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堡的形制(1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9639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堡的形制(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堡的形制(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堡的形制(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堡的形制(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堡的形制-第 12 页堡的形制1.堡的分类堡在传统意义上讲是古代用来防御的一种构件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型。东方常见的类型有堡垒、暗堡、地堡、城堡等形式这在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因地制宜。堡见于地名,通“铺”,驿站(今用于地名),如十里铺,二十里铺,郭城驿;还有一音读bo,如凤凰堡;堡的另外一音为b,指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如新堡子,刘家堡,马家堡。1.1堡在甘肃地区的分类在同治年间陕甘地区回民大起义,陇东地区成为重要的战场。当时,陇东地区主要存在着三种势力,即回民军,清军和汉族流民队伍。这三只队伍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纷纷在险要之处选址修建堡子,构成防御体系

2、,希望以此来捍卫自身利益,从而在陇东地区形成了回堡,民堡,军堡三类类型的堡子。1.1.1军堡 军堡是由清军或地方政府修筑,这类堡寨修筑后,由清政府派驻一定数额的官兵把守。军堡是由正规的清军驻扎,所以,总体的军事实力强于回民军及土匪,军堡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贮备功能,而防御功能则退居其次,相当于今天的军事储备机构。清末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大起义中,清军在陇东地区修筑或加固的许多堡寨,以此作为清军屯兵屯粮之处。大型军堡成为清军各级军队的指挥部所在地,如此安排,可以更好的保证指挥部的安全。军堡在清军镇压回民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军正是利用了堡子价值。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最终将持续12年之久的回民起

3、义镇压下去,西北地区重新归于平静。1.1.2民堡清代陇东地区汉族村落多修堡寨聚族而居,世家大族尤然,以汉族民众为主体的堡寨称为民堡。民堡的修筑,首要重视的是其防御功能。学者王絢言“以往变乱动荡,匪乱丛生的社会环境中,堡寨聚落的择址意向更倾向于险要地势,作为安全保障。”处于安全考虑,同治年间甘肃地区修筑的众多民堡十分注重选址,多选在地势陡峭,易守难攻的塬上、悬崖附近、山顶上或者山底两条溪流的交汇处,以更有效地抵御敌对势力的进攻。民堡修建的最大目的在于保境安民,保证本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陇东地区修建的众多民堡的防御对象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回民军的袭扰。同治年间,规模空前的陕甘回民大起义席卷了整个陇

4、东地区,回汉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回汉仇杀的现象在初期非常普遍。仇杀现象时有发生,回汉之间的仇杀加剧了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使得回汉人民均陷入旷日持久的攻掠中,在攻掠中,许多汉族民众及民团修筑的堡寨成为回民军进攻劫掠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堡子中存有大量的粮食,可以得到补充,另一方面,堡子中聚集了大量的汉族人,攻下堡子,可以更好的屠杀汉族人。民堡防御的第二个对象是土匪、溃军的劫掠。同治年间,陇东地区逆回而外,土匪横行,溃军迭起。陇东地区众多的土匪大多为生活所迫,时常劫掠富裕民堡。至于溃军,大多是在镇压回民军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哗变或者逃跑的清军官兵,同样为生存,经常袭扰民堡。民堡防御的第三个对象则是清军

5、的勒索。清政府在末期支付大量战争赔款,以及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使国库亏空,而同治年间旷日持久的镇压回民大起义,给清军的补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清政府长期拖欠军饷,所以,各地的驻军往往以“劝粮”“劝捐”等种种名义向民众索要粮食,钱物。面对清军的勒索,许多民众丧失了对清军的好感,也对清军很多差役消极对抗极为不满。在众多抵制清军勒索的手段中,一个重要的抵制手段是以民堡为依托长期拖欠。由于得不到饷银,镇压回民军的清军将士便为生活所迫,大量逃跑,成为溃军,为生活所迫,时常劫掠附近的民堡。可见,清代同治年间陇东地区修筑的民堡确有防御清军无休止勒索的目的。1.1.3回堡顾名思义,回堡就是回族人民修筑的防御体系

6、,与民堡相似,也是以防御为主。可以说,民堡就是汉堡,回堡就是回族人民的居所。之所以在甘肃地区会出现回堡这一体系,就是因为甘肃为回族的聚居地之一。2.堡的形制2.1功能这里所讲述堡子,其最根本的功能在于防御。历史上,西北地区长期靠近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界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地缘政治,使这一区域一直战火不断,尤其是清后期至建国初期的近现代,政局不稳,灾荒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农民无法安居乐业,流离失所,为谋生计,大多沦为土匪。西北地区陕甘一带是回汉民族的重要杂居区,清政府因惧怕回、汉两族人民联合,共同对抗朝廷,于是从中挑拨离间,制造民族隔阂,煽动民族仇恨,在太平天国运

