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2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4973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污泥法(2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活性污泥法(2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法(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污泥法(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活性污泥法-第 25 页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试需要有详细的培菌计划与培菌控制。进水没有规律、间隔进水时,会对微生物生长形成冲击,提倡保证连续进水。进水浓度变化也会对微生物造成冲击,使培菌效果降低,进水的有机物量要与微生物数量相协调,过高的有机物浓度对刚接种的活性污泥有很强抑制作用,表现为活性污泥多量死亡。微生物接种或自培菌初期微生物量不多,实际消耗量少,会出现营养剂投加量过多,易出现藻类。接种培菌优点是耗时短,能耗少。缺点是菌种的适应性,形成优势菌需要时间,对去除率和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影响。同时会有非正常菌种存在,特别是难以有效去除的丝状菌。需要对接种污泥进行镜检观察,确保接种污泥无异常状况。显

2、微镜是绝对不能看到在菌胶团内存在丝状菌的,即使是少量丝状菌。另要观察菌胶团的松散程度,过于细小松散的菌胶团不能适应新环境,极易死亡,污泥内存在较多惰性物质或污泥发生老化等不正常的低效活性污泥。方法: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或者脱水后污泥通过水泵或直接倾入生化池,再经一系列的培菌步骤。(1) 直接拿临近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时,由于其脱离运行环境,中断了食物链和供氧源,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运抵。回流污泥一般是池内污泥浓度的1-2倍。常以食微比作为投加接种污泥量的计算依据,通常控制在5-10。培菌初期,无处理效率要求的情况下,微生物增长对各控制参数的要求是相对较宽的。所以培菌的关键是运行参数的控制,

3、因为微生物会以倍数增长繁殖。食微比=(进水量有机物含量)/(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浓度)(2) 投加脱水泥饼时,方便但有效成分不高,活性差,接种后培菌速度低于直接接种回流污泥的速度。由于来自初沉池和沉砂池的无机颗粒很多,对培菌不利,泥饼中的活性污泥部分存在干污泥中,易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状态,接种后要第一时间激活休眠的微生物。投入量与回流污泥投加量相当,有效成分的判断主要通过确认无机颗粒的流入量和活性污泥流入量之比决定,也可同过显微镜观察泥饼结构,将泥饼溶解后进行显微观察,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的成分数量所占比重,能观察超过5%即为合格接种泥饼。(3) 培菌初期控制是否得当,对后续培菌成败及耗时具有重要

4、影响。首先进行闷曝(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将曝气池的入口、出口和排泥全部关闭,对静止不动的池液进行曝气),需要24h左右全程足量曝气使得活性污泥的活性激活。控制要点是不进水仅曝气,随后将低浓度低水量废水流入,将曝气量降低至使DO维持在2-3mg/L。逐步提高进水水量和浓度,增加幅度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在1各月内提高至正常处理水量规模,并及时校正投入生化系统的营养剂含量。第三周开始要适当排泥,置换活性污泥内的无机惰性沉淀物质。排泥控制要少量多排,排泥量保证排泥后MLSS值不降低为原则。自培菌由于运输问题或者特殊污废水处理要求,接种培菌不太合适,需要进行自培菌。优点是产生的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自

5、培菌的微生物对污水、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要高于接种污泥的去除效率,并且对污废水中抑制物质的适应能力要强于接种培菌形成的微生物群落。缺点是启动时需要投加大量启动能源,特别是易降解的碳氢化合物(甲醇、蔗糖、化粪池污水)。前期消耗的曝气能量较多,对生化池周围环境有影响。方法待处理污废水进入,控制好浓度与水量,浓度控制在正常值20%。开始两天内一次性注满生化池进行闷曝,时间比接种培菌要常,约为2倍,即2天,原因是自培菌的培菌初期基础差,需要更高的活性激活。自培菌的耗时要比接种培菌耗时长2-3周,从培菌开始至正常运行时要有计划性准备。培菌各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要求(1) 闷曝要求:过度曝气的结果是对活性污

6、泥造成过度氧化而使污泥自分解而死亡。培菌时活性污泥量少,繁殖基数少,耐受高曝气的冲击能力很差,一直足量曝气会使活性污泥氧化分解情况非常严重,分解繁殖的量低于氧化分解的量,表现为活性污泥在高曝气状况下数量迅速减少。闷曝后一定要将曝气量降下。(2) 排泥要求:活性污泥是为了置换陈旧的活性污泥,保持活性污泥活性而进行的。进入生化池的无机颗粒易在生化系统中积累,不排泥会造成生化系统培养的活性污泥有效成分越来越低,最终有机物去除率极低。通常检测到生化池的活性污泥浓度为500mg/L时作为是否需要排泥的标准。控制排泥量的大小以排泥是否会导致生化系统MLSS浓度降低为标准。排泥方法力求多次连续均匀排泥,不要

