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69444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韵歌教学设计94837-第 5 页5.对韵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主 题: 课 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李静/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

2、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2)基于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

3、,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3)基于习作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4)基于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2.教材分析对韵歌是根

4、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3.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与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在掌握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方面上有一定难度。(2)基于阅读 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故事,教材生动、形象、故事性强,便于接受。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5、学会积累词语。(3)基于习作 大部分学生能够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够把句子说完整,把意思表达完整。个别学生会出现重复词句情况。(4)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够自信、大胆地说话,但很难用生动的语言、简练的讲述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字。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评价任务1借助生字卡片等形式认读生字,指导书写,读通课文。(达成目标一)2运用默读、个生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方法的读,逐步完成背诵。(达成目标二)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

6、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7、(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5.指导学习“云”“山”“虫”。(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学生发表感想。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

8、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7.理解词语。(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4)理解“桃红柳绿”。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

9、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开火车读生字。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读要求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

10、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7.汇报朗读。8.小结。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反思: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