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3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5500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31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要求-第 30 页小学一年级(二)一、一年级阅读的基本要求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朗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

2、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10 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二、朗读 朗读就是发出声音、响亮地读。它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利于同学们理解语言、表达情感。 1 要有良好的朗读态度 朗读的时候应该认真、自然、主动、投入,切忌拿腔拿调。这里所说的投入就是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溶入语言文字中。 我们来看一篇小文章,题目叫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诗,它向我们描述了天空中的美丽画面。在弯弯的月儿上面一个小同学悠闲地坐在里面遥望美好的天空一一多

3、美的画面,多令人向往的情景。在读的时候就应该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出来。 现在拿出课本找一首你最喜欢的小诗和一篇最喜欢的文章,试着高声把它读出来,好吗 ? 2 正确朗读 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错读,不重读,不倒读,不唱读。 什么是读准字音呢 ? 比如: “小草的妈妈是大地,小鱼的妈妈是大海,星星的妈妈是天空,我们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草”、“海”等等这些发音都要发正确、不发错,这就叫读准。而且读的时候不丢字、不加字。例如:“小鱼的妈妈是大海”,你丢宇了,就成了“小鱼的妈妈是海”,一加字就变成“小鱼的妈妈是蓝蓝的大海”。不错读、不重读是什么

4、意思呢 ? 就是“星星的妈妈是是是天空”,这样就是重复读,会影响你的表达。另外,不倒读、不唱读也很重要,有的同学刚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特别爱这样读 ( 听老师的读音 ) 。 3 做到词能连读。能按句逗、自然段恰当停顿 有一篇文章叫做大雁,课文是这样写的: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这是很简单的小文,但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的连读。虽然这个小文很短,但它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的,读完每一个自然段以后,都应该稍作停顿。例如第一自然段:“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读完要有一个小的停顿,然后接着读“一群大雁往南飞”。 再举个例子公园里的花。 “姐姐和弟

5、弟到公园里去玩。 公园里菊花开了,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 弟弟要摘花,姐姐说:别摘别摘 ! 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 这篇文章也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的。第一个自然段是说姐姐和弟弟到公园里去玩。第二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公园里的花很多,尤其是菊花开了,有很多的颜色,很美。第三个自然段是弟弟要摘花的时候,姐姐劝他不要摘,告诉他花是给大家看的。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自然停顿,让别人也能听明白有这么三层意思。 4 要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同学们再看一篇文章,题目叫脚印: “小狗在雪地里跑,地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小鸡在雪地里跑,地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小鸡

6、对小狗说: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这篇小文中,小狗对小鸡说话和小鸡对小狗说话的时候,都是一种兴奋的心情。我们呢 ? 就要通过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兴奋而自豪的心情。把想像中对情景的理解读出来,就会有滋有味。 我们再看一句话:“我知道你会唱歌。”对这句话我们的理解不同,读的重音不同,表达的内容和效果也肯定不同。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我,意思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知道,意思是你不要瞒我了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你,意思是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唱歌,意思是你会不会跳舞等我不知道 ) 5 吐词清楚,声音洪亮

7、我们只有读出声才能把语言文字和要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大声朗读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 三、理解词句 我们的课文是由许许多多的词句组成的,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基础。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还应该把它们积累下来。理解和掌握的词句多了,对句子理解就容易正确。 1 理解词句的方法 (1) 换词法 例子: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对这个“挣”字同学们可以采用换词法进行理解。“挣”就是用力摆脱。同学们可以用“用力一甩”,“使劲一摆”等词来替换“挣”。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用其它任何一个词都不如用“挣”这个词能把小壁虎当时急于逃脱的

