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解读(上)(5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7153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声字解读(上)(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形声字解读(上)(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声字解读(上)(5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声字解读(上)(50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形声字解读(上)-第 49 页形声字解读(上) 【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到现代人手里,

2、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

3、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

4、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字的解读问题,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阐释,这就大大降低了“科学识字”的科学性,甚至让人怀疑,这种“汉字科学”难道真地存在吗?长时间来,多少为解决形声字的解读这一老大难问题而辛勤努力,百折不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本人也不顾地厚天高,莽撞地裹挟入这支队伍,与众人一起,试着来破解这一千古迷局

5、。 一、形声字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 自古及今,在识写和使用汉字时,面对一个个面孔各异的方块字,有些人不免会产生种种疑问。这个字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念?为什么有这个意思?为回答这些追问,早在1900多年前,汉代的文字大家许慎,就从造字方式的角度,提出“六书”理论,并依此撰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许慎的书,对当时的9353个汉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一一作出了回答,成为近两千年来文字学领域的颠峰之作。后人针对“六书”理论的某些缺憾与不足,不时有不同说法。清戴震提出“四体二用”说,今人唐兰首倡“三书”说。近年来,甚至有人提出“十书”说。但不管几书说,“形声”这一书的地位是确定而牢固

6、的,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争议只在其它几书之中。 笔者认为,如果以“有无声音”标志为标准,汉字则只分为两类: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亦即“两书”。非形声字中,不论是单体象形因形见意,还是合体象形拼形会意,都是围绕着形与意的关系这一核心,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因而,把这类非形声字称为“形意字”最为合适。当然“形意字”还可以往下再分为不同的小类。 从形意字和形声字的关系来看,形意字是由图画文字简化抽象而成的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形意字”这一雄厚基础,才有形声字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千百个形意字作为基础,肯定不会有形声字的产生。不过,与形声字相比,形意字毕竟只是汉字发展的原

7、始形式和低级阶段。同样可以设想的是,没有形声这种形式的出现,汉字恐怕就难以得到发展,甚至难以存活和流传下来。仅凭千百个形意字,不可能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我们知道,世界上考古发现的另外几种古文字,都和汉字一样,脱胎于图画,以形表意。我不知道它们的消亡是否和解决不了字音问题有关,但汉字确实是由于形声方法的出现,才最终解决了汉字发展道路上字音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几千年前的我们的先民们,不知哪一个聪明人,在一个形意字旁,标注了另一个形意字的音,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字。这种字,既能表达出长期以来难以表达的意义,更能读出其字音来。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自有文字以来始终困扰着人们的一个大难题。从那一时刻起,汉

8、字就同其他文字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划清了彼此的界线而从此分道扬镳了。这一形声法,有效地解决了汉字的形、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汉字的大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而其他古文字,或因无法解决形、音与义的关系问题而不得不忍痛舍弃了字形,只用抽象的字母去单独记音,拼音辨意了。回望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我们真要为形声法在当时那一关键的历史时刻所立下的伟大功绩而高声喝彩。 汉字到底产生于何时,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甲骨文的出土,让我们知道了,商朝的甲骨文字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当时的人们,早已解决了形声字问题,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已占20%以上。到了两千年前的许慎手中,形声字已达80%以上;到现代,更占到90

9、%以上。可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可以说,汉字的繁荣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形声字的繁荣和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从汉字的数量上,还是性质上,或是发展史上,形声字都占有十分独特的、绝对重要的地位。历来各种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不管是几书说,都没有对形声字的重要地位给予尊崇和重视,只是把形声字这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高级别的汉字等同于其他各类低级别的汉字。在汉字研究中,人们只是对各种造字法均分力量,作平面研究,并且只满足于说明各种造字法古时的存在,并不用以指导当今汉字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实践,不去对汉字特别是形声字做彻底的清理,更没有总体的宏观阐释。传统上普遍认为,由于汉字流传时间悠久,地域辽阔,形声字的