7、跑一次性大量排泥。(3) 营养剂要求:相对正常运行时投加营养剂的量而言要略高,基本高过正常值的15%左右。每天检测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和排放水中的氮磷含量,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剂投加的短缺。排放水中的磷含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不超过5mg/L为参考依据。反对一次性人工投加营养物质,投入的过量营养物质会在HRT后流出系统造成系统中营养不足。同时碳源的过量投加会造成冲击负荷。培菌中常见问题的处理(1) 培菌数周不见活性污泥形成1.1接种失败:接种的活性污泥或泥饼内活性污泥已死亡,无法从休眠状态恢复。如接种污泥装车至投入培菌时耗时过长,途中没有曝气;泥饼中含有过量抑菌成分造成泥饼中活性污泥死亡。

8、接种时要严格确认活性污泥的活性,缩短接种活性污泥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适当曝气。1.2曝气过度:刚形成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絮凝能力差,高曝气情况下易过度氧化,对游离细菌更加如此。培菌初期的游离细菌较多,过度曝气将氧化大量游离细菌,游离细菌无法在数量达到要求浓度时形成菌胶团。严格控制生化池各部位的溶解氧值,防止过度曝气,控制溶氧不超过3.0mg/L为宜。1.3入流废水水质:有机物含量低会使培菌效果受限,特别是B/C低于0.3时。进水COD值在100mg/L以下时,特别难以培菌,需要向污废水中投加碳氢化合物以补充底物浓度;进水含有抑制物质时也会使培菌不见成效,如重金属含量过高、无机类物质含量过高;过

9、高或过低pH值的污废水进入生化系统时会使培菌失效,没有形成规模菌胶团时,接触时间超过4h时,培菌就得重新进行。(2) 培菌初期出现大量泡沫一种情况是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频繁的过曝气下易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另一种情况是活性污泥培菌顺利,初步形成菌胶团时,生化池中存在的游离细菌最多,曝气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粘稠的白色泡沫。如对周围环境影响过大,可洒水灭泡,但通常影响不大,一般泡沫在1周内会自行消失,此时活性污泥即进入培菌后期,如在此时期产生大量泡沫,则需要注意。2.1冲击负荷的存在:进水综合有机物浓度超过前期一倍以上时,会形成冲击负荷,在生化池上会有大量白色粘稠泡沫产生。调整水量的依据是将进水有机物浓

10、度与前期浓度比较,通过限制水量来调整至适当的综合有机物浓度。2.2有毒物质流入:有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会使活性污泥易死亡,直接表现是生化池出水异常浑浊,是由于活性污泥发生解体或悬浮在放流出水中形成的浑浊。判断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确认菌胶团的形态和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数量和活性情况。前期可采集培菌生化池的混合液,在实验室内通过小试确认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程度,及活性污泥对该化学物质的耐受限值,继而指导实际进入培菌生化系统的浓度和流量。2.3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也可导致生化池出现泡沫,但镜检不会发现菌胶团和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出现变化。生化池前段有水跃产生的位置也可以观察到泡沫的产生,这是综合判断是否进水

11、中含有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方法。(3) 培菌阶段出水混浊较为正常的过程,因为培菌的需要,进水负荷始终要略高于正常值,这是培菌快速启动和缩短培菌时间的需要。可用SV30判断出水是否混浊,通过相同沉淀时间后的上清液浊度值判断培菌过程中出水浊度趋势,继而判断水发展趋势。引起浊度异常的原因有:过度曝气、毒惰性物质流入、负荷冲击、不排泥。活性污泥驯化活性污泥驯化目的是为强化活性污泥对特殊污水与废水的处理。提高其对抗特殊污废水的冲击能力,提高其对特殊污废水的去除效率。污废水中某一成分(重金属、染料、苯类、低有机物浓度)超过活性污泥在一定时间内的承受能力,导致活性污泥死亡或者休眠。(1) 自培菌阶段即开

12、始驯化:缺点是培菌时间较长、消耗的能源较多。1.1 2天全程闷曝,随后进入正常进水培菌阶段,在开始的10天内保持正常进水状态。1.2 10天后可增加富含难降解或者毒性物质的污废水进入培菌系统,但严格控制比例,浓度接近国家排放标准为佳,混合入流量需持续1周。1.3 含有有毒或抑制物质的废水流入培菌系统1周后,即可逐步加大此物质的浓度,常以每天1.05倍的浓度递增为基准。依据培菌生物相变化确认入流的毒性物质或抑制物质是否过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有效修正浓度。1.4 抑制物质积累至一定浓度时会对培菌活性污泥发生强力抑制作用,投加量一定不可过急递增。1.5 含有难降解污废水的活性污泥菌种会自发筛选,保留难