8、状态表达出来。 (2) 增删法 请同学们看一篇小文章小山村。 “我家住在小山村。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树上结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山脚下有一座红红的小楼。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 啊,多美的图画,多美的小山村 ! ” 的确是非常美的一幅图画。有小树林,有鸭群,它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一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同学们如果试着把描写颜色的词删掉,再读读这篇课文,你看会是什么样呢 ? “我家住在小山村。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树上结满了苹果和梨。 山脚下有一座座小楼。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水面上游着鸭群。” 如果是这样的描写,我们还会有美的感受吗 ? 当然不会有了。因为我们删

9、去了许多描写景色的有关词句。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3) 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明明上学中有一句话:“他们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这句话就是说明明再晚一步就要迟到了。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课文前面写到:“小文是小明的同学,叫明明赶快去上学。”如果小文不叫小明,或小文叫了小明,小明还坚持捉一下蟋蟀,不及时赶到学校,都不会说是“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刚”字在这里可以让我们想到明明因为很喜欢蟋蟀,差点误了上学。课文前面讲到,他只要听到蟋蟀的叫声就能知道这只蟋蟀的好坏,可见明明对蟋蟀的喜爱程度。可是在如此情况下他还是来

10、上学了,所以这个“刚”字就表现出它的重要性。 (4)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例如:理解“傍晚”一词,可以联系“早晨、中午、晚上”来理解,知道傍晚是接近晚上的一段时间。理解“乌云密布”可以联系下暴雨前的景象:天上布满了厚厚的云彩,像厚厚的棉絮。而“哗哗哗”是表现下雨的声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想一想雨下得很大、很猛时是不是这种声音。有一句话写下雨过后的情景:“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亲自感受一下雨后空气的清新,清爽。 (5) 比较法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三个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过来”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小蝌蚪所在位置不同,用词就不同。在鲤鱼前面用“迎上去”

11、,是面对面的位置;在乌龟后面用“追上去”;而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没有动,所以用“游过来”。通过比较,你会对词语的用法有更明确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有个狮妈妈在教两只小狮子扑、追、咬、滚这些技巧的时候,其中有一只小狮子非常刻苦,而另一只小狮子很懒惰。它心想,家长是森林中的大王,自己就有了依靠,可以不学本领。这个时候老狮子就跟小狮子说:“我们都有老的时候,我不在了,你靠谁呢 ? ”想像一下,老狮子的话也可能这样说:“你没有人可靠了,就只能靠自己。”把这两种意思进行比较,就可以进一步理解老狮子内心的感受和它要告诉小狮子的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换和比

12、较来更好地理解课文。有时候句子、词的说法虽然变了,但意思是不变的,只不过更强调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6) 通过想象理解语句 例如: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里边的水不多,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它喝不着。怎么办呢 ?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乌鸦把石子放到水中,使水面升高而喝到了水。有些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想象:乌鸦要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就应该够多;否则再往里面放石子,石子把水面挡住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还有同学说乌鸦喝水的

13、时候,瓶子和水的高度都是有讲究的。总之,有很多条件促使乌鸦喝到水;缺少有些条件,乌鸦就喝不到水。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要了解乌鸦想出的办法是什么 ? 有什么道理 ? 阅读的时候,边读书、边思考特别的重要。思考什么呢 ? 对一段话的词语、语言的理解,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同时还应该思考这些东西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些是常见的,哪些不太常见。不太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去展开联想。想现实中有的可以,想现实中没有的也可以。联想可以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我们提到过的小山村这篇文章:小山村也许我们没有去过,但我们可以想象,果树上结满了果实是什么样子 ?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

14、梨缀满枝头是怎样的情景 ? 我们抬头望向山坡上这片果林时又是什么情景 ? 一年级的同学刚刚进入语言学习,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逐句逐词地理解,这样才能深刻地掌握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1) 通过画图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同学们可以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感受最深的一个人和你记住的一件事,通过一幅画画下来。用画来记录生活是非常好的方法。 (2) 看图练说话 反过来,观察一幅画也是学习表达的一个好方法。怎么去观察画呢 ? 同学们可以看一看这幅画的主要人物有谁 ? 表达了什么意思 ? 它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然后尝试着用“谁在什么

