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2533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第 - 13 - 页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二、理清文章结构 (1)补充故事情节 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三、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 (1)线索 线索类型: A.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线索B.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C.以人物为线索D.以某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E.以感情的变化

2、为线索F.以某个核心事件为线索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2)记叙顺序及作用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

3、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五、人物形象(1)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及作用A.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xx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质。【答题公式】描写方法+该描写方法的代表词语+效果词(生动形象、生

4、动传神、细腻传神等)+人物的性格(心情、心理等)六、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概括:写人为主:文章通过叙述主人公的事件(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或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记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内容)+告诉了我们的道理。写景状物:通过描写了景或物(内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修辞方法及作用A.比喻:生动形象B.比拟:生动形象C.夸张:突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D.排比: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E.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F.反复:强调突出某种事物或某种感情。G.设问:引起注意,

5、引发读者思考。H.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R.引用: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或者文化内涵,有时候也加强真实性或起印证作用。J.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加强烈地表示亲密有好的感情。【答题公式】修辞方法+结合具体的题对修辞进行描述+效果词+写出了人或事物的XX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XX感情等(或写出了人物的XX性格等)。注意:对于单个的句子也可采用下列公式: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

6、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使文章有起伏。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八,理解

7、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a.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b.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

8、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九,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答题公式】 A.有修辞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效果词+句子的语境义+深层含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B.没有修辞的句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根据情况有时还要答出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作用)(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

9、容上画龙点睛.十,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为下文做铺垫。6.推动情节的发展。7.深化作品的主题。8.具有象征意义。【答题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十一.文章题目的理解和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点明作者的情感。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点明文章的线索。5.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中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8.交代描写对

10、象。9.题目中运用了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答题公式】表层含义(句子的表面义和语境义)+深层含义(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十二.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段(句)的作用(一)记叙文开头段(句)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二)记叙文中间段(句)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要指明哪句是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哪句开启下文的什么内容)。(三)记叙文结尾段(句)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令人深思,给人警醒

11、(启示)或留有思考余地。【答题公式】内容上(含义和思想感情),起到XX作用+结构上,起到XX(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作用。十三、写作手法的运用1.设置悬念:使文章有张有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欲扬先抑:【答题公式】作者先写人物(事物)的(不足之处)+然后赞扬其(美好之处)+更加突出人物(事物)的特征或品质。3.对比:【答题公式】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特性(性格)+从而突出了文章的的主旨。4.借景抒情:【答题公式】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情。5.托物言志:【答题公式】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抒发作者的感情(抱负,志趣、情操)6.借物喻人:【答题公式】作者通过描写事物+突出事物

12、的特点+以此比喻(某人)+表现了(某人)的高尚情操。7.伏笔:是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好处: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面文章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作铺垫是对即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8.烘托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气氛,情景相生,深化主题。十四、阅读中的启示【答题公式】通过文章我明白了+理由(联系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看题目中是否有此要求)+总结(以后该怎么做)。说明文(一)、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二

13、)、说明文分类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三)说明结构总分式和层进式(四)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

14、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用说明:能使说明的内容更

15、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附说明方法和效果词说明方法效果词说明方法效果词举例子具体、形象分裂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作诠释通俗易懂作比较有力突出、强调突出摹状貌具体、形象打比方生动、形象列图表形象、准确下定义准确、简明引资料有力说明,趣味增强【答题公式】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具体展开+效果词+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本句所在段的首句或尾句。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答题公式】解释词语+带词

16、解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答题公式】不能删(或替换)+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带词解句+删词解句+删去后(替换后)有什么不良后果(不准确、太绝对)

17、+不能删(不能替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六、说明文题目的作用1.点明说明对象。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3.概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七说明文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的作用开头:1.点明说明对象 2.点明文章的说明内容 3.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用XX说明方法,指出说明对象的XX特征。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xx内容,领起下文的xx内容)结尾段:总结全文的说明内容,再次点题,发出xx号召(或倡议)。八认识感悟类【答题公式】完整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印证对文章的理解+一句话总结阐述。九、列举分析【答题公式】把握原文+结合生活积累

18、触类旁通十、探究归纳【答题公式】比较文章与材料+表达观点+用事实与道理分析支撑观点+一句话总结观点。议论文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答题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的论点+接着+最后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答题公式】举了的例子+具体详细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或趣味性)。对比论证:【答题公式】把与进行对比+鲜明地论证了道理论证(引证)【答题公式】用(资料、某人的话、俗语等)充分论证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答题公式】把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论证了3.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句子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答题公式】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的句子:【答题公式】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照应开头与题目,强化中心论点。补充论述,使论证完备严谨,避免片面性。重复或强化中心论点。强化中心论点,激励号召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