10、实际读音已与作为声音标志的声旁的读音,相吻合的很少,绝大多数已不相吻合,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一些看似形声的字,根本无法辨识,令人如坠五里雾中,形声字领域一片混乱,令人只能望而却步了。可以说,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形声字存在的问题。汉字混乱,主要是由于形声字混乱无序;汉字难学,主要原因在于千百年来形声字始终处于纷纷扰扰、杂乱无章的局面,至今难以理出一个头绪。 二、形声字因声求义,以声为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音义与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正如现代文字学家唐兰所指出:“一个字的音和义,是属于语言的。”周作人说得很有意思,他在十山笔谈中批驳“汉字难”论时曾说:“汉字难学乃是外国人的说法,若

11、是在中国人,他平常说的是从母亲怀中学来的中国话,一个字的音与义原是熟悉的,余下来的只是一件事,即是认字形,这工作已经只剩三分之一了。”由此可知,一个字的音与义,要到口语中去寻求,也只能由语音来提供答案。 汉字依据“两书”所划分的“形意、形声”两类字,音与义对口语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 形意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是具象的,明摆在人们眼前,可直接缘形见意或拼形会意;唯有字音,则需完全依赖于口语。例如“象”字,眼前就是一头大头大耳长鼻子的大象;“叶”字,眼前就是细树枝上挂着一片叶子,原本是对生的两片,右边的一片已经掉落,只留着一段叶柄。看见了字形,头脑中很容易幻化出实物图形,口中不由得喊出名称,由

12、此,字音就自然出来了。即使像“保”这样的因长期流传,几经规范而早已固定下来的现代字形,只要联系甲骨字形就可知道,“保”字的两个部分原来是一体的,是一个大人,手臂环绕到背后,背着一个小孩,就是右面的“子”,“口”是小孩的头,“十”字是小孩的身子和双臂。下面的一撇一捺,原来是由于字形规范而被断开的大人的手。了解了字形演变的曲折经历,面对现代字形,人们的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个小孩,被大人(父母)紧紧环护在后背上,攀岩跳涧,狩猎采食,躲避危险,逃离灾难。人们会在想象中把字的两部分联系起来,把“亻”中代表手臂的那一撇与右边的那一撇一捺还原成一支完整的手臂。人们会很自然地说出这个字是口语中保护、保守的“保”

13、,字音也就出来了。原来这个“保”字根本就没有“呆人”的意思,和“傻子”没有任何关系。表现大象、叶片、保护这样的客观事物的图画,摆在不同民族人们面前,各族群人们的叫法是不同的,而在作为抽象简笔画的汉字“象、叶、保”摆在中国人面前,他们只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而发出每个字的特定读音。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形意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确实可以直接表义,但字音,也确实只能从语音中来来。那种认为汉字可不经过语言而直接表义的说法,刻意在割裂汉字与语言的血肉联系,是十分错误的。 形声字:其字形是由两种抽象符号构成,字形对于字义是虚幻的,不能直接表现字义,字的音义两方面都要返回到口语中去寻求。其实,古人早就看到了这

14、一点。宋代小学家郑樵曾指出:“(六书中)五书尚义,谐声尚声。”他又慨叹:“文字之用,莫博于谐声,莫变乎假借。因文而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他主张,形意字,“因文而求义”;形声字,“因声以求义”。他的观点多么明晰、准确。 三、认清声韵符的庐山真面目 传统认为,形声字“形旁表字义,声旁标字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形旁表字义”的观点是荒谬的。形意字进入形声字成为形意符以后,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指示符号,提示本字的意类所属。“两分”后,形意符相对集中,它的这种抽象性,表现得更加明晰凸显。如“摸、掏、揉、挠、扒、扬、抚、扪、抡、护”等字,字中的手旁并不表示具体的字义,只提示

15、人们这些字都属于与手有关的同一个意义类别。如果说手旁这一意类符号表示的是具体的字义,那么,在3500常用字的形声字中,带有“手”旁的,共有160字,这160个字不是就都表示同一个意义了吗?每个字的具体字义是什么,形意符本身无力回答,只能从意义类别上略微提示一下,具体字义还要靠字音来回答。 其次,“声旁标字音”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声旁的真实面目,说来话长,只能慢慢分析。既然形声字的字义要返回口语,靠字音来揭示,那么,就要读准字音,以便与口语中早已熟悉且不知讲说过多少遍的该字音义相对应,从而实现“因声以求义”。然而,形声字要“读准字音”,谈何容易!因为,我们手中仅有的一条可资凭借的线索声旁,似乎