15、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这样的表达形式把看到的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问老师和家长,或者让别人帮你一起记录。 就算只写一句话,例如:“今天我在操场上跳绳。”这也是个很好的积累。以后你就可能会写“今天”是上午还是下午,天气怎么样,和谁一起在操场上跳绳,怎么跳,跳大绳、小绳还是编花,半分钟跳多少,一分钟跳多少,坏了几次,得了第几名等等。所以,这样一句话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表达打下基础。 (3) 通过记录积累词语 例如,小山村中有一句话: “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我们刚开始记录的时候,就写“树上结苹果”。慢慢的可以通过想象,思考和积累词语,把这句话写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

16、大的、圆圆的苹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写成:“树上结满了圆圆的、大大的苹果,就像树上挂着的一盏盏小灯笼。”这样就把对苹果的喜爱之情和大大的红苹果所表现出的那种喜庆意味表达出来了。因此,同学们不要小看一年级刚刚开始学习写的一句话,也许这一句话将来就会成为你的一篇作文。 (4) 观察生活,练习说话 要学会表达,观察生活也很重要。表达的基本形式就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 ? 其实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上课、读书、游戏都是生活。我们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感受。观察生活有两种方法: a 多看书,多看电视 书中有很多丰富的、有意思的故事,读完以后能让你知道很多美、丑,

17、明白很多道理,增长很多见识。 多看电视是指有选择地多看,比如介绍科学知识的节目,辩论的小话题,还有反映同学们生活的小短剧等等都可以看。这样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电视节目有很多,如果坐在电视机旁没有选择地去看,就不会有什么收获。除了有些固定的、传统的儿童节目要看,甚至有些新闻节目也要看。现在虽然可能看不懂,但是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就能让你了解很多国内、国际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我们的头脑里就会储备和积累许多信息和知识。这样,理解文章,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b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应该让妈妈、爸爸在周六、周日的时候带我们多在外面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山川

18、,看看家乡周围美丽的景色,了解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观察一下马路上奔驰的汽车,一座座高高的楼房,体会一下热闹的超市,感受一下各种风味的餐馆。丰富的生活就是我们表达的素材。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是用拼音、图画综合在一起写的。有些内容用词句实在表达不出来,他就用图画来表达。有的字不会写,他就用拼音表达。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当他回顾日记时,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丰富。比如,妈妈给他买了一双球鞋。虽然小球鞋很便宜,但是这个小同学非常喜欢。他就把这双小球鞋的样子记录下来,包括鞋的颜色,上面有几道花纹,鞋底有几颗突出的钉子等等

19、。那个同学现在都长大了,他妈妈早已忘记买这双球鞋的事情,可是当他一翻开这拼音和图画构成的日记时,又想到这个温馨的时刻,这个难以忘记的生活片断。 再举个例子,这个小同学还描写过“橘子”。从橘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到它的表皮,表皮上面的小坑都被他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到,打开橘皮后,里面的橘瓣紧紧包在一起,并且一般的橘子都有十个左右橘瓣组成。橘瓣就像弯弯的小月亮,剥开它之后,露出一粒粒像水滴一样,晶莹剃透的橘肉,吃在嘴里甜滋滋的。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却被我们同学记录下来,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啊 ! 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生活中捕捉点点滴滴的事情,然后记录下来,练习用最基本的形式进行表达。

20、 小学二年级(一)一、识字与写字 1 按偏旁部首、形近字、多音字分类 (1) 按偏旁部首分类 (2) 按形近字、音近字进行归类(3) 按多音字分类 2 学习汉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在语言环境中记忆 (2) 要加强复习 (3) 经常请教他人(4) 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二、阅读 1 二年级的阅读要求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2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阅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5 万字。 (10) 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2 理解词句 我们看看理解词句的办法: (1) 换词法 落叶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这里“催”字很重要,它把树叶枯落和侯乌南飞这两种自然现象生动地联系起来,说明燕子要马上飞到南方去。

