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8257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山子传教案(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方山子传教案(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山子传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山子传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方山子传教案-第 4 页方山子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2、。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

3、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

4、“季常癖”。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5、”。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

6、时有等。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文言知识点】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2、 古今异义词: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3、 词类活用: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

7、语后置。【内容解析】1、 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

8、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