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0916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标版必修五】-第 7 页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都有两个注音,请选出正确的项。嫌这话不够味(a. b.)研究一番(a. b.)锱铢必较(a. b.)分量(a. b.)倒涎(a. b.)调和(a. b.)没镞(a. b.)缘古今(a. b.)惊讶(a. b.)付梓(a. b.)2.请分别选出有一个和两个别字的各一项。(同一项中重复的只计一个)A.这是练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练字的道理研究一番。B.“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现出。C.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干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和,

2、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D.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有一个别字的一项是有两个别字的一项是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4.选出组词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一项A.迷离 援例 蕴藉 锱铢必较 B.顺畅 流弊 斩截 若隐若现C.推敲 鲁莽 更动 索然无味 D.倒涎 调和 谨严 咬文嚼字5.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思辨后,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文学是艰苦的事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你不能懒,不能粗心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3、语言的精练与吻合A.B.C.D.6.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C.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D.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二、阅读部分(32分)(一)赏析课文中的下面文字,领悟内蕴,完成文后问题。(8分,每小题4分)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

4、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

5、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7.本文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形成什么结论?请把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为不

6、超过25字的句子。作者形成的结论是什么?(概括不超过20字)对“推敲”的总评价为: 。(限18字)对“推”的评价为: ;对“敲”的评价为: ;对“推”与“敲”分析后的总结为: 。(二)赏析下面一段文字,领悟其内蕴,筛选有用信息,完成文后问题。(12分,每题小4分)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

7、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话”。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

8、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9.文章解说了“联想”的来源,又做了生动的描写。“联想”的来源为_。对“联想”的生动描写为(请摘原句回答): 。上述引文中运用的修辞格有:_和_。10.文段中使用了“乞灵”和“自鸣得意”,请思考它们在

9、文中的具体含义。“乞灵”具体指的是 ;(归纳为15字)“自鸣得意”的原因是 。(归纳为14字)11.文中对“套板反应”从总分角度做出了评价,它们分别是:(请摘原文回答)总评: ;分评: 。a.就作者说: ;b.就读者说: 。(三)请赏析下文,领悟其内蕴,筛选有用信息,完成文后问题。(12分,每小题4分)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

10、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

11、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12.开篇一句“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这里不用“写照”而用了“返照”,旨在揭示的道理为 。(概括不超过40字)13.作者将诗与自然,诗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作了透辟论述。在作者笔下:诗与自然的关系为: 。(概括不超过33字)诗与生活的关系为: 。(限18字)作者在揭示出诗与生活的关系之后,又从两个角度作了解说,它们分别是:(各占13字)a. ;b. 。本文与课文中均使用

12、了“不即不离”这一成语,它的涵义是 。14.作者不露痕迹地将作诗、读诗与想象糅在一起论述。认为写诗、读诗时,发挥想象的好处是: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所举的具体例子是:a. ;b. 。例证后的分析是 。参考答案13 咬文嚼字一、1.a a a b a b b a b b2.A C3.A(A中,纵即使,纵纵向;B中,恶憎恨;C中,胜尽;D中,兴,兴致,兴味,兴趣)4.A(迷离单纯词,援例动宾式,蕴藉联合式,锱铢必较主谓式)5.B(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凡议论性的文字,其思路,都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依据这个认识来审视各项,首先要认定,担负“提

13、出问题”职责的究竟是句,还是句。统观全文段,各句大都与“希望”有关,据此可认定句为起始句。于是,先淘汰了A、C。比较B、D,只要确定了与衔接的是还是,即可选出答案来经过试读与思辨发现,与对接,意思不贯通;而与对接,则十分流畅。可见,此题答案非B莫属)6.A(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运用修辞格的思辨能力。例句为比喻修辞,句中的“有如月轮”可证;A也为比喻句,同样,有“有如轮外圆晕”为证。而B、C、D都包涵着拟人修辞,可见A为唯一答案)二、(一)7.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与形式相随而变。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8.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固然显得鲁莽,却

14、能表现和尚有一副胸襟气度显得拘礼,无“推”的冷寂,却平添了搅扰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二)9.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比喻 拟人10.从前做诗文都靠从古书中找词藻典故安于并毫不斟酌地使用套语滥调11.一个人的心理习惯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a.“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b.“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三)12.诗绝非对人生世相的抄袭,而是有取舍,有剪裁,有创新,有作者性格、情趣的浸润渗透13.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自然与艺术媾和,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宇宙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a.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b.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不亲密,也不疏远14.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发挥想象,可催生出画境或戏景显现于眼前,勾摄你的神魂a.崔颢的长干行b.王维的鹿柴二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