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7729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第 8 页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第一课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

2、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

3、表性的网友评价: “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 “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 (6分)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战狼2上映有利于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文化成为经

4、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上映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它的的上映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三个角度各2分)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4.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 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 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

5、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宁波九校联考2016学年第二学期)44民谣与诗词是有别于通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他们共同承载着人们对“雅文化”的精神追求。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民谣,历经打磨

6、后可以刻画人生百态,引发大家共鸣,增厚人心土壤。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滋养人心的养料。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的角度,说明有意义的文艺作品滋养人心体现的道理。(9分)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分) 民谣能刻画人生百态,引发大家共鸣,增厚人心土壤,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获得思想启示和精神享受;(3分) 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

7、死的心灵,体现了文化可以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分)例题3: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1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孟子在

8、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3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孟子学丧葬、做买卖、行礼跪拜之事等,无不说明周围文化对孟子思想和行为的影响。(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周围文化环境对孟子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棘手文化熏陶的过程。孟母最终选择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了这一点。(3分)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美好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孟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亚圣”。 (3分)例题4: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

9、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2015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年, Z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示牌,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细节之中。Z市坚持以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为目标,坚持文化立市、经济强市,把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通过努力,Z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脱颖而出。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Z市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示牌。(12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

10、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示牌,将24字融入创建细节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示牌,可以发挥了文化塑造人的作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3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示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

11、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2: 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具有个性的原因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因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考点3: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12、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B.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考点4: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

13、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例题2:(2013年四川卷13题)中国是经济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

14、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分)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要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分)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3分)第四单元: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1)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和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

15、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例题3:(2015年天津卷14题)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

16、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的内容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关系的要求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例题4:(2015年浙江卷40题)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

17、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

18、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和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

19、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五课 文化创新考点1:文化创新的实质(a)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考点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

20、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例题1: 2015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天官方宣布,央视青年导演吕逸涛被任命为2016猴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文化娱乐界展现成果的重要舞台。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2016年春晚的导演如何带领新一届创作团队走出困境,全国人民拭目

21、以待。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春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14分)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春晚要走出困境就要实现节目的创新,这是社会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春晚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4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4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

22、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4分)考点3:文化创新的作用(b)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例题2:成立于2001年的“女子十二乐坊”由十二位年轻靓丽的民族女乐手组成。她们使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

23、乐、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出道近十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宽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文化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女子十二乐坊在民族音乐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对民族音乐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从而风靡亚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6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女子

24、十二乐坊给民族音乐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6分)考点4: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b)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考点5: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a)1.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2.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

25、错误倾向,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例题1: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3分)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

26、特色。(3分)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2分)例题2: 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的标志。工作者在创作这一文化活动标志的过程中,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最终这一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时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标志不仅表达了广州亚运会是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为国内外来宾展示了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魅力。结合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怎样体

27、现文化创新的。(10分)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工作者在创作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过程中深人实际,广泛调研,搜集各类素材,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体现了这点。(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原型取自粤剧脸谱,融人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标志的设计正确把握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3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结合,正确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分)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了正确方向,克服了错误倾向,即克服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