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3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7091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3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3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32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 强化与强化物的选择(5)-第 33 页第3篇 (四)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强化物 强化物的选择这次是关于强化物的讲座,之后三周由王老师与大家做分享,之后是养护部的吴老师做连环法,最后是田老师再次与大家见面。这周的主题是:什么是强化?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什么是强化物,以及强化物的选择。这周的主题可能家长并不陌生,在来星星之前,就会经常听到强化这个词。有的家长说我要给孩子强化,让孩子做什么事。真正强化的意义,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技巧,今天下午2个小时来分享。强化的意义:为什么要强化?强化的作用意义是什么?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强化起到什么作用?在ABA整个体系中,强化是D

2、TT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的十几年与孤独症儿童ABA的过程中,你说你是做ABA的或行为训练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你对于强化的认识与掌握。在一个DTT中,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体现的是关于结果的环节,是我们给孩子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结果?当孩子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之后,他自己无法判断自己做的正确与错误,孩子想对行为进行继续出现或改变的参考标准就是我们给的结果(强化)。强化是结果的重要环节,一个好行为想让他持续出现,一个行为如何越做越好?要给孩子一个强化,不断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是我期望的,孩子才会继续出现这样的行为。若无任何回馈,孩子就知道这个行为是你们不想要的,于

3、是孩子就下次不做了。熟练掌握强化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是否理解ABA的标准首先是强化使用的好不好。老外来星星参观,一推门看到老师在“哇,你做的真棒。”,一看到这,就知道是在做ABA。老外不知道你发出的指令是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做的是不是对的?他只能看到老师是不是给强化了。只要看到这个环节,就知道是ABA。当我们给孩子强化的过程中,通常是给孩子想要的结果,喜欢的结果,体验与你一起学习是有好处的。无利不起早,当一个人要决定做一个什么事的时候,他一定有一个目的,若无目标则是有问题的。大到职业,房子,小到做饭都是。行为学家认为没有无目的的行为。目的就是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你才有愿望

4、动力去做某件事情。孩子不愿意和我们坐在一起学习,跺跺脚,拍手,aoe,有什么意义?孩子如何体验乐趣。他是否得到了强化,一旦和你学习了,就会得到妈妈的奖励。为了等到这个结果,孩子会和你努力地学习。孩子有了好的表现,也是我们要得到的结果,妈妈也被强化了,下次更有信心去给孩子教。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决定采取某种行为,一定有一个强化的结果在等着你。行为与目的紧紧相随。强化的概念:针对孩子的反应而预设的反应,当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已经事先想好了当孩子做出什么行为时才是你想要的结果,标准要很清楚,是事先预定好的。拍拍手,孩子做完全对了我该怎么办?不做怎么办?错误怎么办?做了一半停下来怎么办?这些是在发指令前已

5、经想好的了。一个指令在发出去之后,孩子有多种可能,我们相应地应该怎么办?这是对发指令之前想好的。当发出一个指令,孩子做了,是对呢还是不对?我连这个也没有事先相好,我该怎么做反应呢?于是你就无法给孩子一个结果判分。刺激,会引发孩子反应,对这个反应要给孩子一个结果,结果多数是要强化。孩子做了一个正确的反应,就必须给出强化。若反应是错的呢?前天从网上看了DTT回合路径图,指令 正确反应 强化 停顿。指令 错误反应 惩罚 停顿。后一个是不对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结果的,无结果的行为会消退。孩子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孩子听到指令有多少机会100%成功?大家都在记回合,回合率都是从10%,20%到100%奠定的,

6、若孩子都是从惩罚起步的,那如何体验快乐呢?本来孩子就不会,做错了还惩罚,还和你一起上课,不会了你还惩罚,孩子与我们没有交往的快乐。错误反应不给强化就够了,就是最好的惩罚,孩子已经体验到了那种不快乐。让孩子脑子里记住更多的是快乐,是我们给予他的好的东西。要在他的心理留下深深烙印,而他做的不好的让孩子忽略掉,让那些错误的要记忆变得淡一些。强化的原理:正确的行为,适当的行为,期望的行为,统称好的行为。正确的是做对了的,适当的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与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是适应的,所期望的与正确的反应的差别在哪?希望的行为与标准的正确反应行为可能会有差距。比如,跟我说,a,正确反应是,a。而对于还不能仿说

7、的孩子来说,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张开口就是我们期望的行为,我们也要夸奖他。一个完全没有口型模仿的孩子做了口形模仿,就要强化。他已经向标准迈进了,我期望他越做越好,就强化。如果是错误的,不适当的,不期望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比例:孩子每天放学一定要到超市买东西。因为老师不知道家长的标准是什么?老师就问家长的期望是什么?家长说“别的小孩不去,我的小孩也不能去”。老师说,下课及时从其它道走回家就行了,不让他有过马路到对面超市的机会,其它家长也帮助他出主意。后来,家长说其实去买个吃的也没关系,我们家也消费得起,你看也有孩子下课去习吃的,于是老师出现了标准的混乱,家长你到底期望什么?有时不想让孩子去超市,有