22、这个字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试着把“催”字替换成其他的字,如“让”,“叫”等,都达不到“催”字在这个句子中的效果。 因此换词法可以帮我们更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增删法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显然,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对星星的痴迷程度,就是通过他数星星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的。首先看他是怎么数的:他是“坐在院子里”,靠在奶奶的怀中,“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如果我们把“一颗,两颗”去掉,就不能生动地体现出孩子数星星时的痴迷状态

23、。所以有时候删减或者增加一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课文非常有好处。 (3) 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初冬描写的是下雾时的情景,雾中的景物通过语言的描述能够想像。但是如何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呢 ? 同学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 详见讲解视频 ) (4)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林 点红桃花飘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 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淋湿我的帽檐 沾湿她的花衫 我们顶着蒙蒙细雨 刨坑种树把祖国大地绿化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 显然,在理解这首诗的过程中,有些词语非常重要。比如“飘、洒、落、降”表达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

24、”是指柳树发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家得到雨水的浇灌;“唤醒”是指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这些都是在春雨浇灌下万事万物发生的变化。而对这些变化,对这篇小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如果我们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中观察过,感受过,就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就会感受到这些用词的美妙。 再举个例子:“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我们知道小虫、蚂蚁、小鱼的生活状态,也对屋子、船、伞比较了解,因此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落”的作用。由于树叶落在地上,可能弯成谷形,小虫从这个缝隙里爬进

25、来,就像人住在屋子里,落叶可以为这些小虫遮风挡雨。 ( 详见讲解视频 ) 同样的道理,当它“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小水沟中小蚂蚁不会游泳,但是可以坐在树叶上漂在沟中。而在河中的小鱼游过来是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这样的语言描写都很生动。 (5) 通过想像理解词句 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象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盘子上面放一个桃子是什么样的呢 ?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在黄山的风景中,平平的山顶上有个桃形的巨石。作者想像这块巨石是从天上飞来的。同学们在理解的时候,也可以想像一下巨石是怎么来的。 )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

26、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 猴子观海的名字起的非常富有想象。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血肉的一块石头,但由于作者丰富的想像,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猴子端坐在峭壁上观望滚滚的云海,多富有诗情画意啊。 )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 ” ( 同学们除了要认真地展开想象以外,还可以扩充我们的思维,延伸学习的范围。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收集照片或者亲自去黄山看看,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看到的美丽的景物加以描述。文中说:“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 ”其

27、实名字本身就是对丰富想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二、默读1 默读的特点 (1) 边读边思考 (2) 不动笔墨不读书2 检查自己的默读情况 检查自己的默读情况有几种方法: (1) 检查结果:默读后通过做课后习题来了解读书的情况例如,卢沟桥的狮子课后就有几个问题:“在北京西南有一座什么样的桥 ? 卢沟桥的狮子共有多少只 ? ”等等。经过默读、思考,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能够顺畅地答出来,说明默读的效果非常好的。 (2) 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读课文蜜蜂引路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蜜蜂给谁引路了 ? 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 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 列宁为什么去敲那个小房子的门?

28、“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果然”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并对文章的重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列宁怎样通过观察花丛中的蜜蜂和蜜蜂飞进的园子,找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我们经过思考和推理,自然会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3) 通过仿写巩固默读的效果 (4) 通过续编故事检查默读效果和加深理解 例如,骆驼和羊讲的是骆驼和羊争论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它们去找老牛评理,老牛就说,高矮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你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听了老牛的话,骆驼和羊一定会有很多想法,也可能会有很多争论。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 7 如果我们去续编文章,