16、历经三千多年雨雪风霜的侵蚀,早就变得凌乱不堪、面目全非了。 据统计,声旁还能正确标注字音的,只占25%。尽管如此,要想解决形声字的字音问题,也只能从声旁入手,没有别的路径和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看待和评价声旁的真实作用这一解决形声字字音的核心问题。研究中摸索到,把同一声旁的形声字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字族,进而归纳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个声韵符在为形声字标音时,它本身字音所起的作用。请看下面两例: (1)“马”族:马妈 吗 码 玛 蚂 骂 (2)“尞”族:尞撩 僚 嘹 缭 燎 镣 平素分散的字现在集中在一起,多么清晰,多么整齐!上面两例,每族中的各个字的字音与声旁本身的字

17、音之间,不但韵母相同,而且声母也相同,只有少量的字声调与声韵符存在差异。不过,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再看下面的例子: (3)“秀”族:秀绣 锈 透 诱 (4)“果”族:果裸 裹 棵 颗 课 (5)“我”族:我鹅 俄 蛾 饿 例(3)“秀”族中,“绣、锈”二字,字音与声韵符“秀”完全相同;“诱”用“秀”的韵母自成音节;而“透”,韵母也不相符,只用了“秀”的核心韵母ou,缺介音i。再看例(4)“果”族。5字中,前两字用了声韵符的韵母o,后3字竟变成了e;而例(5)“我”族,4个字的韵母竟全都变成了e,声韵符的原韵母干脆撇弃不用。看来,声韵符的韵母已完全不能正常发挥标音作用了。 难道这不就说明声韵符真

18、的就失去作用了吗?难道形声字真的就已是一片混沌、不可索解了吗?是不是还有什么隐含的东西尚未发现呢?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一些,视角放大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族中的几个字,尽管它们的字音声母不一,韵母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同属于一个韵部。如例(3)“秀”族,我们以与现代汉语关系最密切的“十三辙”为标准来归类的话,族中4字应同属于油求辙,例(4)“果”族,5字同属于梭波辙。如果把族与族联系起来看,几个族可能属于同一韵辙,如例(4)和例(5)两族就同属于梭波辙。这样,所有的形声字所组成的一个个声韵族,就分属于十三个韵辙之下。在分析归类中发现,梭波和乜斜两辙的字,实际上是混同为一

19、的,所以,为称说方便,我暂且把梭波和乜斜两辙混称为“波斜”辙。 上面列举的三例,从“十三辙”的眼光来看,“秀”已经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核心韵母ou正确地为全族各字标了音,这就足够了。如果硬要用声韵符与被标注字的声、韵、调三个方面都必须完全吻合为标准来要求它,就不但是太强人所难了,而且事实上也办不到。如果是那样,声韵符的作用将大大降低,形不成字族,并且,声韵符数量就不是目前的几百个,而是千万个,类似于古代字典的直注法了。再看例(4)“果”族,5字中,前两字用了原核心韵母o,后3字竟变成了e;而例(5)“我”族,4个字的韵母竟全都变成了e。按传统说法,这两个声旁已经基本或完全不起标

20、音作用了,但从“十三撤”的视角看来,这不正是“梭波”辙内两个核心韵母o、e间正常的转换吗?这些声韵符不是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重任了吗? 把“十三辙”引入形声字字音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形意字进入形声字而成为声韵符,在完成标音任务时,它本身的声母、声调,包括构成原韵母的介音,都不再起标音作用,只有韵腹和韵尾在起作用,我把它称为“核心韵母”。这种“核心韵母”,即同一韵部中各字字音都含有的相同的韵腹和韵尾,古代韵书中叫做“韵基”。由此可知,每一韵部的各字中,只有一个共同的“韵基”。“十三辙”之下的几千字,就只有十三个“韵基”。原来,在形声字中,声旁是以韵入字的。它并不标注完整准确的字音,甚至也

21、不标注完整准确的韵母,而是只标注字的韵部,或者说,只是提示一个字所属的韵部。由同一个声旁标注字韵的形声字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家族,这个声韵符就是族长,率领自己的家族,进入自己所属的韵辙,成为这个联盟的一员。长期以来,一些有识之士把“声旁”改称“声符”以突出它的抽象性、符号性,本已是一大进步。由以上分析,依据它的“示韵性”,把它称为“声韵符”才更为准确(下文就把“声旁”一律改称“声韵符”)。 形声字中声韵符在工作中显现出的这种“示韵性”,大概多数不是由于长期流传造成的,而是当初造字时就明确地运用“核心韵母”的原则,即后来归纳成的“十三辙”标准来构造成字的。学者吕浩就注意到:“有不少形声字,在他们

