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684210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7.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海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pdf(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年6月 工作概况 总体思路 主要内容 2 3 1 规划 背景 上海历次总体规划始终坚持“有机疏散、多心开敞”的空间布局理念,尤其是建国以 来上海编制的多轮城市总体规划,根据上海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对城市发展定 位和目标进行不断深化细化,始终 坚持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解的总体思路, 坚持沿着区域发展基本轴线和区域节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对引领和指导上海不同 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 背景 2001版城市总体规划:“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规划期限临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相关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城

2、市发展需求。 国家战略要求: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引领长江三 角洲一体化发展,来全面构建开放的新格局,并按照国家对上海提出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创 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转型需求:应对上海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顺应新的发展形势环境,探索适合上海高密 度超大型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区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全球城市魅力典范、实现城 市发展模式成功转型。 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积极主动应对上海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顺应新的发展形势环境, 及时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对于上海城市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 第一部分

3、工作概况 (一)领导重视 (二)专家把关 (三)科学规划 (四)多方协同 (五)公众参与 工作 概况 按照精心筹备、专家领衔、科学规划、多方协同、公众参与五项原则开展 总规成果编制。 编制原则 精心筹备 2014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住建部、国土部领导对上海寄予厚望并亲自指导。 专家领衔 建立由来自10个领域、4位核心专家、30余位咨询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 委员会,全过程紧密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对重大问题进行技术把关。 科学规划 采用合作编制规划的新模式,形成团队合力;广泛邀请研究团队开展18 项战略研究、28项专项规划和区总体规划编制。 多方协同 建立区域

4、协调机制,主动对接江浙两省。完善部门合作机制,核心成员 单位全过程参与,各部门同步编制专项规划。 公众参与 组建公众参与咨询团(包括6位人大代表、 6位政协委员),建立“上海 2040”等网络互动平台,组织开展战略专题研讨会和公众调查等活动。 工作 概况 组织框架 工作 概况 在专家决策咨询上,以专家顾问委员会为平台,通过建立核 心专家全过程参与、重大战略议题专家领衔、咨询专家全方位指 导等工作机制,提高专家参与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的广度和深度。 全过程紧密参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主要负责对总体规 划编制中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技术把关,对事关城市发展的 战略议题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核心

5、专家 通过参加调研、进行研讨并提交研讨报告的方式,与技 术承担单位共同进行战略课题的研究。 领衔专家 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等形式,负责对总体规划 编制的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内容进行技术把关,给予专业 指导并提出解决对策。 专业咨询专家 专家顾问 委员会 组织框架专家顾问委员会 工作 概况 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真诚倾听社会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成立公众参与咨询团,由来自人大、政协、规划协会共15人组成的公众参与咨 询团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规划编制,对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提供咨询,引导带动市民 形成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格局。 公 众 参 与 咨 询 团 市人大代表 (6名) 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

6、会副主任委员、浦东新区书院镇党委书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 天山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市委宣传部新闻评阅督察组负责人、 上海城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嘉定区经委主任、商务委主任、 金融办主任。 市政协代表 (6名)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残联副主席、 市政协常委、中国福利会儿 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城市 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团市委统战部部长,市青联秘书长、全国政 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研究员。 市规划协会 (3名) 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市城市规

7、划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组织框架公众参与咨询团 工作 概况 10 “1+11+1”系列成果 专家咨询系列会议 10 工作过程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评估工作自2012年12 月启动,至2014年5月完成。 在11个专项研究报告和上 海市城乡发展战略数据平台的 基础上,形成上海市城市总体 规划(1999-2020年)实施评估 报告。 工作 概况 组织战略议题专题研究。围绕18个战略专题,委托10家研究机构40个研究 团队平行研究。 召开战略系列研讨会。开展11场战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 精英、市民代表,为上海2040建言献策。 在此基础上,形成迈向2040年的上

