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6206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第 8 页学前儿童发展 一 婴幼儿发展概述:1. 含义:婴幼儿成长中身体和心理有规律的进行质变和量变的过程。2. 影响因素:客观: 1.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 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二 婴幼儿童发展理论:1. 成熟势力说:赛格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双生子爬梯实验)。缺陷: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2. 行为主义: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华生:学习本质上

2、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否认遗传)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正强化和负强化。(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再行为发展中的作用。3. 精神分析理论: 佛洛依德: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 生殖期:12岁以后。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过程。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勤奋感对自卑感6-11;4.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的行为是主体

3、对客体的主动适应。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感知运动阶段0-2;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以自我为中心,不可逆性,相对具体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概念形成,可逆性。5. 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再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三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1. 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 年龄特征:新生儿期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幼儿初期3-4岁心理特点:1

4、.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中期4-5岁: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岁: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3. 基本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 成系统 ,对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到稳定。四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规律和特点:1. 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特点:1.1 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1.2 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有中心而末梢;1.3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规律:

5、1.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2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1.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头尾律,正侧律;1.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是又统一协调的;1.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2. 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规律:1.1从整体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1.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1.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1.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1.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五 幼儿认知发展:1. 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 良好的环境下,3岁3-5分钟;4岁10分钟;5-6岁20分钟。1.1定向注意优先于选择主义的发生;1.2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1.3注

6、意总与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产生的。2. 感觉: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3. 知觉:“视觉悬崖”是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4. 观察力:3岁上下,4岁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5. 记忆:识记,保持,再现。5.1特点:5.1.1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5.1.2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5.1.3较多运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5.1.4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5.1.5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6. 想象特点:6.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6.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6.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

7、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再参加游戏或者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7. 思维:7.1 2岁之前是直觉行动思维,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3-6岁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8. 言语:六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七 幼儿个性、社会化发展: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教育措施强型不平衡不可抑制型(兴奋型)胆汁质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平衡灵活性高(活泼型)多血质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情绪,纺织粗枝大叶,虎头蛇尾。灵活性低(安静型)粘液质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弱型抑制型抑郁

8、质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 民主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标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控制力等方面发展较好,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2.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格,提出很高标准。这类家庭的孩子或者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或者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3.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但是忘记孩子社会化的任务。这类家庭的孩子表现的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

9、理、胆小懦弱、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诸多不良品质,会以哭闹寻求即时的满足。对于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而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1. 端正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2. 形成亲子间安全的依恋关系;6-8个月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为标志;3. 了解与尊重儿童 的成长规律:3.1成长的反抗正确对待。理解尊重孩子,合理要求相信并满足孩子,不合理的坚决说不。孩子这个时期对父母说不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听之任之或者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纵的性格。3.2发展的关键期不容错过。大脑神经突触链接在3岁前达到高峰,而语言发展的高点再11个月大时。 4.要保证亲子沟通

10、的时间与质量; 5.开放儿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6.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 6.1.依恋的发展过程:依恋一般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形成的情感联结。 6.2形成阶段:鲍贝尔比提出四个阶段: 1.无分化阶段0-3个月:不加区分; 2.低分化阶段3-6个月:开始识别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用微笑和发声。 3.依恋形成阶段6-2.5岁:对母亲尤其关注,分离焦虑产生。 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会同父母协商,亲子之间合作性加强。 6.3依恋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A型:焦虑-回避型对母亲亲密行为回避,不表现明显的陌生焦虑; 2.B型:

11、安全型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 3.C型:焦虑-抗拒型 难以主动探究周围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婴儿依恋中存在一种依恋安全模式B和两种依恋不安全模式A/C。八 幼儿的个体差异:1. 幼儿个体差异类型:智力、性格、性别、学习类型。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分别为: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9.存在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为了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而教。2

12、. 个体差异形成原因:遗传和环境。3. 针对个体差异性的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与个体差异适宜。九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2.谈话法 3.作品分析法 4.实验法十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 身体:发育迟缓;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弱视;2. 心理:自闭、多动症、口吃、攻击性行为。学前教育原理一 教育的概述1. 概述: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额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4. 我国的教育目的:5. 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3、政治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的权利。6.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起根本的决定性作用。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8.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二 幼儿教育1. 含义: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2. 性质:基础性和公益性。3. 意义: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4. 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5. 任务:6.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6.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6.2游戏使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

14、心发展的特点;6.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7.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7.1幼儿园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7.2幼儿园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7.3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 幼儿教育发展1. 学前教育思想萌芽(19世纪初之前)1.1柏拉图-儿童公育1.2亚里士多德-教育要遵循自然1.3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纳入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母育学校、世界图解。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1.5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归于自然。2. 学前教育思想理论及其发展阶段(19C中叶20C中叶)2.1福禄贝尔-学前教育理论成为一个独立学科。2.2杜威-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

15、验。2.3皮亚杰-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2.4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儿童的自我成长的能力,儿童具有敏感期,创设有准备的环境。2.5瑞吉欧。2.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2.7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南陈北张。2.8陈鹤琴-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3.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新阶段(20C以后)四 学前教育的原则与特点1. 原则:1.1一般原则:1.1.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1.2发展适宜性原则-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1.3目标性原则;1.1.4主体性原则-儿

