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2691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新版)湘教版-第 6 页中国的民族科 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教学思路:先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再通过读图分析明白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展示风土人情、民族服饰、民族器乐来判定各民族,并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课件构想: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再打出宪法第一章第四条的内容,可作解释。然后展示民族分布图,逐个在图上放大显示,最后用风土人情、民族服饰、民族器乐等的图片来判定各民族,此后再打出各民族的名称及基本情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

2、族的构成状况。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

3、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教法提示 谈话法、学生分组互动,看图分析与收集资料分析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札记(个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设置情境:请你猜一猜:你能猜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播放碟片:欣赏民族舞蹈,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舞蹈?说说自己是哪个民族?在生活周围见过哪些民族?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

4、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生:56个民族揭题:中国的民族。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在祖国这个百花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民族。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读图提问: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3、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重的扇形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归纳: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据此,我们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少数民族)过渡:在55个少数民族中

5、,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读图抢答: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福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台湾、海南呢?你知道厦门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43个)歌谣总结:壮满回苗维,彝土家蒙藏。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过渡: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如何?板书:二、民族的分布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回顾看图的步骤。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2、读图在表中填出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

6、区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壮族彝族满族傣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进行贴图活动 1、 把写有九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名称的小图片粘贴到他们主要的分布区。(把少数民族送回家)2、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东北、西北和西南)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交错分布)5、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6、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归纳: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过渡:一

7、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板书:三、独特的民族风情学生活动: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各小组整理资料,选派代表上台。第一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图片和物品并进行介绍生:五十六个民族模型、献哈达、乐器图片、照片、服饰学生组织竞赛:分别猜猜他们是什么民族?(藏族、维吾尔族)第二组:介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俄罗斯族接人待客,讲究礼节,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友谊和善意。壮族喜欢唱山

8、歌。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楼、打油茶。畲族男女互嫁的婚俗和风格独特的凤凰装。维吾尔族的小花帽、满族不吃狗肉,回族等民民族不吃猪肉、藏族的糌粑第三组:补充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生:傈僳族奇特的“刀杆节” 、侗族斗牛节、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来历。 学生自编的小品表演。每一组介绍完,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最后从中选出最佳小组。过渡:三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和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灿烂的民族文化,一起分享了中华文明的迷人魅力。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尊重他们,共同缔造一个前途似锦的强国。提问:假如有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学生参观团到我们学校参观,你该怎么做?生

9、:扩展讨论: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简介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前苏联的解体。投影资料: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民族国家共同体,一些民族地域是沙皇俄国以武力兼并的。1922年苏联建国后,实行联邦制,全国包括15个民族加盟共和国,下面还有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实体,但是联邦制理论并不完善,而且长期与实践脱离。3040年代,联盟政府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冲击到民族问题,甚至对十几个民族包括车臣人、卡尔梅克人、鞑靼人、 日耳曼人等采取集体性强制流放措施,剥夺他们基本的公民权和人身自由。此外,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工作中强调社会发展过程,忽视民族过程,甚至混淆二者的区别,对民族融合理

10、论有错误认识,大俄罗斯主义泛滥,这些都是后来民族危机的致因。198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爆发的民族骚乱拉开了苏联民族危机的序幕。19901991年,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1991年12月,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最终瓦解。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整个世界格局及民族关系状况影响巨大。“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崩溃了,列宁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散了,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高涨。归纳:因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造成民族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局的稳定

11、。有时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不仅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还会导致外部干预势力的介入,使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不稳。过渡: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的是民族团结。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同周边国家有和睦友好的关系。祖国这种和睦统一的局面与我们实行什么政策密切相关?(正确的民族政策)提问:你知道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吗?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判断正误:班上有个同学是少数民族,同学经常因他与众不同的习俗取笑他,对不对?归纳: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

12、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结合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 歌谣: 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汉族分布遍全国,集中东部和中部。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各族杂居或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结束语:让歌声在祖国大地自由飞翔,民族团结的烟火到处绽放,愿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作业布置:完成基础训练第一章第四节板书设计: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的构成: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二、民族的分布:少数民族:东北、西北和西南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三、独特的民族风情四、我国民族政策: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教学小结、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