7、动以及西南各民族农民起义的影响下,最终于同治二年(1861)年爆发了前后持续12年,遍及陕西、甘肃、宁夏、 青海和新疆等数省,回族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起义,史称“回民大起义” 。西北回民大起义中,回民军队持“灭汉兴回”的观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以杀光汉人为目标,以改变西北地区的民族构成比例,从而在西北地区拥有绝对统治权。回民起义被镇压后,部分回民也被迫沦为土匪,流窜活动于西北地区。土匪以及回民大起义活动严重影响着西北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防土匪、回民军以及清军(由于军饷不足,军纪散漫,清军也对百姓进行物资搜刮),自保平安,西北地区居民采取各种办法躲避战乱,于是堡子出现了。堡子还有着居住的功能。

8、据清史稿记载,为防御白莲教的侵扰,嘉庆年间堡子数量开始增多。这些堡子中有的可用作长期居住,主要出现在地主家修建的堡子,为保护自身利益,平日生活也围绕堡子展开。还有一类堡子用于临时或短期居住,由于穷人避难,独户主要靠挖窨(窨,yn,地窖类),防护效果差,便由在当地有威望的人或地主富人带领,集全族或全村力量,修建规模更大的堡子,来敌侵犯时躲进堡子,敌退后又归入原地劳作生息,这类堡子提供避难时的临时或短期居住。除去上述两点功能,堡子还承担储藏功能,毕竟防御的目的一方面是保护人命,另一方面是保证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贵重物品、食物、牲畜等),以确保损失最小化。2.2选址黄土高原的地形分为塬、梁、峁、沟、

9、川等,除塬外,梁、峁、 沟、川统称为黄土沟壑地区。塬面由于地势平坦开阔,在土匪、回民军到来时无处躲藏,因此,人口及财产损失及其惨重,而沟壑地区,丘陵众多,地形破碎,群山连绵,为住民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且当时西北地区尚有原始次生林,有一定的覆盖能力,住在这一地区,土匪、回民军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外来流寇较难在群山中找到出路,因此,他们不敢贸然行动,偏离道路或河川太远。鉴于黄土沟壑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堡子建于沟壑地区成为保障安全的最好策略。堡子的选址修建,充分利用地形,以最小的人力、 财力投入,达到堡子的功用,往往因地制宜,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堡子。整体来看,堡子分作两类。修建于

10、梁、峁之上,统称为修建在山顶的堡子;而建于沟、川的交汇处,统称为山底的堡子。无论是山顶的堡子,还是山底的堡子,各有优劣之处。山顶的堡子往往建于悬崖或陡坡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可以有效地保护堡子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冷兵器时代,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很难将堡子攻破。况且, 堡子内配有石头、土炮、土枪等武器,可以有效地进行反击,从而更好的保护堡子内的人不受侵害,达到防御的目的。但由于修建在山顶,距离沟底较远,浅水层较深,取水不便,饮水困难。另一方面,山顶的堡子工程量大,造价高,费时费力。而山底的堡子建于沟、川的交汇处,地势低,修建较为容易(可以利用地势作为堡墙),造价低,且离水源近,吃水用水

11、方便。但在防御性上,却不及山顶的堡子。由于堡子所处的位置较低,敌人居高临下,来袭时,往往采用的是掩埋护城壕沟,再攻堡门的方式。因为堡子低于黄土塬面,护城壕沟的一侧是堡墙,另一侧就是塬边。在塬边挖土,土经过疏导,就会流进护城壕沟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堡子被攻陷便是迟早的事。位于镇原县庙渠乡常俭行政村的堡子是典型的山底的堡子,曾被回民军攻破过,虽然后来经过修复,但是,损害仍然严重,已经无法较准确的测量出具体的数据。2.3空间组成要素从尺度上来看,堡子的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结构各异。整体尺寸会根据住户人数、财力、物力等条件综合来决定。小型的堡子可以由一个村庄或一个家族集中而建,面积有数百平米即足已。