8、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 总报告。 战略专题中期评审会战略研究总报告战略研讨会 总体战略研究工作自2014年6月启动,至2015年1月完成。 工作过程战略研究 工作 概况 围绕核心战略议题,开展11场战略研讨会。邀请跨国企业、全国高校、研究机构 、管理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著名企业高管、著名摄影师、作家、导演等行 业精英,市民代表约90余人,为上海2040建言献策。 形成迈向全球城市的上海上海2040战略研究总报告。 工作过程战略研究 第一场:空间发展战略 第二场:城市规模第三场:产业升级第四场:城市交通 第五场:新型城镇化第六场:全球城市发展目标第七场:宜居生活 第八场:城市更新第

9、九场:文化与风貌 第十场:城市安全 第十一场:智慧城市 工作过程战略研究 工作 概况 围绕战略性、宏观性、创新性和关键性的18个战略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研究,作为 总规纲要编制的重要技术支撑。 研究机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0家 研究机构。 研究团队:规划、人口、交通、经济、产业、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领域知 名专家领衔的40个团队。 7月月1日战略专题初期评审会日战略专题初期评审会8月月12日战略专题中期评审会日战略专题中期评审会 序号研究专题 组织单位 研究机构 行政牵头单位行政参加单位 1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与发展策略研究 市政府发展研

10、究中心、市规 划国土资源局 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科 委、市建设管理委、市文广影视局、市政府研究室、市金融办、 自贸区管委会等 市社科院 市发改院 2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协调机制研究 市环保局、市规划国土资源 局 市农委、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等华东师大 3 全球视野下的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海洋发展战略与空间应对 研究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海洋局、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华东师大 4 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城市规模(人口与建设用地)多情景 预测与应对策略研究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 改革委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 市交通

11、委等 复旦大学 市社科院 同济院 5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城市更新和城市土地使用方式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 同济大学 市规划院 中规院 6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 资源局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建设管理委、市环保局、市绿化市容局、市 交通委等 复旦大学 市社科院 7上海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国 土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政府研究室等交通大学 8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管理委、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民防办、 市应急办、市电力公司等 华东师

12、大 同济院 9上海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与规划实施体制机制研究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 资源局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研究室等交通大学 序号研究专题 组织单位 研究机构 行政牵头单位行政参加单位 10以人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规划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 改委 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建设管理委等市社科院 同济院 11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休闲活动网络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等同济院 交通大学 12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特色风貌体系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文 广影视局 市建设管理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同济院 13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城镇群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市

13、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 土资源局 中规院 同济院 市规划院 14上海与长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市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 源局 同济大学 市规划院 15 上海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各区(县)政府等 中规院 同济院 市规划院 16 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和城市发展边界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等 中规院 同济院 市规划院 17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空间研究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 土资源局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局、市农委等 复旦大学 市社科院 市规划院 18公共交通优先导向下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市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 源局 市建

14、设管理委等同济大学 市建交院 工作 概况 总规纲要编制工作自2014年9月启动,至2015年8月完成。 总规纲要建立了由核心专家、顾问 专家、咨询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决策咨 询机制,多次听取专家、公众参与咨询 团、相关委办局和区县的意见。 市领导非常重视总规编制工作,市 领导多次专题听取纲要编制情况汇报 2015年8月底通过住建部专家审查。 工作过程纲要编制 工作 概况 成果编制期间由总规办牵头负责总规推进工作,充分发挥联合编制 团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同济规划院擅长空间方案研究与成果创新,上 规院现状基础好,专项规划有积累,中规院熟悉国家战略和区域协同发 展,市地调院国土空间规划经验丰富。 工作

15、过程成果编制 总体规划成果编制工作自2015年9月启动,于2016年8月进行草案 公示,后续对成果进行多轮修改完善,2017年1月由上海市政府向国务 院正式上报总体规划完整成果文件。 第二部分 总体思路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总体 思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 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上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规划工作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 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和思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总体 思路 “上海2040”

