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汇总)(2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6704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文学(汇总)(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明代文学(汇总)(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汇总)(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文学(汇总)(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编 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第一节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王

2、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 (紫柏老人集法语)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xi”,“姬妾数人,游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第二节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

3、:徐渭四声猿、汤显祖临川四梦、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俗文学的地位: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1、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

4、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2、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第三节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一、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二、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等等;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三、古代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

5、大达亦远矣。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阻滞难行),是以君子弗也。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先秦寓言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刍chu荛:打柴草的人)在汉代

6、,小说的地位略有提升。汉代小说: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三)魏晋南北朝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有可采。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唐代小说传奇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也称传奇,所以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金时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宫调中一类的名称。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

7、说、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今则专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说明: 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唐传奇的文学渊源。但唐传奇又同它们有明显区别。六朝志怪小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志人小说,旨在记述事实;称不上现代意义的小说。史传文学,必须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作艺术加工,有小说因素,却非小说。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传奇自觉的追求艺术美,运用想象,虚构和曲折情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结构完整,篇幅增长,叙述宛转,文辞华美,基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到成熟阶

8、段。唐传奇的代表作: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佑李魂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李朝威柳毅传(五)宋元话本宋代以后,古典小说分为文言、白话两支。宋元白话小说叫话本,话本由“说话”而来。话本即说书艺人(宋代称为“说话人”)“说话”时所使用的底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的题材主要有“讲史”,当时有“说韩信”、“说楚汉”、“说三分”等。它的许多形式为章回体小说所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先秦寓言 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四、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1、成书过

9、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4、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5、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6、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7、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第一章 三国演义重点:人物形象难点:理解“拥刘反曹”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一、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1、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成书发展过程较为典型。它由历史到民间传说,再以传说为基础,结合部分史实,编为话本、杂剧,又以史实为主干,吸取传说、话本、杂剧的合理因素,经加工再创造而成。(一)成书过程1.西

10、晋陈寿三国志2.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3.隋唐时期,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4.宋代“说话”中的“说三分”以及民间杂戏5.金元时期的三国戏(杂剧60余种,现存21种) 全相三国志平话(元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6.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版本:嘉靖本(壬午,1522) 毛宗岗本(毛纶 康熙十八年,1679)现在通行的本子: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1980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三国演义,人民文学1953年版三国演义 “会评本” ,北京大学1986年版(三)作者简介: 作者罗贯中生平不详。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称“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著有小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

11、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二、思想意义 “拥刘反曹”问题: 1.体现作者正统历史观。是 “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对文化秩序的关怀。2.寄托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追求“王道”、“仁政”,反对“暴政”,渴 求“仁君贤相”。三、人物形象 毛宗岗读三国志注中称“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1、诸葛亮: 明智的化身;智慧的化身;效忠的化身;公正廉洁的化身。作者由此塑造了一个有“补完天地之手”、大智大贤的人物形象,从而确立了“古今来贤相

12、中第一奇人”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的胸襟、兵家的谋略,又有道家的风范,成为超越个体存在的文化符号,有历史真实,但更多的是传奇色彩。2、关羽: 义重如山,正气凛然,一切行为皆以义为准;无所畏惧,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又有气盛高傲,刚而自矜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关羽以英勇过人、忠义兼备、文武双全的儒将典型出现。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刘、关、张失散。其中关羽被困在城外小山丘上,被曹操军包围。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才华英武 ,招降关羽 。关羽出于对兄长刘备的结拜誓言,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和与张辽的情谊,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得到了刘备在袁绍处 ,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

13、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立斩曹操六员大将。3、曹操 作者从历史和道德两个层面把握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即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又是一“乱世之奸雄”。他“多权谋”、“善机变”;有着明确而卑劣的人生哲学,体现出极端残暴和无限贪欲的丑恶灵魂;爱才,但在任用人才时又充满猜疑和欺诈,而且绝对不允许手下窥知其内心或阻碍其欲望满足。杀华佗: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

14、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求还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华佗押回许昌处决了。 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

