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8076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第 13 页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第一章思考题:10、试叙述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答:(一)、调用形式不同(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三)、提供方式不同(四)、调用的实现不同提示:每个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不是完全答案13、为什么对作业进程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答:批处理时提交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由系统操作员把作业按照调度策略,整理为一批,按照作业说明书来运行程序,没有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可以使CPU和外设并行工作,当一个运行完毕时系统自动装载下一个作业,减少操作员人工干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18、什么是实时

2、操作系统?叙述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答: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实时系统:1、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控制)2、信息查询系统(情报检索)3、事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的请求后得到系统响应的时间(系统运行或者运行完毕)。它与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用户的多少、时间片的长短有关系。应用题:1、有一台计算机

3、,具有1MB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0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内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多少?答:CPU的利用率=1-Pn,其中P为程序等待I/O操作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比例1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4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4592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9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987所以系统CPU的利用率提高了282、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

4、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试说明(1)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2)程序A、B有无等待CPU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答:单处理机A、B程序执行的时序图如下所示在100-150毫秒期间,打印机和输入机同时工作,CPU等待。在180-200毫秒期间,程序A在150毫秒处开始执行,180毫秒处程序B要执行,但是不得不等待到程序A执行完毕。50处理器输入机100150180200250300时 间A打印机AAABBB知识点:1、操作系统的概念2、操作系统的目标、层次结构3、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主要特性4、

5、多道程序设计中CPU利用率的计算5、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程序接口与系统调用第二章思考题:5、为什么要把机器指令分成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答:当前计算机中都采用操作系统来管理资源,控制系统的执行流程,操作系统核心程序能够使用全部指令,但用户程序只能使用机器指令系统的一个子集,即非特权指令。因为用户程序如何使用有关资源管理的特权指令很容易造成系统的混乱,造成系统或用户信息的破坏。28、进程最基本的状态有哪些?哪些事件可能引起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答:进程有三个最基本的状态:运行态(running)、就绪态(ready)、等待态(blocked)。35、何谓进程控制块?它包含哪些基本信息?答:进程控制

6、块PCB,是操作系统用于记录和刻画进程状态及有关信息的数据结构。也是操作系统掌握进程的唯一资料结构,它包括了进程执行时的情况,以及进程让出处理器后所处的状态、断点等信息。包含三类基本信息:(1)标识信息 PID用于唯一地标识一个进程,分由用户使用的外部标识符和被系统使用内部标识号。 常用的标识信息有进程标识符、父进程的标识符、用户进程名、用户组名等。(2)现场信息 保留进程运行时存放在处理器现场中的各种信息,进程让出处理器时必须把处理器现场信息保存到PCB中,当该进程重新恢复运行时也应恢复处理器现场。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寄存器内容、控制寄存器内容、用户堆栈指针、系统堆栈指针等。(3)控制信息进程

7、调度相关信息进程组成信息进程间通信相关信息进程在二级存储器内的地址信息CPU资源的占用和使用信息进程特权信息资源清单,包括进程所需全部资源、已经分得资源等40、什么叫模式切换?它与进程切换有何主要区别?答:模式切换:为了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当中断发生时,暂时中断正在执行的用户进程,把进程从用户状态切换到内核状态,去执行操作系统例行程序以获得服务,这就是一次模式切换。 模式切换不同于进程切换,它并不引起进程状态变化,也不一定引起进程的切换,在完成了中断调用之后,完全可以再通过一次逆向的模式切换来继续执行用户进程。 有效合理使用它们可以提高OS效率和安全性76、解释:(1)作业周转时间;(2)作业

8、带权周转时间;(3)响应时间;(4)吞吐率。答: 作业周转时间:批处理用户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时间间隔。 作业带权周转时间:如果作业i的周转时间为ti,所需运行时间为tk,则称wi=ti /tk为该作业的带权周转时间,n个作业的带权周转时间的平均值为作业带权周转时间。 响应时间:互式进程从提交一个请求(命令)到接收到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吞吐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作业数。89、叙述典型的实时调度算法。答:1)单比率调度算法 基本思想:为每个进程分配一个与事件发生频率成正比的优先数。例如,周期为20ms的进程优先数为50,周期为100ms的进程优先数为10,运行时调度程序总是调度