12、而大型的堡子有的相当于一个县城那么大。如西北丛编中提到的“堡”。这类堡子主要由政府修建,集基层行政、商业、驿站、地方驻军等于一身,类似于现代的集镇。一般修建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农业较发达的居住中心。此类堡子的破损最为严重,如甘肃省通渭县城西20公里处锦屏水库旁的堡子,现只有间隔约150米的两个残存角墩,还有鸡川镇所在的鸡川堡,也已损毁。甘肃地区的堡平面大多呈方形,外围由厚重的夯土墙围和,只在某一个面开一个很小的入口。以甘肃省会宁县新堡子的姜家堡为例,这是以前当地地主为了防御土匪而修建的防御体系。堡子墙厚大约两米,在西面开仅可通过马车的门洞。内部东面有几间正屋,南北两边为厢房,与四合院布局相同

13、。以下是堡的详细构成要素。2.3.1堡墙厚重高大的堡墙是堡子的核心要素,正是通过堡墙,才围合出独立的空间进行防御。堡子因其修建的地势地形不同,因地制宜,堡墙围合而成的独立空间在平面上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可以呈方形、不规则圆形、三角形等。从下面三幅图中便可清晰的表现出来:堡墙用土夯筑而成,墙基宽5米,顶宽2米,高约7米,其断面呈梯形,这一断面形式很符合夯筑的修建过程与墙体的受力特征(相当于直墙加肋或斜撑的效果)。左图为堡子的一个纵切面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堡墙的大致尺寸比例。2.3.2 沟壕在堡子周围距堡墙1-2米有环绕堡子宽约 7 米,深约7米的护城壕沟,壕沟同时也是是世家大族平时饲养牲口的地

14、方,壕沟在靠近堡墙的一侧有斜坡供牲畜上下。A 堡门B 吊桥C 堡墙D 墙沟间距E 沟壕2.3.3角墩和望台角墩和望台面向受攻方向布置,一般位于堡子的角上,有时也可利用地形的高地进行建造。在一些大型的堡子中,由于两角的距离过大,也有可能在受攻方向这一整边堡墙上并排存在多个角墩和望台。角墩和望台主要功能有望、反击、存储武器等。在敌人来临时,可利用角墩上存有的土炮、石头、 土块、土枪等简易武器向来犯者还击。(石头、土块等这些装备,大多是居民在劳动同时进行收集存储)2.3.4内部建筑由于本文所研究的堡子,是狭义的用于防御的民堡,而非像城镇那一类大型堡子,故内部建筑只是简单的住房与存储室。大多以窑洞的形

15、式出现。从上面的图1、图3中,呈半圆形状的,便是堡子中挖出的窑洞。大体有两种平面格局,其一为在堡中堆土挖窑,公共与交通空间环绕布置,其二为沿堡墙边堆土或利用环境挖窑,而堡子中部为公共与交通空间。具体来看,窑洞高约3米,宽约2米,东西贯穿,窑洞与窑洞之间间隔约为2米。与一般的窑洞相比较小,原因是堡子大多处于山顶,冬春季节风大,寒冷,小一点的窑洞可以有效地避风,保暖。堡门也是窑形,堡门位于受攻方向堡墙的正中,呈窑洞形状,宽约 2 米,高约 3 米,修有与堡门同样大小的木门。下图为是堡门与窑洞的大致尺寸。(窑的深度依据具体地形环境而定,但基本在5米左右)。堡的常见平面形式3. 堡的建筑用材 堡寨的建

16、筑用材因地制宜,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在西北地区,大多数堡寨的建筑用材大多选用夯实土壤。西北地区大多数位于黄土高原,最多的东西就是黄土,先人们就地取材,运用夯实土壤的方法,来构筑堡寨的主要维护结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堡寨都用土壤夯实构筑墙体,也有很多运用石头作为构筑材料。石头坚实,稳固,耐久性好,这些特征恰好符合防御体系的功能需要。石头的堡寨常见于西方,在中国也有,如羌族碉楼。除过夯实土壤的堡寨和石头碉堡之外,还存在其他用材构筑的堡寨。例如看我国古装剧的时候,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会安营下寨,他们选用的材料,就是木材。这是因为木材携带方便,可以二次使用。那么我们现今见到的堡寨为什么只存在夯土或是石头堡

17、寨呢,那是因为其他形式的堡寨没办法长存,假如木材可以不朽,那么以前的军寨肯定也是很常见的。3.1木栅营垒 描述野战筑城的“安营扎寨”,“寨”原意为“防卫用的木栅”,可见在我国古代野战中临时性的木栅防护是一种常见方式。事实上古代两军对垒、各踞一地,尤其在在山地及不易取土的地方,确往往以粗大的树木竖立编给栅栏而围之,立寨门,内张军帐、筑营房,驻扎军队。3.2土石营垒 此种筑垒方式在各个朝代都较常见,与城池基本相仿,以土石结构的垒墙为主体,外筑壕堑,设置障碍,但墙体通常并不夯筑,而直接挖壕取土、积土为垒。这种阵地通常用于军队在野外宿营时,或用于企图与敌作较长时间的阵地付峙时。而清末太平军坚守之处营垒