29、就会对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地深刻理解。 三、理解内容 1 理解文章中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的初步要求就是理解自然段的内容。来看一篇文章聪明的华佗。 第一段:“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这一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中交代了华佗是谁,后两句告诉我们因为爸爸去世,妈妈送他去当学徒。 第二段:“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在那打架,叫华佗把他们分开。”这段共有两句话,是说蔡医生想用使两只羊分开这件事来考小华佗。 第三段:“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华佗看见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段讲

30、华佗看到这种情况以后,要想办法。具体的办法是什么,第四自然段进行了介绍。 第四段:“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见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争斗的羊就被华佗引开了。” 实际上第二至四自然段,都在写蔡医生出题考华佗。华佗用嫩草巧妙地引开相斗的羊,这正是华佗的聪明之处。 2 在理解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理解自然段的内容以后,还应该把他们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得出整篇文章的意思。自然段的意思一般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理解:这个自然段写的是谁,他 ( 她 ) 做了什么,或者怎么样了。这样就可以把自然段的内容了概括出来。 例如,我

31、要的是葫芦 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了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一段有五句话,主要意思是: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实际上,我们把每一句话最主要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是这段话的意思。 ( 谁:有个人;怎么样:种了葫芦;葫芦长了叶、开了花、结了葫芦,他特别高兴。 ) “有一天,他看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到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段话是说这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一点也

32、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希望它快长大。这也是按照“谁,怎么样”的思路来概括主要意思的。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蚜虫了,快治一治吧。那个人认真地说:什么 ? 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街坊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长蚜虫,跟葫芦没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再进一步概括就是一个邻居告诉他要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在乎。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说,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按照“谁,怎么样”的思路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

33、人种葫芦的故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只是注意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管,街坊劝他他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就全落了。我们读完以后一定会受到启发:如果我们只顾葫芦不顾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这就说明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每一句每一段的意思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并弄懂一些道理。再来看一篇文章司马光。这篇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讲古代有个孩子叫司马光;第二段讲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一口盛满水的大缸;第三段是讲,有个小孩子掉进了大缸;第四段讲,别的小孩子都吓哭了;第五段讲,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把缸

34、砸破了;第六段讲,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综合六段的意思,就知道本文讲的是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中,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出小朋友的事。 小学三年级(一)二、阅读要求和方法 1 阅读的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35、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篇 50 篇 ( 段 ) 。 (10)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2 阅读方法 (1) 质疑 要在阅读当中学会想问题,提问题,如:这篇文章为什么是这个题目 ? 这个词在这里表达哪些意思 ? 每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全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文章

3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敢于分析问题。要掌握质疑的方法,学会在关键地方质疑,如:抓文中的修辞方法质疑;抓段落之间的联系质疑;抓关键的标点符号质疑;还可以从句、段、篇的主要内容的角度质疑;从文章中心角度质疑;从写作特点质疑等等。 从词句方面提出不懂的问题 例如,对做风车的故事质疑: a 牛顿看见村子旁边安装的磨面的风车,为什么“仔仔细细地看”,而不用“仔细地看” ? b 牛顿向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风车,“现在是果然做好了。”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果然”一词呢 ? c 牛顿捡起了风车,“心里难过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这句话是什

37、么意思 ? 从篇章的角度质疑 例如:文章要表达什么意思 ? 为什么要安排这些问题 ? 文章是怎么安排这些材料的 ? 是如何把问题交代清楚的 ? 这些都是可以提出的问题。 例如,对荷叶质疑: a .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荷叶的 ? ( 先远看,再近看,最后是仔细看。作者通过由远及近地观察,把荷叶的样子写得清清楚楚。 ) b 小莲蓬像个小话筒,为什么作者说它“歪着头一声不吭 ? ” ( “歪着头一声不吭”写出了小莲蓬的美丽和可爱。 ) c 第四自然段又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荷叶的 ?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得很细 ?( 答案略 ) 从题目质疑 例如,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质疑: 看了题目之后,你就可以提

