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孩子的后果(1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9990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责孩子的后果(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指责孩子的后果(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责孩子的后果(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责孩子的后果(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指责孩子的后果-第 12 页经常贬低和否定孩子的后果很多家长总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浑身毛病,哪都不好,见到孩子就只有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成器。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成长,长大了会出现什么情况?下面是一个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的女孩写出的感想:从高中开始觉得自己在慢慢变得孤僻自闭。少言寡语不爱说话。大学后远离了父亲,但每逢见父亲一次,父亲都会训我一顿,用词有“呆头呆脑”“你怎么傻乎乎的”“愚昧”“你考研也没用!”现在工作了,父亲每次见到我,还是觉得我处处不行,不会说话,语无伦次,很愚昧。我很苦恼。我在公司极其没有自信,父亲形容我的词时常在我脑海出现,我觉得我也确实像他形容

2、的一样。在讲究7分做人,3分做事的公司,我觉得自己在做人做事上太没有经验,也没有自信。我遇见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男友,但是由于我们的家庭不算门当户对,我一直有所犹豫结婚的事。我不知道怎么拥有自信的状态,怎么和大家自然交流,怎么才能不逃避人群,不逃避和其他人沟通,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几乎是没有进步,知识我可以在进步,可是在这些自信心,沟通能力,勇气等方面,我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一点长进,也许父亲说的对,我是个愚昧人,永远都是。每个人心里都期待能够安心,如果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中成长,她就会永远不安心,这种不安心会让孩子心里没有安全感,会不自信,会不愿意在人前表现从而逃避交往。幼时受表扬可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

3、能力据新华社报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一项长期追踪调查显示,婴幼儿时期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道,筑波大学教授安梅勅江等研究人员在2005年至2008年间,以大阪府和三重县约400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亲子行动等,了解他们在出生后4个月至两岁半之间的心理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在婴儿出生后4至9个月内经常对其表扬,这些孩子在长到1岁半时社会适应能力将明显高于同龄孩子。调查还显示,除家长的表扬外,规律的睡眠、与父母一起读书或购物,以及母亲育儿压力小等都与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有关系。各位家长,您还在每天批评和否定孩子吗?当心啦

4、孩子不自信源于父母十种行为已被浏览450次发布人:汤丽娟分类:亲子教育有2人参与评论按:以下10点都很重要,但需要指明更重要的是:1、把“家长”的称谓改掉,家长是封建的残余;2、谈教育一定要将父母的行为分开谈,比如,母亲是无条件的爱,传递情感,父亲却是有条件的爱,传递力量。3、教育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出在母亲的越位上,“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并没有谈到母亲在教育中应付的责任。丰柯以下10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

5、、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

6、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

7、,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

8、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当孩

9、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5.“人前教子”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

10、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咒骂。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再不听话

11、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女儿)!”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试想,有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忍受另一个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对待?而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在固执的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

12、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6. 不信任孩子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

13、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

14、,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

15、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有太多家长在

16、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最后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

17、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最会爱孩子的六句话玫瑰第一句:“孩子,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安全感)玫瑰第二句:“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价值感)玫瑰第三句:“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尊严与自我负责)玫瑰第四句:“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自信与支持)玫瑰第五句:“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接纳与鼓励)玫瑰第六句:“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一切都必须自己体验并承担。”(个人化与自我负责)玫瑰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向流动,每粒种子按照原本的样子成长,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圆满具足,如其所是,带着对生命无比的信任和祝福,轻轻地对孩子说滋养心性的语言!是孩子可以收到的爱!玫瑰玫瑰拥抱拥抱拥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