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01160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ppt(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一种文字苍老遒劲,那是我们古老的方块汉字;有一种声音永不消逝,那是先哲发出的智慧箴言;有一种精神永不褪色,那是先贤树立的人格丰碑;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那是仁人志士的振臂高呼。 辉煌的史册浸染着先人的血汗和泪雨,凝固着他们的英姿与智慧。不管他们的出身是高贵还是卑微,他们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一生是高歌还是低吟,也不管我们是肯定还是否定,赞扬抑或诋毁,他们都曽在这片热土上走过,他们也将继续以不同的方式活在后人的记忆里。,第一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关于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

2、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诵读提示,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关于左传,我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3、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无能为( )也已,共( )其乏困,秦伯说( ),与郑人盟,夫( )晋,何厌之有,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wi,f,gng,yu,f,佚之狐( ),fn,zhu,qu,秦军氾( )南,若不阙( )秦,夜缒( )而出,失其所与,不知( ),使杞( )子、逢( )孙戍( )之,zh,q,png,y,sh,我来读读,春

4、秋时期形势简图,故事背景,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

5、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裂痕。,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

6、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7、言“且贰于楚也”。,公元前630年,郑,新郑,秦,晋,秦 军,秦晋围郑示意图,氾水,函陵,氾南,崤山,晋 军,秦晋围郑,秦晋围郑,第二课时,小组合作探究题,问题一:文章所述何事? 问题二: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各有何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1. 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2. 郑国君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劝说目标锁定在“秦军”而不是“晋军”?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烛之武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不仁、不知、不武”最关键是哪一

8、点?由此可见晋文公什么特点?,整体把握课文,叙了秦、晋合围郑时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处两大国包围之中,危在旦夕,郑公派烛之武前往说服秦伯退兵。烛之武巧借秦、晋二者间的矛盾,瓦解了秦、晋联盟。秦不但退兵,还与郑人盟,派兵戍之。晋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郑国危机暂时消除了。,问题一:文章所述何事?,整体把握课文,烛之武,中心人物。深明大义,机智善辩,不卑不亢 。,问题二: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各有何特点?,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对烛之武才能有足够了解。,郑伯,勇于自责,当烛之武发牢骚时,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迫晋退兵,文 章 结 构,晋

9、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课文串讲,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介词短语(介宾或状语)后置句,军:驻军。,名动,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状语后置句,使:派,若:如果,师:军队,辞:(烛之武)推辞,贰:从属二主,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用:重用,而:表转折,却,是:这,过:过错,然:可是,(烛之武)许之,已:同“矣”

10、,读课文12自然段 1. 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2. 郑国君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劝说目标锁定在“秦军”而不是“晋军”?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诵读提示,转第一自然段,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1 以其无理于晋,2 郑贰于楚,(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霸,贪,秦晋围郑形势图,国危矣,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

11、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临危受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大度,屈尊自责,动之以情 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从谏如流 知错能改 谦恭明理,郑伯说烛之武,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侧面写烛之武),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第三课时,说退秦师:,夜縋而出,知难而上、义无反顾,勇敢无畏,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12、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敢以(这事)烦,越:跨过。,以:而。,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这件事,焉:为什么,用:介,表原因,以:而,陪:增加,厚:变雄厚,薄:削弱,以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所害:所+动,尝:曾经,形动,夜:在夜里。名状,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13、、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为:给,济:渡河,(晋君)许君焦、瑕,版:防御工事,所知:所+动,夫:发语词,有何厌,厌: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阙:削减,焉:哪里,以:而,唯:表希望的语气词,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赐:恩惠,说退秦师:,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14、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阐明利害, 动摇秦君.,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乃:于是,之:代指秦军,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及:达到,因:依靠,而:却,敝:损害,所与:所亲附的人。所+动,知:通“智”,乱:(军队)散乱,易:交换,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15、,去:离开,之:代郑国,“不仁、不知、不武”最关键是哪一点?由此可见晋文公什么特点?,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1.照应上文。,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迫晋退兵,晋文公:虽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 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烛之武的形象,烛之武,志士,勇士,辩士,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两军交战,生死未卜; 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勇入秦营,知难而上。,不卑不亢,机智善辩,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情节波澜起伏: 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推辞郑伯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 伏笔与照应得当. 叙事详略得当.,讨论探究,1

16、、烛之武能言善辩,才智过人。这样的人为何老不见用? 2、郑伯 作为当权者做得如何?从中要汲取怎样的教训?3、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他自己为什么不去说秦而举荐了烛之武呢?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教训: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

17、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知识积累,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订了盟约;建立同盟),(计划,考虑),(使成为疆界),(使得利),名词动词,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18、词类活用,(在东边),(在西边),(在晚上,当晚),(在早上;到黄昏),名词状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恩惠,好处),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词类活用,(壮年),(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名词,因人之利而敝之 肆其西封,词类活用,(损害),(扩张、延伸),形容词动词,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词类活用,(使灭亡),(使亏损),(使.退却),使动用法,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通假字,(古/今),贰于楚也 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今有急而求子 微夫人之力,古今异义,(从属

19、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您,多指男子/儿子),(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一词多义,1.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表承接,不译),(表承接,就),2.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之)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顺承,连词 来),(表顺承,连词 来),(把,介词),特殊句式,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

20、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四种。,(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

21、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特殊句式,是寡人之过也。,(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

22、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有标志,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三、省略句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烛之武)许之

23、(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特殊句式,省略句,四、倒装句式 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四种。 1、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良问曰:“大王来

24、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

25、呢?”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

26、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

27、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

28、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

29、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特殊句式,倒装句,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本课验收,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D,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D,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6、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编年,公羊传,谷梁传,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