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题(21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6013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11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习题(2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方剂学习题(2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习题(2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习题(212页).doc(2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方剂学练习题 总论 解表 泻下 和解 清热 祛暑 温里 补益 固涩 安神开窍 理气 理血 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 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上篇 总论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 太平圣惠方 B 黄帝内经 C 五十二病方 D 千金要方 E 外台秘要2. 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3. 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五

2、十二病方4.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 )A 6800余首 B 5300余首 C 788首 D 314首 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 普济方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要方 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伤寒明理论 C 外台秘要 D 五十二病方 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 祖剂 B 伤寒明理论 C 医方考 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 成方切用 B

3、医方考 C 医宗金鉴 D 成方便读 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 )A 医方发挥 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 C 中国药典 D 中医方剂大辞典 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 )A 组成 B 证候 C 病位 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 )A 患者性别 B 患者年龄 C 患者体质 D 治疗方法 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 )A 症 B 舌 C 证 D 脉 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 )A 景岳全书 B 医学心悟 C 医方集解

4、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 汗 B 下 C 攻 D 和 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 和解少阳 B 透达膜原 C 调和肝脾 D 攻补兼施 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 )A 清气分热 B 清营凉血 C 清热解毒 D 清脏腑热 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 )A 痞块 B 宿食 C 瘀血 D 燥屎 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 )A 五十二病方 B 伤寒杂病论 C 黄帝内经 D 伤寒明理论 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成无己 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

5、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 )A 伤寒明理论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杂病论 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 )A 大方 B 急方 C 缓方 D 偶方 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 )A 陈藏器 B 赵佶 C 张仲景 D 成无己 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 )A 本草拾遗 B 圣济经 C 伤寒明理论 D 本草衍义 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宣剂、通剂 B 升剂、降剂 C 补剂、泻剂 D 轻剂、重剂 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 )A 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伤寒杂病论 D 兰台轨范 E 张氏

6、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 张仲景 B 徐思鹤 C 赵佶 D 成无己 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 )A 燥、湿 B 补、和 C 攻、散 D 寒、热 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 )A 产生协同作用 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C 增强药力 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 )A 桃仁、红花 B 生姜、半夏 C 砂仁、熟地 D 附子、干姜 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 )A 增强药力 B 产生协同作用

7、 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 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 )A 君 B 臣 C 复 D 佐 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 )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

8、药物 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 )A 反佐药 B 使药 C 佐助药 D 臣药 E 君药38下列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 )A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 B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 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 )A 调和药 B 引经药 C 反佐药 D 佐制药 E 佐助药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

9、A 君药 B 佐助药 C 臣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剂型更换的变化 C 药量加减的变化 D数方相合的变化 E 配伍形式的变化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 )A 臣药 B 反佐药 C 君药 D使药 E 佐制药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 数方相合的变化 E煎煮方法的变化44 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 )A 配伍形式的变化 B 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数方相合的变化 E药味加减的变

10、化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 )A 汤剂 B 丸剂 C 膏剂 D 散剂 E 酒剂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 )A 煮散 B 水丸 C 蜜丸 D糊丸 E 浓缩丸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 )A 浓缩丸 B 软膏 C 硬膏 D流浸膏 E 膏滋48下列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 )A 口味甜美 B 体积小 C 有效成分高 D 服用剂量小 E 吸收较缓慢49下列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 )A 活血 B 通络 C 体积小 D易于发散 E 助长药效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 )A 食后服 B 食前服

11、C 临卧服 D 平旦服 E 空腹服(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 A)( B )(C )( D )( ) A方从法立 B以法统方 C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D治法是方剂的依据 E以上都不是2. 下列属于“吐法”范畴的有( A )(B )( )( )(E ) A 中风痰壅 B痰涎壅盛之癫狂 C 干霍乱吐泻不得 D 燥屎内结 E 宿食积滞于肠3. 下列属于“消法”范畴的有(A )( B )( C)(D )( E ) A 水湿内停 B 痰饮不化 C 饮食停滞 D 气

