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遥感试题及答案(2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9455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遥感试题及答案(2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武汉大学遥感试题及答案(2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遥感试题及答案(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遥感试题及答案(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遥感系统的组成为、和。2.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和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年算起的。3.NASA的全称是(中文),英文全称是。它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成立于1958年。负责美国所有各种、以及和的研究及装备建造工作。4.年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和。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和。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和。按RS的应用领域可分为:、等。6.遥感技术的特点有:、和等。7.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为:、和。8.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或的,通过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的目的。9.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时,变

2、化的激发了变化的,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也称电磁辐射。10.电磁波是波,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11.电磁波遇到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时,会发生、和现象。1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到。13.黑体的性质是吸收率为,反射率为。14.按照维恩位移定律的描述,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15.实际地物的发射分和情况16.按发射率变化情况,将地物分为、和四种类型。17.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和等。18.地球大气被分为、等。19.大气组成可分为分子和两大类。20.在通过地球大气时,太阳辐射会发生、和现象。21.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时,大气密度越大,折射率

3、越;离地面高度越大,空气越,折射率越。22.地面接收的电磁波方向与实际太阳辐射之间的夹角,称为。23.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散射类型分为、和三种类型。24.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25.进入传感器的辐射由、和三部分组成。26.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可分为、和三种类型。27.水体的反射主要集中在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28.遥感技术系统中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针对噪音和误差进行和、图象分幅等,提供用户信息产品(光学图象和CCT磁带)。29.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可分为、和三种。30.Landsat系列卫星迄今为止共发射了颗,其中最后一颗或取的数据分辨率可以达

4、到米,Spot系列卫星迄今为止共发射了颗,其中最后一颗或取的数据分辨率可以达到米。31.传感器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类,按照记录方式分为和两类。32.摄影方式的传感器分为、和三种类型。33.传感器的优劣表现在多方面,最具实用意义的是分辨率,它是遥感技术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分为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和类别分辨率等。34.常见的遥感平台有、和等。35.ETM的全称是。36.Landsat7共有8个波段,其中第1-5、7波段的分辨率是米,第6波段的分辨率是米,第8波段的分辨率是米。37.SPOT-4影像总共有5个波段,其中第5波段

5、的分辨率为米,第1-4波段的分辨率是米。38.颜色的性质由、来描述。39.微波遥感分为和。40.微波传感器类型有、和3种,其中,只有成像。41.与多光谱传感器的分辨率不同,衡量微波传感器的分辨率有和两种。42.微波遥感的距离分辨率由决定,方向分辨率由决定。43.典型的微波遥感平台有、等。44.雷达影像中的变形有、和顶底位移。45.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由、组成。46.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有、等。47.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包括、等。48.遥感图像的大气校正中,常用的方法有、。49.遥感图像几何畸变来源可分为两大部分:、。50.遥感图像几何校正中,图像灰度值需要通过插值(重采样)方法进行采取,常用的三种

6、插值方法是:、。51.图像镶嵌是将多个具有重叠部分的图像制作成一个没有重叠的新图像,分为基于的镶嵌和基于的镶嵌。52.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过程。5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分和两种。54.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有、等。5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便构成了电磁波谱,电磁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 射线、X射线、无线电波。56.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57.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和大气分子和其它微粒的直径大小有关,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

7、:、和无条件散射。58.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59.遥感的类型按平台可以分为、和航宇遥感。60.利用中心投影获得的摄影相片,中心点以外的像点会发生变形。其和地形相关的变形规律为:像点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越。61.多波段数字图像是从多个波段获取的遥感数字图像,多波段数字图像的存储与分发,通常采用三种数据格式,它们是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和BIL数据格式。62.微波在电磁波谱中的范围为0.1cm1m,其中微波遥感采用的波长范围为1mm100cm,其频率范围应当为赫兹。63.ERDAS IMAGINE以模块形式提供给用户,根据

8、其实现功能的多少,其版本可以分为、。64.常用的遥感影像获取的电磁波谱信息是电磁波谱中的波段。65.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和大气分子和其它微粒的直径大小有关,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和。66.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和的函数。67.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和成正比关系。68.卫星轨道参数有、等。69.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70.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等。71.RADARSAT-1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m,共有种工作模式。72.LANDSAT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其空间分辨率为m。73.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分辨率。74.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

9、像的过程包括、等步骤。75.3S集成一般指、和的集成。76.遥感图像的变形误差可以分为和,又可以分为和。77.外部误差是指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所引起的误差。包括,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78.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项数N与其阶数n的关系。79.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个控制点。80.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81.HIS中的H指,I指,S指。82.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等有关。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反射率等于1;反射率等于0;发射率等于1;发射率等于0。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10、。反射率;发射率;物体温度一次方;物体温度二次方;物体温度三次方;物体温度四次方。3.大气窗口是指。没有云的天空区域;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大气瑞利散射。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无关。5.大气米氏散射。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无关。6.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黄道面的交点;地球赤道面的交点;地球子午面的交点。7.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卫

11、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8.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9.TM专题制图仪有。4个波段;6个波段;7个波段;9个波段。10.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与。天线孔径有关;脉冲宽度有关;发射的频率有关。11.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与。天线孔径有关;天线孔径无关;斜距有关;斜距无关。12.数字图像的。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两者都是连续的;两者都是离散的。13.采样是对图像。取地类的样本;空间坐标离散化;灰度离散化。

