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150td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全套图纸).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4997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150td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150td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150td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150td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全套图纸).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垃圾渗滤液处理课程设计全套图纸加153893706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xxx 专业班级: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8年1月11日目 录总说明 1前言21概述31.1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特征31.2国内外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41.2.1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经历的阶段41.2.2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比较51.2.3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81.2.4今后的研究方向82设计说明书102.1总论102.1.1设计任务和内容102.1.2基础资料102.2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说明102.3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112.3.1格栅的设计计算112.3.2调节池的设计计算152.3.

2、3混凝沉淀池的设计计算172.3.4 UASB的设计计算272.3.5改良SBR的设计计算362.3.6臭氧氧化设备的设计计算412.3.7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设计计算432.3.8贮泥池的设计计算442.3.9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计算452.3.10污泥消化池的设计462.3.11污泥脱水设备的设计462.3.12综合间472.3.13效率评估472.3.14场区市政设施设计48 2.3.15总结48参考文献49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设计总说明城市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已经给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大事。 目前

3、,国内外城市垃圾的处置主要有焚烧、卫生填埋、地表堆放、堆肥等。垃圾填埋因其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管理和运输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 但是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很难处理的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这种废水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严重二次污染,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本次课程设计处理量为150吨每天。设计时严格遵从以下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采用先进、成熟、合理、可靠、节能的工艺,确保处理量及水质排放达到标准。对于工艺中所采用的设备要求工况稳定,能耗低,完全能满足生产要求;在整体改造思路中尽量使全套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水平最大化;流程布

4、局合理,整体感强,外观装饰美观大方,环境绿化优美;在上述前题下,做到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渗滤液经处理后,其出水水质标准要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二级排放标准。文中首先介绍了本设计的背景资料,并列出相关设计依据和原则。接着,简要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并对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如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物化处理及土地处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讨论。 文章的主体部分将阐述本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设计过程,相关构筑物及设备的选择说明。通过对渗滤液特征研究,主体生化处理工艺采用UASB+SBR,再经由臭氧氧化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关键词:垃圾渗滤液;UASB反

5、应器;SBR反应器前 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垃圾污染环境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抓,努力消除生活垃圾的污染,提高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近几年,将会有大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处置程度已被确认为衡量一个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近几年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并有一批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已经或正在兴

6、建。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特殊废水,其处理的投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一般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主要是由于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氨氮浓度很高、有机物浓度高,导致处理工序和设备繁多,处理时间较长。垃圾渗滤液由于在垃圾体已经经历了厌氧过程,其生化性相对较差,生物处理的停留时间较长,致使设施、设备的投资较大,同时垃圾渗滤液处理量一般相对较小,导致折旧、维修费较高。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水质极其恶劣,对水体能够产生严重污染,为了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水体,美国、英国等国家对垃圾填埋提出了严格技术要求。认识渗滤液的危害程度、提出对策、采取措施,防止其产生二次污染对保护环境非常重要。我国在1989年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

7、卫生填埋技术标准(GJJ 171988),但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无具体规定;同时因为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范围极大,各种污染物浓度高,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各国开展研究的时间已较长,但迄今尚无比较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因而我们应更加努力,科学地去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1 概述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特征1.1.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随着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无害化处理越来越重要。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厌氧发酵、热解等。我国垃圾无机成分含量高,可燃物质少,热值低,且垃圾填埋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管理和运输方便,这

8、些特点就决定了卫生填埋是我国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卫生填埋,它不仅是我国现今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还将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存在。卫生填埋存在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问题。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和降水渗流作用,会产生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我们称之为垃圾渗滤液。垃圾填埋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好氧反应和厌氧反应产生降解,其降解后生成的无机物以及垃圾中的可溶污染物,大量进入垃圾渗滤液中,这就使渗滤液污染物含量极高。产生垃圾渗滤液的同时,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进入垃圾渗滤液。垃圾降解产生的CO2溶于垃圾渗滤液以后使垃圾渗滤液偏酸性,这种酸性环