38、出一些问题来,比如: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 是什么样的铁球 ? 怎样同时着地 ? 这是要说明什么 ? 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学习,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 (2) 理解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义 例如,葡萄沟中有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读文章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而且这里的葡萄品种多、颜色艳、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因此我们由衷地感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了。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海底世界中有一句话:“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是指海底动物常常会发出细小

39、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要用水中的听音器才能听到。怎样才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 通过认真读书、联系实际,你就能国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查阅资料,丰富对句子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或利用广泛的课外阅读,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法来扩充语文知识。比如,海底世界里讲到:“活动最慢的海参一个小时只前进 四米 ,梭子鱼在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会利用反推力前进,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式。”为了对课文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应该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比如,螃蟹横着行,海马摆尾走等等。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与作用 “这里真美啊 ! ”是感叹句。“这里难道不美吗 ? ”是反问句

40、。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 (3) 段的理解 理解段的方法一般有以下这些: 读懂每个句子,理解段的内容 读懂一段话首先要弄清这段话里包括几个句子。要一句一句地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一段话总有一个中心思想。在不少段落中,作者为了向读者明白地解释这个意思,常常写进一个能高度概括这段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找出了中心句就可以比较好地了解这段话的意思。不同的文章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中心句的位置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a 中心句在一段话的开头 例如翠鸟中的这段话:“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有一

41、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鱼刚刚露出水面,翠乌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是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又如:“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院满街都是。凤凰树都开花了,开的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b 中心句写在一段话的中间 这时一段话往往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交代一些背景,下半部分叙述中心内容,中心句夹在中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清晨,我来到了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观。波涛滚滚的江水

42、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座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旁是人行道,宽敞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地来来往往。”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中心句是第三句。 c 中心句写在一段话的末尾 这时中心句能帮助我们总结一段话的中心思想,引导我们归纳一段话的意思。 例如:“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的城镇。城里有一排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新栽的树木,像卫兵似的排列着,整个城镇又整齐又美丽。” 搞清段落的结构关系,理解段的意思。 a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阅读这类的文章一定要明

43、白事情发展变化的情节。由于事情的发展总有前因后果,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抓住这个顺序阅读是理解段落的基本方法。 如钉扣子:“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上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往外钉,怎么也钉不住扣眼,好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我差点流出眼泪。我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了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服里上了。咳,没办法,只好拆了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回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 ” b 按时间顺序

44、例如花生花:“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苗上,露出一点点鲜黄的嫩苞。清晨,它沐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阳光照射着它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倘若从花生地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绿中透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c 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例如:“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万花丛中飞来飞去。那鲜红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翔” d 按并列关系 例如海底的岩石中的这段话 ( 参见讲解视频 ) 。阅读之

45、后,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分别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和鱼。这四个事物之间是相互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阅读并列关系的段落,只要抓住并列的几层意思,把它们串联起来就是这段话的意思了。小学三年级(二)一、积累的要求和方法 2 积累的方法 (1) 把课堂学习和积累结合起来 (2) 注重展示积累成果 (3) 注重课前收集资料收集课文中相关人物的信息 例如,我们学习周总理让伞包的故事时,就可以去了解一下周总理是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并收集有关的图片等等。这样我们就会对一个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积累许多语言。 收集课文中相关事件的信息 当课文涉及某个事件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

46、资料,如电影、电视、报刊、书籍、文章等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理解文章中的事件,理解文章中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积累。 (4) 注重课后应用积累 所谓应用积累就是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通过练习掌握起来。比如,学到总分表达方式和并列结构表达法时,就可以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练习写小文章。 小学四年级(一)二、阅读的一些方法和一些阅读的习惯 1 阅读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4) 能初步把握文章

47、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篇。 (10)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2 阅读方法 (1) 质疑 质疑就是提问题。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敢于分析问题。要掌握质疑的方法,学会在关键地方质疑。 从词句方面提出不懂的问题 例如,麻雀中有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