12、滞血瘀 E 疳积虫积4. 下列属于“十剂”的内容有(A )(B )( C)(D )(E ) A轻 B滑 C因 D涩 E宣5“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包括( )( )( )( )( ) A以法组方 B以法遣方 C以法释方 D以法类方 E以法煎方 6方剂中的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 )( )( )( )( ) A增强药力 B产生协同作用 C控制多功用单昧中药的发挥方向中医药学D以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7. 下列属于方剂的分类法的是( )( )( )( )( ) A病证分类法 B“七方”说 C综合分类法 D主方分类法 E治法分类法8. 下列方书中以病证分类的是( )( )

13、( )( )( ) A五十二病方 B伤寒杂病论 C太平圣惠方 D普济方E外台秘要9. 关于使药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 )( ) A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C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10. 下列属于药量加减变化的是( )( )( )( )( ) A 麻黄汤与三拗汤 B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C 理中丸与人参汤 D 抵当汤与抵当丸E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11. 汤剂的优点是 ( )( )( )( )( ) A吸收快 B药效发挥迅速 C便于随证加减 D节省药材 E便于携带12. 丸剂的

14、特点有( )( )( )( )( ) A吸收较快 B药效持久 C节省药材 D便于携带 E体积小13. 内服膏剂分哪几种( )( )( )( )( ) A流浸膏 B软膏 C煎膏 D硬膏 E浸膏14硬膏适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 )( )( )( ) A疮疡肿毒 B跌打损伤 C风湿痹证 D腰痛 E腹痛15糊丸的特点有( )( )( )( )( ) A粘合力强 B质地坚硬 C崩解、溶散迟缓 D药效持久 E能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16蜜丸的特点有( )( )( )( )( ) A性质柔润 B吸收较快 C作用缓和持久 D便于携带 E有补益和矫味作用17呕吐者的服药方法宜( )( )( )( )( ) A先

15、服少许姜汁 B冷服 C热服 D小量频服 E多量顿服二、填空1. “方剂”一词最早出现于 朝前后。2.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是 ,作者是 。3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 。4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的著作是 。5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是 。6. 千金要方的作者是 ,收方 首。7. 首开本草附列医方先例的本草著作是 。8. 宋代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是 。9.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10. 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是 ,载方 首。11. 成方切用的作者是 。12治法不但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而且还具有 的特点。13治法是指导 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 的主要手段。遣药

16、组方、治法、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 、 、 、 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14程钟龄医学心悟中说“ 一法之中, 备焉,八法之中, 备焉。”15. “八法”是指 八种治法。16.“七方”包括 。17“十剂”内容是 。18张景岳提出的“八阵”是指_ _。运用配伍方法从总体而言,其目的不外 增效 、 减毒 两个方面19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是 。20丸剂分 、 、 、 四种类型。21内服 没有固定剂型。填空1南北 2东汉;张仲景 3伤寒杂病论4陈延之小品方5刘涓子鬼遗方6孙思邈;5300余首 7证类本草 8太平圣惠方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普济方;71639首 11吴仪络

17、12多体系13遣药组方、治法、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14八法、百法15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6大、小、缓、急、奇、偶、复17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18补、和、攻、散、寒、热、固、因19君、臣、佐、使20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21丹剂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一)A型题1C 2B 3D 4C 5A 6E 7B 8C 9E10D 11A 12D 13C 14B15. B16. C17. D18. E19. A20. C21. B22. A23. E24. D25. C26B27B28E29A30C31D32E33B34C35D36A37E38C39B4

18、0D41A42C43B 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但两方中药量不同,小承气汤中枳实三枚、厚朴二两,而厚朴三物汤中枳实五枚、厚朴八两。44C45D46B47E48A49C50E(四)X型题1ABCD 2ABC 3ABCDE 4ABDE 答案分析:徐之才提出的“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5ABCD6ABCDE7ABCDE 8ABCDE9BCD 10BE 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但两方中药量不同,小承气汤中枳实三枚、厚朴二两,而厚朴三物汤中枳实五枚、厚朴八两;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均由干姜、附子、甘草