9、境使得垃圾中不溶于水的碳酸盐、金属及其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发生溶解,继而使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种类繁多且含量超标的重金属类物质。1.1.2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垃圾渗滤液来自直接降水、垃圾中的水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地表径流、地表灌溉、地下水以及覆盖材料中的水分,其中前三种为主要来源。1.1.3 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十分复杂,此外,经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垃圾渗出液中检测到的金属有:Cu、Zn、Pb、Cr、Cd、Hg、Na、Mg、Ca、K、Si、B、Sn、Al、Ti、Ag、Bi、Pd、Gd、Ni、Mn、Co、Hf、Sc、V、Rb 26种。 据长期对不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监测可知,垃圾渗滤液的来

10、源使得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具有与城市污水不同的特点:有机物浓度高,金属含量高,水质变化大,氨氮含量高,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且在进行生化处理时会产生大量泡沫。1.1.4 渗滤液的水质特点1色嗅呈淡茶色或暗褐色,有较浓的腐化臭味。2pH值填埋初期pH呈弱酸性(67),随时间推移,pH值可提高到78,呈弱碱性。3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可归纳为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类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和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酸类物质。对于相对不稳定的填埋过程而言,大约90的可溶性有机物是可挥发性的脂肪酸(易生物降解),其次是灰黄霉酸(难生物降解);对于相对稳定的填埋场而言,挥发性脂肪酸随垃圾的填埋时间延长而减少

11、,而灰黄霉酸物质的比重则增加。有机物组分的变化,导致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降低,生化处理效果较差。4氨氮“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浓度很高,由于目前多采用厌氧填埋技术,因而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在填埋场进入产甲烷阶段后不断上升,其达到高峰值后延续很长的时间并直至最后封场。此外,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常占总氮的8590。高浓度的氨氮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加重了渗滤液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5磷垃圾渗滤液的含磷量通常较低,尤其是溶解性的磷酸盐浓度更低,导致渗滤液生物处理的缺磷严重。6重金属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金属离子浓度通常较低,但若将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将会明显增加。7固

12、体物质垃圾渗滤液中含较高浓度的总溶解性固体,同时含有高浓度的Na+、K+、Cl-、SO42-等无机类溶解性盐。此后,随填埋时间的增加,无机盐类浓度逐渐下降,直至稳定。8微生物渗滤液中重金属元素、氨氮等物质含量过高,使得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2 国内外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1.2.1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经历的阶段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卫生填埋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建设。渗滤液处理厂的建设就更晚,从时间上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经历了3个阶段。1第一阶段此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处理工艺主要参照城市污

13、水的处理方法,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杭州天子岭和北京阿苏卫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2第二阶段此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究人员考虑到渗滤液的水质独特性,如高浓度的氨氮、高浓度的有机物等,采取了脱氨措施,采取的处理工艺一般为氨吹脱+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深圳下坪、香港新界西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处理。3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建的渗滤液处理厂一般远离城区,渗滤液没有条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因此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一般需要处理到二级甚至一级排放标准。此时的渗滤液若仅靠生物处理无法达到处理要求,一般采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方法。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广州新丰、重庆

14、长生桥等。广州新丰渗滤液处理厂采用的是UASB+SBR+反渗透处理工艺。重庆长生桥渗滤液处理厂采用的是反渗透的处理工艺。1.2.2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比较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最常用处理方法是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组成成分是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对于填埋时间少于5年的垃圾渗滤液,其中的有机物浓度高,低分子脂肪酸多,BOD5/COD值在0.50.6,采用生化处理方法是有效的;而随着垃圾填埋年数的增加,有机物浓度降低,但腐殖质类物质增加,BOD5/COD值下降,可生化性降低,生化处理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因填埋时间存在先后的差别,使得“新鲜”和“老”的垃圾渗滤液并存。因此,为了满足渗

15、滤液处理效果在垃圾填埋场的使用期间和封场后一直能够满足环境的要求,有必要采用生化和物化组合的处理工艺。提高可生化性工艺: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高级氧化技术、水解酸化技术和厌氧发酵技术等,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提高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二级处理的主流工艺,其污染物去除能力取决于污水处理工艺性能、污染物的成分及营养性污染物的比例等因素。通常采用氧化沟、A2/O和SBR等工艺进行处理。1.2.2.1 提高可生化性单元1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处理工艺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成氢氧自由基, 氢氧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可使处理过的污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化合物被氧化分