8、时又觉得去也没关系,你的标准对一个行为你到底期望是什么?对于一个行为什么是适当的?什么不是适当的?什么是你所期望的?什么是你不所期望的?你的标准不清楚,会发现当你在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设定一个强化结果时,没有一个参考标准。我们强调给孩子的反应要有一个预设的反应,你能够很清楚地判断这个孩子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适当,期望的?什么是不适当的,不期望的,不正确的?如果是属于这样的不好的行为,怎么办?很简单我们不给强化。设定一个强化标准,由此很准确判断孩子行为,于是进行相应的结果。对的,适当的,期望的就给予强化,不适当的,错误的,就不给强化。而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判断。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下课不能去超市,

9、必须回家。如果孩子到了超市门口,有多少家长能坚持不让孩子进去?孩子躺在超市门口地上哭闹,有多少家长能坚持到底不进去呢?哭闹时让进超市,强化哭闹行为了。不让孩子进超市,孩子不高兴,但是孩子躲在地上哭闹,你又让他进超市了,强化了孩子在地上哭闹的行为,反过来,家长又会经常说孩子在街上哭闹让家长很没有面子。在家长心理很清楚,什么是适当的,期望的,正确的?可是在实践中,有多少家长能够严格地做到这一点呢?所希望的行为就给予强化,不希望的行为就不给予强化。在实践中很难把握。有谁能一致地做到呢?有时家长会陷入到这种情况当中,而忽略了强化。例: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搭积木,另一个孩子在乱跑,刚进屋的人会关注乱跑

10、的孩子,你可能会批评他,可能会把他拦住,孩子不跑了就夸奖。但是你为什么为没注意到在玩积木的那个孩子呢?因为他很安静,他没有干扰到你,他在做他的事情。对于这两个孩子来说,谁更应该得到强化,当然是搭积木的那个孩子。而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乱跑的孩子身上,然后拦住他,他不跑了你夸奖他真棒。那个一址在玩积木的孩子,你可能从来就想不想来去夸他。因为你觉得他做的很好,他不需要夸奖。但恰恰是在玩积木的孩子做的是正确行为,而那个在跑的孩子呢,做的是不适当的行为,而我们把更多的强化给了那个做不适当行为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什么样的行为做反应?我们要想一想。面对自己孩子时也经常这样,自己孩子在那里安静玩,你会想起强化

11、他吗?夸夸他吗?但是,当他哭闹时,当他破坏什么东西时,你一定会冲过去。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给强化?什么样的行为不应该给强化?记住:关注多个同时发生行为中间的那个最好的。这也是PBS,正性行为支持法,我们要支持最正性的行为。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标准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关键是我们怎么来判断这个行为?当行为出现,家长要首先判断这个行为是不是适当的,不要一看到一个行为就马上做出反应。你先想一下,这个行为是适当的吗,是好的吗?如果你能够给自己一个很清楚的答案的话,你就要给孩子一个奖励。奖励的方式在很多种,后面会讲到强化物的选择问题。孩子得到奖励会很开心,所有人喜欢开心的感觉。

12、为了让开心继续出现,就会让适当的行为继续出现。因为我知道,一有这个行为我就会很开心。同样,一个行为判断是不适当的,比如,在课堂上,学生问不知的问题是适当的,给奖励;但一个学生就某一个问题不停地问不分场合就是不适当行为,不给奖励。孩子希望得到回馈,孩子问来问去没有得到回馈,就没意思了,这个行为没有得到强化,孩子会想他每次问这个问题都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孩子就会转移注意力到其它的东西上,这个行为就会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行为就消失了。这是对行为的判断。再举例:敬老院有一个老人刚来时,所有人喜欢她。后来发现她经常抱怨各种问题,工作人员烦了,开始躲着她走。后来请教行为学专家,一个老姐姐抱怨这

13、些问题的这个行为如何判断?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开始老奶奶在抱怨时,所有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地在听也说,尽最大努力在帮助她改善她所抱怨的东西,我们大家都认为她的抱怨是正确的,所以会听她的并改善她所抱怨的东西,而且经常有人会问她,哪里不好呀,我们改善它。长时间后,工作人员觉得她老是找问题,大家开始抱怨老奶奶了。为什么老奶奶最后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了呢?这就是强化的作用了。当她说这种问题时,会有人来关心她,因为老奶奶在敬老院本身孤独的,她希望有人来关心她。她发现抱怨可以达到有人关心她,听她倾诉的目的,并且抱怨得到了回馈。这是强化了抱怨。后来大家为什么判断这个行为是不适当了呢?因为她总是抱怨,弄得大家很

