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3281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气中-第 7 页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氢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检测方法1.1 方法依据依据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对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氰化氢不确定度进行评定。1.2 方法原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氰化氢(HCN),在中性条件下。与氯胺T作用生成氰化氢(HCN),氰化氢与异烟酸反应,经水解生成戊烯二醛,再与吡唑啉酮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1.3 主要仪器25ml比色管 分光光度计1.4 操作步骤1.4.1 标准曲线绘制1.4.1.1 标准使用液配制标准溶液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够买,编

2、号为8052,质量浓度为70mg/L,相对扩展不确定为1%。用15.00mL无刻度吸管(A级)准确吸取标准溶液15.0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0.1%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标线,得到质量浓度为1.05mg/L的总氰化物标准使用液。共稀释66.7倍。1.4.1.2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氰化物标准使用溶液0,0.20,0.50,0,0,0,0,0mL于25mL比色管,各加1滴0.1酚酞指示剂,摇动下逐滴加入0.6乙酸溶液,至酚酞指示剂刚刚好褪色为止,0mL氯胺T溶液,立即盖塞,混匀,放置35min,加入5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混匀,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2535水浴中放置40min。在638

3、nm波长下,用10mm比色皿,零浓度空白液管作参比,测定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氰化物质量(g)对校正吸光度的校准曲线。1.4.2 样品测定(1)无组织排放样品测定;采样后,将样品移入25ml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涤吸管两次,洗涤液合并于具塞比色管中,使总体积不超过10ml,然后加0.1酚酞指示剂1滴,一下操作同校准曲线的绘制。(2)有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采样后,将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中的吸收液转入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分别洗涤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洗涤液并入50ml容量瓶中,最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吸收5.00ml样品溶液于25ml

4、样品溶液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的绘制。2 数学模型 由标准曲线计算总氰化物的质量数计算公式为: y=a+bx (A18.1)式中:y测量吸光度; x总氰化物的质量,g; a标准曲线的截距; b标准曲线的斜率。 水中总氰化物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c(CN,mg/L)=𝑚/VV1/V2 (A18.2)式中:m从校准曲线上查出的样品的氰化物含量(g),同上式中x; V预蒸馏所取水样的体积,mL; V1水样预蒸馏馏出液的体积,mL; V2显色测定所取馏出液的体积,mL。3 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分析由检测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其不确定度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测量

5、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2)配置氰化物标准使用液引入的不确定度;(3)取样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4)工作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5)方法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有检测方法和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分析可知,测定水中总氰化物引入的各不确定度分量,按不确定度传播率,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式中: C-合成相对不确定度; (A)-样品重复性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 (C1)-配制总氰化物标准使用液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V)-取样过程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m)-工作曲线拟合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R)-分析方法回收率的相对不确定度。4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4.1 样品重复性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𝒖

6、;𝒓𝒆𝒍(𝑨)对某电镀厂排放废水中总氰化物的含量进行10次预蒸馏重复测定,数据见表A18.1。表A18.1 水样中氧化物含量测定结果序号吸光度A质量浓度C/(mg/L)序号吸光度A质量浓度C/(mg/L)16273849510由表A18.1数据,利用贝塞尔公示计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由于实际监测时,对该厂污水样测两次报出平均值。表A18.1中序号1、2的数据位该样品测量结果,样品质量浓度平均值为0.0364mg/L。平均值的标准差:样品平均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4.2 配置氰化物标准使用液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𝒖

7、9955;𝒆𝒍(𝐜𝟏) 使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总氰化物标准溶液,由证书查得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按正态分布,k=2,计算标准溶液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cs)=U/k=1%/2=5.0010-3 配置氰化物标准使用液,稀释使用的玻璃量器量取溶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采用B类评定方法评定。容量瓶、移液管的刻度估读引入的不确定度,查阅文献知,1000mL容量瓶(A级)10次重复测量的标准差为0.20mL;15.00mL单标线移液管(A级)重复测量的标准差为0.005mL。计算温差影响的不确定度时,水的膨胀系数为2.110-

8、4-1。容量瓶、移液管的容量允差由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中查得,计算工程与结果见表A18.2。表A18.2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容量允差与标准不确定度项目体积不确定度/ml刻度读数不确定度/ml2温度影响不确定度/ml标准不确定度/ml相对标准不确定度15.00ml移液管(A级)1000ml容量瓶(A级)由表A18.2知15.00mL单标线移液管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V15)=1.0410-3,1000mL容量瓶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V1000)=3.3510-4。配置氰化物标准使用液的相对不确定度为:4.3 取样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𝒖

9、𝒓𝒆𝒍(𝑽) 取样包括三个环节:首先用250mL量筒量取200mL样品,其次用100mL容量瓶接收馏出液,最后用10.00mL单标线移液管吸取10.00mL样品馏出液测量。该过程使用这三种玻璃量器量取溶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同4.2。因量器体积刻度读数的不确定度被包含在本实验的重复性测量中,这里不予考虑。计算工程与结果见表A18.3。表A18.3 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项目体积不确定度/ml2温度影响不确定度/ml标准不确定度/ml相对标准不确定度10.00ml移液管(A级)1000ml容量瓶(A级)取样过

10、程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4.4 工作曲线拟合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𝒖𝒓𝒆𝒍(𝒎) 采用722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定氰化物,绘制工作曲线,数据见表A18.4。表A18.4 氰化物校准曲线测定结果序号含量/ug123y1000002345678 ,拟合曲线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4x-0.001。本次试验测量样品2次,平均吸光度0.110,由式(A18.1)计算样品平均质量m=0.722g,由式(A18.2)计算样品平均质量浓度: 利用表A18.4的相关数据计算拟合曲线的剩余标准差:绘制工作曲线时,每个点重复测三次吸光

11、度,曲线拟合的不确定度u(m):式中:p实际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次数,p=2; n测量标准溶液的总次数,n=7。 其相对不确定度为:4.5 方法回收率的不确定度𝒖𝒓𝒆𝒍(𝑹) 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实验室质控指标体系一节中,给出总氰化物质量浓度0.05mg/L,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为85%115%。以上信息表明,回收率范围上、下界相对于平均值呈对称分布。即回收率为(10015)%,回收率最佳估计值Ri分散区间的半宽为a,且Ri落于(Ri-a)(Ri+a)区间的概率p为100%,即全部落在此范围中。因此可采用B类评定

12、方法评定方法回收率的不确定度。按均匀分布考虑,取包含因子k= ,分散区间半宽a=15%,则回收率标准不确定度: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5 合成不确定度表A18.5 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不确定分量不确定度来源量值标准不确定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样品测量重复性4.47*10-4mg/L1.23*10-2U(C1)配制氰化物标准使用液5.12*10-3U(CI)标准溶液70mg/L5.00*10-3U(V1000)1000ml容量瓶(A级)1000ml3.35*10-4U(V15)15.00ml单标线移液管(A级)15ml1.04*10-3U(V)取样过程3.19*10-3U(V

13、250)250ml量筒250ml2.90*10-3U(V10)10.00ml单标线移液管(A级)10ml1.18*10-3U(V100)100ml容量瓶(A级)100ml0.626*10-3U(m)工作曲线拟合4.92*10-2U(R)方法回收率1008.668.66*10-2上述不确定度各分量互不相关,按测量不确定度传播率,氰化物测量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7 结论 (1)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氰化物,测量结果表示为:(0.03640.0074)mg/L(k=2)。或报出测量结果:(0.0360.007)mg/L(k=2)。 (2)分析得出对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的分量,是方法回收率和工作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所以注意控制和掌握好这两个实验过程中的条件和操作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