16、解为无机物。常用方法有臭氧氧化法、电解氧化法以及Fenton试剂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1) 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HO),氧化能力仅次于氟;2) HO直接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反应将其降解为CO2、水和无害物,不产生二次污染;3) 能直接达到完全去除有机物,降低TOC和COD的目的;4) 其本身是物理化学过程,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5) 可单独处理,也可与其他处理相结合,如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可降低处理成本。2厌氧生物处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水解酸化都属于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1) 应用范围广,不需供氧,能耗低,运行费用低且产生甲烷可回收;2) 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

17、故微生物增殖慢,污泥量少;3) 但反应时间较长,所需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大。UASB的最大特点是其反应器底部污泥层的浓度高、活性高,使反应器有机负荷得到提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故构筑物容积小。水解酸化是利用厌氧反应中的水解和产酸菌作用将反应控制在水解酸化第二阶段,而不进入甲烷发酵第三阶段。由于第一、第二阶段反应速度快,故与完全厌氧相比,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构筑物体积减小,处理效率提高。1.2.2.2 生物处理单元常用生物处理技术方法较多,如氧化沟工艺、A2/O工艺、接触氧化工艺、SBR工艺等。1氧化沟氧化沟工艺是五十年代由荷兰工程师发明的,因其池型呈封闭循环流沟渠而得名,其沟内循环水量往往是进水量的

18、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氧化沟兼有推流型和完全混合型曝气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不设初沉池,工艺简单,便于操作。2A2/O工艺A2/O工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创的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故又称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这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工艺。3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滤池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方式演变成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运行时填料全部浸没在污水中,利用机械装置向水体充氧,系统中的微生物绝大部分形成生物膜附着在固体填料上,少量以颗粒污泥的形式悬浮于水中。因此,接触氧化工艺既具有

19、生物滤池的特点又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4SBR工艺SBR工艺是较早开展于污水处理实验研究技术方法之一,直到近10多年来,由于自动控制、机械制造等技术的突破,SBR工艺才真正意义上应用于生产实践。目前,应用较多的SBR工艺和设备包括CASS、ICEAS、CAST、MSBR、DAT-IAT等。SBR工艺是将脱氮除磷的各种反应,通过时间顺序上的控制,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不需要回流污泥,从而节省了能耗。表1-1 各种生物处理工艺性能特点工艺名称优点缺点氧化沟BOD负荷低,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可不设初沉池,可不单设二沉池;耐受水力冲击负荷;污泥产率低且稳定;采用机械曝气,氧利用率高,设备的维护方便

20、。占地大,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污泥易于膨胀;转刷充氧搅拌易产生大量泡沫;流速不均,致使污泥沉积,减少有效池容。A2/O工艺工艺简单,占地少;同时脱氮除磷;反硝化过程为硝化提供碱度;反硝化过程同时去除有机物;污泥沉降性能好。回流污泥含有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对除磷效果有影响;脱氮受内回流比影响;聚磷菌和反硝化菌都需要易降解有机物。工艺名称优点缺点接触氧化工艺微生物浓度高,生物膜适应性强;生态系统稳定,产泥量低,不发生污泥膨胀,无需污泥回流;氧利用率高;耐受水力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水力停留时间短,容积小,占地少;填料易堵塞;布水、曝气不均,局部易产生死角;生物膜脱落,水质受影响;生物膜多寡不易控制;

21、填料费用高;SBR工艺工艺简单,占地小,费用低;沉淀效果好,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可同时脱氮除磷,效果显著;耐受水力冲击负荷;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好,便于自动控制。同时脱氮除磷时操作复杂;滗水设施的可靠性对出水水质影响大;设计过程复杂;维护要求高,运行对自动控制依赖性强;池体容积较大。1.2.3 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2.3.1 渗滤液高浓度氨氮的问题高浓度的氨氮是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之一,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垃圾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渗滤液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十至数百倍。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

22、由于高浓度的氨氮造成渗滤液中的C/N比失调,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最终出水难以达标排放。1.2.3.2 渗滤液可生化性差的问题渗滤液可生化性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填埋场填埋时间的延长,渗滤液的生化性降低,在填埋后期,可生化性很差,BOD5/ CODCr值小于0.1,此时的渗滤液俗称老化渗滤液;另一方面,在填埋初期,虽然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好,但是光靠生物处理也很难将之处理至二级甚至一级标准以下,一般来讲,渗滤液的 COD中将近有500600 mg/L无法用生物处理的方式处理。1.2.4 今后的研究方向根据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高

