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导学案(教师)(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4217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导学案(教师)(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第 10 页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学法指津】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1.解题:(1)

2、因声求气 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 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

3、情。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2)把握诗歌的音乐美 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诗歌按照一定的规

4、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该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一般而言,汉字以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但诗句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两两组合形成停顿(音步)。四言两顿,音步为“二/二”,如“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五言一般三顿,音步为“二/一/二”,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二/二/一”,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亦可两顿,音步为“二/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四顿,音步为“二/二/二/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或“二/二/一/二”,如“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押韵。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地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偶句末字必入韵,但首句末字可以灵活:五言首句以不入韵为常,七言首句以入韵为常。(须考虑古今音变) 音调。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律诗之颔联与颈联须对仗,故必平仄相对。但要注意的是,并非相对应的每一个字都必须

6、平仄相对,一般而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双声词如“参差荇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叠韵词如“江流宛转绕芳甸”、“可怜楼上月徘徊”;叠音词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象声词如“关关雎鸠”、“呦呦鹿鸣”。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将进酒【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重

7、点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预习案 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李白,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

8、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诗风 豪放飘逸;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2.了解背景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

9、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3.解题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将进酒 (qi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n) 烹羊宰牛且为乐(png) 岑夫子(cn) 钟鼓馔玉不足贵(zhun) 斗酒十千恣欢谑(xu)呼儿将出换美酒(jing) 千斤散尽还复来(sn)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语高堂明镜悲白发(高大的厅堂)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钟鼓馔玉不足贵( 值得 ) 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 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但愿长醉不复醒(只) 主人何为言

10、少钱(为什么)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难道没有看见吗,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

11、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句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句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句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句,“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句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

12、十足。 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

13、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练习背诵。3.美读感悟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

14、)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感情基调及脉络的(填写感情词语):这首诗的基调是 悲愤豪放。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 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 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 狂放之情。4.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态度。5.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与尔同销万古愁等。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精读赏析、

15、感悟鉴赏1.开篇的两个长句传达出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长句开篇,起势突兀,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流露出一种极有气势的感伤。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这四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3.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其中“必”、“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4

16、.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作者为什么要“长醉不用醒”?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官场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5.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又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初入长安,抱济世

17、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李白钦佩曹植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满腔郁愤。6.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第一问答案:愤激。第二问答案要点: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7.全诗多处使用夸张的手法,请找出并试做分析。“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

18、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8.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名句赏析】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19、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20、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

21、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

22、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

23、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4.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

24、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当堂练习】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

25、会须一饮三百杯。2.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C)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3

26、.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C)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

27、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A.人生得意须尽欢 径须沽取对君酌 B.千金散尽还复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C.请君为我倾耳听 主人何为言少钱 D.将进酒,杯莫停 呼儿将出换美酒5.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语助词)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6.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

28、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7.结合诗句谈谈夸张手法在诗中的体现。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

29、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8.拓展阅读:行路难说说本诗的情感变化,所表现的思想内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30、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

31、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A.钟鼓馔玉zun 岑夫子cn奔流bn B扪参历井shn 噫吁嚱y 轻裘qng C.砅岩转石png 恣欢谑xe金樽zn D烹羊宰牛png将进酒qing恣睢su2.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C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3.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B.

32、“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4.文学常识填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他为“诗仙”,他又自称为“酒中仙”。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期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诗人跟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作客。这首诗就可能是三位老朋友聚会宴饮中所作。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

33、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2标出本诗的韵脚,注意韵脚的变化,体会作者诗情的起伏变化。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名;乐、谑、酌;裘、愁。二、阅读理解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

34、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的颜色;借代,“皓齿”借代佳人,使人由形体美想见其歌声美,将听觉美通转为视觉美,“细腰”同样代美人,将舞女起舞写作“细腰舞”,既能表现视觉美,又能具体生动显示出舞姿的曲线美,极强地渲染了宴席华贵丰盛和欢乐沉醉的气氛。2.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答: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 B.中间四个

35、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境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C“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 D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4.试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答:李白的将进酒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流露出诗人积极用世而又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李贺的将进酒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在生死的对比中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拓展积累】1.唐诗知

36、识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大放异彩的时代。唐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古体有五言、七言及长短句歌行;近体有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天才分别把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推向高峰。白居易是继李、杜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主张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病痛”,新乐府秦中吟便是体现他上述理论的佳作。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传诵的名篇。2.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

37、,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李白诗歌

38、名句积累(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2)连

39、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25)安能

40、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4.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兰陵美酒郁金香,但使主人能醉客。玉碗盛来琥珀光,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41、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纱)(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1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课外拓展】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课后查询相关的资料,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主要原因我看有这几个方面:生活的困顿;政治上的压抑,当然也有他自己的个性原因的,他太不拘礼节,太恃才放旷,如竟然叫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子,叫玄宗的爱妃杨为他磨墨等。【课外专题研究建议】1.有人说诗、酒、月是李白生活中的“三要素”, 阅读李白的其他与酒有关的诗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2.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

42、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课外查找资料,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3.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请你结合李白的诗句,写一篇评论。4.有人说:做事与做诗是两回事,后者越是出乎常情越是佳作,前者则不然,要入世,要合乎世事常情,所以,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政治上往往一塌糊涂。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素养案夯实语文基础,提高人文修养【规范美观】抄写将进酒【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