18、亦为此法,营房的外面构筑有土墙,墙外挖有壕沟,壕外构筑有重墙,墙外挖有重壕,壕的外面设置荆棘木桩、交叉竹签等障碍。3.3以车代垒 春秋时期就曾盛行以车代垒办法,其后各代在遇到地形条件限制或时间因素影响等困难而不能正常筑垒时,通常仍用辕舆相搭、车轮切联的战车及瑙重车辆并结合盾稽及代用障碍物等构成一道或多道环形车垒临时屏障。“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特别是擅长集团骑兵的辽、金军队,对野战筑垒不甚重视,如势需停留,便往往环绕主帅营帐,铺毡立帐而居,其周围再以车环之,一般不另筑木栅或挖掘堑壕。3.4舟船水寨秦汉至隋唐水军利用舟船之便建立水寨已成为其战斗时的常举,这一时期的主力舰上都建有防御工

19、事,如楼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播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斗舰亦“设女墙”可高三尺。看过三国演绎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吴国地处湖北江苏地带,这里水系发达,他们作战大多惯用水军,那么舟船水寨必不可少。4堡及与其相关防御工事的常见形制4.1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防御建筑。包括城墙、敌台、烽燧、城障等建筑。秦汉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秦、赵、燕三国沿北侧边境筑边墙以防御匈奴,秦汉长城就是把这三国的边墙衔接、联缀、增补而成的。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达辽东,长达3000余公里,史称万里长城。汉武帝时,增修西段,由敦煌直达新疆,东段过内蒙古而抵吉林。汉长城除利用秦长城外,又

20、增筑复线,新建边城、城障、烽燧。边城是屯戍性质的小城,内有官署、民居。城障小于边城,在长城内侧,是哨所性质的小堡。烽燧是报警的碉堡,建于视野宽阔的草原或山巅,沿线罗布,主体为圆锥或方锥台,用块石或夯土筑成,下面围以小城,建少量兵士住房和武器柴薪仓库。长城的墙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平地多用黄土版筑,戈壁地带用砂砾与当地植,物如芦苇、红柳、胡杨等,分层压叠,山上用石块垒砌外皮,内填碎石,底高相等,约45米;在陡峭山崖上则利用峭壁,略加凿琢而成。跨沟筑窦,跨川筑墩,跨大川筑墉,用各种结构将城墙联成一体。汉以后,北魏、北齐、隋、金各朝都修筑长城,但遗,留至今最完整、最雄伟、工程最大的是明长城。明长

21、城明灭元后,仍大力修筑长城以防蒙古南下,长城的防御体系非常严密。明代砖的产量大增,制砖和砌筑工艺水平提高,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长城建筑水平达到最高阶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分九镇管辖(嘉靖后改为十镇),各镇所辖长城累计达5660公里,有的地段还建有复线,所以称为万里长城,并非夸张。明长城包括下列主要建筑:城墙。选址在高地、陡崖、山脊上,尽量利用自然地势以增加险要。其中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内的许多段落,都是沿山脊蜿蜒上下,曲折迂回,气魄特别宏阔。用材及结构因地制宜,最多使用的是夯土版筑墙(都在黄河以西)和砖石墙。一般构造是用条石做基,墙皮用大砖或块石砌筑,内

22、填碎石三合土,高度38米,顶宽46米,顶部外侧设雉堞,内侧设女墙。另有一些特殊构造,如辽东镇(山海关以东)有柳条墙和木板墙;陡崖处利用山体为墙,只砌雉堞;特别险要处只设障墙,不能上人;黄河突口处冬季设冰墙等。敌台。即城墙上驻兵的哨楼,间距30100米不等,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平面有圆有方,结构有砖拱和木结构外包砖等,种类很多。空心敌台一般高2层,下层驻兵,且通城墙顶部,上层建铺房,为守卫的处所,四周建有雉堞。烽堠,即烽火台,为报警用的独立台墩,有些外面围以小城,有些只是单独建造。一般建在山岭高地上,间距约1.5公里。大部分建在长城内侧,也有少数前哨建在外侧。形式与构造和敌台相似。关隘。为险要交通