13、降解及毒性物质污废水的菌种。要适当提高易降解有机物(甲醇、化粪池出水等易降解物质)的补充投加。1.6 顺利的驯化培菌,在1-2月后即可培养出具有对该类入流废水特有高处理能力的活性污泥。(2) 接种污泥培菌驯化接种与本污废水处理厂具备相同水质成分的处理污废水厂的接种污泥,这样的接种污泥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特殊废水对培养的活性污泥的抑制和毒性冲击。2.1 从处理相同水质的污废水厂拖运回流活性污泥,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没有丝状菌等不良微生物时即可备用。2.2 投入生化池前需要显微镜观察接种活性污泥活性,避免死亡活性污泥投入到培菌系统中以免浪费培菌能源。2.3 闷曝1天,接种量同正常培菌参考接种量。2.4

14、正常培菌阶段时,控制入流特殊废水成分起步浓度是该类物质在国家排放标准的2倍左右为宜。起步浓度比自培菌来驯化活性污泥的起步浓度要高。2.5 培菌正常阶段时,为提高活性污泥浓度,需补充易降解有机物支持,并严格控制曝气量,不要过大,以免导致活性污泥被氧化解体。2.6 通过1个月时间在规范培菌步骤下,即可保证培菌过程顺利完成。(3)活性污泥途中驯化活性污泥本来不具备处理或适应有毒或抑制物质的污废水能力,足够大的活性污泥浓度情况下,进流特殊废水的有毒及抑制成分浓度不高时,活性污泥整体能适应冲击,被动驯化能逐步耐受此类特殊污水的高浓度值。活性污泥浓度的提升(1) 活性污泥在没有达到各项控制指标的情况下,浓

15、度提升困难。SV30,MLSS,F/M值。传统的活性污泥SV30控制在15%左右,MLSS控制在1100-2500mg/L,F/M值控制在0.08以上。如低于此指标,则认为活性污泥浓度有提升能力,且有必要提升。(2) 活性污泥在符合各项控制要求情况下,浓度提升困难。确认是否有必要提升泥浓度。原因及方法(1) 曝气过度,DO值控制过高。活性污泥浓度提升过程产生的游离细菌易被过量曝气氧化。确认曝气效果是整个生化池范围内的溶解氧值。(2) 营养剂投加量不足。通过对出水水质的营养剂残留检测来判断营养剂投加是否充足有效。(3) 进水底物浓度太低。污废水中的有机含量决定了能够支持多大群落的活性污泥总量。底

16、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活性污泥浓度能够维持的一个最高点就是其最高值限,超过这个最高值限就需新增底物浓度来达到活性污泥浓度的进一步提升。在低进水浓度时错误判断为保持泥浓度而减少排泥,形成的活性污泥就会细小松散、活性差、原后生动物稀少。(4) 进水中有过量的有毒或抑制类物质。降低有毒抑制物质的流入,对积蓄在活性污泥内有毒或惰性物质需要通过排泥及时排出,而不是因为泥浓降低而减少排泥。此外还可增加HRT,很多难降解物质如苯类化合物和印染废水的染料等需提高HRT才能比较彻底。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1) 溶解氧值:DO值超过6mg/L时,在这样的溶氧下长期存在会对活性污泥进一步增长产生抑制,即使保持不变也是

17、困难的,曝气过度会使活性污泥自氧化、絮凝性降低、更多细小的活性污泥絮体流出生化系统,会导致活性污泥浓度降低。(2) 食微比:F/M值低于0.03时,即使不排泥也很难提升污泥浓度,如不排泥,活性污泥会出现老化,液面产生浮渣,出水有悬浮的解体颗粒。(3) 营养剂投加不足:检测生化池出水的氮磷含量即可,控制出水含磷0.4mg/L,氨氮4mg/L即可,这样的出水监测含量即可保证活性污泥增长所需的营养剂要求。但当检测到的磷含量低于0.1mg/L,氨氮低于1mg/L时,该浓度无法支持泥浓度的进一步提升。对策方法为应对高有机物浓度进流废水的处理,需要提升活性污泥浓度,但必须在高有机污废水流入后再进行提升,否

18、则不排泥的话会使活性污泥活性降低、抗冲击负荷能力下降,原因是无底物浓度配合,一味提高泥浓度会使污泥老化,常在1周左右表现出来。生化池的浮渣与泡沫浮渣产生位置:常可发生在曝气池的池壁和四个角落,二沉池出水堰内圈挡板四周。生化池浮渣产生的源头:曝气池自身活性污泥系统不正常代谢,也有部分是入流生化系统的无机颗粒,经曝气浮于水面。二沉池产生的浮渣也来自曝气池,积聚过量的浮渣会流至二沉池在液面发生积聚。二沉池自身的浮渣可分为污泥反硝化后导致的活性污泥上浮和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严重缺氧导致的厌氧污泥上浮。泡沫和浮渣的关系:泡沫的形成归结为水体的粘度增高。导致的原因有: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曝气池活性污泥老化、进