22、出现之初,就与他们的声旁读音不一致。这就涉及到形声字声旁的选择问题了。”很可惜,他得出的结论是声旁选择首要标准是能够参与表义。在他看来,选择声旁,只要能表义,那么,“经济性原则(笔画多少)”也就顾不上了。事实上,虽汉字简化是一大失败,但也有一个唯一亮点,即形声字声旁的置换。如“认、识”两字,是繁体“認、識”两字的简化,声旁置换后两字的笔画,分别由原来的14画、19画减少到4画、7画,而这两个字的字义,并没有受到丝毫伤害。因此,在“声旁示韵性”面前,“右文说”已毫无意义和必要。 至此,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形意字进入形声字后,作为形意符,它已经不能直接地表达这个形声字具体意义,而是只表示该字的义类

23、所属,具有“提意性”;作为声韵符,它也不是标注具体的字音,而是只揭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具有“示韵性”。所以,自古以来把形声字中的抽象的形意符称为具体的“形旁”,把宏观的声韵符称为微观的、能标注具体准确字音的“声旁”,把这种由形意符和声韵符两种抽象的提示符号组合成的字叫做“形声字”,是不太确切的,这只是从表面的构形层面的叫法,从其本质上看,应该叫做“意韵字”才更为准确贴切。 四、一种极为普遍的怪现象 既然声韵符是揭示字韵的,那么,为什么在形声字中,存在着很多与声旁所在韵部风马牛不相及的奇怪现象呢?例如“红”,声旁“工”本身所在的韵部是“中东(eng、ong)辙”,而“江”并不属“中东”辙,这该作何

24、解释?说文:“江,从水工声,古双切。”许慎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工声”却是“古双切”。难道这不是声旁不起作用,形声字一片混乱的有力证明吗?是的,这种怪现象确实大量存在。经归纳统计,声韵符在标音时,像前文所举几族例子那样只属一个韵辙情况,大约占三分之二,竟有三分之一的字族,都有些字无法被声旁所揭示的韵辙所包容和涵盖,都跑到本韵之外去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6)发花辙“加”族:加 嘉 枷 架 驾(茄)痂 瘸 贺茄(注:例中圆括号内为多音字) 声韵符“加”在族中标了三个音,除了本身的a外,又标了e、ie,分属于“发花、波斜”两辙。“茄”字本身就是多音字,分属两辙;“痂”字本属“发花”,构成二级形声字“瘸

25、”,又归属了“波斜”。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形声字混乱,相当多的形声字,声旁已经失去了标音功能了吗?是的,确实有些混乱。不过,看到下面的几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请看: (7)“牙”族:牙 呀鸦 芽 蚜 雅 讶 邪 (8)“夹”族:夹 荚颊 侠 狭 峡 挟 (9)“差”族:差 槎 搓磋蹉嵯嗟 (10)“那”族:那 哪娜 挪(娜) (11)“化”族:化 花华 讹货靴 a、哗铧桦 b、烨晔 (12)“麻”族:麻(摩) 磨魔摩 蘑 (13)“乍”族:乍 炸诈 昨作 以上几例不难看出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本属“发花”辙的声韵符,同时也标注出属“波斜”的音来。这意味着,两辙存在着由声韵

26、符作为媒介的语音联通现象。现在两族间的联通,是“发花”向“波斜”的输出或传导,是否还有相反的情况呢?再看下面“波斜”辙的几个例子: (14)“末”族:末 抹 沫 茉 袜(抹) (15)“合”族:合 鸽 盒 颌 哈蛤洽恰 (16)“则”族:则 侧 厕 测 铡 (17)“舌”族:舌 活 括 舍 刮话 阔 啥 (18)“可”族:可 坷 苛 呵 何 河(阿) 阿 荷 婀 啊 嗬 以上例子说明,确实存在着“波斜”对“发花”的反向输出或传导。我把这两辙间存在着的输出或传导而形成的两辙间的联系和沟通现象,叫做“韵辙联通”现象。其中,如果是像上面所列举的两辙间相互输出或传导的联通现象,称为“双通”或“互通”;