9、优先数最高的就绪进程,并采取抢占式分配策略。2)限期调度算法 基本思想: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对应的进程就按照截止期限被加入就绪进程队列。对于一个周期性事件,其截止期限即为事件下一次发生的时间。该调度算法首先运行队首进程,即截止时间最近的那个进程3)最少裕度法 基本思想:首先计算各个进程的富裕时间,即裕度(laxity),然后选择裕度最少的进程执行。裕度=截止时间-(就绪时间+计算时间)90、试述典型的多CPU调度算法。答:1)负载共享调度算法基本思想:进程并不分配给一个特定处理器,系统维护一个全局性就绪线程队列,当一个处理器空闲时,就选择一个就绪线程占有处理器运行。2)群调度算法基本思想:把一组

10、进程在同一时间一次性调度到一组处理器上运行。3)处理器专派调度算法基本思想:给一个应用指派一组处理器,一旦一个应用被调度,它的每个线程被分配一个处理器并一直占有处理器运行直到整个应用运行结束。4)动态调度算法基本思想:由操作系统和应用进程共同完成调度。应用题:15、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下列三个作业采用FIFO调度算法和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进行调度,哪一种算法性能好?请完成下表:FIFO调度算法作业提交时间运行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110:002:0010:0012:002:001210:101:0012:0013:002:5017/6=2.83310:250:2513:0013:

11、253:007.2平均作业周转时间: 2:37 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3.68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作业提交时间运行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110:002:0010:0012:002:001210:101:0012:2513:253:153.15310:250:2512:0012:252:004.8平均作业周转时间:2:25 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3.13通过平均作业周转时间和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比较,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比FIFO调度算法性能好。知识点:1、单处理器与多处理器的概念2、处理器的状态分类及其执行的指令分类3、中断的概念、过程4、进程的定义和属性、三种基本状态及其转化事

12、件5、进程包含的三大类基本信息、进程的创建、阻塞、唤醒、撤销、挂起、激活的基本过程6、处理器调度的分类及其常见的调度算法(HRRF算法)7、平均周转时间的计算8、周转时间、响应时间、等待时间、执行时间的概念9、作业的四种状态第三章思考题:10、什么是临界区和临界资源?对临界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临界区: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临界资源:在临界区中共享变量代表的资源。 一次至多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内 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停留在临界区内 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等待进入临界区14、什么是信号量?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答:信号量,一个进程在某一特殊点上被迫停止执行直到接收到一个对应的特殊变量

13、值,这种特殊变量。信号量按其用途分为:公用信号量和私有信号量。信号量按其取值分为:二元信号量和一般信号量。17、何谓管程?它有哪些属性?答:管程,是由局部于自己的若干公共变量及其说明和所有访问这些公共变量的过程所组成的软件模块。共享性安全性互斥性25、什么是消息队列机制?叙述其工作原理。答:消息队列机制,通过OS统一管理一组用于通信的消息缓冲存储区,来实现通信双方相互传递消息的机制,接收方的缓冲区采用队列进行管理,这就是消息队列机制。基本工作原理:当一个进程要发送消息时,先在自己的消息发送区里生成发送的消息;然后向系统申请一个消息缓冲区,把消息从发送区复制到消息缓冲区中;随后该消息缓冲区被挂到

14、接收消息的进程的消息队列上,供接近者在需要时从消息队列中摘下并复制到消息接近区去使用,同时释放消息缓冲区29、叙述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答: 互斥条件:进程互斥使用资源 占有和等待条件:申请新资源时得不到满足等待,不释放已占有资源 不剥夺条件:一个进程不能抢夺其他进程占有的资源 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组进程循环等待资源的31、何谓银行家算法?叙述其基本原理。答:银行家算法是资源分配时的保守算法,系统掌握资源动态申请和使用情况,每次资源申请时用某种分配算法测试安全性,以避免死锁发生。银行家算法进行计算时必须知道要管理的全部资源信息,包括多少种资源,每种资源的数量,当前有多少个进程,每个进程需要资源的

15、最大数量,要求每个进程获取最大的资源后应该有限时间内释放所有所占的资源。每次资源分配时,新的状态要求必须时安全的,也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安全序列使所有的进程能获取其申请的最大资源数量,这是此次分配是可行的,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安全序列则拒绝此次分配。这就是银行家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题:3、有两个优先级相同的进程P1和P2,各自执行的操作如下,信号量S1和S2初值均为0。试问P1、P2并发执行后,x、y、z的值各为多少?P1: P2:beginbeginy:=1;x:=1;y:=y+3;x:=x+5;V(S1);P(S1);z:=y+1;x:=x+y;P(S2);V(S2);y:=z+y;z:=z+x;