16、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 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规,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引领示范作用。 更加突出 开放发展 面向国际 服务全国 更加突出 协调发展 区域协同 城乡一体 更加突出 绿色发展 底线约束 低碳韧性 更加突出 创新发展 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 更加突出 共享发展 多方参与 协同治理 总体 思路 总体思路:尊重和适应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生态文明背景 下资源环境紧约束趋势,探索创新驱动时代超大型城市发展模式。 落实国家战略,衔接好相关战略规划,全面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 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落实补短板工作 使总体规划成为空间协调、资源统筹的法定依据

17、、战略蓝图、政 策平台和行动纲领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 (二)发展规模 (三)空间体系 (四)生态环境 (五)综合交通 (六)文化品质 (七)城市安全 (八)规划实施 (一)发展目标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 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大都市。 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 市性质: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 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研究思路: “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和 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上海担负的

18、国家战略和 历史使命,更加注重城市 “软实力”,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主要 内容 1、落实国家战略,定位上海城市性质 发展 目标 主要 内容 0%5%10%15%20% 研发设计实力雄厚的创新与创意城市 信息技术和通讯发达的智慧城市 无灾害和犯罪的安全城市 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健全的宜居城市 社区睦邻友好、为老弱病残孕等弱 多元包容的海派文化城市 经济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 环境友好、低碳出行的绿色城市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上海2040愿景调查 显示,市民对于上海建设“环 境友好、经济发达、文化多元、 安全宜居的城市”寄予了最大 的希望

19、。 2、立足市民期待,明确上海发展愿景 发展 目标 (二)发展模式 创新驱动: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 主要 内容 锁定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 3200km2,包括规划战略留白,应对未 来发展不确定性。 在全市建设用地规模锁定和生态保护 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落地的前提下, 全市层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范围不超过 2800km2,其中建设用地在全市规划建 设用地总规模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 1、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优化用 地结构 发展 模式 主要 内容 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适度减少工业用地比重,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 施等用地的比例。 用地类型 城镇居住 用地 农村居民 点用地 工业用地

20、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绿地 道路和交通 设施用地 现状用地 比例 22%17%27%8.5%7%14% 规划用地 比例 26%6%10-15%15%15%20% 1、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优化用地结构 发展 模式 主要 内容 至 2020 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万人以内,并作为至2040年调 控目标。 以实际服务人口需求进行公共资 源配置。 从住房供给、公共服务、就业环 境等方面明确应对策略,进一步优 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发展质量。 基本公共 服务设施 满足常住人口需求为主 市政交通 基础设施 满足实际服务人口的需 求,在常住人口基础上, 预留20%以上的弹性 高等级公共 服务设施 在实际服

21、务人口基础上, 还应考虑满足更大区域 内较高层次需求的人群 2、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加强人口调控和结构优化 发展 模式 (三)空间格局 开放紧凑的空间格局:“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 集约型” 主要 内容 落实国家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发挥上海作 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 动近沪地区(90分钟通勤范围)及周边 同城化都市圈协同发展。 1、以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强化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为总体目 标,突出上海的区域引领责任 空间 格局 主要 内容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区域文化共融共通 创新区域治理模式 上海将加强与这些地区多维度的协同

22、发展 空间 格局 1、以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强化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为总体目 标,突出上海的区域引领责任 主要 内容 在延续和优化“1966”城乡体系 的基础上,根据市域生态基底格局对空 间边界的划定,结合综合交通对城镇发 展的骨架支撑作用,形成由“主城区- 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 格局 主要 内容 (1)主城区 包括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虹桥、川 沙、 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 格局 主要 内容 中心城(外环线以内的地区) 改善居住和公共服务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织密绿地网络 增

23、加中小套型住房和租赁性住房, 公共设施用地比重达20% 400平方米以上公共开放空间5 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90% 轨道交通站点600米面积覆盖 率达到60%左右 打造中央活动区 高度集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增加就业岗位和租赁住房, 新增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吴淞、吴泾等工业区转型 和空间调整 加快推进生态管控范围建设 用地减量和清退 轨交站点600米面积覆盖率 达到40%左右 吴淞 莘庄 顾村 虹桥 吴泾 江川-紫竹 迪斯尼 川沙 七宝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片区整体功能锚固生态空间增加轨交网密度 吴淞 顾村 江桥 虹桥 七