14、烦,所有人不接受了,老奶奶的抱怨就变成不适当的行为了,正确行为超过了一定的度就是错误,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错误。行为专家的处理方法:当她不抱怨就过来和老奶奶聊天,只要她一抱怨就离开。很短时间,这个老奶奶就开始不抱怨了,周围的人又开始喜欢她了。AutismSoft认为:达到一个目的的不同行为中的最好的那个行为,把它找出来并强化它就行了,其它的不要管。老奶奶达到关心的这个目的的行为是抱怨,就忽视这种抱怨,同时,找一个替代抱怨的正性行为来达到老奶奶被关心的目的,那就是不抱怨就能得到关心,一抱怨就得不到关心,这种对比也是差别强化。孤独症的孩子是有七情六欲的,他有他的目的,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往往是不适

15、当的,要满足孩子的目的,并且让孩子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达到孩子目的的满足。这是PBS,正性行为支持法,就是关注正性行为就足够了,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是此意。也是差别强化的精髓,强化好的行为或一个行为好的方面就足够了,对于坏的行为或一个行为坏的方面不给予关注(忽视)。总之一句话,找孩子的优点使劲夸,孩子的优点会更多,对于孩子的缺点看不见。比如,孩子读一段课文,对于每一个字来说要么发音正确要么发音错误,如何让孩子能正确地读完这段课文呢?找读对的字使劲夸,强化,相反发音发错的字不就少了吗。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好的,一个不怎么好的,好的一面是不好的一面的替代,不好的一面也是好的一面的替代,就捡好的夸。

16、好的多了,不好的就少了。这是PBS,这是差别强化。孩子正如一杯被墨水污染的水,使劲往里灌清水就行了。清水多了,墨水自然就少了,清水对墨水就是一种替代,生活中找好这种替代品。PBS就是支持正性行为,捡正性行为强化,是一点论,重点论。差别强化就是两者之间选正性的给予强化,负性的行为忽视,是两点论,系统论,正如一个系统由正负构成,正的多了负的就少了。差别强化是系统论的观点。两者的核心其实是一样的。什么叫差别,就是两者之间的对比差,要想扩大这个对比差,让好的更好是一种方法,让坏的更坏也是一种方法,或者两者结合使用。我们的做法:让好的更好。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持续出现与他的这种行为是否被强化是在关系的,强化

17、是使一个人产生行为的动力来源。根据动力来源,强化的种类分为:外在强化和内在强化。外在是外部环境给孩子的,比如上课时准备的饮料,小吃,小红花,你口头夸奖他,这些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是外部条件给予的刺激。内在强化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比如,他喜欢玩这个,这个玩具本身就具有了强化物作用。有的孩子有自我刺激的行为,其实一个自我刺激行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内在强化的过程。孩子喜欢转圈,这个行为对我们来说不好,我们不希望它出现。但对孩子个体来说,他转圈时他很舒服,他自己很快乐,转圈就是他的强化物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强化了。有的家长说,要让孩子消除到自我刺激行为,却很难,为什么?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强化

18、了,越强化自我刺激就越顽固。若自我刺激要让它消失,就要外在强化大于内在强化。孩子在滑滑梯时,家长并没有要求他必须去滑滑梯,但他自己会持续地做,为什么?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好玩。他自己也玩得开心,滑滑梯就是内在强化的过程。外在强化是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外在强化的手段,达到孩子内在强化的目的,而不是我们使用外在强化而使孩子没有了内在强化。外在强化向内在强化转变。比如,每期孩子都有个规律,刚刚开学时,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上课,会哭闹,在学期中间时,会有几周孩子的配合会很好。等到学期快结束时,孩子又恐惧上课了。还有,回馈班的孩子刚回来参加上课时,90%都不愿意上课,为什么?我们没有让孩子体验到那种内在强化的感

19、觉。中间阶段孩子为什么愿意配合好?因为那里是使用外在强化频率最高的时候,大家从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强化,到老师要求使用强化物,你去夸奖孩子,那个阶段你会发现孩子注意力,配合都很好。但到学期末,孩子进步了,要回家了家长着急了,有新要求了,目标也提升了,强化下来了,孩子的配合也下来了。回到家以后,该上幼儿园的上幼儿园了,该上学的上学了。所有的压力都压到孩子身上去了,强化又没了,所以回馈回来的孩子很多配合又很差。不愿意上课,因为外在的手段没有了,内在的强化没有真正培养起来时,你就撤掉了外在强化。最终,孩子对于某些活动,某些学习的内容开始排斥,开始不喜欢,开始从内心抵抗这个活动。通过外在的强化手段达到让孩