19、水富含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丝状菌膨胀。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导致的泡沫和浮渣在生化系统中难以得到根治和去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泡沫和浮渣周期不会太长,同过工艺调整和进水控制即可恢复。泡沫可以不断积聚,最后形成浮渣,但不是所有浮渣都是由泡沫转变的,直接由污泥上浮产生的浮渣很多见。泡沫形成过程中会粘附生化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和无机悬浮颗粒,泡沫持续时间长短、泡沫本身粘度、活性污泥状态决定了浮渣积聚程度。泡沫的种类(通过颜色和粘度进行分类)(1) 棕黄色泡沫:产生时数量不多,靠近曝气团四周液面少量产生,沿辐射方向逐渐消散,四周角落开始聚集。泡沫色与活性污泥颜色相同,泡沫呈易碎状态,短时间内不会发生严重的积聚而产生

20、大量浮渣污泥处于老化状态,部分污泥解体,悬浮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曝气状态下均匀附着于泡沫中,导致泡沫破裂时间延长,为泡沫积聚创造条件。(2) 灰黑色泡沫:泡沫数量、产生过程、积聚、易碎性与棕黄色泡沫特性相同,但颜色中带有黑色成分,积聚产物也程灰黑色,生化系统污泥颜色也略带灰黑色活性污泥处于缺氧状态,发生局部厌氧反应,原本处于好氧状态的活性污泥会在转变过程中出现死亡,同样会粘附在曝气后的气泡上。所以在出现黑色泡沫时,必须确认进水是否含有黑色染料,否则需确认生化池是否在局部有曝气不足。(3) 白色泡沫:常见原因是负荷过高、曝气过度、洗涤剂流入,区分的标准是泡沫的浓度。粘稠不易破碎的泡沫是污泥负荷过

21、高,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好;粘稠易破碎的泡沫常见于过度曝气,此时泡沫色泽为陈旧白色,堆积性差,只会有局部堆积;洗涤剂使水体表面张力提高,导致泡沫。(4) 彩色泡沫:生化系统中流入带色高有机浓度废水,曝气下易产生类似高负荷时产生的泡沫。另外污废水中存在表面活性剂或洗涤剂时,入流的生化产品会导致泡沫产生,阳光下会产生五彩缤纷的颜色。浮渣的种类(通过浮渣的堆积度进行分类)(1) 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生化系统是否处于缺氧或存在局部缺氧状态(2) 黑色且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确认浮渣形成的时间,浮渣的堆积需要一定时间,且堆积形成的浮渣颜色会变黑,特别是浮渣内部会因缺氧而呈现明显黑色。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严重缺

22、氧或厌氧状态,大量的活性污泥因厌氧分解产生气体后夹杂厌氧泥团上浮,大量黑色浮渣堆积在液面。(3) 棕褐色稀薄的液面浮渣:色泽与正常活性污泥相似且不会大量堆积,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活性污泥老化初期,通过沉降比和显微镜观察确认是否有老化产生。(4) 棕褐色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在生化池发生了污泥反硝化,大量反硝化活性污泥会上浮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棕黄色浮渣大量堆积,尤其在二沉池易发生;活性污泥发生严重丝状菌膨胀时,过度膨胀的污泥在曝气作用下包裹大量的细小气泡而浮于液面,不断的曝气作用下,浮渣不断积累形成厚厚的棕黄色浮泥层。浮渣内包裹气泡,在短时间浮渣不会因缺氧而变黑,镜检与池内混合液区别

23、不大,同样有大量具备活性的原后生动物。泡沫浮渣产生时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1) 棕黄色泡沫SV30沉降比是否偏小(低于8%),沉降活性污泥是否色泽暗黄、沉降速度是否过快SVI值SVI值低于40时,活性污泥常发生老化显微镜观察菌胶团致密程度高和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常发生老化(2) 灰黑色泡沫DO对整个生化池均匀布点进行检测,可发现局部供氧不足死角。如DO在某些位置低于0.5mg/L时,需要注意活性污泥系统区域混合液的搅拌状态是否充分,不充分的搅拌会产生活性污泥堆积沉淀,自然沉淀的活性污泥易出现供氧不足的缺氧或厌氧状态。(3) 白色泡沫F/M值如果食微比过高(大于0.5)且产生大量白色粘稠泡沫时,污泥

24、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所以在培菌初期观察到有大量白色粘稠泡沫是正常的。DO高曝气量下活性污泥解体溶解导致活性污泥清液中有机物含量增高,通常曝气池出口DO值不低于2.0mg/L即可。起泡物质流入通过监测DO、污泥负荷判断是否入流水质影响导致泡沫(4) 彩色泡沫观察物化区出水是否带有颜色判断污废水是否对生化系统产生颜色干扰。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可通过确认物化区水跃位置的泡沫堆积情况判断,因为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生化系统的短期影响不明显,镜检无法观察。(5) 黑色稀薄液面浮渣DO对生化系统的溶解氧进行全面监测确认,如是DO过低造成的浮渣可通过强化曝气克服,如对于进流污废水自身缺氧过度导致的色泽变黑,在活

