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洛阳诗韵》教案(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36061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洛阳诗韵》教案(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洛阳诗韵》教案(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洛阳诗韵》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洛阳诗韵》教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洛阳诗韵教案第 16 课授课时间第 8 周课 题洛阳诗韵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从整体上认识洛阳。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认识洛阳。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 1 课 时教 学 过 程效果与反思一、导入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无数辉煌与成就,至今令人赞叹不已。一位女作家在对一座古城的寻访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一般的韵律,这座古城令她

2、如临仙境、如品诗韵,使她魂牵梦绕,于是思如泉涌,为我们写下了一首不是诗的“诗”。这就是女作家叶文玲为我们献上的抒情散文洛阳诗韵。二、解题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2、诗韵:诗一般的韵味。3、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

3、味无穷。三、通读课文1、读准加点字的音,掌握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ci cn y ki zng kung mng d zh 璀璨 笑靥 馈赠 况味 邙山 笃诚 天竺zhu bin zh mi yn ch yn zh yu 粗拙 贬谪 明媚娇妍 姹紫嫣红 赭 铅釉 n zh y qu yn yn zhu chng 谙熟 夹峙 伊阙 岚气氤氲 浊黄 澄碧 mi kn sh zho zhu衣袂 龛 摄人心魂 棹 轴2、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对洛阳有怎样的感情。四、总体把握文章内容1、提问:作者对洛阳有怎样的感情(即作者为什么写洛阳)?明确:偏爱、笃诚崇拜。2、作者会对洛阳 “十分偏爱”、“笃诚

4、的崇拜”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课文第4、5自然段写了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因为作者与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因为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3、“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指什么?明确:30年前我曾抄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这一古句勉励兄长。4、洛阳“特殊的况味”有哪些:明确:洛阳是“九朝古都”,它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名字就是古香古色,充满文情和诗意”“历代才俊辈出”,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5、作者写了洛阳文化遗产的哪几个特点?明确:古、美、奇、绝。6、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特点时,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明

5、确:古白马寺(天下第一寺)美牡丹(群芳之冠) 绝唐三彩(中外朋友的馈赠佳品) 奇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历史和开凿技艺)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永平八年,公元65年距今1945年),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作为洛阳市花的牡丹是群芳之冠、花中魁首,不仅美丽娇艳,更因动人的传说而显高贵;有着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釉色苍晦素净、姿态生动逼真,不仅国人喜爱,也深得外国朋友的青睐,出土的隋代唐三彩更堪称举世罕见的瑰宝,;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无比雄伟,不仅石窟、造像数量众多,而且雕工精细传神,“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些材料都最能体现洛阳这一古代名城的“况味”。六、小结作者从不

6、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描募这一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应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了解和预习课文所知,自己说一说,最后总结。在教学时,3、4两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启发还不够到位。特别是问题4,对于“机遇与亲缘”文中尚比较容易找出源于,而要整理出“况味”相对难一些。为了赶时间,此处处理得过于仓促了。问题6是本课时的重点。结合课件,学生理解效果较好。讲解白马寺时,加入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起因的传说和传入时间,加深了印象。第 2 课 时教 学 过 程效果与反思一、复习导入二、理解重点词句1、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洛阳如痴如醉感情?明确:“

7、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最忆是洛阳”,一个“最”字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思悠悠”,强调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第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2、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含义。明确:“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第一句是暗喻。点明了洛阳的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第二句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3、作者为什么会将洛阳比

8、作“璀璨的明珠”呢?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呢?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明确:洛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的动人,接着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还原了洛阳的本来面目。“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从洛阳发据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4、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明确: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5、为什么

9、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明确:洛阳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三、理解作者传统文化的感情1、思考:抄录古句,慰勉兄长,这一“机遇和亲缘”,与洛阳“特殊的况味”相比较,哪一个才是作者对洛阳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明确:表面看来,作者与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抄录古句,慰勉兄长,可以看做是“机遇和亲缘”的解释,而作者更多的笔墨是描写洛阳这座城市它“特殊的况味”。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是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

10、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指的是文化。因此,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2、作者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笃诚崇拜”是仅仅赞美洛阳这个城市吗?作者真正要赞美的是什么?明确:作者对洛阳有着浓烈的感情,是因为洛阳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作者赞美洛阳,实际上是赞美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四、总结写作特色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中心: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

11、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五、课文小结因为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显现出诗意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限热爱的主题。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式。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作者先抒发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全文思路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的感受,后进行具体的描写。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但是表达还不够准确,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得

12、标准,言之有理即可,最后再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学生回答不够全面,但基本能够理解作者偏爱洛阳的根本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 关 知 识1、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溯五年开创太学,它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的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教材。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创建太学,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太学规模宏大,“诸生横巷,海内所集”。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诸儒并听,四方欣欣”

13、。汉顺帝时,又扩建太学240房,1850室。此后,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经常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直至隋唐相继延设洛阳太学。洛阳太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2、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遣郎中蔡倍、博士弟子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佛求法。蔡音等到月氏,邀请天竺国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二僧,携带贝叶经四十二章及佛像,于永平十年(67年),用白马驮回洛阳。后于洛阳城西二里御道北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始。3、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

14、的称谓伊阙。4、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报身佛: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传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庄严美丽的大佛卢舍那,是龙门石窟的象征。)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第 7 页第四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