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1715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及答案-第 5 页第5课苏轼词两首 人生突围之后的力作一、基础巩固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千堆雪(zu)故垒(li)华发(hu) 惊涛拍岸(pi)B任平生(rn) 公瑾(jn)轻胜马(shn) 竹杖芒鞋(mn)C樯橹(qin) 狼狈(bi)萧瑟(s) 雄姿英发(f)D还酹(li) 吟啸(yn)料峭(qio) 羽扇纶巾(un)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

2、释,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冲洗)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4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 下列词句的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6 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3、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7. 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形势的名句是:_,_,_。(2)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胸怀、超脱的性格的句子有:_,_,_。二、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4、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答: 9 试分析该词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周瑜的。答: 10试分析这首词的虚实手法结合的情况及好处。答: 三、一法一练烘托和映衬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词人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了周瑜在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的。映衬是烘托的一种,一方面是以乙托甲,但反过来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的相互映衬,实景是

5、赤壁的险要形势,是词人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所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词人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谨,跟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1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中写景的作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答: 答案1C2A3A4B5A6D7(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8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壮阔的景象衬托;“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正面描写;“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侧面描写。这样就把周瑜的形象写得十分丰满了。10词的上片写景,是实写;下篇抒情,是虚写。但上片景是实,议论是虚;下片周瑜是实写,“我”是虚写。虚实结合,内容丰富,含蓄有味。11诗人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出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又烘托出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