25、性污泥系统中改善是困难的,可通过加大回流废水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6) 黑色堆积过度液面浮渣来自生化系统池底整体上浮的比较多,镜检观察不会发现活性污泥类原后生动物,总体污泥颗粒分散而不具备絮凝性,污泥沉降性能不佳,上清液混浊、污泥沉淀偏暗黑色。原因是DO不足使局部出现厌氧或缺氧状态。和曝气过度产生液面堆积浮渣比,色泽鲜艳呈棕黄色。(7) 棕褐色稀薄液面浮渣沉降比实验结束时液面也会有一层稀薄的棕褐色浮渣层,上清液略显混浊,有解体的细小颗粒物质,颗粒间水体是清澈的,液面浮渣搅拌后部分浮渣具备粘性,不易在搅动后下沉。(8) 棕褐色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丝状菌镜检和SVI值,或者污泥沉降比实验观察活

26、性污泥反硝化活性污泥沉降比实验可观察到细小的活性污泥絮团向上浮起堆积于液面形成浮渣,对液面浮渣轻微搅拌后发现液面浮渣在排除气体后以较快速度下沉,说明活性污泥细小颗粒不是由于活性污泥本身年度增高导致的。C/N比确认是否入流污废水含氮过多,碳源的不足易使反硝化产生,为反硝化创造厌氧条件的部位是二沉池。泡沫与浮渣的预防及控制(1) 污废水处理自身控制问题导致的泡沫浮渣产生1.1排泥不及时,SRT过长:活性污泥老化导致棕黄色的稀薄浮渣,经常通过F/M值,沉降比和镜检观察,提前做出工艺调整1.2活性污泥浓度过低,污泥负荷过高:镜检观察是否发现非活性污泥类生物及F/M值复核,如F/M值大于0.5,要调整活

27、性污泥浓度以适应高进水有机浓度。1.3丝状菌未有效控制过量繁殖使活性污泥裹入空气而形成液面浮渣1.4曝气方式的不正确长期过量曝气对活性污泥的破碎作用明显,多次破碎后活性污泥菌胶团的絮凝性能降低,游离活性污泥颗粒解体后使水体粘度增加,溶解性有机物浓度也增加。1.5营养剂投加不足污泥解体或者絮凝不佳,通过出水营养剂含量确认污泥系统对营养剂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过量,基准是生化系统出水营养剂检测含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2) 污废水处理厂以外的原因导致的泡沫浮渣产生污废水产生单位的异常排放,管理人员要总结流程,规范制度和通报联络机制,确保对即将流入的污废水性状和流量提前了解。(3) 泡沫及浮

28、渣消除对策:堆积过多的泡沫会污染环境并导致放流出水超标,常用对策是水喷洒泡沫和浮渣,较之投加消泡剂等除泡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常以二沉池出水作为喷洒用水。跑泥活性污泥随放流水飘出,当生化系统出水经常出现细小悬浮颗粒流出的时候,会在二沉池的出水堰上看到和活性污泥颜色相仿的生物膜。原因(10%来自于二沉池、90%来自于曝气池)(1) 冲击负荷的存在:污泥负荷过高多半是未沉降的活性污泥颗粒,活性污泥受冲击负荷时,其活性增强而使得活性污泥颗粒间的絮凝性变差,既而出现多量细小的未絮凝活性污泥颗粒,易在二沉池内因为沉降不及而流出池外,判断要点是出水伴有混浊现象。表面负荷过高进流水量过大,导致污废水和整个

29、活性污泥在生化系统中的HRT变短,活性污泥和未被活性污泥吸附的其他颗粒物质在二沉池停留时间变短情况下二沉池放流出水含颗粒物质。(2) 活性污泥老化:解絮的活性污泥,常因排泥不及时、进流污废水浓度过低、MLSS过高等原因。每日测定SV30、MLSS和F/M确认以便进行调整。放流出水可能会比正常值提高5%左右。(3) 活性污泥中毒:有毒物质的冲击和抑制使得污泥正常代谢受影响,导致部分外围活性污泥发生死亡解体,部分溶解至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可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状态,如原后生动物明显消失,放流出水携带悬浮颗粒,出水COD明显上升(解体的活性污泥溶解至混合液中使COD值升高10%以上),即可确认。(4

30、)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沉降过程中出现反硝化现象:活性污泥因自身沉降不佳原因导致放流出水富含活性污泥絮团漂出,COD检测值往往非常高,反硝化的出现是由于污泥沉降至二沉池底时没有及时回流至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离开曝气池时由于浓度过高且曝气严重不足时,加之混合液中富含氨氮和有机氮等,在好氧段发生硝化反应后即可在二沉池发生反硝化,产生的气体夹带沉降的活性污泥上浮。控制曝气池末端的DO和加大二沉池沉淀污泥的回流速度是有必要的。(5) 生化系统进流废水富含颗粒物质:过量入流颗粒无法被活性污泥全部吸附。(6) 曝气过度导致污泥解体:污泥絮团易在气泡切力和机械搅拌叶轮的切削作用下破裂,打破次数越多,随后的絮凝

