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96569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规划原理(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第 7 页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 作为城市的三条标准(1) 城市集中了一定数量的人口(2) 城市是一定地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范围中心的只能(3) 城市在功能上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2. 城市的特征(1) 密集性:人口,物质和资本,空间活动(2) 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3) 多元性:多功能,多类型(4) 中心性:政治,经济,文化3. 城市各时期的特点(1) 前工业社会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发展缓慢(2) 工业社会时期(1784年):大工业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大,数量猛增;商贸中

2、心;城市对立,差距拉大(3) 后工业社会时期:人类主要聚居地;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密集区;城乡融合,差距减小4. 城市化类型: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反城市化/乡村城市化5. 约瑟夫提出的“S”型曲线(城市化),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七十为城市化的两个拐点,但不同的国家拐点不同。6. 城市的产生: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分离,出现了城镇)7. 城市产生方式:(1) 有机式的产生(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而产生(2) 人为式的产生也有其他假说:水源说,经济说,军事说,宗教说,多元说第二章 城市规

3、划思想发展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的主要奠基者:1. 霍华德(1850-1928)“分散主义”的代表,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898)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内容包括:(1) 疏散过多的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2) 建设新 型城市使城市的优点与乡村的田园相结合(3) 改革土地制度,政府应拥有城市地产权,采用征收土地税和地租,将这部分收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建设,使大众获利(最核心)(4) 提出“花园城市”模式,人口3.2万人,400公顷,外围2000公顷永久性绿地,城市由同心圆组成,有六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田园城市 意义(1) 发展极限的概念(2) 有机平衡的原则(3) 动态管理的观点2

4、. 盖迪斯(1854-1932):生物学家,苏格兰,人文主义规划师,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书中认为:(1) 城市规划和发展与区域有关(即)(2) 城市规划要有居民的参与(人们对城市的要求是多样的,他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须把城市变成一个活得有机体)(3) “三阶段方法论”“调查-分析-规划”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嘎涅的“工业城市”理论3. 勒柯布西埃,“集中主义”代表人物,现代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1922年出版明天的城市,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依靠现代技术力量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的有限原则。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基本思想:(1) 建筑的功能原则(2) 建筑的经济

5、原则(3) 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4) 建筑空间论,建筑艺术从平面,里面构图转变为空间4.P32 雅典宪章内容:(1) 强调区域规划,把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2) 第一次提出城市有四项基本此功能: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按其功能进行分区规划,并且指出要从城市功能上去解决城市的各种矛盾(3)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4) 提出要注意经济与技术,而反对单纯从美学角度去研究城市5.P33 马丘比宪章(1) 对城市区域概念作了新的探讨,指出应把城市扩大到区域去认识去研究(2) 提出了经济和资源问题的重要性,要保持人类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3) 批评了“雅典宪章”机

6、械的功能分区(4) 要注意保持环境和生态,重视历史文化和特色地区(5)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6) 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并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理论城市分散发展理论:6.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理论:(1)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人口分散开(2)1922年,英国建筑规划师恩温将田园城市理论发展成为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田园式卫星城镇,以疏散产业和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卫星城市理论(3)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国际会议上提出卫星城镇(4)新城概念的盛行于英国战后的“新城运动”,早起指新建的田园式卫星城,后期演变

7、成具有所在地区经济开发中心职能色彩,且应用于扩建的城镇7.有机疏散理论:P34苏兰建筑师沙里宁,1934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提出“有机疏散理论”(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应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上诉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用作其他事宜的用途(3)保护。8.广亩城理论:赖特,1932消失的城市中提出,随后宽阔的田野提出广亩城市的设想。赖特认为城市应成为地球表表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未来城市应是无所不在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8. 聚集经济理论: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原

8、因及其活力所在9. 大都市,大城市带,城市密集区:城市集中发展一定程度后出现上诉现象,并且出现明显的郊迁化现象以及城市密度不断提高,不断出现城市密集区10.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国际城市)城市空间组织理论:11. 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杜能),工业区位论(韦伯),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和廖什),核心-边缘理论12.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1) 同心圆理论(1923,伯吉斯)(2) 扇形理论(1939,霍伊特)(3) 多核心理论(1945,哈里斯和尤尔曼)传统CBD:主要商业和零售业,位置在城市中央现代CBD:主要参与全球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竞争,独立,效率,位置逐渐脱离中心,靠近中心边缘,人流