23、孔道的防御组群,由驻兵的城堡、出入的关城、密集的烽堠、敌台和多道城墙组成。关城是主体,建有瓮城、城楼、角楼、敌楼、铺房等,两侧与长城相连。现存著名关城有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古北口、雁门关等,地形险要,建筑雄伟,也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还有许多段落很有观赏艺术价值,如北京延庆县八达岭段、怀柔县慕田峪段、密云县司马台段、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段等。 万里长城4.2中国古代十大名关十大名关,就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它们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4.2.1山海关明长城东端的一座关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

24、,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以威武雄壮的“”为主体,辅以、临闾楼、牧营楼、,、西罗城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

25、城楼南北,还有、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山海关城平面呈四方形,周长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宽五丈,深两丈五尺的护城河围绕其外。城墙外部以青砖包砌,内填夯土,高约十四米,宽七米。有城门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第一关”,保存最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第一关城楼,实测城台高十二米,城楼高十三点七米,楼东西宽十米零一,南北长十九米零七,楼分两层,上覆灰瓦单檐歇山顶,楼上、下两层,北、东、南三面开箭窗六十八个,平时关闭,用时开启。4.2.2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北,北临黄河

26、,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潼关是古代军屯驻地,地名上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譬如代子营、寺角营之类,关城周长约5公里,北面与东北,为板筑土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山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门6处外,留有南北二水门。潼关东约3公里,有一禁沟,自唐至明、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12个,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土台与潼关城基本连接,故称“十二连城”。4.2.3嘉峪关嘉峪关位于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南接,是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

27、,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的交通要塞,素有三大奇观之一(东有、中有、西有)的美称。嘉峪关由、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

28、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4.2.4居庸关 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相传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西属、,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4.2.5友谊关友谊关位于广西自治区凭祥市,该关设立于汉代,现为中国一类

29、边贸口岸。4.2.6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市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

30、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相连。4.2.7紫荆关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紫荆关有三道关门。4.2.8剑门关剑门关镇隶属四川省剑阁县,位于北部边缘。4.2.9娘子关娘子关现

31、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驻防时所建。娘子关城分上关、下关,东为上关,镌有“娘子关”横额;西为下关,上有阁楼,题“唐平阳公主驻兵处”,门额书“秦晋屏蔽”。明嘉靖时重修。关城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垛;南门为石灰岩砌券,额题”京畿藩屏”,上建“宿将楼”。石柱镌刻有两副著名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关城东南侧

32、,关门前仅有一条四十五度的石坡古道可通过。4.2.10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侧,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河南信阳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气压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块风水宝地,地质学上为秦岭褶皱山系东段和的东西交界处,中国南北地理的中点,中国南北方的。千百年来,武胜关就是北望,南眺的兵家必争之地。4.3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

33、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烽台按军事要求建筑在长城沿线、骚站沿途、交通要隘、山河谷口和各级指挥部等附近的“制高点”。除与长城相接的边台外,墩台通常独立存在,其上多建有铺房,而在担负一定防守任务驻有戍卒时或与骚站同在一地时,也筑有堡寨围墙及防御工事。如在汉代关塞建筑中,“隧”便是烽台四周或附近设围墙的据点,驻兵防守,围墙边长通常25-v55米,仅设一门,如此形成以烽台为标志中心、较为独特的小型堡寨形态。4.4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战时工事。一般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塞,具有两门以上的火炮,是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永备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阵地

34、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4.5敌台敌台,即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敌台按结构可分为“实心敌台”和“空心敌台”两种。实心敌台不是齐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空心敌台是跨长城城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敌台的修筑,大大加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实心敌台不是齐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在唐山境内集中分布于迁西县大岭寨北段长城,编号分别为209、212、213号。均位于城墙内侧,基本为方形。基部用预制的条形石块垒砌,基部以上墙体四周用长方形青砖错缝平砌至顶,整个敌台从基部向上有明显的收分,从外侧表面看墙体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在墙顶四周

35、存有垛口,垛上置瞭望孔。209号台底部长8.55米,宽8.7米,台高7.7米,垛口高0.7米,垛口下存女儿墙,高0.7米。212号台底部为方形,9.4米见方,台高5.4米。213号台底部8.7米见方,台高6.7米,其中墙体下部石基高度为1.5米。这三座实心敌台保存得较为完整。在唐山境内559座空心敌台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约占20%。空心敌台是跨长城城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空心敌台的创建是防御体系逐渐加强的重要标志。空心敌台的创建人就是明朝名将。4.6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也称,其中以福建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汉族传统中,客家土

36、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或圆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

37、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

38、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4.7羌族碉楼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碉楼多建于

39、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羌族乡发现的一处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以便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