19、组成,四逆汤中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而通脉四逆汤中干姜三两、附子大者一枚。 11ABC 12BCD13ACE14ABCDE15ABCDE16ACDE17ABD二、填空三、名词解释13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14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四、简答题6常见的方剂分类法有哪些?常见的方剂分类法主要有七方分类说、病证

20、分类法、祖方(主方)分类法、功用(治法)分类法、综合分类法。“七方”说(大、小、缓、急、奇、偶、复)始于黄帝内经。按病证分类有: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兰台轨范,并包括脏腑分类的备急千金要方、以及病因分类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组方(主方)分类法有祖剂、张氏医通祖方。按功用(治法)分类法有圣济经的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剂(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十剂”说),景岳全书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八阵”分类法,及医学心悟的八法分类。综合分类法为 医方集解所开创,分别为补养、发表等22剂,成方切用、成方便读及现代方剂学教材都借用或参考了综合分类

21、法。3简述八法的含义及其适应证。“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其含义及其适应证: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5“君、臣、佐、使”各有什么意义?以麻黄汤为例说明之。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 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

22、:有两种意义。 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在麻黄汤中,辛温的麻黄,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为君药;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为臣药;杏仁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为方中佐助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又能缓和麻黄、桂枝峻烈的发散作用,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下篇 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习题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B外感风寒,营

23、卫不和 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 外感风寒,内有寒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2.麻黄汤的组成药物中无( )A 麻黄 B芍药 C桂枝 D 杏仁 E 炙甘草3.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是( )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败毒散 D小青龙汤 E九味羌活汤4.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通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5.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射干麻黄汤 D九味羌活汤 E大青龙汤6.麻黄汤的煎法是( )A 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B 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C以水一斗先煮麻黄,

24、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D共为末E水二杯,煮取一杯7.麻黄汤的服法是( )A服后,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B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C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D温服无时。E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8.麻黄汤中桂枝的作用( )A透达营卫,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B调和营卫,通经活络C发表散寒,活血通络 D温化痰饮 E温通心阳,活血化瘀9.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D发汗祛湿 ,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10.桂枝汤药物组成中无( )A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11.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

25、的用量比例是( ) A 1:2 B 2:1 C 1:1 D 3:1 E 4:112.桂枝汤的服法是( )A服后,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B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C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麻黄汤) D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E温服一升,日三服。13.桂枝加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温通心阳,平冲降逆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14. 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效的方剂(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汤 D 参苏饮 E败毒散15. 柯琴在伤寒附翼中称哪首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小

26、青龙汤 D 大青龙汤 E 九味羌活汤 16外感风寒。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人参败毒散 E参苏饮17. 九味羌活汤的主治病证是( )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寒内饮证 D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E 以上均不是18体现“分经论治”药物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 A大青龙汤 B止嗽散 C九味羌活汤 D桂枝汤 E败毒散19.组方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 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 小青龙汤 E参苏饮20用于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者,首选何方( ) A香苏散 B小青龙汤 C银

27、翘散 D桑菊饮 E参苏饮21.香苏散的功用( ) A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B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E助阳益气,解表散寒22.小青龙汤中运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收敛止泻 D滋阴敛液 E敛心安神23.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香薷散 D小青龙汤 E以上均不是24. 小青龙汤的功效是( ) A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B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D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E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25小青龙汤的君药是( ) A 麻黄 B桂枝 C 干姜 D 麻黄、桂枝 E 桂枝、干姜26医学心悟

28、:“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所指何方( ) A桂枝汤 B止嗽散 C荆防败毒散 D再造散 E桑菊饮27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的代表方是( ) A麻黄汤 B定喘汤 C华盖散 D射干麻黄汤 E正柴胡饮28. 清宣降并用的方剂是( ) A 柴葛解肌汤 B 桑菊饮 C 小青龙汤 D 九味羌活汤 E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9.患者发热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红,苔微黄,脉浮数。治宜选用( )A麻黄汤 B 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30.银翘散出自( )A温热经纬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伤寒六书 D瘟疫论E温病条辨31.银翘散中具有疏散风热,