9、不是最拥挤,地价不是最高13. 地租和竞租理论:阿罗索1964年提出竞租理论14. 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佩里1929居住社区环境15. 行为空间理论:20世纪60年代,针对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该理论从城市中人的活动和活动需要出发挥对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形式。城市意象: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人们通过大脑可想象出的回忆的城市印象,是居民头脑中心“主观环境”16. 城市活力论:1961雅各布思美国大城市的生生死死,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现代建筑运动和理性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所认为的是建筑和道路或公路。因此,城

10、市街道和广场决定了城市的面貌17. 街道要有生命力,具备条件:(1) 街道必须是安全的(2) 必须保持不断的观摩(3) 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中须不停有使用者街道生命力还来源于街道生活的多样性,街道生活多样式要求有一定的街道本身的空间形式来得证,要做到须遵循四个原则(1) 作为整体的地区无少要用于两个基本功能及以上(2) 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长度(3) 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4) 要有高度集中的人18. 城市建设规划立法:P49制定的最初目的是保持居民健康,维持整洁清洁安全的城市环境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一城市人口1. 城市人口P114:从城市规划角度,城市人口应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

11、切联系的人群,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2. 城市人口的构成:(1) 年龄构成P119: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2) 性别构成:其反应了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他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青年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3) 家庭构成P121:反应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组合情况

12、(4) 劳动构成:按参加工作与否,将城市人口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两种可分为:基本人口(指在城市主要职能部门从业人员),服务人口(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它是与就业人口相关的)(5) 职业构成P120:指城市人口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3. 城市人口的变化:(1) 自然增长P118: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生产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增长速度,为自然增长率。(2) 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变化率,即在一定

13、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率=(3) 流动人口: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又可分为替保流动人口和过往流动人口。二城市用地P1821.城市用地概述:(1)概念: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指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到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由工业,居住,仓库,公共设施,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公园绿地等不同的用地模型组成。(2)城市用地的属性和价值P183(3)城市用地分类和用地构成P211:我国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14、,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P271(5)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中,影响城市生态的地理,气象,污染2.自然黄金条件的分析主要在以下方面:(1) 地质条件。建筑地基:地基的组成,承载力和构造P190。滑坡与崩塌P191。冲沟。地震。矿藏。(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P194(3) 气候条件P197.影响: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风象等。(4) 地形条件P200: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位置;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空间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

15、据;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P2034. 城市用地的评定: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区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将用地分为三类P205,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5. 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三城市性质1.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含义: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两者的关系和区别:城市的性质并不等同城市的职能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一个城市

16、性质的确定,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4.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一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源,能源资源。5. 城市类型:按城市性质分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划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第四章 城市规划工作的

17、内容P168一 城市规划的含义和任务1. 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2. 城市规划:(1) 时限性:20年(2) 是政府职能,未来城市发展蓝图(3) 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4) 是一个综合学科二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原则:P1691.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综合性,政策性,地产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2.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经济的原则(2) 远近期相结合原则(3) 保护环境的原则(4) 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5) 安全隐患的原则三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1

18、. 基本内容包括“四定”:“定向-确定发展方向”“定性-确定城市性质”“定量-确定城市规模”“定位-确定空间位置”2. 城市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四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P174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有两个阶段五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1.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P174其主要内容:(1)-(9)2. 城镇体系规划:(1) 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

19、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2) 规划内容:城镇体系的等级/职能/空间结构3. 城市总体规划P1744. 分区规划P177五 城市规划的审批P178 P292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经过审批的城市规划,才具有法律效力和权威性,也受到法律的保护。总规-提交人大审核-上报审批1. 城镇体系规划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2. 城市总体规划:下列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城市人口在100W以上的城市;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直辖市六 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修改1. 城市规划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批准的总体规划做局部性变更2. P293城市规划的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指城市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第五章 城市的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一 城市工业用地1.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