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6184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doc(1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5 页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名称1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1三、项目策划单位1四、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五、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六、项目概况4七、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5一、兴义市概况51、地理位置52、自然状况53、行政区划64、农业资源65、农业生产8二、下五屯办事处概况121、基本情况122、发展思路和目标133、形象定位13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3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13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143、生态观光农业

2、的基本特点14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15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166、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6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17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17第三章项目建设及经营理念18一、指导思想18二、建设目标181、总体目标182、建设思路193、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5年20三、项目建设规模211、优质林果、花卉苗圃区212、现代农业区213、特色作物区224、特种养殖区225、农产品加工区226、高级生态林休闲区237、民俗文化新村238、绿色长廊249、东方文化传播基地24四、经营理念24第四章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26一、兴义市正在实施市第

3、十二个五年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挑战26二、兴义市正在实施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机遇26三、兴义市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发展27第五章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30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30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30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32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33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34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341、相关数据352、旅游要素353、经济效益37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37四、经济林分析401、生产与市场现状402、市场预测及分析40五、市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41六、特种养殖43第六章 技术方案44一、设计原则44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45三、高效生态

4、林业建设技术45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45五、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46第七章原材料燃料供应46一、自然资源材料46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47三、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47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47一、建筑节能概述47二、节水概述47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48一、项目环境现状48二、生态环境概况49三、水土流失现状调查49四、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49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9一、工程项目管理49二、组织机构50三、人力资源50四、员工培训50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51一、估算编制范围51二、估算编制依据51三、投资估算51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54一、年营业收入54二、成本估算56三、所得税56四

5、、利润估算56五、财务指标分析56六、资金筹措571、积极招商引资572、鼓励农民投入573、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57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58一、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58二、生态农业观光园面临的风险581、资源风险58三、自然风险。59四、市场风险59五、农业生态观光是化解生态农业观光园风险的关键59六、防范风险措施60第十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2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62二、结论与建议62附图附表附件(一)附件贵州省八环实业有限公司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兴义市下五屯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东方特色生

6、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八环实业有限公司法 人 代 表 : 李开义注 册 资 本 : 1148 万元企 业 类 型 :有限责任公司注 册 地 址 :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 成 立 日 期 : 1998年 9月21日三、项目策划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八环地 2、建设规模:东方特色生态农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和民族信仰为宗旨,集儒家、道家、佛家、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广大游客和城镇居民的个人信仰更深层次了解提供场所,为此还专设一座孔子学院;确保产品优质高

7、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48000亩。3、建设期限:建设期为五年4、建设内容:4.1 2012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功能规划为东方传统文化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修建孔子像、孔子学院、释迦摩尼佛佛像、徐霞客雕像等;(3)兴建中型现代化的养殖中心;(4)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5)安装风力、太阳能两用节能灯满足生态园照明;(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6)修建中小型会议中心;(7)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

8、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2、2013年计划:(1)兴建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当今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确保生态园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

9、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公司内部消化。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东方文化传播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五、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依据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2)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市农业“八大体系”建设规划和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3)八环实业有限公司委托书及

10、咨询服务合同。4)黔西南州州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八环实业东方特色业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文件规定。5)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六、项目概况“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依托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宗教信仰和产业化为载体,以弘扬伟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建设儒、道、佛三家为一体、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民族文化传播、绿色种植技术、生态科学养殖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东方特色观光农业园示范区。通过实施“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贵州省

11、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将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以八环地为中心,形成面积约32.32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园区建设在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茂盛,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景区内有两千多亩山地,适宜林果业的发展,如猕猴桃、核桃、李子、杨梅、海子梨、枇杷和葡萄等。整个园区水源比较丰富,为种、养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景区交通便利,公交线路把景区与市中心连在一起。七、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通过实施“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形成集传统文化传播、种养、加工、销售、体育运动、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郊型经济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12、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为兴义市发展高端、高效和高辐射力产业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项目投资为5.01亿元,其中征地费及土地使用权租赁资金13312万元,该项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所接受等特点。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东方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一、兴义市概况1、地理位置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边缘,地处滇、黔、桂三省(区)接合部,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东经1043210511、北纬24382523之间。东西宽66.1千米、南北长84.0千米,政区面积2911.1平方千

