15厘米;叶轴及叶柄呈扁四方形,在叶轴上面最下2或3对小叶之间和叶柄上部有棍棒状腺体2-3枚;小叶7-9对,

39、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下面粉白色,被疏散、紧贴的长柔毛,边全缘;小叶柄长1-1.5毫米,被柔毛;托叶线形,弯曲,长约1厘米,早落。总状花序生于枝条上部的叶腋内;苞片卵状长圆形,外被微柔毛,长5-8毫米;萼片卵圆形,大小不等,内生的长6-8毫米,外生的长3-4毫米,有3-5脉;花瓣鲜黄至深黄色,卵形至倒卵形,长1.5-2厘米;雄蕊10枚,全部能育,最下2枚有较长自认花丝,花药长椭圆形,2侧裂;子房线形,被毛。荚果扁平,条形,开裂,长7-10厘米,宽8-12毫米,顶端具细长的喙,果颈长约5毫米,果柄明显;种子10-12颗,有光泽。在热带地区花果期几全年。生于海拔750-1

40、500米,如村边、路旁或公园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壤土为最好,耐土壤干旱,也耐水湿。喜光,要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快;繁殖、栽培都较容易。喜高温高湿、光照,不耐寒。25易受冻害,在华南北部正常年份可越冬。喜肥。地理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开远,蒙自,河口,西双版纳等地。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波利尼西亚有分布。各热带地区已广泛栽培。 药材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14.广玉兰(拉丁学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别名:洋玉兰、荷花玉兰。原产美洲,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方,如北京、兰州等地

41、有引种。供观赏,花含芳香油。 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故又称“荷花玉兰”,可入药,也可做道路绿化。荷花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阔荫浓,花似荷花芳香馥郁,为美化树种,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可用于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在原产地高达30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色,薄鳞片状开裂;小枝粗壮,具横隔的髓心;小枝、芽、叶下面,叶柄、均密被褐色或灰褐色短绒毛(幼树的叶下面无毛)。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7(10)厘米,先端钝或短钝尖,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1.5-4厘米,无托叶痕,具深沟。花白色,有芳香

42、,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12,厚肉质,倒卵形,长6-10厘米,宽5-7厘米;雄蕊长约2厘米,花丝扁平,紫色,花药内向,药隔伸出成短尖;雌蕊群椭圆体形,密被长绒毛;心皮卵形,长1-1.5厘米,花柱呈卷曲状。聚合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圆形,长7-10厘米,径4-5厘米,密被褐色或淡灰黄色绒毛;蓇葖背裂,背面圆,顶端外侧具长喙;种子近卵圆形或卵形,长约14毫米,径约6毫米,外种皮红色,除去外种皮的种子,顶端延长成短颈。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长特点:广玉兰生长喜光,而幼时稍耐阴。喜温湿气候,有一定抗寒能力。适生于干燥、肥沃、湿润与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碱性土种植易发生黄化,忌积水、

43、排水不良。对烟尘及二氧化碳气体有较强抗性,病虫害少。根系深广,抗风力强。特别是播种苗树干挺拔,树势雄伟,适应性强。广玉兰属于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表面有光泽,边缘微反卷,叶长1020厘米,另一变种叫狭叶广玉兰,叶较狭长,背面毛较少,耐寒性稍强。花大,呈现白色或浅黄色,清香,直径2030厘米,花通常6瓣,花大如荷,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通常广玉兰可长到30米,但普通玉兰却只能长到1623米。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小枝和芽均有锈色绒毛,树枝雄伟壮丽。 广玉兰树形优美,花大清香,是优良环保庭院树,适合厂矿绿化,对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分布:广玉兰原产于美

44、国东南部,分布在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北方如北京、兰州等地,已由人工引种栽培。是江苏省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余姚市的市树。在长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杭州也比较多见。15.青冈栎(拉丁文名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正名为青冈,别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铁稠。壳斗科、青冈属常绿乔木。为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性耐瘠薄,喜钙。木材性质优良,为纺织工业木梭的重要材料。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2m,胸径1m。树皮平滑不裂;小枝青褐色,无棱,幼时有毛,后脱落。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13cm

45、,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上半部有梳齿,中部一下全缘,背面灰绿色,有平伏毛,侧脉8-12对,叶柄长1-2.5cm总苞单生活2-3个集生,杯状,鳞片结合成5-8条环带。坚果卵形或近球形,无毛。花期4-5月;果10月成熟。因它的叶子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色,所以称为“气象树”。五月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十月成熟。幼树稍耐阴,大树喜光,为中性喜光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幼年生长较慢,5年后生长加快,萌芽力强,耐修剪,深根性,可防风、防火。青冈栎为亚热带树种,它对气候条件反应敏感,是因为叶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花青素的比值变化形成的。在

46、长期干旱之后,即将下雨之前,遇上强光闷热天,叶绿素合成受阻,使花青素在叶片中占优势,叶片逐渐变成红色。有些地方的群众根据平时对青冈树的观察,得出了经验:当树叶变红时,这个地区在一两天内会下大雨。雨过天晴,树叶又呈深绿色。农民就根据这个信息,预报气象,安排农活。幼龄稍耐侧方庇荫。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长良好。深根性直根系,耐干燥,可生长于多石砾的山地。萌芽力强,可采用萌芽更新。地理分布:为亚热带树种,个别分布区处于暖温带。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树种之一。朝鲜、日本、印度也有分布。暖温带中部落叶阔叶林区,如河北武安。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区,如河南栾川。长江以南地区北亚

47、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阳、十堰)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16.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是一类开花植

48、物,同时也是冬青科之下的唯一一属,花瓣紫红色或淡紫色,向外反卷。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成熟时深红色。冬青高度大约是2到25米,分为乔木和灌木。 种子及树皮可供药用,为强壮剂;叶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气管炎和烧烫伤;树皮可提取栲胶;木材坚硬,可作细工材料。 树皮含鞣质,原儿茶酸、挥发油等。该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形态特征:冬青为常绿乔木,一般高达13米;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有纵沟,小枝淡绿色,无毛。当年生小枝呈浅灰色,圆柱形,具有细棱;二至多年生枝具不明显的小皮孔,叶痕新月形,凸起。花,冬青花序为聚伞花序或伞形花序,单生于当年生枝条的叶腋内或簇生于2年生枝条的叶腋内,稀单花腋生;花小,白色、粉红色或红

49、色,辐射对称,异基数,常由于败育而呈单性,雌雄异株。花粉粒为长球形、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三角圆形、三裂圆形、近三角形、圆形或近圆形,赤道轴长约17.85-43.35m;赤道面观为宽卵形、卵形、长卵形、椭圆形、近圆形或卵圆形,极轴长17.85-43.35m。具三孔沟。花粉粒外壁表面纹饰主要为棒状、小蘑菇状、鼓槌状、短鼓槌状、瘤状、小颗粒状和几个纹饰分子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水渍状,通常1种花粉的纹饰或多或少为以上2-3种纹饰分子之混合,而以一种占优势。雄花:花序具3-4回分枝,总花梗长7-14毫米,二级轴长2-5毫米,花梗长2毫米,无毛,每分枝具花7-24朵;花淡紫色或紫红色,4-5基数;花萼浅杯状,裂片阔卵状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