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8334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答案避病性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病害季节流行曲线在一个生长季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随病害流行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且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

2、明流行程度。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害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患病的轻重程度(例如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病征病原物在发病部位表现出的结构特征。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

3、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单主寄生指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的现象。毒素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

4、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发病率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共栖两种生物双方丛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益、害关系。共生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

5、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允许的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经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菌落是指真菌的菌丝段或孢子或细菌在基物上(中)从一点上放射状长出来的菌丝体或细菌的群落,通常在固体基物表面形成一个圆形的群体。菌索是一些高等真菌的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形似高等植物的根,所以也称作根状菌索。既可以吸收营养也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

6、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类病毒侵染植物并具有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一般为单链环状,有246-399 个核苷酸,无蛋白质外壳。两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农业防治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潜育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生活史是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

7、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生理小种病原物“种”下的一个分类术语通常指病原物不同菌株间在一组鉴别品种上的致病力有专化性分化的类群,它们在形态、生化性状上都无明显差异。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锁状联合是指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

8、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准性生殖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子囊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在子囊果内的一种囊状结构,其内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大多呈圆筒形或棍棒形,少数为卵形或近球形,有的子囊有柄。一个典型的子囊通常含有8

9、个子囊孢子。二、单项选择题题干选项答案(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A. 真菌 B. 病毒 C. 线虫 D. 细菌D( )病害在田间的主要传播介体是刺吸式口器昆虫。A. 病毒 B. 寄生性种子植物 C. 真菌 D. 细菌A孢囊孢子是( )菌物的无性孢子。A. 半知菌类 B. 卵菌门 C. 接合菌门 D. 担子菌门C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B反映病害发生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 发病率 B. 损失率 C. 病情指数 D. 严重度A防治马铃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

10、采用( )。A. 高效杀菌剂 B. 清除田间病残体 C. 杀灭传毒昆虫D. 无毒种苗D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是( )。A. 假单胞菌属 B. 棒形杆菌属 C. 链霉菌属 D. 红色球菌属A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类植物病原物,是寄生在植物体上的( )。A. 植物 B. 真菌 C. 病毒 D. 细菌A可产生容纳有性孢子的子实体是( )。A. 囊壳B. 生孢子器 C. 生孢子盘D. 生孢子梗A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 )重大事件相关。A. 孟加拉饥馑 B. 波尔多液的诞生 C. 爱尔兰饥荒 D. 郁金香狂热现象C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 飞虱 C. 蚜虫 D. 线虫

11、D无子囊果的真菌是( )。A. 半子囊菌 B. 不整囊菌 C. 核菌纲 D. 虫囊菌纲A下列( )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A. 水稻白叶枯病 B. 葡萄霜霉病 C. 苹果花叶病 D. 芹菜根结线虫病A下列( )属的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A. 单胞杆菌属 B. 尔氏菌属 C. 单胞菌属 D. 霉菌属D下列( )属于真菌的营养体。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C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 )。A. 小麦白粉病 B. 小麦条锈病 C. 莴苣霜霉病 D. 冬瓜根结线虫病D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B下面不属于菌丝变

12、态组织的是( )。A. 吸器 B. 附着胞 C. 假根 D. 菌核D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 SBMVA油菜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 ),根据该特点可以很容易的诊断出霜霉病。A. 病斑多角形,叶面病斑上有霜状霉层B. 病斑多角形,叶背病斑上有霜状霉层 C. 病斑圆形,叶面病斑上有霜状霉层 D. 病斑圆形,叶背病斑上有霜状霉层B有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常在病斑部位上出现( )。A. 核B. 脓C. 丝D. 索B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A有些真菌在完成

13、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D在分类学上,植物病原细菌属于( )。A. 动物B. 原核生物C. 原生生物D. 真核生物B在贮藏期,影响甘薯黑斑病发病轻重最重要因素是( )。A. 甘薯的成熟度 B. 伤口 C. 病菌的数量D. 13的窖温B真菌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如( )。A. 子囊孢子B. 接合孢子 C. 孢囊孢子D. 担孢子C真菌的有性生殖可以产生( )。A. 游动孢子 B. 孢囊孢子C. 子囊孢子D. 分生孢子C植物病毒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之一是( )。A

14、. 微伤口 B. 表皮 C. 水孔 D. 气孔A植物病毒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它是一类( )。A.单细胞生物 B.多细胞生物C.非细胞生物D.真核生物A植物病害与伤害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病害的形成要经过( )。A. 组织变化B. 病理变化C. 形态变化D. 寄生变化B植物检疫性病害是一类( )病害,检疫的目的是杜绝危险性病原物的输入和输出。A. 危险性的、局部发生的、人为传播的B. 危险性的、局部发生的、昆虫传播的C. 危险性的、局部发生的、风雨传播的D. 危险性的、普遍发生的、人为传播的A指出以下正确书写的学名( )。A. Orobanche Cumana B. Orobanche cuma