20、子喜欢上课。让孩子觉得上课是非常有意思的,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你要动脑子,你要发现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他对哪些东西有兴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很多最后不愿意上课?我们的家长不进步,开始家长学会了一种方法,就玩命地使用这种方法,孩子进步了,但是我们家长还停留在原地,孩子会觉得跟你上课没有意思。所以他不愿意和你上课了,反过来,家长倍受孩子打击,于是家长会有些情绪发到孩子身上,结果孩子更加不愿意上课了,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有很多人不喜欢ABA,只能说发表意见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ABA的强化?他只看到了外在,没有考虑到外在强化只是手段,最终我们要达到内在强化的目的。比如,当要给孩子吃的东西,一个拥抱呀,一个夸

21、奖之类的,你要想着你的强化要尽可能早的趋于正常化。现在给的特别夸张的奖励,给孩子嘴里塞吃的,都是你的前期的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目的。通过给吃的,完成学习,最终要过度到学习本身就是强化物,孩子学习时就会被学习所强化,目的达到了。外在手段没了,内在强化还未培养出来,就会配合力下降。配合力反复,是因为强化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觉得上课有兴趣。家长开始学会一种方法,老是用,不求进步,孩子进步了,家长停在原地,孩子觉得不好玩了,不想上课了,家长生气,情绪发到孩子上,孩子配合力更差,于是恶性循环启动。外在强化达到内在强化的目的。强化要尽可能早地趋于正常化,社会化。刚开始给吃的,是手段,是要退出历史的,要向社会性

22、,正常化过度。根据强化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做对了给你你喜欢的,给予孩子奖励性的刺激,促使他正确行为的增长。这是在以后的训练当中最经常要用到的强化方式。强化技巧:及时夸张,这个技巧使用在训练的初期阶段。是指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初期阶段。你的孩子可能训练几年了,但对于这个课题来说仍旧是新,说明这是训练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做到及时夸张,夸张是有限的,要考虑你的孩子的承受能力。比如,有个孩子做对了,老师大声音说“哇,你真棒”。孩子哭了。因为孩子在家里是安静环境,周围都很安静。在家里生气时,才会出现妈妈的大声音。只有妈妈大声音时,就是生气时。声音大了就是妈妈不高兴。孩子做的不好了,

23、妈妈急了,就会很大声音叱他。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听到大的声音的反应是什么?你们不高兴你们才会这样跟我说话。因为这个孩子可能还不明白真棒的意思,读不懂人的表情。怎么办?这时表情要夸张,让孩子明白我是高兴的,我笑很很灿烂,这也应该在初期阶段。比如:在超市里孩子做对了你会大声说“哇,你真棒”,即使你可以做,而不管别人怎么看。但别人夸奖时也不会你那样大声,孩子就不明白别人在夸奖他,让孩子尽早明白接受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会使用的强化方式,孩子才能到社会中去接受强化。比如一个正常别的小孩做的不错,你会怎么夸奖他?”唉呀,谁家小孩,这么聪明!”摸摸头呀,也就这样了,这是一种大家都接受认可的方式。而有时候我们的

24、夸张方式是周围的人所不能认可的,因为太特殊了,如果孩子总处在特殊环境中,他没有办法融入到普通环境当中去,要正常化化生活。第二个技巧,判断准确。判断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你自己要很清楚。比如,我给一个孩子做测试,拿大象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elephant,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我该怎么反应呢?就答案的准确性来说,他没有做错,只是他用了另外一种语言。但是现在,我要想我的测试标准答案是什么?“大象”。孩子说的是英语,是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呢?你要自己将有判断。于是,我说请你说中文,孩子说大象,我说哇很好。孩子说elephant,我当时的反应是什么?没有强化。我没有告诉他你说的对,还是不对。一个

25、没有强化的结果,我说请你讲中文,已经是下一个回合的开始。他说了大象,我才给予奖励。因为我清楚我要的作案是什么。孩子说elephant,是对的,但不是适当当前环境的,我判断要准确,要明白自己的答案。AutismSoft认为:家长心中先默想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回合让孩子答出这个答案,不正是塑造吗?孤独症孩子不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吗?在说之前要有不说之实,说是以不说为基础的。孩子在和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孩子经常做很多错的事情。我做过一个调查,问家长找孩子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写一张纸给我,每个家长都写了很多,满满的,很多。那我问家长孩子好的地方呢?家长憋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发现,孩子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容易发

26、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会发现孩子学的不是你满意的地方,但是你有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孩子做的好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孩子得到更多的强化,我们就要创造一些机会。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强化,我们就让孩子独立做反应的机会增多,孩子就得到了更多的强化。当你要求孩子做事情,他不能做,你要给孩子一些帮助,给他一些提示,孩子做出来就得到了强化机会。这种机会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你要找,要动脑子。每天我们关注孩子的度和时间是有限的,你想,你用80%精力去关注寻找孩子好的地方,那么你只有20%在关注孩子不好的地方AutismSoft认为:PBS。孩子80%的机会会被强化,如果你100%精力关注不好的,那么这

