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发变化规律.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11500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发变化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发变化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发变化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发变化规律.ppt(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物质现象,世界的状态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总体看法,整个世界,精神现象,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辩证法 形而上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可知论 不可知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中国古代的五行说等。 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

3、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洛克,斯宾若莎,培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列宁,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意识的起源,反应特性,一切物质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感觉和心理,高等动物,意识,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意识的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

4、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意识的起源,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客体原型(依据)与主体差异(创造)的统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5、论基础,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物质,精神,客观知识世界,物质,精神,物质,精神,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

6、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的表现形式,空间位置暂时未变,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牛顿:“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

7、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动。,实践是人的自我意识创立并认识自己对象的活动。,实践是抽象的绝对精神的精神活动。,实践是脱离历史和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的生活活动。,康德的实践观,黑格尔的实践观,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费希特的实践观,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主体 人,中介,实践结果 客体(主体)发生改变,满足主体需要 实现主体目的,以一定目的,本质力量,客体 自然、社

8、会、精神,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特点,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自然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

9、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荀子,康德,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人的理性 为自然立法,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0、,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践,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11、础,人类社会同样具有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城门失火啦!,殃及池鱼呀!,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

12、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条件性,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发展,植物的自然生长系统,企业的社会生存系统,企业,销售,顾客,媒体,政府,环境,信息,物流,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以系统的方式而存在。,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注意联系的条件,认识规律,确立整体性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物理运动,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化学

13、运动,生物机体的变化,生物运动,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旧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新事物,其结构和功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因素,并添加了新内容,“扬弃”,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永恒发展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地看问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

14、律,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及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实质 核心,教学系统中的教与学世界体系中的人与自然 战争体系中的敌与我改革成果体系中的成就与不足,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统一性(同一性),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

15、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平衡: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反对形而上学绝对论。,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同一性的作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

16、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的作用,为对立面转化、事物质变创造条件,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时时存在矛盾。,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 联系系统 矛盾体系 矛盾分析,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17、发展中的不同环节,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同,矛盾地位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坚持两点论:兼顾主次 坚持重点论:抓住重点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两点之中有重点,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案例: 新“4050”人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普遍性与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

18、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中国,水,质液态,量25 ,度一个大气压下0-100之间,质发展中国家,量人均GDP 6767美元(2013年),度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下(2005年标准),适度,不及,过,度的两端叫关

19、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事物的度与适度原则,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把确立目标与踏实去做结合起来; 质变 量变 还要把远大目标变成细小目标去实施。 总质变 部分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

20、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辩证的否定观,克服、抛弃了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把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继承下来,加以利用,添加新因素,进行创新。,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完成一个自我发展的周期。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种子 植物 新种子 肯定阶段 否定阶段 否定之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个在青少年时代极少失败的人,往往是非常脆弱的,到输了的时候,往往会因缺乏承受失败的能力而一击即垮。所以,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

21、 成功 再失败 再成功 你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了吗?,事物的发展是曲折上升的,要坚定信念,不怕挫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是研究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原因)引起的现象。,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风吹草动,熟能生巧,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

22、有果必有因。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确定不移的趋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属于内部根本矛盾;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从属地位,起影响作用,属于外部次要矛盾。 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

23、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和可能性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性和现实性,一切从现实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现实性,可能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现方式。,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形式和内容,过度包

24、装,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形式和内容,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形式,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现象和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现象,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任何现象都要表现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唯物辩证法,根源,反映,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

25、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方法论体系的核心,是根本的认识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 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以共性个性的统一为基础,分析与综合,矛盾分析方法,抽象与具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

26、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这些方法都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其方法。,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一、基本理论复习 1.唯物论部分辨析题。 2.辩证法部分辨析题。 二、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现实问题 1.小组设计:假期旅游计划书。 2.浅析两国(中美、中日)矛盾关系。 3.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原理,谈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4.试析科学发展观对过去增长观的扬弃。,复习与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