13、米。是贵州省正在打造的黔西南地区经济高地和全国最佳旅游休闲城市。2、自然状况本市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边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地貌属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峰丛。平均海拔1322米,山地区面积占61.4%,丘陵区面积占29.9%、山间平坝区面积占8.7%。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C,年平均降水量1520毫米,年日照时数1647.3小时、年无霜期342天,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土壤有山地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土类全市土壤侵蚀面积36.2%、喀斯特面积73.6%、石漠化面积占42.14%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优秀。3、行政区划黔西南布依族

14、苗族自治州辖市。自治州州府驻地。位于省境西南部,自治州西南部。面积2 911.1平方公里,人口63.2万,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以汉族为多。辖20个镇6个乡。市府驻黄草坝镇,距省会贵阳市360公里。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黄坪营,清置南笼府,清嘉庆二年(1797)勒保平定南笼,诏赐改兴义府,嘉庆三年(1798)改兴义县,1987年撤县设兴义市。地处黔西南山原丘陵南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及东部地势平缓。年均温16,年均降水量1 250毫米。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黄泥河。矿藏有钼、铁、煤、汞、萤石、铅、锌、金。是滇、桂、黔三省(区)交通枢纽,南昆铁路穿境,有贵(阳)兴(义)、

15、兴(义)昆(明)、兴(义)盘(县)、兴(义)安(龙)、兴(义)兴(仁)等公路。工业有发电、水泥、农机、化肥、造纸、制糖、酿酒等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油菜、花生为主。土特产品有兴义“大红袍”(红橘)、芭蕉芋。马岭峡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学19所。4、农业资源(1)土地资源 全市常用耕地8.27万公顷,林地6.90万公顷,草地8.39万公顷,大小河流总长569.7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3.69%,适宜发展纯天然、无公害、生态型农业。(2)动植物资源 兴义市多山地形和立体气候特点,适应多种动物生长,动物种类达328种以上,其中鱼类50种,爬行类

16、40种,鸟类110种,兽类60种,昆虫50种,哺乳类6种,两栖类2种,寡毛类2种,腹足类2种,蛛形纲3种,多足纲3种,动物资源的多样性较为突出珍稀动物资源26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黑叶猴、云豹、豹、金雕、蟒、猕猴、穿山甲、黄喉貂、水獭、斑林狸、大灵猫、丛林猫、金猫、林麝、斑羚、苍。 植物资源是较为丰富的,除藻类未进行调查研究外,植物种类调查统计结果为1117种,其中,菌类植物74种,苔藓植物100种,地衣3种,蕨类植物90种,种子植物850 种,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是较为突出的,若调查完整估计植物种类可达1200种以上。植物资源中,珍稀植物达100种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兴义苏

17、铁、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长瓣兜兰等8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翅荚木、喜树、红椿、毛红椿、香果树、伞花木、榉树、铁皮石斛等几十种。兴义苏铁是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及经济价值。特有植物较多,据统计达21种,如瘤果紫玉盘、网脉润楠、绒毛樟、兴义楠、毛果石楠、宽脉珠子木、尾叶珠子木、灰叶槭、短蕊香草、异唇苣苔、掌叶华千里光、三脉华千里光、小果无腺排草、贵州白前、狭叶野草香、兴仁开唇兰、兴义秋海棠、长纤叶秋海棠、马岭峡谷悬竹、全叶糯米条等。植物资源的特点:(1)喀斯特植物种类多;(2)药用植物多,仅石斛就 达16种;(3)野生花卉多,仅兰科植物就达100种以上;(4)野菜多,有五加、香椿

18、、折耳根等;(5)经济植物多,如粗壮女贞(苦丁茶原植物)、枇杷、兰属、兜兰属植物等;(6)兜兰植物多,贵州全省兜兰8种,万峰林区域内产兜兰6种;(7)特异植物多,如间歇泉边的贵州泡花树奇木、坡岗的多花仙人掌及藤本兰花等;(8)特有植物多,仅黔西南特有植物就达21种以上。(3)水资源 有大小河流74条,均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泥河、马别河、南盘江和南部万峰湖。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5.6万千瓦。可开发量35.89万千瓦。5、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三化一业”(

19、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积极按照“三化一业”战略部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和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效。(1)粮油生产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45家(其中:省级4家、州级32家、市级9家),占全州省、州级龙头企业58家的77.58%。2008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95451万元,比2007年增长15.26%;其中:固定资产40498万元,比上年增长6.01%;流动资产40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8%;总产值863