24、宝 莘庄 江川 川沙 唐镇 4个主城片区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2)新城 将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 新城培育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 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打造相当于城市副中心的新城中心,按 照大城市的标准强化公共服务,配置大学、 博物馆、文化艺术体育中心、高等级医院 等设施,实现轨交站点600米用地覆盖率 达到40%左右。 嘉定 青浦 松江 奉贤 南汇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 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崇明城桥 金山 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 发展形成功能完善、产城融合、 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门户

25、型节点城 市,提升地方性服务功能,加强对周 边城镇和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 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3)新市镇:突出统筹镇区、街道、集镇和周边乡村地区的作用。 核心镇 位于金山滨海地区以及崇明城桥地区的城镇。强化区域带动能力,按不 低于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和服务配置,加强对长三角区域以及周边乡 镇地区的服务。 中心镇强化对区域的带动能力,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 一般镇强调统筹乡村地区的作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4)乡村 凸显乡村人

26、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功能。 重点 保护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庄 适度 保留 资源环境较好以及现状综合评价较高的 村庄 迁并 环境影响严重、居民点规模小、分布散, 以及位于集建区内和毗邻集建区的村庄 空间 格局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 主要 内容 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在中央商务区的基础 上,增加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 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苏河 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线以内)、张杨路 等区域。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城市副中心(9+5+2) 主城副中心:五角场、真如、花木、金桥、张江、 虹桥、川沙、宝山、莘庄 新城中心:嘉

27、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 核心镇中心: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 地区中心:主城区地区中心、新城地区中心、 新市镇中心 社区中心:每个生活圈内,步行15分钟可达 3、以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和满足市民多元活动 空间 格局 主要 内容 打破传统城镇体系以行政层级配置公共 资源的方式,以一个或多个城市(新城或新 市镇)为核心,以30-40分钟交通出行时间 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集就业、生活、服务等 功能为一体,范围覆盖若干个建制镇或街道。 4、依托城镇圈战略,实现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 空间 格局 传统城镇体系模式城镇圈空间体系模式 主要 内容 规划形成24个城镇圈 16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

28、:以新城、核心镇、 中心镇为引领,加强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 4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主城区周边城市 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着重体现生态宜居功能。 4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生态功能主导的 城镇圈,着重体现城乡服务、生态保育、休 闲游憩功能。 4、依托城镇圈战略,实现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 空间 格局 (四)生态环境 突出生态优先发展,大力提升环境品质 主要 内容 构建 ”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 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郊区:10片生态保育区、9条生态廊道为 基底。 中心城周边地区:外环绿带、近郊绿环 和16条生态间隔带为锚固。 中心城:实施楔形绿地,新增若干大型 公

29、园,建设13条滨河绿带。 1、扩大市域生态空间,优化生态格局 生态 环境 主要 内容 将市域生态网络空间和重要的现状生 态要素划入生态保护控制线,按四级实施 分类管理。 第一级和第二级作为本市生态保护红 线范围予以严格控制。 生态 环境 2、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落实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主要 内容 将布局连片、用途稳定、具有良好 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优质耕地划定为 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生态保护控制线总 体框架,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规模化、 标准化建设。 生态 环境 2、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落实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主要 内容 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控制港 口对于岸线和土地资源的占用。 推动

30、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治,改善 城市大气环境。 聚焦水环境改善,保护和恢复河道 水网,提高水系连通性;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修复和控制。 海洋环境 近海水环境质量按照II-III类控 制 大气环境 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 米左右 水环境 2030年前实现水功能区全面达 标 土壤环境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生态 环境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显著改善环境质量 (五)综合交通 强化全球枢纽地位,构筑“安全、便捷、绿色、高效、 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主要 内容 1、完善枢纽体系 1、提升国际枢纽功能,完善区域、城市枢纽体系 综合 交通 规划国际(含国