27、个孩子100%得不到强化。契约兑现,承诺兑现。给孩子承诺过什么?我们经常会和孩子说,跟妈妈好好做,做完去干什么什么?吃什么什么的。问一下家长,有多少达到100%,80%的契约兑现?大多数人不举手是为什么?是经常不兑现吗。有没有家长是这样的,当我给他承诺时其实就没打算给他。有没有过这种情况?我承诺了,孩子反应完了,我忘记我的承诺了。家长说,做好了给你吃棒冰,做完了不吃也无所谓。那是你的感觉,对孩子来说你的承诺是孩子行为的全部动力。如果每一次行为得到不到他想要的结果,动力会小了。若你老板老是给你开空头支票不兑现,你会没有积极性的,老板再说什么你也不会信的。说到做到,别信口承诺。你的承诺是孩子的全部

28、,是孩子行为的动力,若孩子的行为被空头支票忽悠,会不信任你。孩子知道,孩子的快乐是掌握在你的手里,你会给吃的,给玩的。孩子也知道,我想要的会被你剥夺到。当孩子不信任你了时,上课前你对孩子说,“做对了,妈妈会给奖励”,对孩子来说就是空头支票。孩子会想,我做对了怎么样?做不对又怎样?不要贿赂孩子,那么贿赂与契约的区别在哪?先给后做叫贿赂。先做后给但之前说明叫契约。你告诉他,表现好会给你的,这是你给孩子的承诺,一个契约。孩子知道先做了再得到那个东西,但是孩子会和你讲条件,你让我做可以,做完你得答应我去买什么什么?我们的孩子这样时,这个时候怎么办?这里涉及到你的判断,你发现你的孩子开始和你讲条件了,这

29、个行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由你判断。有的家长说孩子会和我讲条件了,是好事,有的家长不认为,没有对与错。若你判断是不好的,不强化,怎么不强化?不管你和我讲什么条件,我都忽视,就是坚持把这个做完,忽视你和我讲条件的这个行为。还有,下次如果遇到同样的课题,家长先怎么做?可以先把家长的条件告诉孩子,你少跟我讨价还价,我的标准就是这个,你不要可以不要。比如,你做好了以后,奖励你山楂片,孩子说我要吃雪饼,家长说“你只有选择要,或不要,没有选择要这个不要那个的权利”。就山查片,你只有选择要还是不要,而无其它。这就是契约,不要贿赂孩子,不要让孩子学会和你讲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孩子要学会服从。不要有附加条件。兑现

30、承诺不要附加条件。比如,孩子喜欢小汽车,做到了家长奖励玩小汽车,孩子拿了小汽车,孩子怎么玩呢?倒过来转车轮子。“哟哟,不对,不是这样玩的,来跟妈妈这样推小汽车”。这就是附加条件,大家会觉得这个妈妈做的很好,汽车就是这样玩的呀。怎么就成了附加条件呢?你奖励他玩小汽车了,怎么玩是他的权利,只要没有出现问题行为就行了,若你非要他按你的要求做事情或模仿你玩,变成跟你做模仿,就成了另一个课题了。孩子做事的兴趣就没有了,孩子没有体验到交流的快乐,没有体验到被强化。你是奖励他玩汽车的,他怎么玩只要没有问题行为就不要管他。经常在强化过程中加入附加条件,孩子会没有强化的感觉。当然强化有注意事项,是否安全,是否符

31、合社会规范,有一些强化的原则。只要没有影响到周围的人,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不伤害到自己及他人,他完全可以按他自己的方式去玩,去享受。坚持原则。对的给,不对的不给,所有的家长都会这么说。在实际中坚持原则会很难。比如,当孩子呆在公共场合时,家长很难坚持,不是来自于孩子,而是来自于周围的人。可能是爷爷奶奶家,别人家里,看我坚持下来,周围人怎么看我?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一哭闹影响别人?你会向孩子妥协,越害怕孩子哭闹,他越哭闹。有种规律,你越是害怕孩子犯错误,他就越是在这个时空犯错误。在某种环境下,你想孩子千百万别闹,结果是孩子肯定闹个没完。如果此时你很放松,觉得他闹不闹都无所谓,他反而不闹。大家有没