31、能力越弱,最终导致其不具备絮凝能力。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1) 冲击负荷F/M值超过0.5时,即可判断污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冲击负荷SV30沉降缓慢,上清液弥散性混浊,二沉池出水含细小颗粒且清澈度明显受影响DO明显偏低,多为偏低30%以上MLSS出现对数增长态势,活性污泥量增长迅速,每天会有20%以上的总增幅量镜检菌胶团形状细小、细密、松散、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大量出现(2) 污泥老化F/M值低于0.04,同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SV30沉速加快(3min内完成90%沉降)、活性污泥压缩性增加(低于8%)、颜色过深(深棕色)DO曝气量较小的情况下,DO过高(一般大于3.5mg/L),由于待处理底物浓

32、度不足,污泥浓度降低导致小曝气量也会产生高DO值MLSS总体活性污泥浓度会较前期有所下降镜检大量轮虫出现,单体未絮凝颗粒物质为轮虫提供了便利的捕食对象(3) 活性污泥中毒SV30中毒后上清液始终混浊、沉降污泥颜色暗淡。惰性物质使沉降异常迅速,上清液混浊,但程度比中毒的状况稍轻,颗粒物质要大。DO同等曝气强度内的DO会升高MLSS逐渐下降,消除有毒或惰性物质后污泥将进入恢复期,一周内恢复正常。镜检毒物对原后生动物有很强的杀伤力,絮体的内部和外部紧密性有差别。惰性物质会使菌胶团内携带无机颗粒,多半呈透明状。(4) 反硝化污泥上浮发生在整个二沉池液面,出水堰有明显的棕黄色颗粒物质出现。SV30活性污

33、泥先沉降后上浮,上浮污泥搅拌后又下沉。DO曝气池出水DO低于0.5mg/L ,且碳氮比严重失衡,二沉池各点溶解氧为0镜检菌胶团内存在细小气泡(5) 曝气过度曝气池水体分布较多细小颗粒物质,颗粒间水体朦胧。SV30上清液间细小颗粒多,既有下沉也有上浮,颗粒间水体朦胧。DO显著指标镜检菌胶团大小和是否存在被曝气鼓入的细小空气气泡对策(1) 曝气过度除操作的因素,排泥过度、进水负荷过低、进流污废水流量波动过大也会造成曝气过度。(2) 有毒物质和惰性污泥对于有毒物质,加大二沉池回流污泥量和物化段调节池的功能实现,同时提高MLSS。对于惰性物质,长期积累会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下降,可强化排泥,强化物化段

34、的处理。共同措施是排泥,略高过正常值20%的速度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使之更新。(3) 反硝化提高曝气池出口端的混合液溶氧量,保证二沉池短时间不会发生缺氧或厌氧状态。另可降低进水中含氮量以避免碳氮比失衡带来的影响。反硝化带来的污泥流失较快,最快应对方法是迅速加大曝气量。(4) 污泥老化避免活性污泥长期低负荷运行,可增加进水负荷,降低泥浓度。(5) 冲击负荷物化区的均值均量要充分发挥,提高MLSS。水力负荷冲击时可降低回流污泥量减轻污废水对曝气池的水力冲击。活性污泥上浮二沉池内活性污泥不沉淀,并随水流失或凝结成块从水下浮起的现象。原因(1) 污泥腐化:操作不当,曝气量过小,缺氧而发生腐化、产生大

35、量气体。(2) 污泥脱氮:曝气池内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曝气池混合液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特别是进入曝气池的污废水含有较多氮化合物),曝气液流入至二沉池后反硝化使污泥上浮。硝酸盐含量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0-90min左右沉淀性很好,但不久在活性污泥内会生成小气泡,导致吸附的气泡活性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或雪花般上浮。(3) 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絮团内夹杂了过量的细小气泡,导致活性污泥比重降低,二沉池泥水分离时达不到分离效果,上浮后在出水堰挡板部位发生堆积后形成浮渣。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特点是活性污泥内夹带了细小气泡。(1) 显微镜观察菌胶团内有细小的光亮点,菌胶团内吸附的细小气泡在光线照射下所

36、表现出的折光效果。(2) 肉眼观察菌胶团内富含细小气泡,特别在活性污泥浮面后,阳光照射下气泡受热而膨胀变大,易被肉眼看到。(3) SV30污泥出现气泡,随着气泡的长大,活性污泥开始上浮。对策(1) 反硝化: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放污泥,减少沉淀池内污泥量;减少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使硝化作用降低。也可提高曝气池出口混合液含氧量;减少沉淀池进水量,加大污泥回流。(2) 污泥腐化:保证曝气设备的低故障、降低泥浓度、避免活性污泥冲击负荷。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时,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上清液体积减少,污泥颜色发生变异。大量丝状菌在活性污泥内繁殖,活性污泥过度松散、密度降低。真菌的繁殖也会导致活性污泥膨胀。丝

