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础知识(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7190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基础知识(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剧基础知识(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基础知识(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基础知识(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京剧基础知识-第 5 页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 (2009-01-04 21:29:06)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

2、,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

3、、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

4、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

5、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

6、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老生/甘露寺 小生/柳荫记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青衣/贵妃醉酒 武旦/穆桂英 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

7、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文丑/群英会 武丑/连环套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

8、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因为梅兰芳这部电影,使我爱上了京剧,昨天晚上,看了现场直播的穆桂英挂帅,从头看到尾,感觉真的很不错,被里面的乐器及唱腔深深的吸引,但是对于真正的知识还是欠缺的很多,所以从网上摘录下来。京剧的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

9、赏兴趣。图一图二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图一)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

10、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 图三图四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图二)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图三)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图四)图五

11、图六图七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图五)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图六)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图七) 图八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图八)一般扮

12、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图九)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图十)图九图十图十一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

13、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图十一)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

14、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十九世纪初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进京,并参加到徽班中演出。汉戏所唱的声腔除了二黄之外,还有西皮。西皮是源于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地区后,与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的。徽、汉艺人的合作,二黄和西皮的合演和相互影响,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昆曲虽然已逐步衰落,但因其艺术水平较高和受到当权者的支持,在北京戏曲舞台上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北京还有秦腔、京腔(由弋阳腔进京后演变而成)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戏,都拥有一定的观众。徽班为了与昆曲、秦腔、京腔等剧种相对抗,适应北京观

15、众的需要,在艺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继承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戏曲的长处,特别是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步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1840年(清道光2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其中,有被称为老生“三鼎甲”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程长庚对京剧的形成贡献很大,对京剧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年(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活跃着享有盛誉的老生“三

16、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等。其中,谭鑫培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影响巨大的京剧“谭派”,曾形成“无腔不学谭”的局面。后世老生的很多流派,都是从谭派演变而出的。这时的京剧经常被招进宫廷内演出,逐步取代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由于北京曾更名北平,所以京剧又曾被称为“平剧”。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二黄曲调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郁激愤之情,分为正二黄与反二黄。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长于表现昂扬欢快之情。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总之,京剧唱腔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明。 京剧的伴奏和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即管弦乐,主要有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上称为四大件),以及笛子、笙、唢呐、海笛等。武场即打击乐,主要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水钹、大铙、镲锅、碰钟等。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