15、负我!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影响1、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罗贯中并非全然羽翼信史,而是采用了诸多手法,使得故事的讲述充满意味,比如对历史时间巧妙剪裁布局;大胆采用信史所无的传说;本末倒置;张冠李戴等等.(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单一性:指重要人物都有一个突出的主要而突出的特征,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此一特征足以支撑起整个人物形象,类似中国戏剧中的脸谱化与程式化。稳定性:指主要特征稳定不变,缺乏纵横方向的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和谐性:指人物内部诸因素基本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在冲突与和谐的对立中,力求和谐。主要表现在

16、: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回避理智与感情的矛盾。(3)从全知全能到限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限知视角的初步采用。(4)扇形网状的结构方式。(5)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6)文白相杂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与体制和谐,亦便于直接从史书中摘录材料。四、概括艺术成就1、虚实问题: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2、人物塑造: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3、战争描写:艺术技巧高超,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开山祖与典范之作。4、特色语言;既有文言的简练精粹,又有白话的通俗浅显。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2)非文学的:战

17、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对民间信仰的影响。第二讲 水浒传 是一部描写和歌颂我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一、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1、成书过程: 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基础上,经作者杰出的再创造产生了这部伟大的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2、关于作者: 大家普遍认为明人高儒百川书志所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较符合史实。对施耐庵的生平事迹,至今所知甚少。3、版本 既有繁简之别,又有百二十回、百十五回、百回、七十回之异。繁本系统中,天都外臣作序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较早;现存最完整的百回本是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七十回本繁本以金圣叹修改删节的贯华堂刊本第五

18、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代表。简本系统以现存万历年间全像增插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为代表。二、思想内容1、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表现了农民起义的过程。2、梁山文化的演变及成型。行动上:打家劫舍到替天行道;思想上: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行动上的转变是梁山好汉自觉向伦理化、社会化方向靠拢;思想上的转变是梁山义军向正统化、政治化方向趋近,从而完成了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招安”的基础。乱自上做: “夫一高俅乃有百高廉,而一高廉各有百殷直阁,然则少亦不下千殷直阁矣。是千殷直阁者,每一人又各自养其狐群狗党二三百人,然则普天之下,其又复有宁宇乎哉!”(第五十一回回首总评)金圣叹批语: “高俅无所不为犹可限也。

19、高俅之伯叔兄弟无所不为胡可限也;高俅之伯叔兄弟无所不为犹可限也,高俅之伯叔兄弟又有亲戚又复无所不为胡可限也;高俅之伯叔兄弟又有亲戚又复无所不为犹可限也,高俅伯叔兄弟之亲戚又当各有其狐狗奔走之徒又当各各无所不为胡可限也。嗟夫,天下者朝廷之天下也,百姓者朝廷之赤子也,今也纵不可限之虎狼,张不可限之馋吻,夺不可限之几肉,填不可限之溪壑,而欲民之不畔国之不亡,胡可得也。”(第五十一回夹批) 如第十五回,写梁中书的老都管在黄泥岗上向杨志耍威风,说:“我在东京太师府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金圣叹在“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一句下批道:太师威焰,众官谄佞。奴才放肆,一语遂写尽。3、招

20、安问题: “同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是梁山英雄们思想倾向上的主线,同时也是他们行为处事的总纲。“忠义”既是对梁山义军内部关系而言,又是对封建朝廷应尽的使命而谈;“天”既指正义公理,又指天子。“替天行道”既是以有道伐无道,又是替天子诛无道奸臣。梁山英雄们在忠义双全的价值召唤中实现自我,同时又在这个价值召唤中丢失自我。招安导致了梁山义军的悲剧结局。三、人物形象1、宋江:在梁山事业中,宋江是个孤独者。忠义双全的人格取向和价值关怀使他不能不陷入忠义的怪圈。在梁山事业发展最兴旺的时候,力主招安,实现他一心一意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然而,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招安的结果彻底葬送了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

21、而宋江临死仍抱“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思想。天魁星呼保义 宋 江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第十八回出场。 宋江:忠义的化身在忠和义的矛盾中挣扎2、李逵 梁山上个性突出的英雄人物。他自然无性,天真烂漫,露出坦荡的本真存在。对梁山事业表现出无限忠诚,他对宋江的尊敬、爱戴和服从,正是对梁山事业忠诚的体现。他的死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李逵 上山最主动 造反最强烈 反招安最激烈水浒传的思想内