23、浓度氨氮处理技术和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1.2.4.1 高浓度氨氮处理技术高浓度氨氮处理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氨吹脱和生物脱氨技术。氨吹脱技术大多用空气为吹脱介质,低效率的吹脱设备吹脱的方式。相对而言,精馏塔脱氨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解决方案,虽然采用该法需要一定量的蒸汽,但由于水温提高了,可以减少调整pH的酸碱用量,还可以减小气液比,减少风机的电耗。另外,由于蒸馏后,脱氨尾气可以通过冷凝直接转换成液氨,可以回收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尾气难以治理的问题。因此,新型高效吹脱装置的开发,脱氨尾气的妥善处理成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除了氨吹脱的方法脱氨以外,生物脱氮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脱氨方式。但传统理论认为

24、:氨氮的去除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实现的;硝化过程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反硝化过程则需要一定的碳源。渗滤液氨氮浓度很高,C/N值较低,无法通过单一的生物脱氮方式解决渗滤液的脱氨问题。目前对生物脱氮技术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如好氧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等,这些技术具有需氧量低、能耗低、负荷高、对碳源碱度需求低等优点。2 设计说明书2.1 总论2.1.1 设计任务和内容2.1.1.1 污水处理设计目的污水处理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水处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基础的工程制图训练,在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工程设计,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的撰

25、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1.1.2 污水处理设计基础要求: (1) 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2) 本设计的重点是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总体布置。(3) 处理构筑物选型按其基础特征加以说明。(4) 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包括计算草图),简明扼要,文字通顺,设计图纸按标准绘制,内容完整,主次分明。2.1.1.3 设计任务:(1) 设计说明:包括水质特征、性质,设计流量,进出水水质指标,工艺流程比较与选择,各构筑物运行参数及尺寸设计以及各处理构筑物的平面布置。(2) 计算说明:包括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3) 图纸: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单体构筑物的工

26、艺构图。2.1.2 基础资料设计水量:Q=150m3d,时变化系数为1.3,进、出水水质指标如下表:表2-1 所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出水水质(单位:mg/L)水质标准CODBODNH3-NSSPH进水水质100002000150018005-9排放标准300150252006-9处理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二级排放标准。2.2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经分析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同时从出水水质角度考虑,拟采用以下工艺进行处理:渗滤液细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沼气利用栅渣、无机砂质及剩余污泥回收填埋污泥消化池加药间污泥浓缩池活性炭吸附UASB沼气利用贮泥池臭氧氧化SBR脱

27、水干燥鼓风机房尾气处理排入水体图2-1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由于该水质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所以考虑用UASB+SBR作为主要的生化处理工艺,臭氧氧化工艺作为深度处理。臭氧氧化可将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彻底消除,而不会产生污染物被浓缩的化学污泥。采用混凝沉淀工艺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有效去除有机物胶体及悬浮颗粒,降低后续生化处理段的有机负荷,保证其正常运行。原水经格栅闸阀井进入调节池,稳定后出水开始混凝沉淀,去除COD、悬浮颗粒及重金属,上清液溢流后经提升泵进入UASB,去除部分COD同时氨化,之后进入SBR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脱氮,再进入臭氧氧化池进行深度处理后,通过活性炭吸

28、附,出水可达标排放。2.3 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2.3.1 格栅的设计计算2.3.1.1 格栅的作用和位置格栅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等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2.3.1.2 格栅的设计参数及要求1(1) 栅条间隙: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2) 格栅的栅前流速一般为0.4m/s 0.9m/s;(3) 格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0.6m/s,不宜大于1.0m/s;(4) 栅前渠道宽度和渠道中的水深应与入厂污水管规格相适应;(5) 栅渣量与地区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水量等因素

29、有关,在无当运行资料时,可采用:(1)格栅间隙1625mm 0.100.05m3栅渣/103污水;(2)格栅间隙3050mm 0.030.01m3栅渣/103污水;(6) 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如为1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7)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人工清渣:4560,机械清渣:6090;(8)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9) 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渣前最高设计水位0.5,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冲洗设备;(10) 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有良好的通风设施;(11) 格栅间内应安装调运设备,以便运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2.3.1.3