29、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配伍意义的药对是( )A薄荷、牛蒡子 B荆芥穗、淡豆豉 C芦根、竹叶 D芦根、 生甘草 E银花、连翘32.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的方剂( )A桑菊饮 B桑杏汤 C银翘散 D金沸草散 E香薷散33.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选用(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34.下例何项不是桑菊饮与银翘散组成中均有的药物( )A芦根 B生甘草 C连翘 D桔梗 E牛蒡子35.下列属于银翘散和桑菊饮所共有的药物有( )A银花、桑叶 B 连翘、菊花 C 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36.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清肺平

30、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泻热 D 止咳化痰 E 清胃宣肺37.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38.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是( )A麻黄 B杏仁 C 石膏 D麻黄、杏仁 E麻黄、石膏3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1:3 E 3:140柴葛解肌汤的功用为( ) A解肌透疹 B解肌发表 C解肌清热 D解表散寒 E疏风清热41.功用为解肌清热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 B消风散 C升麻葛根汤 D竹叶柳蒡汤 E柴葛解肌汤42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

31、础方是( ) A升麻葛根汤 B柴葛解肌汤 C竹叶柳蒡汤 D普济消毒饮 E败毒散43.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人参44.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作用论述,以下那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滋汗源,不致汗之无汗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45.败毒散的君药是( )A羌活、川芎 B羌活、独活 C独活、川芎 D羌活 E独活46败毒散出自( ) A金匮要略 B医学心悟 C千金方 D伤寒论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7.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 银翘散 B 麻杏石甘汤 C败毒散 D 麻黄汤 E桂枝汤 48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

32、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治宜选用( ) A再造散 B生脉饮 C麻黄汤 D华盖散 E参苏饮49伤寒论中“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何方主之?( ) A四逆散 B麻黄细辛附子汤 C当归四逆汤 D一贯煎 E生脉饮50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的方剂是( ) A桑菊饮 B当归六黄汤 C葱白七味饮 D加减葳蕤汤 E仓廪散(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1下列不能使用麻黄汤的情况有( )( )( )( )( ) A外感表虚自汗 B外感表实无汗 C疮

33、家 D衄家 E尺脉微或迟2.麻黄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 A麻黄 B桂枝 C芍药 D杏仁 E甘草3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两对药物是( )( )( )( )( ) A桂枝与芍药 B桂枝与生姜 C芍药与大枣 D芍药与生姜 E大枣与生姜4.止嗽散的配伍特点( ) A温而不燥 B润而不腻 C散寒不助热 D解表不伤正 E散中有补5. 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是( )( )( )( )( ) A 银花 B连翘 C荆芥穗 D淡豆豉 E竹叶6银翘散的用药特点有( )( )( )( )( ) A表里同治 B散中有收 C辛凉之中配少量辛温之品D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药相配 E扶正驱邪7

34、. 桑菊饮的君药是( ) A 菊花 B 连翘 C 桑叶 D 薄荷 E 杏仁8. 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有( )( )( )( )( ) A 桔梗 B薄荷 C连翘 D甘草 E苇根9组成中含有麻黄的方剂有( )( )( )( )(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小青龙汤 D麻杏甘石汤 E九味羌活汤10.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有( )( )( )( )( ) A 柴胡 B黄芩 C葛根 D白芷 E羌活11. 九味羌活汤与柴葛解肌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羌活 B细辛 C白芷 D黄芩 E甘草12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用意是( )( )( )( )( )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

35、不致耗伤真元 C补中益气 D大补元气 E以上均不是13. 败毒散的功效有( )( )( )( )( ) A散寒祛湿 B理气化痰 C益气解表 D发汗祛湿 E解肌清热二、填空1. 解表剂分 辛凉解表 、 辛温解表 、 扶正解表 三类。2. 解表剂具有 发汗 、 解肌 、透疹等作用。3辛温解表剂适用于 风寒 表证,辛凉解表剂适用于 风热 表证,扶正解表剂适用于 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4麻黄汤的功效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5麻黄汤中君药的作用是 宣肺平喘 、 辛温发汗 。6桂枝汤的功用为 解肌发表 、 调和营卫 。7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者,治宜选方 九味羌活汤 。8九味羌活汤中具有清泄里热,防诸药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作用的两味药物是 黄芩 、 生地 。9. 香苏散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