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29672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单元试卷-第 7 页单元检测(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分析书籍的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书籍的知识缺陷ABCD答案C解析海国图志在中国被禁,在日本却大受欢迎,说明书中知识缺陷不是关键,而是社会环境造成该书遭遇不同,所以排除,故选C项。2徐中约的中国近代

2、史论述:“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下列选项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理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BCD答案D解析题干中徐中约所指的“同治中兴”指的是同治年间进行的洋务运动,从材料中可知“同治中兴”只学习西方科技,没有触及西方政治制度和人文社科知识,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它的作用是使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经济工业化,而非政治民主化。故本题选D项。

3、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的最初觉醒应该是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A项不符合民族危机下激发的思想;C、D两项时间不符合。4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所用的“材料”是()A西方先进科技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封建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李鸿章是洋

4、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项。5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近代某个派别的哪一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祖宗之法不能变答案A解析从兵事可以看出该派别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所学可知是洋务派,故选A项。6梁启超在其新民说中提出了“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发表新民说意在说明()A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5、B中国政治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C要革命,不要改良D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答案B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反对革命,希望通过提高民众素质,进行渐进的社会改良。7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领袖。下列关于维新变法的主张,不属于康有为的是()A托古改制B认为儒家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与近代民主自由思想相似C用进化论的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用儒家学说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一种进化论的依据D主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同步进行答案D解析康有为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只能先君主立宪,再实行民主共和。8下列关于梁启超民主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康有为的基

6、本政治主张相同B在民权思想的宣扬上比康有为更加激进C主张“伸民权”与“广民智”相连,并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的说法D维新运动失败后,思想一度更趋进步,成为革命派答案D解析康、梁两人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只不过梁启超在某些方面思想比康有为有激进之处,如在民权思想方面,但梁启超并没有转化为革命派。9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D解析梁启超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维新派观点的仅有C、D两项。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

7、孔子改制考中提出的观点。因此,D项正确。10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答案D解析近代社会前期,中国社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民族压迫;二是实现近代化,发展中国。无论哪一社会阶层均为实现这两大任务努力争取。题干中的思潮的演变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1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

8、迅速“新陈代谢”的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根本上都代表封建统治阶层利益,与当时时代潮流不符合,排除。12对清末统治者正式从1906年开始的宪政改革,传统观点皆以“骗局”二字加以认定。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的史实是()A规定“预备立宪”的期限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C颁布钦定宪法大纲D“皇族内阁”的建立答案D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最终建立“皇族内阁”,实质上大权集中到皇亲贵戚手中,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充分表明这是一场骗局。1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

9、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答案A解析题干从辛亥革命影响的角度分析封建专制无法统治下去,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41917年7月1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如图),他们庆祝的主题应是()A中华民国约法颁布B护国运动胜利C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D张勋复辟失败答案D解析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复辟丑剧仅经历12天即告结束。按照时间推算,庆祝会的主题应是庆祝张勋复辟失败。15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

10、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军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军阀之间的支持、串通,可排除A项;由“排挤孙中山”可知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其根本立场并未变化,一直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故排除C;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

11、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路,皆用来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学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行哉!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二指出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分歧又是什么?(6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异同?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12、3)材料三和材料四主张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方式有何不同?(6分)答案(1)相同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分歧: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材料二主张“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2)同:法制、器械、工艺可变。异:材料二主张君主专制,材料三则要改革政治制度。原因:其阶级立场不同,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3)同: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异:材料三主张改良,而材料四主张革命。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两人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其目的,主要分歧只是方式不同。第(2)问异同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原因要从两人的阶级立场去分析。第(3)问两人都属于资产阶级,但派别不同,

13、决定了他们的根本目的相同而方式不同。17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袁世凯天坛祭天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8分)(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6分)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14、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3)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和“民主政治”。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借鉴。解析图片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现象,即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却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题中甲、乙、丙三人从不同的侧面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评价,各有道理。对于第(3)问,回答的关键是要审清三幅图片的主题,即“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