32、有这种经验?为什么?在有些情况下,家长紧张,孩子是能感觉到,他知道你这会害怕他闹,于是他就哭闹,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孩子很聪明,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牌最有效。他知道家长在哪些环境中是很难坚持的。有的时候你可能坚持几分钟就好了,有的时候要坚持两个小时,有的时候要坚持几周,几月。要坚持,要保持统一的原则,孩子才能建立标准,他才不乱。曾经有个7或8岁的女孩在星星训练,她有个习惯,就是快下课时,就把鞋脱了,老师说把鞋穿上再下课,孩子很想下课,但她不做,把教室里的所有桌椅揭翻,也没用。老师坚持2个小时,后来孩子发现所有手段都不行,于是穿上鞋走了。就这一次后,孩子对老师的指令言听计从。她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

33、?这个孩子很少听别人的话。怎么能听老师的话?就是因为老师坚持过,在老师面前没有条件可讲,她所有的会的手段都用过了,吐口水,撞墙,揭桌子,踢人都用过了,然后发现没有办法,她必须按我的要求做。从那以后,她与我建立了一种行为标准,就是我说的话她要遵守。如果我遵守了,我就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孩子变得很听话,如果没有坚持的那个两个小时,后面可能会变得很艰难。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一种规则,我要听他的话,我才能达到我的目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明白了规则,就不乱了。所以要给孩子明确规则,孩子就是不明白规则才发出哭闹。重要的是给孩子建立规则,而不是给他想要的或不给他想要的。不坚持2个小时,没有后

34、来的规则的建立。使用正常化要坚持标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的标准不要变。妈妈让孩子见到妈妈,说妈妈好。一天妈妈心情高兴时让孩子说,一天下班回来太累了,算了算了,那孩子见到你到底要不要说妈妈好呢?没有规则孩子是混乱的,因而是哭闹的。你高兴了要孩子问好,你累了就不要孩子问好了,孩子没有一个标准,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能得到强化,什么情况下得不到强化。一天妈妈回来,孩子自己在做作业,妈妈很高兴,哇,你真棒,给他强化物了。第二天妈妈回来了,孩子自己在做作业,妈妈理都不理就进厨房去了。那孩子下次要不要再做呢?孩子会有一个问号,到底要不要做?若孩子掌握了,当然强化频率要调整,要降低下来。在强化的过程中,一定要

35、说明原因。你为什么奖励孩子,是因为孩子哪方面做的好?妈妈会说你做的好奖励你了,但孩子听不懂,但大家应该知道,日积月累孩子会建立起关系的,建立起做这个行为与强化的关系,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才得到强化的。听多了会明白的,若什么也不解释,直接塞一块糖入孩子口中,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吃到这个糖。举例,有一个父亲与孩子在一起DTT练习说话,孩子说一句就塞一片橘子到孩子口中,整个过程无表情无话语,只是在做简单机械运动。说一句话张嘴吃一个橘子,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吃到橘子?孩子不知道到底是爸爸高兴才给我塞一片橘子呢?还是生气时给我塞一片橘子。孩子是木枘的,孩子也无表情,父子也无表情,只是机械运动。这个训练是无法

36、忍受的。要和孩子说明原因。AutismSoft认为:建立关系或一组关系。正强化意义是帮助孩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创造机会,契约兑现,说明原因,有时还很夸张及时奖励,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负强化,负强化与惩罚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不正确行为出现时,出现孩子不喜欢的刺激物,当正确行为出现时,移去孩子这个不喜欢的刺激物。这个过程是负强化。前面两句话可以算作一个小小的惩罚,是前提条件,后面两句是指负强化。不管正的还是负的,强化一定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结果,正是给予,负是拿走。拿走也是一个好的结果,拿走孩子不喜欢的。在负强化之前可能出现一个惩罚,一个小小的惩罚。要做负强化了就是当正确行为出现移去它

37、。什么行为算惩罚?也很难判定。比如:早上定闹钟,经过一段时间,会在闹钟响之前起床。闹钟本身就是负强化,在闹钟之前醒过来的过程就是负强化的过程,因为你不想在睡得很香的时候被噪音打扰,你的身子为了移动这个不喜欢的事情,就会在闹钟响之前醒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开车有交警时,有摄像头时,有警察亭时,遵守规则,无交警时破坏规则。为什么?因为有警察等在,意味着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被罚款,为了移除这个不喜欢的刺激,你的行为遵守交通规则。一个行为我们判断是不好的,就出示他不喜欢的刺激物,如果形如出现正确的行为,就移去他不喜欢的刺激物。因为好的行为被增强了,持续出现,意味着不好的行为的减少。为什么?在同一时间段内孩

38、子好的行为多了,不好的行为自然减少。时间用来做好的事了,不好的事做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惩罚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一个行为,而负强化是为了让一个行为持续出现。负强化的技巧要赏罚分明,首先是奖赏,好的行为一定出现好的结果。负强化过程启动要移去好的刺激。做的不好,不好的刺激一定会出现,交替进行过程。贵在坚持,坚持做,孩子才能明白。偶尔做孩子不明白,让孩子明白,做好了喜欢的一定会出现,做的不好,不好的刺激一定会出现。这个交往规则让孩子要明白。比如,孩子不喜欢学习时间长,如果学习得又快又好,可以提前下课。若哭闹,只能是使上课时间更长。反复提醒,给予诱惑。当出现不喜欢的刺激时,孩子又哭又闹,不知如何做才能让这不好

