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3435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第 7 页 分类号_ 密级_ UDC _ 学号_建筑环境学论文论文题目thesis Topic包头市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学生姓名蒋苏蒙学 号2013002435所 在 院 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业 班 级暖通1302完成日期2015年11月 21日 2015年11月 21日 目 录一、包头市简介2二、建筑特点21、冬季少外出34、喜欢太阳35、保温取暖3三、当地建筑特点的影响因素4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42、文化特点人口迁移53、时代特点6摘要通过地区(包头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历史与人文环境综合分析当地城市建筑的特点。关键词 内蒙古 包头 建筑特点 一、包头市

2、简介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国新二线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二、建筑特点包头深居作为内陆,具有典型的北方城市布局及建筑特点。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防寒保温,屋顶较平。1、 冬季寒冷北方冬季气温低、风沙大、天黑得早,所以在冬季,北方人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会少于南方人。另一方面,下过雪的北方,道路滑,车行缓慢,塞车严重,所以北方人喜欢就工作所在地就近居住。2、住房总面积居住面积不大,原因从两方面说起,一方面由于北方冬季寒冷,即使供暖很好,

3、但是如果家里人少,也会感觉屋子很空,很凄冷,所以出现很多4050岁的中年人因为儿女外迁,而将三房换做二房的案例;另一方面,北方家庭需要每年为供暖交付一大笔费用,高额的供暖费是很多普通家庭考虑住房面积的一个原因。3、喜欢太阳没有日照的北向房间即使有供暖,冬天室内温度也会较南向房间低,而且感觉阴暗。北方人相对于南方人更喜欢太阳,更喜欢让自己享受阳光,更喜欢让自己的家里充满阳光。4、保温取暖保温最主要的方式是供暖,在包头市长达半年(10月15日4月15日)的供暖期内,可以一日没水没电,但不可一日无暖,供暖不仅是物业管理问题,更是社会责任问题,所以对于开发商来说,供暖是大问题。最早的供暖是自己家烧煤、

4、柴进行采暖,后来发展到小区内设锅炉房,通过管道传送到各家各户,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是由热电厂、供暖公司集中供暖,通过一次网到小区,再通过二次网到各家各户。而散热形式也有了演变,以前普遍采用散热片,后来出现地热形式,但是地热对地板会有损害,实践证明,地热不能铺实木地板,甚至会导致钢琴变形。三、当地建筑特点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5011-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城市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区面积31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为中国特大城市。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

5、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包头市气候概况1、冬长寒冷雨雪少。冬季长达5个月,大寒期长达50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8,平均最低-17.6。113月降水量多年平均为16.6毫米,占年总量的5.6%。2、春季干旱多大风。45月多年平均降雨量32.5毫米,占年总量的11%左右,在此期间风多,蒸发量大,多发生干旱,山南春旱频率为52%,山北高达82.6%。45月平均大风日数为12.8日,占年总日数的35%,最多年达到34天,即一个月中有半个多月刮

6、大风。3、夏短而热雨集中。夏季较短,将近3个月,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9,平均最高为29.4,比呼和浩特市高1.2。68月平均降雨量189.2毫米,占年总量的64%。4、秋高气爽霜冻早。910月平均风速是全年最小季节,大风日数也少,降雨量比夏季明显减少,日照时间长,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平均秋霜日期9月28日,最早可在9月初出现霜冻。包头市小气候区特点:1、 山前温暖区。郊区的东园乡、沙尔沁乡沿山一带年平均气温为7.7,是包头市最温暖地区,比山前同纬度市区高1.2。平均无霜期145天,最长可达158天。热量指标均为全市最高值。这一带的瓜果蔬菜较临近地区成熟早510天。2、高山寒冷区。固阳县的大庙

7、乡,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仅为90天,是全市最低值,最寒冷的地区。3、城市热岛区。市区年平均气温比市郊高0.5左右。4、迎风多雨区。地区东南季风迎风坡的土右旗大脑包、红沙坝山区和石拐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94.0420.0毫米,比包头市其他地区多100150毫米,是全市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包头市气候要素特点:1、气温偏高,年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比邻近同纬度地区的呼和浩特市高0.5,年平均最高和年平均最低分别高0.9和0.4。年较差为34.7,日较差年平均13.5,其中以4月、5月、6月最大,达到14.815.6,8月和12月最小为12.1。2、降水少而集中,降水变率大。年降水量295.8毫米,比呼和

