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5402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技巧(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技巧(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技巧(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技巧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

2、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

3、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

4、,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

5、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

6、,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人行,必有

7、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

8、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文言文的句式有一些固定结构文言文的句式有一些固定结构,如果掌握了这些固定结构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文句含义,翻译文言文成现代汉语大有裨益。细览初中六册教材,文言文固定结构大略有以下几种。1句中嵌有“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

9、何”)的固定结构。A、表示疑问时,疑问代词“何”常与“奈”、“如”、“若”结合成“奈何”、“如何(何如)”、“若何(何若)”等固定结构。“奈何”、“如何(何如)”、“若何(何若)”相当于“为什么”、“怎么”、“怎么样”或“怎么办”。初中语文教材上这样的句子有以下一些: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何如,怎么样。)译文: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宋定伯捉鬼)(何如,怎么样。)译文:步行太迟缓,可以两人交替地背着走,怎么样?岱宗夫如何?(望岳)(如何,怎么样。)译文: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此为何若人?(公输)(何若,怎么样。)译文: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魏王何如?(魏武将见匈奴使

10、)(何如,怎么样。)译文:魏王这个人怎么样?B、“奈何”、“如何”、“若何”等固定结构之中还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或动词性短语,成为“奈何”、“如何”、“若何”等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相当于“(把、对)怎么样”、“(把、对)怎么办”等。教材中这样的句子如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如何,把怎么样。)译文:凭你的力量,连魁丘这座小山丘就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如何,把怎么样。)译文:凭你的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棵草就奈何不了,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C、在“如何”、“若何”中插入代词“之

11、”后,又形成“如之何”、“若之何”的固定结构,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办”、“怎么样”等。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如之何,怎么。)译文:心爱的人在远方服役,教人怎么不思念?2以“不亦乎”成句的固定结构。这是疑问句中用来表示委婉反问的一种固定结构。其中否定副词“不”作状语,语气词“乎”表示疑问,助词“亦”无实际意义。“不亦”相当于“不(不是)吗”、“难道不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不亦乎,不是吗。)译文:学习并能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而不怨恨,不是具有

12、高尚道德的人吗?3以“何之有”成句的固定结构。这是在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形式基础上构成的一种固定结构,用来表示反问。翻译时,疑问代词“何”与前置宾语相连置于动词“有”后,“何之有”就是“有何”,译作“有什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之有,有什么。)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宋何罪之有?(公输)(何之有,有什么。)译文:宋国有什么罪?4以“得无乎”成句的固定结构。用来表示推测、揣度等委婉疑问的一种固定结构,相当于“恐怕(该不会、莫非)吧(吗)”。其中,“得无”也作“得毋(得微)”,“乎”也作“邪(耶)”。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得无无,恐怕吧。)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