39、的刺激消失?孤独症孩子预测能力弱,你想让这个东西走吗?你要反复提醒他怎么做。比如,上课时,孩子依恋妈妈,只要妈妈走开,孩子就哭闹,可以告诉他,坐好了,妈妈就会回来。妈妈消失是不喜欢的刺激,妈妈再出现是强化的过程,很难区分,正负强化的界限。很多时候,正负强化是同时使用的AutismSoft认为:为什么?因为强化的正与负是强化的两面,一个事物有两面。喜欢的刺激出现与消失,不喜欢刺激消失与出现。孩子拿着喜欢的汽车哭闹,就拿走汽车,因为没有和老师好好上课,孩子不哭闹了,汽车又出现了。不哭闹了,做个课题,一旦做对了,就给他汽车。虽然分的很细,操作时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过程有三个方面。所以告诉孩子为什么一会

40、刺激走了,一会刺激出现了?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做的好了,好的结果,做的不好就会出现不好的刺激。说的不好点,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负强化同样要说明原因。为什么不喜欢的刺激出现了?为什么不喜欢的刺激消失了?都要对孩子进行明确说明。正强化的作用是让孩子体验到人际关系的快乐。负强化作用是帮助孩子建立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负强化包括喜欢和不喜欢的交替出现,给孩子一个对比,帮助孩子理解是非关系,目的是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尽量多的去做好的行为,少去做不好的行为。注意事项:正负强化同时使用,要让正负刺激要反差很大,让他知道,做的不好,不喜欢的刺激一定会出现。一旦做好了,不旦不喜欢的消失,还会给一个更

41、强的喜欢的东西。不能让孩子觉得罚也没关系,奖励也无所谓,不痛不痒的,达不到是与非的强烈对比AutismSoft认为:差别强化的差别要大。注意使用原则,正负强化会经常联合使用,在孩子学习新的东西时,课题是新的,孩子还没有掌握,要使用正强化,建立与我们学习的信心、乐趣和愿望。如果课题已经会了,是处在巩固阶段,可以用负强化。学会的标准是达到过90%正确率。现在是巩固复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配合不好,注意力分散,故意给你捣蛋,这时候可以使用负强化。出现不好的刺激,当做好了刺激再消失。如何判断什么样行为应该被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考虑:家长判断:当行为出现,你判断这个行为是对的,就给予强化,以让行为继

42、续出现。当不好的行为出现,不给强化,目的是让行为消失。孩子判断:当我做了一个行为、动作、事情,无意中做的,或并没有完全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唉,我得到强化了。一这样做就会得到强化,于是孩子继续做。他的目的是想得到强化。当他做了一个行为为了吸引注意力,别人没有人关注他,不好玩了,想得到的没有得到,这个行为就会减少。这讲的是强化操作的过程。要强化就必须用到强化物。强化物是什么?在回合操作中,用来对孩子正确反应的奖励的物品或活动。孩子喜欢拼板,拼板就具有强化物作用了,没有必要给他吃好吃的东西了。强化物是多样的,凡是鼓励孩子的行为继续出现的都可以成为强化物。例:孩子看望老师,老师正在上精细课,在纸上颜料拍

43、手印,画手画。孩子拿着一个塑料棒在玩,老师说,既然来了,就参与进来吧,和我们一起玩吧。家长一把抢过去,老师让你做什么呢?快做。孩子开始发脾气。老师说,想要塑料棒可以,你去从妈妈那里要回来。过来,老师辅助他完成一个手画,然后给他塑料棒玩了。又做时,老师让孩子左手拿,右手继续作画。家长说,拿塑料棒有什么用?看见就烦。对家长来说,的确没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安全感,一种需要,是舒服的。能安抚他,很舒服很安全。这种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强化物了,虽然你不喜欢。但是对孩子来说,能直到鼓励性作用。强化物种类:一级(本体的):日常满足生理需要的,吃的,喝的。饮料,食品,玩具,依恋物(开关,水),爱抚,身体感觉。

44、与本体感有关的。二级(互动的):具有社会性的。夸奖,手势。活动性的,下课休息一下。听音乐。象征性,钱,奖杯,小红花。作业本上小红花,给妈妈,妈妈会夸奖我,会给我一级强化物。象征其它的出现。内在性的,成就感。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孩子眼神举止上可以看出。例:一个作业要在20分钟内做完。孩子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完。第一次,到20分钟孩子没有完成,老师就收起作业不让他做了。第二次没完成,到20分钟老师就又收起作业。他后来很关注时间,一边做一边看,有一次在20分钟时间内完成了,他长出一口气。那种自豪感表现出来了。凡是孩子喜欢的都可以成为强化物吗?不是。选择标准:当你选择一个东西作为强化物时,你要问自己