22、容忠臣义士的悲歌.英雄好汉的颂歌.农民起义的史诗.农民起义的史诗:乱自上作是起义的社会根源.星火燎原是起义的历史进程.接受招安是失败的根本原因.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 惩治小霸王 大闹野猪林林冲 忍的性格逼的过程 “写英雄在人廊庑下,欲说不得说,光景可怜。” “令人落泪。” “为人浩叹。” “写得令人坠泪。” “一字一哭,一哭一血,至今如闻其声。” “令人大哭,令人大叫。” “酒店一叹,此处又一叹,如夜潮之一涌一落,读之乃欲叫哭。”同情之笔:在描写林冲被高俅迫害的章节中,金圣叹一再批:水浒传中林冲发配沧州这一情节,有多层含义。金圣叹在第八回回首写了一段很长的批语分析:此一回中,又于正文之外,旁作余

23、文,则于银子三致意焉。 如陆虞候送公人十两金子,又许干事回来,再包送十两,一可叹也:夫陆虞侯何人,便包得十两金子,且十两金子何足论,而必用一人包之也。智深之救而护送到底也,公人叫苦不迭,曰“却不是坏我勾当”,二可叹也:夫现十两,赊十两,便算一场勾当,而林冲性命,曾不足顾也。又二人之暗自商量也,曰“舍着还了他十两金子”,三可叹也:四人在店而二人暗商,其心头口头,十两外,别无事也。访柴进而不在也,其庄客亦更无别语相惜,但云“你没有福,若是在家。有酒食钱财与你”,四可叹也:酒食钱财,小人何至便以为福也。洪教头之忌武师也,曰“诱些酒食钱米”,五可叹也:夫小人之污蔑君子,亦更不于此物外也。武师要开枷,柴

24、进送银十两,公人忙开不迭,六可叹也:银之所在,朝廷法纪亦惟所命也洪教头之败也,大官人实以二十五两乱之,七可叹也:银之所在,名誉身分都不复惜也。柴、林之握别也,又捧出二十五两一锭大银,八可叹也:虽圣贤豪杰,心事如青天白日,亦必以此将其爱敬,设若无之,便若冷淡之甚也。两个公人亦賫发五两,则出门时,林武师谢,二公人亦谢,九可叹也:有是物,即陌路皆亲,豺狼亦顾,分外热闹也差拨之见也,所争五两耳,而当其未送,则满面皆是饿纹,及其既送,则满面应做大官。十可叹也:千古人伦甄别之际,或月而易,或旦而易,大约以此也。武师以十两送管营,差拨又落了五两,止送五两,十一可叹也:本官之与长随,可谓亲矣,而必染指焉,谚曰

25、“掐虱偷脚”,比比然也。林冲要一发周旋开除铁枷,又取二三两银子,十二可叹也:但有是物,即无事不可周旋,无人不愿效力也。满营囚徒,亦得林冲救济,十三可叹也:只是多金分人,而读者至此遂感林冲恩义,口口传为美谈,信乎名以银成,无别法也武松 恩仇观念 光明磊落天伤星行者 武 松 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养成人。景阳岗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 第二十三回出场。四、艺术成就1、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艺术结构完整而富于变化,与小说内容有密切联系,

26、成为一有机整体。3、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极为突出。它洗练明快,又生动传神,富于民间色彩和口语化,很有表现力。变中得奇: 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等,同中求异,使读者兴味倍增。 在“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跳”句下,金圣叹批道: 武松文中一扑一掀一剪都躲过,是写大智量人让一步法,今写李逵不然。虎更耐不得,李逵也更耐不得,劈面相遭,大家便出全力相搏,更无一毫算计,纯乎不是武松。妙极。 二十二回写武松打虎一篇,真所谓极盛难继之事也。忽然于李逵取娘文中,又写出一夜连杀四虎一篇,句句出奇,字字换

27、色。若要李逵学武松一毫,李逵不能;若要武松学李逵一毫,武松亦不敢各自兴奇作怪,出妙入神,笔墨之能,于斯竭矣金圣叹在第四十二回回首有一段批语:比较: 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如虎未归洞,钻入洞内,虎在洞外,赶出洞来,都是武松不肯做之事 语言特色:第四十五回“大闹翠屏山”,写杨雄要潘巧云与石秀当面对质,那妇人道:“哎呀,过了的事,只顾说什么!”石秀睁着眼道:“嫂嫂,你怎么说?”金圣叹批道:活画石秀。只四字,妙极。 小说接着写那妇人道:“叔叔你没事自把髯儿提做什么?”石秀道:“嫂嫂,嘻!”金圣叹批道:只一字,妙绝。 上只四字,此只一字,而石秀一片精细,满面狠毒,都活画出来俗本妄改许多