16、童,尊重人格尊重需要激发兴趣和主动性;1.1.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1.1.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原则-家长、社区、学前教育机构;1.1.7整合性原则-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1.2特殊原则:1.2.1保教合一;1.2.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2.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1.2.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2. 基本特点:非义务、保教结合、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五 幼儿园班级管理1. 概述:1.1目的:内-把幼儿培养成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外-形成办园特色,打造办园品牌。2. 内容、方法和原则:2.1内容:生活、教育、物品、其他管理等几部分;2.2方法:规则引导

17、、情感沟通、互动指导、榜样激励、目标指引;2.3原则: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高效性;3. 功能:生活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 总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 教育内容与要求: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照学习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3. 组织与实施: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等理念与观点,突出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中的教育性、主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

18、原则。4. 教育评价: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是为了教师的反思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七 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1. 学前教育:1.1强调学前教育的普及化发展-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1.2重视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1.3构建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1.4加强政府管理与监督,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1.5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1.6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1.7坚持科学保教,提升保教质量

19、;1.8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2. 学前教育实践及其课程建设改革:2.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2.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2.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2.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生活指导一 幼儿园一日生活1. 概念:即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等活动在时间上和顺序上予合理的安排与划分。2. 主要环节: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3. 教育意义:3.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3.2使学前儿童愉快的度过每一天;3.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3.4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3.5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概念;3.6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0、;3.7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二 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1. 概念特点和意义:1.1概念: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指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1.2意义: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2. 内容:3. 要求:4. 常用方法:示范讲解、操作、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随机教育。5.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途径:三 幼儿保健常规及疾病预防1.1新生或转学生必须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离园一个月以上的幼儿必须重新体检;四 幼儿的营养需求常识1. 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蛋白质1015,脂肪25

21、35,碳水5060;2. 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两餐间隔3.5-4小时3. 常设健康适宜的膳食环境4. 开展营养的教育活动5.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五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1. 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2.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环境创设一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1.概述:创设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2. 意义:狭义-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2.1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教育者)。 2.2幼儿园环境的多维分类: 2.2.1活动形式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游戏环境; 2.2.2保教结合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2.2.3生活

22、安全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交往环境; 2.2.4课程结构物质空间环境、组织制度环境、文化心理环境; 2.2.5一日活动生活活动环境、游戏活动环境、学习活动环境;3.原则:一般原则: 3.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体现环境的教育性; 3.2发展适宜性原则; 3.3幼儿参与性原则; 3.4开放性原则与家庭社区合作,取长补短; 3.5安全性原则保护幼儿安全; 3.6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办园。4.问题 4.1室内环境布置的目标偏离; 4.2室内环境布置的内容不系统; 4.3教师创设环境的观念存在偏差。5.方法:讨论法、探索法、操作法、评价法。6.总体策略: 6.1户外环境的创设:集体活动区、器

23、械设备区、种植养殖区。7.教师在环创中的作用二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1. 意义: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适应社会生活;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2. 要求: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3. 影响: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信任和自信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活跃和智力开发;有助于幼儿的整个机体的化学物质和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4. 教师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行程中的重要因素:安全感、自我价值、独立人格。三 常见活动区1.分类:角色表演区、建构游戏区、表

24、演游戏区、美工区、生活操作区、益智区、阅读区。2.活动区创设: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相对封闭性、就近、方便通畅。四 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1.家庭:家园合作。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2.社区五 幼小衔接1.含义和意义:通过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具体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身体素质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2.困难:社会要求提高,生活作息改变,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学内容加深,教学方法改变。3.策略:增强体制,培养主动性、独立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

25、任务意识。游戏活动的指导一 幼儿游戏概述1.含义:游戏就是各种“玩”的活动。2.基本特征:自主性和内驱性,趣味性和愉悦性,虚构性和假想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规则性和有序性,过程性和非生产性。3.有关游戏的理论:3.1剩余精力说-英 斯宾塞游戏是儿童对剩余经理的无目的的消耗; 3.2松弛说-德 拉察鲁斯儿童需要游戏来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3.3预演说-德 格罗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3.4生长说-美-阿普利登儿童通过游戏可以成长;3.5复演说-美 霍尔游戏是人类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演祖先进化;3.6 成熟说-荷兰 拜敦代克游戏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机能。 4.幼儿游戏的

26、种类4.1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感觉机能/象征性/结构性/规则性游戏;4.2根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4.3根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分类:语言/动作技能/想象/交往/表演游戏;4.4根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自发/教学游戏;4.5根据幼儿游戏内容与性质分类:创造性角色结构表演/规则性游戏。5.游戏的主要功能:促进身体/认知和语言/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二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1.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1.1 3岁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以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1.2 幼儿初期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过渡;1.3 幼儿中期玩的最多的象征性游戏;1.4 幼儿晚期儿童处于象征游戏的高水平阶段,会自行策划游戏,讨论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创设环境,积极主动的进行游戏。2.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必须以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2.1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2.2以间接指导为主;2.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2.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3.1.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导演者;3.2支持者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4.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