37、状菌与正常菌胶团的区别(1) 对氧和底物浓度的要求不同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要有较多碳源,对氮和磷的要求较低,特别是氧。菌胶团需要较多的氧(0.05mg/L)。(2) 毒物抵抗能力对抗氮的冲击能力,丝状菌不如菌胶团的抗冲击能力。在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运行工艺中丝状菌膨胀现象很少发生。(3) pH值适应性菌胶团生长pH值适宜范围是6-8,真菌在4.5-6.5之间可以较好生长。pH值偏低时,菌胶团生长受抑制而真菌数量增加,丝状菌繁殖增加。(4) 温度适应性高温季节丝状菌的繁殖将大大高于菌胶团的繁殖速度能力,夏天易发生丝状菌膨胀。(5) 低负荷环境的适应性丝状菌非常能耐受低负荷环境,菌胶团会繁殖受限甚至

38、是老化解体,但丝状菌却可以依靠其巨大比表面积而维持其生长繁殖。(6) 营养物质的影响进水中碳氢物质含量过高时易发生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程度(1) 轻度膨胀:丝状菌膨胀初期和丝状菌受抑制状态下产生,菌胶团结构没有收到影响,丝状菌散落在菌胶团内部,彼此不存在相互粘结。(2) 中度膨胀:丝状菌向恶化方向发展,活性污泥沉降时间延长,镜检发现较多丝状菌体伸出菌胶团,部分丝状菌出现成团生长。(3) 高度膨胀:丝状菌生长占优势,活性污泥受丝状菌影响变松散,散落状存在,大量丝状菌伸出菌胶团,丝状菌成团出现,活性污泥稀少而零散。(4) 极度丝状菌膨胀:几乎看不到较大絮凝活性污泥菌胶团,丝状菌大量繁殖,交错存在

39、的丝状菌占据了整个观察视野。丝状菌膨胀的判断依据(1) SV30:直接后果是沉降压缩性变差,活性污泥含水率提高。活性污泥沉降时间延长,沉降速度变慢。轻度膨胀较正常时沉降性略差,表现在沉降后活性污泥压缩体积占整个混合液的体积数会增高,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比在10%-30%之间,轻度膨胀污泥在25%-40%左右。活性污泥色泽较正常区别不大,仍表现为棕褐色。絮凝速度低于正常性能的活性污泥,时间延长2-4倍(正常活性污泥在沉降初期会在1min内完成絮凝)。中度膨胀活性污泥相对体积的膨胀比较明显,含水率增加的情况下,污泥颜色将变淡。污泥絮凝性降低,从絮凝开始到自由沉淀、集团沉淀、压缩沉淀,各阶段耗时将延长

40、,特别是压缩沉淀阶段,是正常压缩沉淀时间的2倍(正常压缩沉淀阶段耗时在6-8min完成)。活性污泥最终污泥沉降比在40%-60%左右。在无冲击负荷情况下,对出水影响不大。高度膨胀污泥的泥水分离效果变得很差,前15min观察不到明显沉降效果,污泥表现出高度的细密状态,颜色鲜艳而浅淡。活性污泥最上层有明显白色。丝状菌的基本色是透明白色。污泥的自由沉淀、集团沉淀和压缩沉淀区分不明显,几乎没有活性污泥相互吸附而导致的活性污泥压缩现象。只能依靠丝状菌自身少量压缩性来表现高度膨胀的活性污泥所具压缩性。活性污泥沉降比值在90%左右,二沉池的沉降会变得很困难,少量活性污泥流出二沉池且在整个二沉池水平面上扬起的

41、絮团将非常多而明显。极度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比常是100%,污泥混合液细密、颜色浅淡、整体泛白色,常在沉降后1h内才能看到99%沉降比。轻微冲击负荷即可造成二沉池出水极度超标。同时曝气池内MLSS下降,极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2) SVI值:50-150之间是正常的,对于工业废水可放宽到50-200之间。轻度膨胀时SVI值上升至250左右;中度膨胀时SVI值在300-350之间;高度膨胀时SVI值在500-700左右(3)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丝状菌膨胀原因(1) 活性污泥系统外围环境影响成分单一(2) 活性污泥系统内部控制不佳低负荷运行导致污泥发生老化,活性污泥的解体导致系统生长繁殖受抑

42、制。丝状菌直接利用体表摄取有机物并作为能量来源,丝状菌比较面巨大,吸收污废水中有机物的能力均高于菌胶团。实际运行中丝状菌在缺氧环境中生长耐受能力是地狱菌胶团的。厌氧或缺氧程度和时间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丝状菌生长会优于活性污泥。曝气池要确认是否有曝气死区和长期低溶氧运行状态。活性污泥繁殖除了碳氢氧氮磷外,铁锰等物质也必不可少,含高氨氮废污水的处理厂不宜发生丝状菌膨胀。pH不高于6.5环境中丝状菌较易诱发。pH在10左右时,丝状菌被抑制程度要高于菌胶团。丝状菌膨胀时各工艺控制指标(1) 低负荷状态下F/M值:F/M值在0.05左右运行了较长时间(半年左右),污泥处于老化边缘,活性污泥受负荷影响处于