45、几个问题。第一,这强化物是否有效?因为对不同的个体不同。有的家长在给孩子买东西,我问家长你为什么给孩子买这个?家长说孩子喜欢。这是很好的。有的家长说因为别的家长也买了。那你的强化物会有效吗?别的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的孩子一定喜欢吗?大多数孩子喜欢汽车,并不是你的孩子也喜欢汽车。大多数孩子喜欢看视觉类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也喜欢。举例:上次我带着孩子们去海洋馆,有卖一闪一闪的玩具的,在里面很黑,玩具很好看,不少家长给自己孩子买,戴在脖子上。有个家长也买了一个,戴在自己孩子的脖子上,孩子很害怕,恐慌。孩子表现很好,一直安静地跟着妈妈走,本来家长是想奖励孩子的,结果孩子躲在地上打滚了。不但没强化到

46、,还诱发问题行为。对你的孩子有效吗?一定要问问自己。强化物安全吗?比如,上次我到一个家长家里,在一个房间里和他聊天,问他你孩子呢?他说在另外一个房间自己玩呢,我过去一看,孩子在抓住一把粉丝,用打火机烤。我问这个妈妈,孩子能控制了打火机吗?他知道打火机如何用吗?能安全用吗?会不会烧着了手,知不知道一旦粉丝拿开了,打火机就得灭掉。他妈妈说没注意这个问题,我看了孩子,当孩子专心吃粉丝时,另一只手还拿着烧着的打火机,手放下来了。然后,再拿过来再烧粉丝,打火机就是一直着着的。我问这个妈妈,万一孩子烧着了其它东西呢?而且是孩子一个人呆在一个房间里呀,妈妈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强化物不是不能用,而是要考虑

47、到它的安全性。还有,上次开学典礼时,孩子与家长坐在一起,孩子坐不住了,就翻妈妈口袋,把钱包拿出来,把钱和钱包扔地上,拿出银行卡,在前面跑来跑去。然后孩子自己高兴地把卡一张一张扔在地上,自己在玩。我问妈妈,你为什么允许他这样玩。妈妈说孩子喜欢。这个不可以作为强化来用,看看孩子的反应,存在安全问题。孩子分不清谁的钱包,他会玩别人的钱包,翻别人的口袋。第三,这个强化是可实现的吗?孩子在玩时发现旁边孩子在玩一个好东西,孩子也想玩,妈妈于是说,你去问问,给我玩一下好吗?当你让孩子去说这句话时,你希望别人说可以,那是别人的东西,你能控制了吗?当孩子费劲地组织句子出来了,说完了,得到一个不可以的结果。孩子会

48、发脾气,会闹。其实妈妈在让孩子去问时,就是想让他要回来玩作为问的强化。问家长,是你可控制的吗?能管理好的吗?要回来玩一会,作为强化物,不是你能控制的了的,不可实现。有一次看见一个妈妈对孩子说,好好做,下课妈妈给你买肯德基,可是周围并没有肯德基店。肯德基能实现吗?强化物能实现吗?带声音的玩具,选择有开关的,若没有开关,音乐一开头就必须唱完,浪费上课时间,得到强化的时间太长。没法控制,训练时间就少了。比如喝饮料,你想让孩子喝一口,孩子喝起来不放,你边抢边说够了够了,洒了,都不高兴了,本来是体验快乐的,结果是痛苦。用一个杯子可以吧,这个量你一定要控制好。所以强化物一定是要可控制的。饮料的量就是孩子得

49、到强化的强度的多少,做的越好得到的越多,做的越不好得到的越少。得到多少和反应好坏有关系的,不是没关系的,而不是说,你自己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你想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这个度,家长要控制好。一个强化物能不能作用为强化物来用,要考虑到上述四个问题。当你的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东西可以作为强化物使用。若有一个犹豫就不能成为强化物来使用。孩子若对外界的所有东西无欲,给了我我就拿着,不给我也无所谓。有的孩子本身就难找到强化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强化物,这几天用了,他又不喜欢了,我又没在强化了。怎么办?你的训练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孩子的强化物。也就是说,若孩子现在还没有强化物,那么孩子就没有学习动机。当他有愿望,有动机去得到什么东西时,他才做好了学习准备。如果孩子现在没有愿望去得到什么东西,就无法谈现在要教孩子学什么。花时间找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每个孩子肯定有他喜欢的东西,只是我们不易发现。如果孩子强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