16、end;end;答:P1和P2两个进程的头两句是可以并行执行的,而且不是数据相关的。后去语句可根据PV操作原理可知,P1必定先执行,直到P(S2);暂停,此时P2执行,过了V(S2);语句,P1才能继续执行,此时x10,y4,z5。P1和P2进程的最后两个语句执行的顺序关系非常大,因为是数据相关的。如果P1先执行,则最后的值为x10,y9,z15如果P2先执行,则最后的值为x10,y19, z154、有一阅览室,读者进入时必须先在一张登记表上登记,该表为每一个座位列出一个表目,包括座号、性命、读者离开时要注销登记信息;假如阅览室有100个座位。试用信号量和P/V操作。答:(一)定义两个信号量并

17、初始化 mutex:semaphor; empty:semaphor; empty=100;mutex=1;信号量和P/V操作的实现过程Process Pi /每个读者的进程Begin p(empty); p(mutex); 进入登记 v(mutex);进入阅览室阅读; p(mutex); 退出登记 v(mutex); 离开阅览室 v(empty);End;(二)定义三个信号量并初始化 mutex:semaphor; empty,full:semaphor; empty=100,full=0;mutex=1;信号量和P/V操作的实现过程Process Pi /每个读者的进入阅览室进程Begin

18、 p(empty); p(mutex); 进入登记 v(mutex);进入阅览室阅读; v(full);End;Process Pi /每个读者的退出阅览室进程Begin p(full); p(mutex); 退出登记 v(mutex); 离开阅览室 v(empty);End;知识点:1、顺序程序设计的特性2、PV操作来实现正确的临界区访问(读者写者问题等)及PV操作的过程3、进程通信的方式及高级通信方式的分类4、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5、死锁预防的方法(银行家算法)6、死锁的检测算法7、进程相互制约的分类第四章思考题:3、什么是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答:把目标模块中的地址称为相

19、对地址(或称为“逻辑地址”),而把相对地址的集合称为“相对(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为“地址空间”。存中一系列存储信息的物理单元集合为内存地址。内存中物理单元的编号称为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相应的也称为物理地址空间。9、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列举采用虚拟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对换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主存容量大得多的,可寻址的一种“主存储器”。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是虚拟存储器存在的可能性,它是指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所执行的指令地址或操作数地址分别局限于一定的存储区域中。又可细分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多道

20、程序设计需要大的物理空间;内存相对于硬盘来说比较贵;当前越来越多的程序及其处理的数据比较大,需要更多的物理空间,这些是虚拟存储的必要性。10、试述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原理。答: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将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中,当作业被调度投入运行时,不把作业的程序和数据全部装入主存,而仅装入立即使用的页面,在执行过程中访问到不在主存的页面时(比如产生缺页中断)再把它们动态装入 。采用扩充页表的内容,增加驻留标志位和页面辅存的地址等信息,实现页面是否在内存。13、试比较分页式存储管理和分段式存储管理。答:分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由源程序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用户可见段长可根据用户需要来规定,段起

21、始地址可从任何主存地址开始分段方式中,源程序(段号,段内位移)经连结装配后地址仍保持二维结构分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与源程序的逻辑结构无关,用户不可见页长由系统确定,页面只能以页大小的整倍数地址开始分页方式中,源程序(页号,页内位移)经连结装配后地址变成了一维结构30、分页式存储管理中,试分析大页面与小页面各自的优点。答: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1)从页表大小考虑 其占内存多少2)从主存利用率考虑 片内碎片3)从读写一个页面所需时间考虑一次读写占的比例最佳页面尺寸:512B4KB之间应用题:1、一个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程序运行的页面走向是:1、2、3、4、2、1、5、6、2、1、2、3、7

22、、6、3、2、1、2、3、6.分别用FIFO、OPT和LRU算法,对分配给程序3、4、5、6个页框的情况下,分别求出缺页次数和缺页中断率。答:以3、4个页框为例页面数分别为3的FIFO12342156212376321236123441562113766211361233415622137762213122341566213376621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16缺页率为16/20页面数分别为4的FIFO1234215621237632123612344456211376621133123334562213776221112223456621337662211123455621