43、减速增长期,代谢繁殖大大减弱,易将生物相的优势让给丝状菌。(2) 缺氧和局部厌氧状态的存在:曝气池首端检测到的溶氧值低,但曝气池首端的有机物浓度高,使得对溶氧的需求增加,低DO和局部缺氧抑制了活性污泥在首端的降解能力发挥。为丝状菌的爆发提供条件。(3) 进水成分单一:食品加工废水和造纸废水中容易爆发丝状菌膨胀,必须要有添加营养剂系统补充氮磷等元素。丝状菌膨胀控制难度(1) 丝状菌存活于活性污泥内后,由于和菌胶团区别性不大,工艺参数的改变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2) 通过工艺调整应对丝状菌膨胀的稳定性不足。(3) 丝状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超过正常菌胶团的适应性,且丝状菌可变异来强化对环境的

44、适应性,典型的就是在丝状菌菌体上长出稀疏的细而短的旁支,可使丝状菌在活性污泥内占据更主导的优势地位。(4) 丝状菌杀灭的高难度性。丝状菌作为活性污泥系统的一部分,不但分布于活性污泥系统,而且会随回流等回流至物化系统,物化系统内的丝状菌往往会被忽略。丝状菌膨胀的处理对策(1) 工艺控制参数的严格管理:对轻度和中度早期膨胀的丝状菌控制较为有效,调整时间要控制在2个月内,对高度膨胀或极度膨胀的丝状菌此法无效。DO控制曝气池出口值不低于3.0mg/L,首端不低于1.0mg/L。如首端曝气量不足,可以通过减少进水量和减少活性污泥回流量的方法。二沉池DO低于0.5mg/L,则需保证二沉池内活性污泥能够在较

45、短停留时间内回流至曝气池,以免丝状菌在此环境繁殖。F/M值。除了进水负荷过低导致的F/M值过低外,盲目提高活性污泥浓度也是重要原因,通过主动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也可以缓解食微比过低的情况。对于轻中度的因负荷原因导致的丝状菌膨胀可起有效的抑制作用。营养剂不合理投加控制氮磷营养剂的足量补充,特别是氮的排放含量控制,多数丝状菌不耐受高含氮量的环境;营养剂的投加要均匀连续,投加点在生化池首端,避免人工池面投加。(2) 引入惰性物质抑制丝状菌的高度膨胀。高度和极度膨胀的丝状菌,可在曝气池出口投加混凝剂。可利用降低物化段沉淀效果(降低混凝剂和絮凝剂的用量,使沉淀池转差,有多量无机颗粒流入生化池),允许部分无机

46、颗粒流入生化池,进入生化池的无机颗粒在整个曝气池混合液中呈分散状态均匀分布。活性污泥的相对比重增加,导致活性污泥絮团的比重增加,保证高度膨胀的活性污泥进入二沉池后有较为理想的泥水分离效果。丝状菌被折断后,其膨胀程度会降低,相互聚集成团的能力会降低,繁殖速度会降低。引入的活性污泥量通过活性污泥沉降比判断。引入惰性物质后不间断(每20min)检测活性污泥的沉降比。引入惰性物质后沉降比会由90%以上下降至70%以下。依据活性污泥浓度严格控制排泥,排泥后活性污泥浓度较前日偏差不超过15%,使得受压缩活性污泥能很好排出,通过活性污泥的不断更新来保证活性污泥中菌胶团部分的有效含量,丝状菌不能有效伸展其丝状

47、菌体的情况下,相对繁殖受抑制,慢慢退出其在活性污泥内的主导地位。避免因为沉降性相对转好而导致同等排泥浓度的情况下,排泥过多使得污泥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系统崩溃。通过一个月左右的主动压缩活性污泥沉降性来抑制丝状菌的高度膨胀,当调整至中轻度膨胀状态后,要及时纠正各工艺控制参数,能够在随后几个月时间内彻底清除丝状菌。(3) 高pH值的污废水有效抑制丝状菌膨胀。丝状菌的比表面积对急性环境恶变的应对能力低于菌胶团,特别是耐受高pH值和有毒物质。菌胶团可依靠整体作用而以牺牲外围细菌的方法保护整体菌胶团。利用高pH值的方法杀灭丝状菌对于高度或以上级别的丝状菌膨胀效果佳,是由于高度以上级别的丝状菌其单体暴露在水体更加明显。待处理污废水本身就是高pH值污水或者直接向废水中投加碱类物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曝气池整池控制在10.0,持续时间4-8h左右即能对丝状菌起到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持续时间不要超24h,以免出现活性污泥无法恢复的不良效果。丝状菌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很强,一次杀灭不彻底,第二次用同样的方法杀灭会很困难。一定要确认高pH废水的性质和量是否足以保证调整,如仅仅能抑制而不能杀灭的话,不建议进行。(4) 漂白粉抑制和杀灭丝状菌:丝状菌巨大的比表面积吸收杀菌剂漂白粉的能力强于菌胶团,菌胶团受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