27、如果只是单方向的输出或传导,叫做“单通”。经研究,这种韵辙联通现象大量存在,且规律性较强。并且,这种“韵辙联通”现象,甚至在多音字中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中,也普遍存在。 仔细观察例(6)和例(17),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例(6)“加”族的“痂”,属“加”的本韵“发花”,当它整个做了声韵符构成二级形声字“瘸”以后,就跑到因“韵辙联通”而产生的“加”的变韵“波斜”里去了。例(17)中的“舍”所构成的二级形声字“啥”,也是由本韵“波斜”跑到变韵“发花”里去了。 再看例(11)中的“华”,它的二级形声字有5个,前3个“哗铧桦”属本韵“发花”,后2字“烨晔”属变韵“波斜”。下面的例子更有趣:

28、(19)“工”族:工 功 攻 贡 空 红 虹 缸肛杠扛江项 控腔 鸿 “工”族所在的“中东”辙,与“江阳” 辙是互通的。本韵的“空”有两个二级形声字“控腔”,前一个是本韵,而后一个是变韵;变韵中的“江”,它的二级形声字“鸿”,又回到了本韵。这是什么?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战略伙伴?互助互惠?“韵辙联通”,还真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打折了骨头连着筋”的意思。 经归纳统计,形声字声韵族“韵辙联通”的具体类别,计有互通15组,单通多族9组,单通单族16组,3种联通总计40组。详见文后附表。 形成这种联通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大概由于或是两辙的韵尾相同或相近,或是韵腹相同或相近,还有的声韵符本身就是一个

29、多音字,原本就身兼两辙或多辙。有的或许还有更深的历史渊源,需到近古甚至中古汉语中去寻求,因为北方方言原本就是在广大地域内多种子方言长期磨合、相互包容、相互妥协而逐渐形成的,各种子方言的方音都会在共同语中留下自己的印痕。 “韵辙联通”现象的发现,让我们看到,形声字声韵符本身的音变现象,呈现出清晰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对于每一个声韵符,我们不仅能根据所属的韵辙,准确地读出它的本音,也同样可以根据“韵辙联通”规律准确读出它的变音。这样,长期以来声韵符所蒙受的冤枉委屈终于得以彻底洗雪。 五、重新认识形声字 形声字,是和形意字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类文字。形意字那简笔画似的字形能直接表义,这种字字形实实在

30、在,字义可以由字形领会得出。而形声字,字形的两个部分,都是抽象符号,字形显得比较虚幻,故字形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字义来。形声字,传统所说“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形声字的字义,要由形旁先提示出字义的类别,再由声旁揭示出韵部所属,紧接着,循着韵部的这条线,回到口语当中,搜索自己语库中从0岁开始就储存积攒起来的语言资料,找出相应的音节的语义,最后,回到眼前,确认字形,将之收储于自己的字库之中。这就是识读形声字的全过程。 形声字识读,如果能以字族为单位来学习,这样,族内各字间,既可互相启发,互相提示,又可互相印证,互相区别,收到整体输入,批量识字,轻松愉快,优质高效的识字效果。这种远

31、不止事半功倍的大好事,将使形声字的识读变得极为简单。 千百年来,形声字给人们留下了杂乱无章、混乱不堪的坏印象。人们,也包括我们自己,给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一个“汉语难、汉字难”的恶劣评价。这让我们一代代人的心中何其纠结,发出多少长吁短叹啊! 这种局面的造成,全是因为五里雾中那声韵符,成岭成峰,朦胧迷茫,见仁见智,金盾银盾,让人莫衷一是。感谢我们的祖先,固执地以图画手法,“随体诘诎”,“画成其物”,更以形声一法,使得汉字的发展,如江水决堤,滚滚涛涛,蔚为壮观,好一派盛大景象。也多亏找到了形声之法,才确保汉字的发展没有滑到众民族以拼音字母单纯记录语音,拼音辨意的道路上去。原本祖先发明创造的形声字,清晰