31、家)枢纽-区域枢纽-城 市枢纽三级枢纽体系。 国际(国家级)枢纽(3个): 浦东枢纽、虹桥枢纽、洋山枢纽 区域枢纽(3个): 上海站、上海南站、外高桥港区 城市枢纽(19个):上海西站、龙阳路、 迪士尼、杨行、莘庄、三林、松江南、安亭、 青浦、奉贤、南汇、金山、枫泾、惠南、城桥、 徐行、四团、新浜、陆家浜(昆山) 主要 内容 强化七条区域综合运输走廊,实现与 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可达。 沪宁、沪杭、沪湖:提升嘉定、松江、青 浦的综合性服务和周边辐射能力。 沪通、沪甬、沿江、沿湾:强化外高桥、 空港、临港、金山的产业功能,以及奉贤、 南汇的城市功能。 综合 交通 2、强化综合运输廊道建设,促进区

32、域交通一体化 主要 内容 3、突出公交主体地位,加强市域线网络布局 综合 交通 规划“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 高集约”的公交网络,形成市域线(区 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层次的轨 道交通网络,至2040年,规划里程分别 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10万人以 上新市镇轨交站点全覆盖。 主要 内容 4、落实绿色交通和智慧城市要求,优化慢行交通和物流格局 综合 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 闲主干网络,满足市民、游客对步行、 跑行、骑行等日常锻炼及大型活动的 空间需要。 (六)文化品质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建设国家文化大都市 主要 内容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宜居、宜业

33、、 宜学、宜游复合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体系,至2040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 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提供覆盖全 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 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 市,建设和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和社区, 实现全市新增住宅适老性达标率100%。 文化 品质 1、打造15分钟生活圈,构建低碳、复合、人性化社区 主要 内容 划定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景观 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要素的保护和控 制范围。 实施最严格的文化保护红线制度, 将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 范围划入文化保护红线。 建立定期评估与更新机制,逐步增 补保护对象,拓展文化保护范围。 2、保护城市文化战略资源

34、,分类划定文化保护控制线 文化 品质 主要 内容 形成“拥江面海、枕湖依岛、河网 交织、水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 加强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设计,塑 造标志性空间。 形成小尺度、人性化的空间肌理, 强化对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 3、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和江南水乡风貌特色 文化 品质 主要 内容 建设高效可达、网络化、多样化的 公共空间,开发附属公共开放空间。 推进“通江达海”的蓝网绿道建设。 塑造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街 道空间。 提升公共空间文化艺术内涵,塑造 高品质且特色鲜明的空间环境。 4、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 文化 品质 (七)城市安全 守护城市安全,

35、建设能够应对各种风险、有恢复力、可持 续服务的韧性城市 主要 内容 全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于2025 年达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 值减少15%左右。 应对海平面上升,加强“海绵城市” 建设,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 增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缓解 热岛效应和极端气候影响。 上海常年 主导风向 为东南风 1、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城市 安全 主要 内容 城市 安全 提升城市信息安全水平 建立全球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体系,完善以社区为单元的网格 化管理。 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风 险联防联控体系。 2、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

36、八)规划实施 建立开放共享的实施机制,依法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和维护 主要 内容 空间规划体系 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综合 各类专项规划,优化形成“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规划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深化研究和制定重点地区和领域的相关 法规。优化规划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和依法实施规划,强化执法监察力度。 协同治理体系 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实施机制。搭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龄 段的公众参与平台,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规划维护体系 建立全市统一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健全规划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 维护制度,以城市发展战略数据库为平台,

37、跟踪监测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 指标;及时调整相关实施策略,并指导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编制。 规划 实施 编制特点小结 体现发展趋势与上海实际相结合,实施国家战略与公众意愿相统一的 工作定位 工作定位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贯穿于总规编制的各个方面本质要求 构建开放协调的发展格局,呈现“开放市域、服务全国、面向国际” 的规划视野 规划视野 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模式 发挥上海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机构合一的体制优势,落实“两规融合、 多规合一” 规划体系 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上的转变技术方法 谢 谢! 感谢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