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01592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1),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设计:,内容,作用,位置,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的实验课题。,运用类似模型模拟细胞进行物质运输,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促进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1.教材分析,实验内容设计,分析教材实验方案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对比研究 创新实验,2.教学策略,实验内容设计,改进思路的提出及改进方案的确立,改进思路的提出及实验过程,3.教学

2、重难点,实验内容设计,理解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方法设计,合作讨论、启发式点拨、对比研究,教法:,学法:,实验法为主体,融合讨论法、比较法、 归纳法,教材方案 分析,提出改进 思路,确立方案 实施实验,课堂小结,问题导入,课后延伸,教学过程设计,1.教材方案中用什么模拟细胞? 2.用什么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 3.如何确认物质扩散的深度?,1.问题导入,教材方案: 含酚酞的琼脂块放入0.1NaOH 溶液中

3、浸泡10分钟,观察NaOH扩散的深度。,教学过程,该实验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用 NaOH 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 NaOH 变红, 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了解 NaOH 分子扩散进入琼脂块的过程。测量 NaOH 分子扩散进琼脂块的深度,并计算在相同时间内NaOH 扩散进入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的总体积之比,从而反映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教学过程,2.教材方案分析,教学过程,但由于 NaOH 有腐蚀性,不少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很紧张,怕 NaOH 溅到皮肤上,进而影响实验顺利进行。,2.教材方案分析,教学过程,因此,在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完成课本模拟实验

4、后,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反思:能否对本实验进行改进,利用易获得且更安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 确保探究实验安全、顺利、高效地开展。 教师启发点拨,师生通过共同讨论、调查文献、归纳出 一系列改进方案。,3. 提出改进思路,改进方案: 用马铃薯块代替琼脂块,用 碘碘化钾溶液替代NaOH 溶液,节约实验成本,无腐蚀性,降低实验风险,保护实验者。 利用豆腐块代替琼脂块,用红墨水代替NaOH 溶液,豆腐成本低廉,韧性好,翻动时不易损伤,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教学过程,4. 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展示,交流评价,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教学过程,材料用具 马铃薯、豆腐、碘-碘化钾溶液

5、(碘化钾 15 g;蒸馏水 500 mL;碘 5 g)、红墨水、烧 杯、天平、酒精灯、塑料勺、吸水纸、毫米尺、小刀、一次性手套等。,实验操作,结果展示,交流评价,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1、将马铃薯切成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 的 小块 2、最初学生把生的马铃薯块放入碘-碘化钾溶 液中,发现只有薯块外面变成蓝色,而切面上无颜色变化。 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发现是因为马铃薯的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阻止了碘/碘离子进入细胞,故切面上不会出现蓝色反应。 将马铃薯块放入热水中并用酒精灯加热处理, 再进行上述实验。,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

6、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3、分别于10min、20 min 以后,用塑料勺将马铃薯块从碘液中取 出,用吸水纸将其吸干,然后从中间切成两半,观察 切面, 用毫米尺测量每块土豆块上碘扩散的深度, 观察碘扩散进去的深度是否一致。记录深度,并在表格上填写相关数据。,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1、将豆腐切成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 的 小块。 2、将豆腐块放入红墨水中10min、 20 min 以后,用塑 料勺将豆腐块从红墨水中取 出,用吸水纸将其吸干, 然后从中间切成两半,观察 切面, 用毫米尺测量每块 豆腐块上红墨水扩散的深

7、度,记录并分析数据,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表1,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表2,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表3,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表4,交流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展示,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马铃薯块(豆腐块)体积越大 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小 物质扩散体积/马铃薯块(豆腐块)体积比就越小 实验结论: 细胞体积越大 相对表面积越小 细胞

8、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结果展示,实验操作,交流评价,4.确立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同学们就改进后的实验方案与教材实验比较、评价,亲自体会改进方案获得良好实验效果的喜悦。马铃薯、豆腐、红墨水来自生活,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获取实验材料。,师生共同 归纳总结,5.课堂小结,1.实验原理的改进 2.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改进,创新要点:,教学过程,6. 课堂延伸,豆腐块放在双缩脲试剂中观察,很遗憾,该实验失败了,因为紫色络合物溶于水,豆腐块慢慢变软被分解了,教学过程,2. 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可以利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可在家做实验,增强了实验的实用性,拉近了生物学实验与生活的距离。,1.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角度达成教学目标。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均得以提升。,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3.实践的重要性。为达到最佳实验效果,课前我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操作。本实验中: 碘碘化钾溶液的浓度、用量 马铃薯块实验前的加热与否 扩散的时间 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