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课件(定稿).pptx

上传人:德*** 文档编号:3719161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课件(定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课件(定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课件(定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课件(定稿).ppt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岱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读后,请你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痴”怎么解释:“痴”呆。傻。笨,行为古怪。(一)观“痴行”,初悟痴心2、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天寒地冻冬日夜晚独往“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痴”思考: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清高、孤傲独来独往高傲,不同常人3、“独往湖心

2、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独”到底怎么理解?明确:不矛盾。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了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教师小结】“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1、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3、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学生读,读出韵味。)(二)品“痴景”,再悟痴心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3、阅读第一段第4、5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雪景的。明确:作者先总写一句,摄取了一个“上下一白”的全景,十分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特写一个个诗意盎然的镜头,写长堤,“长堤一痕”;写湖心亭,“湖心亭一点”;写小舟,“余舟一芥”;写人,“舟中人两三粒”。4、作者写

4、雪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明确: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知识链接】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5、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热爱自然痴迷自然1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却没想到湖心亭竟还有两人

5、客游于此,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十分喜悦的,“强饮三大白而别”,“强饮”说明作者本不能喝,但现在因为心情之高兴不得不喝,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齐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作者为何要在开篇点明“崇祯”年号呢?在此又为何点出客是金陵人呢?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吗?提示: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明确: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1、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痴”

6、于行:“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2)“痴”于景:(3)“痴”于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痴行痴景痴情【小结】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2、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奇遇”,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心,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如: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好个痴

7、迷自然的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主旨总结: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一路旅行,既随张岱欣赏到了湖心亭的美景,也体会到了作者避世的忧愤、孤傲的情怀以及对故国的怀念的情感,又学到了他写景的白描手法。1背诵并默写课文。2、试着运用白描手法,模仿写一段关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各组

8、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B.上下一白/强饮三大白而别C.余挐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3.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 和游湖人的 。4.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奇景雅趣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

9、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B.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C.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D.文章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