23、137766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14缺页率为14/20页面数分别为3的OPT12342156212376321236111111111113333333362222222222277722222344456666666661111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11缺页率为11/20页面数分别为4的OPT1234215621237632123611111111111177771111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44456666666666666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8缺页率为8/20页面数分别为3的LRU12342156212376

24、321236123421562123763212361234215621237632123123421566123763312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15缺页率为15/20页面数分别为4的LRU1234215621237632123612342156212376321236123421562123763212312342156612376331211342155612276661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缺页次数10缺页率为10/20知识点:1、各种存储管理方法的特点(连续分区分配、页式管理(含请求式的)、段式管理(含请求式的)、段页式管理(含请求式的)2、地址映射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管理

25、方式下的地址映射过程3、页面置换算法及其缺页率的计算(LRU、FIFO)4、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理5、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6、存储空间的回收合并算法7、虚拟存储器的容量怎样计算及概念第五章思考题:1、叙述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答:(1)外围设备中断处理 (2)缓冲区管理 (3)外围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4)外围设备驱动调度 (5)虚拟设备及其实现 2、叙述I/O系统的层次及其功能。层次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硬件用户进程I/O应答 I/O功能执行I/O操作命名;保护;阻塞;缓冲;分配置设备寄存器;检查状态当I/O结束时,唤醒驱动程序进行I/O调用;格式化I/O;假脱机I/O请求13、简述

26、常用的缓冲技术?单缓冲双缓冲多缓冲14、什么是驱动调度?有哪些常用的驱动调度技术?驱动调度就是多个操作请求同时等待,采取一种调度策略,使能按照最佳次序执行要求访问的请求。1) 循环排序2) 优化分布3) 交替地址4) 搜查定位应用题:2、现有如下请求队列:8、18、27、129、110、186、78、147、41、10、64、12;试用查找实践最短优先算法计算处理所有请求移动的总柱面数。假设磁头当前位置下在磁道100。答:100最近的磁道110磁道,移动10个110最近的磁道129磁道,移动19个129最近的磁道147磁道,移动18个147最近的磁道186磁道,移动39个186最近的磁道78磁

27、道,移动108个78最近的磁道64磁道,移动14个64最近的磁道41磁道,移动23个41最近的磁道27磁道,移动14个27最近的磁道18磁道,移动9个18最近的磁道12磁道,移动6个12最近的磁道10磁道,移动2个10最近的磁道8磁道,移动2个总的移动:10+19+18+39+108+14+23+14+9+6+2+2=264知识点:1、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2、IO控制方式的分类与特点3、缓冲技术的目的与分类4、磁臂调度算法的常见算法(电梯调度算法)5、访问磁盘的时间分类第六章3、列举文件系统面向用户的主要功能。答:1) 文件的按名存取2) 文件目录建立和维护3) 实现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的转换4)

28、 文件存储空间的分配和管理5) 提供合适的文件存取方法6) 实现文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7) 提供一组可供用户使用的文件操作14、解释:目录文件、文件目录、文件目录项答:文件目录也采用文件方式保存,称为目录文件。文件目录是采用目录的形式管理文件的方式,其树形中所有的内部节点都是文件目录。文件目录项又称文件控制块FCB(File Control Block) ,每个文件在文件目录中都有一项,记录文件的属性。29、什么叫“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如何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答:由于文件采用目录管理,仅仅给出文件的名字属性就可以定位该文件的文件目录项,就可以使用该文件,这就是按名存取。文件系统采用树型方式管理

29、的,目录文件也是采用文件的方式管理,给出文件及其路径就可以从文件系统的根查找各个节点的目录文件找到该文件。按名存取的本质就是找到指定文件的文件项。39、文件系统根目录的长度是否要加以限制,为什么?答:应该加以限制,因为每个磁盘在格式化时,该磁盘的根目录是固定位置的,其容量有限,所以文件系统的根目录的长度有限,如果无限长度,则不能在指定的位置找到根目录的位置,否则管理根目录的容量不方便。知识点:1、文件系统的功能2、文件的概念3、文件目录的基本结构与分类4、文件的逻辑结构5、文件的物理结构及文件读写的基本单位6、文件系统调用的分类及使用文件的步骤第七章知识点:1、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通信的四项安全要求2、四大安全威胁的特点3、病毒的特性第八章知识点:1、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2、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3、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四种透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