30、设计计算1 栅条间隙数n:n= (11)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b栅条间隙,m; h栅前水深,m,取0.5m;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一般取0.61.0m/s,取= 0.7m/s;格栅安装倾角,( ),取60;经验修正系数。注:1) Qmax= Q设 = 150m3/d = 1.74L/s = 1.7410-3m3/s, 当1/2 V1=0.002m 3 可以容纳调节池产生的沙砾式中:S1,S2分别为贮渣斗下口和上口的面积,m2。3) 贮渣室高度h3: (28)式中,贮渣斗高度,= 0.3m; i池底坡向渣斗的坡度,取6; B单个调节池宽度,m; b2贮渣斗上口宽,m。7 调节池总

31、高度H:H = h1+h2+h3 = 0.3+5+0.46 = 5.76m (29)式中:h1超高,取0.3m; h2有效水深,h2 = 5m。8 补充说明:调节池安装桁车式刮泥机,定时将污泥刮入污泥槽,并有污泥泵将污泥运送到贮泥池。图2-4 设有桁车刮泥机的调节池进水槽;挡流板;刮泥桁车;刮渣板;刮泥板;浮渣槽;出水槽;出水管;泥斗;排泥管2.3.3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混凝沉淀既可作为预处理技术,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又可作为深度处理技术,成为整个处理过程的保障技术,主要用来去除水中小型的悬浮物和胶体。对于垃圾渗滤液,能够去除其中的悬浮物、不溶性COD、脱色以及重金属的去除,对氨氮也有

32、一定去除效果。2.3.3.1 混凝池的设计计算一药剂选择及其投加量混凝剂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铝盐和铁盐。硫酸铝混凝效果较好,使用方便,对处理后的水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但水温低时,硫酸铝水解困难,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效果不及铁盐,同时,pH有效范围窄,投加量大。三氯化铁是褐色结晶体,极易溶解,形成的絮凝体较紧密,易沉淀,但三氯化铁腐蚀性强,易吸水潮解,不易保管,同时,残留在水中的亚铁离子会使处理后的水带色。两者比较之后,从基建费用角度考虑,选取硫酸铝作为混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实验研究表明6,当pH = 6时,硫酸铝投加量在0.8g/L左右,处理效果最好。二机械搅拌反应池设计参数及要点5(1) 池

33、数一般不少于2座,反应时间为2030min;(2) 每座池一般设34挡搅拌器,各搅拌器之间用隔墙分开以防水流短路,垂直搅拌轴设于池中间;(3) 搅拌叶轮上桨板中心处的线速度自第一挡0.50.6m/s逐渐减小至0.20.3m/s;(4) 垂直轴式搅拌器的上桨板顶端应设于池子水面下0.3m处,下桨板底端设于距池底0.30.5m处,桨板外缘与池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5) 桨板宽度与长度之比b/l = 1/101/15,一般采用b = 0.10.3m。每台搅拌器上桨板总面积宜为水流截面的1020,不宜超过25,以免池水随桨板同步旋转,减弱絮凝效果。水流截面积是指与桨板转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积;(6)

34、 所有搅拌轴及叶轮等机械设备应采取防腐措施,轴承与轴架宜设于池外,以免进入泥沙,致使轴承严重磨损和轴杆折断;(7) 速度梯度G和反应时间t的乘积Gt可间接表示整个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可用来控制反应效果。当原水浓度低,平均G值较小或处理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Gt值,改善反应效果。一般平均G值约在2070s-1之间为宜,Gt值应控制在104105之间。三设计计算1 反应池容积V:V= (31) 式中:V反应池总容积,m3; Q设计处理水量,m3/h; t反应时间,取25min。2 反应池串联格数及尺寸:反应池采用3格串联的方形池,设置3台搅拌机,池子的有效水深取h = 2.7m,则单池面积A1= (32) 池边长a 0.57m反应池超过取h1 = 0.3m,则池总高度H = h+h1 = 3.0m。反应池分隔墙上的过水孔道上下交错布置,见图25。图2-5 垂直轴式机械搅拌反应池进水管;旋转轴;桨板;叶轮;挡板;过水孔道;隔墙3 搅拌设备设计1) 叶轮直径及浆板尺寸:a 搅拌池当量直径D:D= (33)b 搅拌器叶轮直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