12、14.量化是对图像。空间坐标离散化;灰度离散化;以上两者。15.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32个;64个;128个;256个。16.BSQ是数字图像的。连续记录格式;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17.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大的影像是。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18.真实孔径天线侧视雷达影像上高出地面的物点其象点位移(投影差)。向底点方向位移;背向底点方向位移;不位移。19.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时必须有。1个控制点;2个控制点;3个控制点;4个控制点。20.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3个控

13、制点;4个控制点;5个控制点;6个控制点。21.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可以改正图像的。线性变形误差;非线性变形误差;前两者。22.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小的影像是。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23.图像增强的目的。增加信息量;改善目视判读效果。24.图像增强。只能在空间域中进行;只能在频率域中进行;可在两者中进行。25.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绿色;红色;蓝色。26.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图像配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27.图像融合。必须在相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只能在同一传感器的

14、图像间进行;可在不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可在不同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只限于遥感图像间进行;可在遥感图像和非遥感图像间进行。28.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29.热红外图像是。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30.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反射率大小有关;发射率大小有关;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温度高低有关。31.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离底点远的比例尺大;比例尺不变。32.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在。同一点上;同一个区域;不同区域。33.

15、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呈。随机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均匀分布。34.标准化距离大可以说明。类间离散度大,类内离散度也大;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大;类间离散度大,和/或类内离散度小;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也小。35.监督分类方法是先分类后识别的方法;边学习边分类的方法;人工干预和监督下的分类方法。一、 名词解释多波段遥感维恩位移定律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大气窗口多源信息复合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平滑与锐化多光谱变换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遥感电磁波黑体传感器 电磁波谱 扫描成像 多源信息复合 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二、 填空题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

16、阶段,主要以 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2、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 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4、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 、 、 、 、 、 、- 、 、 。5、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 和 两种。6、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 、 、- 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7、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 、 。8、全球定位系统在3S

17、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和- 。9、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 ,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10、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 、 、 、 、 五大部分。11、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 、 和 。12、常用的植被指数有 和 等。13、大气的散射作用有三种情况: 、 、 。14、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15、遥感技术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 。16、遥感图象的特征为、三个方面。1

18、7、在孟赛尔颜色系统中三个坐标值分别表示、。18、遥感地质解译的基础是、,其他的地质解译都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的。19、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色调、 、 、 、 、 、 、 。20、在孟赛尔颜色系统中三个坐标值分别表示、。21、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有 、 。22、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 。23、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 和 。24、大气对辐射散射后,有相当一部分散射光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为 。25、遥感影象变形的主要因素有 、 、 、 、 。三、 简答题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

19、是什么?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6、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8、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9、简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10、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将遥感分为哪几类?11、中心投影的成像特征有哪些?12、遥感有那些特点,并简要说明各特点。13、简述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几种方法。1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的概念、方法和基本步骤。16、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17、计算机图像分类的两种主要方法是什么?18、遥感技

20、术识别地物的原理。四、 论述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2、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3、试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4、试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5、叙述SPOT图像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各个波段主要应用领域。6、什么是“3S”技术,试述“3S”技术支持下的“精细农业”。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

21、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

22、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

23、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暖阴影 和冷阴影两种。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7、固体自

24、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三、问答题(40分)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丰富的信息量(2)直观性强(3)具有一定

25、的数学基础(4)现实性强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气状况的影响2)垫面的影响3)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4)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5)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6)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7)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8)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9)符号注记层的生成10)影像地图图面配置11)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

26、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2、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要点: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建立适应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的结合;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应用。遥感原理试题四答案要点一、解释以下几组概念(20分)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3、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

27、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4、直摄影与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与地面垂直;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

28、”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9、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10、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二、填空题(10分)1、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 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 多波段遥感 。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瑞利散射 、 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3、Landsa

29、t的轨道是太阳 同步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三、问答题(40分)2、遥感的特点是什么? 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经济性;局限性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4、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距离的影响;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5、计算机图像分类的两种主要方法是什么? 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

30、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2、试述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遥感原理试题五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题:(10分)1、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 仪器本身的误差和大气的影响。2、大气对辐射散射后,有相当一部分散射光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 程辐射 。3、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有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回归分析法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平台的位置 、 地形的起伏 、 地表的曲率、 大气的折射、地球的自转 。三、问答题(40分)3、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

31、解。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志:相关关系。4、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没有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种特征;提高分类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遥感提供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的工具;全球定位系统是数据采集。四、论述题(30分)2、简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1遥感图像的选择2遥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3图像的解译4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5遥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6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刷。遥感原理试题六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

32、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6、多光谱变换:通

33、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二、填空题(1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 NOAA系列为代表。我

34、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8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2、199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4、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热阴影和冷阴影两种。5、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 、 辐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三、问答题(40分)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

35、处理,信息应用。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b)地形起伏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射的影响e)地球自转的影响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性强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d)现实性强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大气状况的影响(2)下垫面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e)

36、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2、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要点: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建立适应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的结合;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应用。遥感原理试题七答案要点一、

37、名词解释:(20分)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3、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5、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

38、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6、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7、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8、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9、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与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10、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

39、最小波长间隔。二、填空题(10分)1、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漫反射 、镜面反射、实际地物反射。2、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5、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

40、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 CCD ,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三、问答题(40分)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分)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志:相关关系。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分)没有充分利用遥感图

41、像的多种特征;提高分类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遥感提供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的工具;全球定位系统是数据采集。四、论述题(30分)1、试述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遥感图像的选择 遥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 图像的解译 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 遥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 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刷。2、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分)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遥感原理试题八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