15、na C. Orobanche cumana D. orobanche cumanaB指出以下正确书写的学名( )。A. Puccinia striiformis B. puccinia striiformis C. Puccinia striiformis D. Puccinia StriiformisA指出以下正确书写的学名( )。A. Nacobbus aberrans B. nacobbus aberrans C. Nacobbus aberrans D. Nacobbus AberransA指出以下正确书写的学名( )。A. puccinia triticina B. puccini

16、a Triticina C. Puccinia triticina D. Puccinia striiformisD指出以下正确书写的学名( )。A. Pseudomonas syringae B. pseudomonas syringae C. Pseudomonas Syringae D. Pseudomonas syringaeD子囊果为子囊座的真菌是( )。A. 核菌纲 B. 腔菌纲C. 盘菌纲 D. 不整囊菌纲B三、简答题简答题答案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各有何特点?防治策略有何不同?(1)单年流行病害一般都是多循环病害,病害潜育期短,一年繁殖多代,繁殖力高,当年就能积累大量菌源,形成

17、流行。单年流行病害多为地上部、局部性病害,多为气流传播及雨水传播,病原物对环境敏感,因此,单年流行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2)积年流行病一般都是单循环病害和少循环病害,只有初次侵染或只有很少次数再次侵染,并起的作用不大,所以流行要求的菌源数要经多年积累。这类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从地下部开始为害、多为土传和种子传播,传播体一般是休眠体,寿命长、病原侵入寄主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3)积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放在控制初次侵染,如种子带菌,做好种子消毒;病残体带菌要做好田园清洁。单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除了控制初次侵染源外,更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再次侵染,防止菌原量的积累,造成流行。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

18、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定义: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病害侵染循环主要牵涉到三个基本环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染途径;(3)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可明确为何是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简述病害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病原物能否侵入成功,受到很大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有试湿度、温度、光照等。简述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和主要机制。概念:是利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或通过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生长,与病原物相拮抗等措施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主要机制:拮抗、重寄生、竞争、捕食、交互保护、促生等。简述病害生物防

19、治的概念和主要机制。概念:是利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或通过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生长,与病原物相拮抗等措施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主要机制:拮抗、重寄生、竞争、捕食、交互保护、促生等。简述单循环病害的概念及其特点。单循环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再侵染作用很小的病害。主要特点是(1)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2)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3)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4)病原物侵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小,(5)病原物的传播体寿命长。简述多循环病害的概念及其特点。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病害循环中有再侵染发生的病害。主要特

20、点有:(1)潜伏期短,有再侵染;(2)多为地上部分病害,局部病害;(3)多为风传和气传病害;(4)病原物对环境敏感,影响大;(5)病原物传播体往往寿命不长。简述多循环病害概念及其病害流行的3个阶段。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病害循环中有再侵染发生的病害。该类病害的流行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指数增长期、逻辑斯帝增长期和衰退期。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型。化学因素引起的植物营养失调、药害、环境污染中毒等,物理因素引起的温度胁迫、光照不适、水分失调、通气不良与风害等。简述化学防治的概念以及杀菌剂的作用方式、类型。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抑制、杀灭病原物或钝化病原物的有毒代谢产物,以

21、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按照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可将杀菌剂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和钝化剂4种。简述基因对基因假说。弗洛尔于1956年提出基因对基因假说,其主要内容是,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面相对应的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简述交叉保护概念及植物病毒交叉保护的机制。交叉保护最早在植物病毒研究中发现,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接种寄主植物可以诱导对第二次接种的同一种病毒强毒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植株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主要有系统型获得抗性、局部型诱导抗性和对病毒基因的沉默作用

22、两种机制。简述菌丝的变态及其类型。菌物对外界环境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其菌丝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变态,利于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发育,菌丝的变态类型很多,主要有吸器、附着胞和侵染垫、附着枝、假根、菌环和菌网等。简述菌物的分类依据。主要从菌物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等方面论述。简述菌物无性繁殖及其孢子类型。无性繁殖是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统称为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病原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

23、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引起同样的症状;(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2)的记录相同。简述农业防治的原理和主要措施。农业防治是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的方法。主要措施包括使用无病种苗、合理种植制度、栽培管理、保持田园卫生。简述侵染性病害的病程。病程是指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一般分为4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是个连续的过程,每个时期没有绝对的界限,且由于病原物种类和病害的种类繁多,病程的特点也不同。简述侵染性病害与非

24、侵染性病害的特点。(1)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具侵染性和传染性,因此也称为侵染性或传染性病害。具有传染性;一般可以在寄主体上找到它的寄生物;病害发生后不能恢复常态;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2)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环境中不适合的化学或物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没有病征;田间分布往往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面积较大;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发病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简述如何预防药害。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会造成药害现象。预防药害需要:(1)用药前充分了解药剂的性质、用量,不能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和提高药量;(2)注意被保护的作物类型及不同生育期

25、特点;(3)注意施药时的环境条件;(4)农药混合使用时应注意混用品种对作物的适用性;(5)对当地没有使用过的农药,要先试验示范。简述如何预防药害。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会造成药害现象。预防药害需要:(1)用药前充分了解药剂的性质、用量,不能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和提高药量;(2)注意被保护的作物类型及不同生育期特点;(3)注意施药时的环境条件;(4)农药混合使用时应注意混用品种对作物的适用性;(5)对当地没有使用过的农药,要先试验示范。简述物理防治概念及土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和杀死病原物,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针对种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热力处理、日光杀菌等。简

