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发展历程(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84175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发展历程(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儒学的发展历程(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学的发展历程(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的发展历程(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学的发展历程-第 4 页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一、创立春秋时期1、时代特征:奴隶社会走向瓦解。2、代表人物: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我国和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地位: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3.主张:(1)政治上: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的: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意义:遏制暴政,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礼”的思想。“克己复礼为仁”。礼,具体指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尊卑有序的统治秩序。 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2)教育上:因材施教,全面发展(3)古代文化的整理:编订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二、发展战国时期1、时代特征: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孟子:政治主张: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含有早期民本思想 与孔子儒学的关系: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伦理上主张“性善论”。 (2)荀子: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治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三、低潮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四、

3、正统汉代儒学1、时代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针对土地兼并限田 薄敛 省役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背景4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意义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

4、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五、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受到道、佛教的影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六、新发展宋明理学1、时代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阶段。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北宋五子: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理学的开创者。 将 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2)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程朱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标志着理学的成熟。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

5、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主张:A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B 认识论:“格物致知”C 伦理观: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朱熹) 三纲五常主要著作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3)陆王心学 南宋 陆九渊心学创始人主张:A宇宙观:“心”为本原。 心即理也,是宇宙的本原B认识论:“发明本心”明代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主张:A宇宙观:“心”即“理” 心无外物 心外物事 心外无理 B 认识论:“致良知”(核心) “知行合一”(内心反省)七、批判与继承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1 时代特

6、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趋渐衰落的阶段。2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贽(明)反正统的“异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指责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主张:A挑战孔子的权威和封建正统思想B针对“存天理 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主张追求个性和自由。D在文学上主张“真心” 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2)黄宗羲 主张:A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提出限制

7、君权,主张法制,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以“学校”为舆论决策机构,限制君权。(“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这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D提出君臣平等,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著作: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 评价:对封建制度是有利的冲击,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顾炎武 主张:A抨击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B具有爱国思想,把“亡国”与“亡天下”加以区分。C 主张“经世致用

8、”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评价: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启蒙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之一。 王夫之 主张:A否定君主专制,“循天下之公”。 批判“孤秦”“陋宋”B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唯物主义)世界是认识的(认识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C经济上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著作:船山遗书 评价: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证法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

9、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

10、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