8、浩特市少105.8毫米,主要集中在7、8两月,占年总量的55.4%,降水变率为30%,降水变率大,出现旱涝灾害机率大。2、风大、沙尘暴多。年平均风速3.1米/秒,比呼和浩特市大1.3米/秒。年大风日数36.5日,比呼和浩特市多近10日,年沙尘暴日16.1日,比呼和浩特市多11.6日。3、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3115.5小时,比呼和浩特市多169.5小时。以5月、6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日照时间最长的57月,平均每天910小时。4、相对湿度低、蒸发量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比呼和浩特市小5%,年蒸发量为2265.7毫米,比呼和浩特市多499.6毫米。2、文化特点人口迁移 “走西口,闯

9、西口,步履蹒跚几回首。几代人,几代愁,心胆俱裂离家走。路漫漫,埋白骨,生死攸关哭上走。”可以说,当年的走西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徙现象,从而形成了包头特有的移民文化。历史上的走西口,大约经历了两个高潮阶段。明朝末年到清朝咸丰年间是第一个移民期。这一阶段,清政府逐渐放松了对蒙古民族的封锁,使一大部分晋陕汉人在包头地区得到了土地租种权。另外,当时晋陕地区的人民忍受不了中原连年的饥荒战乱几经艰辛落脚包头。从清朝光绪末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第二个移民高潮阶段。出现这个高潮的主要原因是清末的“贻谷放垦”和民国时期的“移民适边”政策,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了“口里”人去口外农耕和耍手艺

10、,实则大多数仍属逃荒。西口路是一条凶险的路,也是一条生存的路。漫漫西口路上,走西口的人们终于找到了一块栖身之地,找到了一片风水宝地塞外包头。 世纪50年代,一方面国家为了建设第二个钢铁基地包钢、内蒙古一机、二机等西部最大的机械制造厂,一大批东北、河北、山东、天津、四川、辽宁等地的军转人员及重工业建设工人被分配到包头来支援建设,全国各地的所谓“盲流”也来到了包头,加入到大型企业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上个世纪50年代末山陕地区连年旱灾,一大批饥民也“口里出口外”,来包头或靠手艺为生,或打工务农定居下来。到1962年的时候,包头的人口激增到100多万人。移民给包头故地带来了中原的文明,4次民族大迁徒

11、又带走了北国塞外边风。中原文化与北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晋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阴山文化。外来文化尤其是东北,山西,陕西文化对包头建筑的影响尤为深刻,从方言的相似程度可以看出文化的交融。苏联式建筑,晋式建筑,陕北窑洞在包头都有所体现。3、时代特点(1)50年代苏联援建建国初期,我国先后开展了156个由前苏联专家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其中包钢、一机、二机、二冶等6个项目在包头陆续开展。而前苏联专家也在包头指导参与建造了钢32号街坊、一机家属楼、二机家属楼等一些具有前苏联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包头人所说的“苏联楼”。除了具有前苏联风格外,楼体结构结实也

12、成为其最大的特点。(2)96年包头6.4级地震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6.4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也是1976年唐山地震后,6级以上地震首次在百万人口的城市造成灾害,人员伤亡不大,但经济损失很严重。全市约50%平房和15%的楼房遭到了中度以上的破坏的但从辩证角度来看,包头市也抓住了这次灾后重建的机会进行城市改造和现代化建设。(3)包头北梁改造北梁棚户区位于东河区中心区域,总面积近13平方公里,是过去的老包头。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逐步形成了居住条件差、市政基础设施匮乏、弱势群体多、多民族聚居、开发改造难度大等具有典型特点的城市棚户区,也是自治区乃至

13、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开始陆续实施了该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特别是2011年3月李克强总理实地视察北梁棚户区后,在国家、自治区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了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力度。 几乎和中国所有城市一样,供暖技术与空调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达到市内环境要求的同时不在重视建筑自身的性能,需要额外能量来调节小环境,消耗了能量又照成里面大环境的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此举是得不偿失的。建筑风格上也在逐渐丢失自己的特色,曾经,你看到蒙古包,四合院,园林,土楼,水乡巷道可能都会认出身处何方,但现在,全国都在逐渐被整齐的钢筋水泥结构包围,太多一样的洋房,一样的广场,一样的街道,以至于全国慢慢都在向北上广看齐,现代化就是丢失自己吗,还是一味地模仿,山寨?参考文献人口大迁移北方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