20、08万元,比上年减少18.34%;销售收入(含年交易额)86296万元,比上年减少15.35%;上缴税金2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4%;利润3108万元,比上年增长5.64%;基地建设面积(含辐射面积)374762亩,比上年增长40.5%;带动农户(含辐射带动农户)126436户,比上年增长38.6%;农户增加收入15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共吸纳3056名农民工就业,年务工总收入达2933.6万元。(2)骨干产业加速发展。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突出特色、开发优势”的原则,全市重点建设的粮食、烟叶、蔬菜、板栗、油桐、畜牧业、渔业、芭

21、蕉芋、中药材、竹子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粮食基地:初步建成以下五屯、桔山为中心,覆盖敬南、捧乍等乡镇的22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增产1424.922万公斤,增加产值1709.9万元;以桔山、郑屯为中心,覆盖鲁屯、敬南等乡镇的1.5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以桔山、下五屯为中心,覆盖鲁屯、郑屯等乡镇的9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年产优质稻谷4800万公斤,总产值10200万元。烟叶基地:已初步建成以白碗窑、猪场坪为中心,覆盖七舍、敬南、万屯、鲁屯等15个乡镇的10万亩优质烟叶基地,2008年收购烟叶26.19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4亿元(含煤补达2.02亿元)、烟特税3876.23万元,受益农

22、户10755户。蔬菜基地:初步建成以桔山、下五屯、坪东为中心的17.5万亩(含复种面积)基地,年产70万吨,总产值14亿元。板粟基地:主要分布在巴结、泥凼、沧江、仓更、洛万和三江口等低热河谷地区,种植面积约16万亩,挂果面积6.4万亩,年产3万吨,产值1.4亿元,1.3万农户受益,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油桐基地:种植面积2万亩,挂果面积1.9万亩,年产量2024吨,产值达486万元。中药材基地:以泥凼、则戎、敬南、鲁布格等乡镇为重点的金银花种植基地达2万亩, 2008年产量120吨, 产值216万元;以郑屯、坪东为重点的小花清风藤种植基地1600亩;以沧江为重点的小叶榕基地6000亩,年

23、产量200吨, 产值12万元;以郑屯、则戎为重点的石斛基地1400亩,年产量1吨, 产值300万元。畜牧业基地:现有规模养猪场239户,圈舍面积150999平方米,生猪存栏16201头,良种母猪存栏4168头,生猪出栏37369头,总产值4856万元;肉牛育肥场17户,圈舍面积7752平方米,存栏528头,出栏1110头,总产值238万元。2008年,新建规模养猪场130户,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5户,出栏21828头;养牛场14户,出栏875头;养羊场19户,出栏1158只;养禽场48户,出栏46万羽;特种动物养殖8户,出栏1100头(只)。渔业基地:主要以沧江、洛万、三江口、巴结等沿湖乡镇

24、为重点,水产养殖面积13.5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133425亩,网箱养殖32500余口、拦网养殖2000余亩,池塘养殖面积2430亩,水产品总产量13698吨(养殖产量11742吨、捕捞产量1956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6299万元,州级水产养殖龙头企业1个、水产冷冻加工企业3个。芭蕉芋基地:初步建成以清水河、威舍为中心,覆盖敬南、泥凼等21个乡镇13万亩的基地规模,年产鲜芋45万吨,初加工淀粉11.4万吨,总产值1.4亿元。竹子基地:主要分布在沧江、洛万、三江口、巴结等乡镇,种植面积5300亩,其中麻竹基地670亩,零星杂竹6430亩。年产竹材589062根,年产值707万元,年产竹笋干12

25、2吨,年产值146万元。(3)品牌农业亮点纷呈。我市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竞争的格局,农产品购销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各类农产品集贸市场主要以桔山街道丰源市场、幸福路综合农贸市场、黄草街道米厂路批发市场、下五屯街道粮食加工市场为重点,2008年各类农产品销售量达40万吨,年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税后利润4000万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以坪东的木材交易市场和万屯的中国万屯国家农业部重点牲畜市场为重点,年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420元,上缴税金1376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38个。同时,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会展

26、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促进了全市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13.6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68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在11以上。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未来五年,兴义市将按照“追赶”、“突破”、“跨越”的要求,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努力增加农民收

27、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全市“三农”累计投入突破150亿元;农村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00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28.6%提高到57.2%,超过全省总体进度;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二、下五屯办事处概况1、基本情况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位于兴义市南部,距兴义城区3公里,界于东经10452061045650,北纬245838250419之间,与黄草、坪东、桔山、敬南、七舍、则戎等6个乡镇(街道)接壤,国土面积9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175-1196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