26、述物理防治概念及土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和杀死病原物,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针对种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热力处理、日光杀菌等。简述物理防治概念及种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和杀死病原物,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针对种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汰除、热力处理、嫌气处理等。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从细胞核类型、侵入方式、致病特点等方面论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简述植物病毒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特征。病毒病害:只有病状无病征。典型症状有花叶、黄化、皱缩、环斑、矮缩等。同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的颗粒。有些病毒可形成

27、特殊的内含体。细菌病害: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菌脓外溢。常见的症状有斑点、腐烂、萎焉和肿瘤。简述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种传或花粉传、营养繁殖材料传播)、介体传播(介体昆虫、介体线虫、介体菌物、介体螨类、介体菟丝子)。简述植物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生物学测定、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程,并指出影响侵入和扩展的外界因素有何不同。接触、侵入、扩展、发病;侵入受湿度、温度的影响,湿度是关键;扩展,温度影响潜育期长短。简述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及其过程。每一种侵染性病害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从前

28、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病害循环,一般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害的传染扩散等过程。简述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主要有:铲除与回避、免疫或抵抗、调节环境、治疗和补救。简述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因素。植物病害流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简述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类型。时间上分:长期、中期、短期预测预报等。内容上分:发生期、发生量、病害分布区域、病害损失估计等。简述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条件和依据。基本条件:诊断者的素质、仪器设备、必要的资料信息;依据:传染特征、症状学、病原学。简述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方法

29、。(1)症状和菌溢;(2)分离培养;(3)接种证病;(4)或采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简述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方法。(1)症状和菌溢;(2)分离培养;(3)接种证病;(4)或采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简述植物细菌病害在症状上的特点。植物细菌侵染植物后,一旦与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就会使植物在生理、组织上产生病变,最后在形态上表现各种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组织变形或增生、变色(答案要求能简述这几种症状的特点)。简述植物细菌的保存方法。转管保存法、液体石蜡油保存法、无菌水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简述植物线虫的诊断鉴定程序及依据。程序包括观察食道、口针等确定是寄生性还是腐生性线虫,其次是确定

30、所属目,再次根据形态特征逐步确定科、属,最后是根据中的特征鉴定病原线虫种;依据包括形态特征(包括虫体前部、生殖系统、角质膜特征、体型及大小)、形态测量等。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如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来。诊断时可根据病部是否有明显的病征或保湿后能否看到真菌病害的特点进行判断。细菌病害: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菌脓外溢。常见的症状有斑点、腐烂、萎焉和肿瘤。为了和真菌病害区别,可通过观察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品种抗性变异与哪些因素有关?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寄

31、主生育阶段抗病性变化;温湿条件对植物和病原物的影响;水、肥等管理条件的影响及育种、突变等。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不同? (1)病因;(2)有无传播、蔓延;(3)病症;(4)其他田间表现;(5)非侵染性病害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6)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会加重非侵染性病害,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和扩展的因素是什么?(1)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叶面的水膜及土壤含水量。真菌孢子的萌发,细菌、线虫的游动都需要水。温度、光照也有一定影响;如温度影响孢子的萌发速度和侵入速度,有的孢子的萌发需要光照;(2)影响植物病原物扩展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影响扩展的速度。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2、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1)回避: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采用防病栽培技术;(2)杜绝:植物检疫、排除传病昆虫介体、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除害处理;(3)铲除:生物防治、拔除病株、土壤消毒;(4)保护:保护性药剂防治、防治传病介体;(5)抵抗:选育和利用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的品种、利用化学免疫和栽培(生理)免疫;(6)治疗:化学治疗、热力治疗。植物病原物有哪些传播方式?各有何特点?(1)气流传播:主要传播产生孢子的真菌性病害,可远可近;(2)水传播,雨水和流水可传播细菌病害,少数真菌病害。如孢子有粘性的,孢子在土壤中的真菌病害,产生菌核的真菌性病害;(3)介体传播,主要是昆虫介体,

33、可传播病毒、细菌、真菌病害,造成的伤口有利病害的发生,虫口数量和迁飞与病害关系密切;(4)人为传播,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商业活动、农事操作可将病害远、近传播,是检疫性疫害的传播途径。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1)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条件: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流行的基本条件:大量的强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3)区别:前者只论病害的发生,个体的、定性的;后者强调群体发病情况,定量的。四、 论述题论述题答案谈一谈你对“病害三要素”的认识。(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34、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谈谈对我国植保方针的认识。能够给出我国植保方针的内容,并从该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对目前我国植保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述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和鉴定依据。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害特点,分别论述不同类型病害的诊断鉴定依据,以及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的诊断要点和适用条件等。选择一种作物,设计一个病害持续治理方案。答案比较开放。任意选择一种作物,论述我国该作物主要病害及其综合治理策略、方法等。-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