28、闲话,失之千里。语言:如:第五回,写鲁智深在山路上遇见一所败落寺院: “看那山门时、上面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金圣叹在这句下批道: 只用三个字,写废寺入神抵无数墙坍壁倒语,又是他人极力写不出想不来者。第四讲 牡丹亭是明代剧坛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其中,牡丹亭一剧是我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汤显祖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闻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居

29、临川玉茗堂。一、作者生平及思想二、思想与“至情论”1、思想形成受三人影响: 罗汝芳、达观和尚、李卓吾;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2、“至情”论的三个表现:从宏观上讲,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从理想上讲,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

30、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从途径上讲,“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创作 共创作四部传奇,分别为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四部传奇中都写到一个梦,又因汤显祖归隐于江西临川玉茗堂,故而得名“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三、牡丹亭题材来源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即在创作中他借鉴了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魏晋志怪小说李仲文女、冯孝将子及谈生等篇。此外,华州参军等篇对其创作也有一定的影

31、响。2、剧情梗概:第一出汉宫春词: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四、思想内涵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爱情悲喜剧。作品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为情而生的经历,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幸福和个性解放所进行的顽强斗争。对摧残人性真情的封建礼教作了尖尖锐的批评,体现了以人性和真情来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牡丹亭中有着明确的反抗封建社会压抑人性的意识出发点。汤显祖以杰出的艺术创造表现了生命冲动的美好动人。

32、 杜丽娘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她非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触发的生命冲动引向她与柳梦梅的梦中欢会,由此孕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剧本描绘了她不同层面上的情感活动,特别是深入刻画了她对幸福人生不可抑制地追求,及这种追求如何以内在的刚强支配着她的外在娇弱,令人感受到自由的生命的可爱。在明代“女诫”森严的社会条件下,杜丽娘不虚掩自己的情欲,公开喊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心声,把自己的情欲大胆地、赤裸裸地坦露出来,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核心:情与理的冲突 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对生命、自

33、然、自由之爱是人性本能,具有不可抑止性。所以,作为至情的化身,杜丽娘必须经历一番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 五、惊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惊梦写了杜丽娘的青春的觉醒。 后花园中自然风光的诱发引起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游园不是对姹紫嫣红的审美与认同,而是她对自我的寻找与确定。 揽镜自照,羞答答中发现了自己无比娇艳的容貌,羞涩的感觉正是其青春觉醒的表现。 作品虽只表现了她伤春的情感,但我们却能深深感受到女主人公青春被压抑的苦闷和她内心萌发的对个性解放、爱情幸福的向往之情。惊梦艺术成就表现为:1、构思巧妙。这一出没有人物间外在冲 突,只是女主人公的自嗟自怨。但在 人物情感的宣泄中揭示重大主题。2、心理

34、描写细腻。3、寓有深意的情景交融的意境。4、艳丽典雅的曲文。 六、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青春的觉醒)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抗争阎王,与柳成婚)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捍卫自由的婚姻)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香春:见书 柳梦梅: 杜宝:牡丹亭的文化意义:1、以情反理。肯定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

35、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见书121页。七、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上,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物内心的情感,将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高度结合。2、情节结构上,双线发展的戏剧结构和冷热互济的戏剧排场,苦乐交错。3、曲词上,文采华艳、典雅蕴藉,抒情性强,富于诗情画意。且能扣准不同环境、不同身份的人物,采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作为汤显祖的力作,牡丹亭标志着汤显祖在传奇创作上达到的最高水平。第三讲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神魔小说代表作重难点:1、故事的演变;2、作品的主旨;3、艺术手法; 第一节:题材演化、版本一、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1、成书过程:有玄奘取经事件为前提。A.大唐西域记(玄