28、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水量12001600,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易形成暴雨洪水,无霜期320天左右。耕地面积23365亩,森林覆盖率18.5%。下五屯街道办事处1978年称下五屯区公所,辖下五屯、纳灰、坝佑3个公社,共25个大队,181个生产队;1984年下五屯、纳灰、坝佑3个公社改为乡,共25个大队,181个生产队;1992年撤区建下五屯办事处,辖下五屯、纳灰、坝佑3个办事处,共21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 2003年撤镇建下五屯街道办事处。现全办辖下五屯、纳灰、坝佑3个工作室,共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57个村民组

29、,有10000户, 42122人,其中女21001人,占总数的49.86;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5765人,占总人口的13.69。2、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思路:认真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地、林地、宅基地合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人均纯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同比增长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0万,同比增长30%,农业生产总值12000万,增长7%,工业总产值9500万,

30、增长4.2%。3、形象定位绿色食品基地、东方文化传播圣地、三省贸易重镇、宜居胜地。为此,通过实施“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

31、展的新领域。 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世纪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

32、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八环地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园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

33、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入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

34、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至倍。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兴义市是我

35、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发源地,珠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本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 6、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市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实施兴义市旅游发展规划,实现城-郊旅

36、游市场互动,重点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黔郊居民旅游市场。面向黔郊市场,加强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建设。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 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

37、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 结合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构建郊区旅游圈包括外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郊区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东方文化传播、休闲度假、名胜观光、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38、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依托现有的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四、是在全力保护国家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第三章 项目建设及经营理念一、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

39、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游、农业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下五屯办事处乃至兴义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

40、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市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年均增长5%;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年产值11671.2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及其它总收入9960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这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经过5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国内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域内围绕旅游调整农

41、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兴义市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2、建设思路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传播、历史人物为中心,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

42、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东方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园、休闲、娱乐新型农业观光休闲基地。3、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5年规划建设期3年(即201120113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2年(即20112015年)。2.1 第一阶段(20112013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东方文化传播(儒、道、佛三家代表人物塑像和孔子学院)、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林果区、花卉苗圃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民俗文化新村和绿化长廊两在工程。到2013年,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

43、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2.2 第二阶段(20142015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民俗文化新村、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园示范区。到2014年,园示范功能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2.3第三阶段(2015年):园

44、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农业园示范区基地。推出生态农业园的文明宗教信仰、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园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村镇乃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力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项目建设规模东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廊一地1、优质林果、花卉苗圃区规划用地8068亩,其中水果经济林7561亩,花卉苗木园507亩。果林园,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40的缓坡区域。花

45、卉园布局在坡度25以下的适当区域。花卉园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开发特色森林资源,建立苗圃和成林园,为山区绿化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绿化种苗。年产林木种苗300万株。果林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7000亩种植特色鲜果,561亩为果树繁育基地。每亩年产水果2.5吨,年产繁育种苗500万株。花卉苗圃园规划用地507亩,应用嫁接技术替代环割技术,利用露地栽培和自动控温栽培方式,开发盆花盆景。规划设计年产花卉30万盆生产能力。年收入达4942

46、.2万元。2、现代农业区规划建设果蔬种植园1072亩,其中现代农业蔬菜大棚600亩。主要以反季节特色蔬菜及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布局在园区平地区域。无公害蔬菜小区建设智能温室,引进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溉技术,常年生产特种蔬菜、山野菜,繁育蔬菜种苗。繁育种苗面积20亩,年产蔬菜种苗30亿株,种植无公害蔬菜992,每亩年产蔬菜40000公斤以上。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691.2万元。3、特色作物区规划用地6800亩,绿色植物园(金竹、茶叶、刺梨、核桃等)8587亩;核桃种植2440亩。根据“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积极发展具有西南特色的特种作物,采用苗木移植或大笼分植科学的管

47、理和采收加工技术,达到此特种作物生长快,产量高,质地纯,提早收获的要求,主要生产金竹、茶叶、刺梨、核桃等食用植物。主要布局在园区45以上的坡地的区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4980万元。4、特种养殖区规划用地100亩;主要养殖竹骝、土鸡、野猪等。采用生态环境模拟技术(主要以林下生态养殖)、人工繁育技术,收集、繁殖野生动物,为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化开发探索道路。布局在果林园、绿色植物园等区域,探索林下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产增收。预计年产值达3050万元。5、农产品加工区规划占地20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园区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经营和系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6、高级生态林休闲区1)现状 园区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是都市区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身处此处可随时看到周围绿色风景和林中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