32、明澈,朗若晨星,字字皆可准确辨识,是我们后人不但没有能力把握驾驭,准确辨识,反而加给她们那么多的污泥浊水,诅咒谩骂,恶谥差评。说起来,我们理应给我们的祖先赔个礼,道个歉,我们实在是愧对我们的列祖列宗。 今天,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拨去千年历史迷雾,声韵符的真实面目终得显现,笼罩在形声字之上的纷繁凌乱、混沌迷朦,顿时变得云开雾散,天朗气清。以声韵符为首领的一族族的形声字,好象是些训练有术的战士,横成列,竖成行,有如门捷列夫笔下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可以说,形声字的千古之谜,由此将被彻底揭开。“汉语难、汉字难”的百年符咒,很快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成为遥远的过去。被蹂躏、摧残百

33、多年的古老汉字,必将从此焕发出无限美好的青春活力和迷人风采。附件1:韵辙联通概目A、互通1、发花 波斜 2、波斜 一七 3、波斜 怀来 4、一七 姑苏 5、一七 怀来 6、姑苏 灰堆7、姑苏 波斜 8、遥条 波斜 9、遥条 油求10、言前 人辰 11、人辰 中东 12、江阳 中东 13、发花 一七 14、一七 灰堆 15、言前 波斜16、发花 怀来 B、单通(多族) 1、一七 油求 2、灰堆 发花 3、灰堆 波斜 4、灰堆 怀来 5、油求 一七6、油求 姑苏7、中东 言前 C、单通(单族)1、发花 姑苏 2、发花 言前3、姑苏 遥条4、姑苏 人辰5、怀来 姑苏6、怀来 中东7、遥条 发花8、遥

34、条 一七9、遥条 姑苏10、油求 灰堆11、言前 一七 12、言前 怀来13、言前 灰堆14、人辰 波斜15、人辰 灰堆16、江阳 人辰附件21 韵辙联通汇总表(互通)【上】 发花 波斜 那 哪娜 挪娜 加 嘉痂驾架茄 贺茄瘸 化 花华哗桦 讹 货 靴晔烨 牙 呀鸦芽蚜雅讶 邪 夹 浃荚颊侠狭峡 挟 差 槎 搓磋蹉嵯嗟 麻 摩 磨魔摩 末 抹茉沫秣 袜 抹 可 舸坷苛呵何河阿 阿 合 鸽蛤盒 哈 恰 洽 蛤 则 侧测厕恻 铡 舌 括活舍 刮 话 莫 摸模膜馍摹漠蓦 蟆 呙 窝涡蜗锅祸 剐 介 阶界芥疥 价 尬 波斜 一七 列 咧烈裂冽趔 例 切 窃彻 沏砌 且 姐 宜狙沮咀蛆 乐 烁铄 砾 折

35、 蜇哲浙 誓逝 者 锗赭奢 绪 责 啧 绩渍 孛 饽脖勃渤 荸 敝 蔽弊 憋鳖蹩撇 睪 译绎驿释 铎 择 泽 乞 屹迄讫吃 疙 矞 橘 谲 尼 泥妮昵呢 呢 皮 彼披疲 波 玻 跛 坡颇破 吉 佶诘 秸结洁诘 昔 惜 错措猎借鹊 去 祛 劫却怯 需 繻 懦糯 【契】 契 挈 朿 刺 策 止 址趾耻此 扯 执 挚贽鸷势 亵 失 秩帙 跌迭铁 波斜 怀来 责 啧 债 乇 托 宅 皆 谐偕 揩楷 白 柏拍迫伯 伯舶泊迫魄皆 亥 该赅咳孩骸骇氦 咳 颏 刻核阂 害 嗐 割 豁 【哉】 戴栽哉载裁 截 夬 快块 决诀抉缺 一七 姑苏 余 徐叙 途涂荼除蜍 于 吁盂竽宇迂芋 污 予 预豫序 舒 抒 俞 愉 榆瑜渝愈逾喻揄 输 禹 龋 属 区 妪岖躯驱 枢 需 繻 儒 蠕 濡孺嚅 昔 惜 醋 吴 蜈误 娱虞 吾 唔梧捂悟晤痦焐 语 圄 畐 幅福辐蝠匐副富 逼 复 腹覆蝮馥 愎履 录 碌禄绿 绿氯 午 忤仵杵浒 许 谷 俗 浴 欲 裕 峪 虎 唬琥虏 虑滤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