36、奘回京后,奉诏口述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由弟子辨机记录)宗教化色彩;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门徒惠立、彦琮写)又经夸张神话化阶段;C.真正完成取经故事由历史记载向神魔故事转变,得力于唐五代寺院“俗讲”的盛行;D.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以“俗讲”为底本写成。框架完成,开始取经历史故事文学化。有孙悟空,深沙神,无猪八戒;E.元末明初杨景贤做杂剧西游记出现猪八戒,深沙神改称沙和尚;F.至迟在元末明初有一部较为完整的西游记问世;永乐大典九回、朴通事谚解四十六回;2、作者 (略)丘处机、吴承恩;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本事 高僧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yi,洛阳缑氏人,13岁出家)决意到佛

37、教发源地天竺去研究教义,取回真经。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在没取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只身离开长安,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吐鲁番,历经艰辛,到达天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此行历时17年,行程五万里,取回佛经657部。回到长安后,在慈恩寺又以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创立了佛经的重要宗派法相宗。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二、西游记的产生: “西游”故事经过诗话、平话、壁画、金元戏曲的积累,其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均已相当成熟。到明代中叶,出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故西游记也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三、西游记的版本繁本:为百回本。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新刻出像官板

38、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清代刻本:汪象旭、黄周星评刻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简本:有两种。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1/4百回本篇幅,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 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 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通行本: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世德堂本,变更了回目,插进了清代张世绅新说西游记的第九回内容,80年重排又恢复了世德堂本的原貌,将第九回附录于后。四、思想内容 取经故事蕴涵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同时也蕴涵了灵魂救赎、人格修炼的主题。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的

39、真经即为大乘佛经,它宣扬“大慈大悲”,以“普济众生”为宗旨。取经成为追求真理的象征。而一切阻挠和破坏的行为无疑都是邪恶的。因此,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有恶必除,除恶务尽。另一方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待罪之身,在虔诚的唐僧带领下,走上了为“普济终生”而奋斗的道路,同时也是走上涤除魔心、修炼人格,使自己不断完善的道路。第二节、西游记的主旨(一)西游“幻”之内涵1、“幻中有理”:明谢肇浙五杂俎:“虽极幻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 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 “西游一记,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 “悟之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认为它是

40、“修道奇书”。梁启超称西是一部“哲理小说”(告小说家2、“幻中有趣”: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游戏”3、“幻中有实”:张天翼西游记札记: “借妖怪们的造反来描写农民起义。”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二)西游记与心学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 。2书中“心猿”: 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

41、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3、孙悟空形象的隐喻: 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4、小说回目、诗赞的暗示:“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4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7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14回)“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 ”(7回)5人物表白: 悟空:“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24回) 悟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85回)6、众家评述: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灵台方寸,心也。” “一部西游

42、,此是宗旨。” “一部西游,只是如此,别无些子剩却矣”。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如果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浙说的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至死靡他,该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三)对人性自由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的结局,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以此谴责野蛮心性的放纵与宣泄。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四)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 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难、百折不挠,首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43、。 作为降妖伏魔能手、排险除难英雄,孙悟空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突出表现了他的本领和能力。 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个性精神,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一如既往。(五)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因西属世代累积型长篇,故内涵甚丰。除整体具宣扬“心学”寓意外,它还与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许多情节都折射出现实的光芒。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 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 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昏臣佞; 国王昏庸,道士作恶。 其次,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心”

44、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 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佛下凡可以为妖魔,妖魔升天可以成神佛。妖魔神佛勾结联络,形成一张笼天盖日、残害生灵的关系网。 三、人物形象 1、孙悟空: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由一块仙石受日月精华孕育而生、石破而出的。这样,他就成为一个无父无母、无牵无挂的“自然之子”。不受礼的束缚,作为原始生命力的代表,追求个体的绝对自由,敢于挑战理性秩序,藐视理性尊严,维护人格独立。大闹天宫失败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迫使他在接受惩罚、体味痛苦的同时,消除造反意识、化解心魔、培植伦理观念。后在观音菩萨的劝说下,作为护法大弟子走上西行取经的道路。人物塑造可贵之处在于,他身上仍保留了原始生命力的创造性。2、猪八戒 是个极具浓厚人情味的神话形象。他身上呈现出的更多的是俗人的品性,重在以人的生存欲望为念,敞开人性中真实客观而又卑俗低下的一面,显露出直率、坦诚的本真存在。人类的许多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