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作业(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2473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鉴赏作业(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戏曲鉴赏作业(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戏曲鉴赏作业(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鉴赏作业(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红灯记与牡丹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姓名:谭陈清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信息计算系 班级:计本0803 学号:08301040312红灯记是革命历史题材,注重现实世界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世两和谐,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京剧红灯记:一段“提篮小卖拾煤渣”把我“留住”了,这位李玉,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嗓子又宽又亮十分“响堂”。老听戏的人仅此一段就“听”出了他的“道行”,然后坐住了看下去。李奶奶叫康静,一句“打渔的人何惧那狂风巨浪”把全场的人全“震”住了,那洪亮高亢的歌喉、从容淡定的气度、荡气回肠的声腔赢得了满场彩

2、。紧接着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和“听奶奶说红灯”,我心里给打了98分。这个年龄不大透着机灵的小姑娘,嗓子扮相还真有当年刘长瑜的意思,她居然能做到“唱”时和平常“说话儿”那么松弛那么流畅自然。吐字清晰行腔俏丽,力度有节奏恰到好处,“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这斤劲儿和火候儿和她的年龄不相符。这三代人全亮了相,我真不想走了。然后,从“粥朋脱险”“到痛说家史”到刑场“娃娃调”一直看到完。期间,李奶奶念到“我紧紧的把你抱在怀里”我鼻子一酸流泪了,偌大年龄看戏还掉眼泪,怪不好意思的,拿出面巾擦脸时发现左右也有拿掉眼睛擦眼睛。看完戏三五知己凑在一起又聊到半夜,朋友知我自幼钟情“西皮”“二黄”,说五日还有

3、戏票问我还去不去,我说还去,连续看了两遍,四十年前看了原版红灯记,且三代人的唱词念白都烂熟于心,万万想不到的是年近六旬,再看这出曾称为“样板戏之首”的红灯记竟然是一种全新体验,在国际歌旋律中对三代人携手迈向刑场时,居然有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喉头发紧的感觉,怎么回事?然后,回到宾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产生了一种心头有话非说不可的欲望。一是为梅兰芳剧团这些献身国粹,又确有灵秀之人的才人们,鼓鼓气儿打打劲儿,可千万别因为赌一口气干别的去了;二是为我们炎黄子孙独有的高雅娱乐形式(京剧艺术)说两句公道话。真不懂京剧的人该明白了,可别任什么人都敢看不起京剧,蔑视京剧,啥都不懂却敢于“破鼓乱

4、人捶”,动不动张嘴闭嘴就褒贬几句,什么“节奏慢”啊“太陈旧”啊,其实,原来也不怨这些,真敢“开牙”的先生们,他们家大人就没见过京剧。昆曲作为中国“百戏之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内外久负盛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排定十九种“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昆曲即名列第一。随着昆曲牡丹亭长生殿走出国门,逐渐在全世界爱好文化艺术的人们中找到了知音。自2004年以来,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昆曲风”,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大胆突破原有传统,将昆剧引入大剧场,在保留昆剧独特韵味的同时,进行全新的包装和改革。在过去的几年里,青春版牡丹亭不但在国内赢得了普遍赞誉,更走出国门进行世界巡演,让世

5、界人民充分领略了昆剧这一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剧种的巨大魅力。昆曲是京剧形成之前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形式,而京剧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昆曲的一些剧目、表演形式,以至于现在的一些名义上的京剧剧目使用的还是昆曲曲牌和唱法。昆曲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京剧中最有名的是红灯记。下面对这两部名曲剧在艺术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进行分析:昆曲牡丹亭中:1、人物形象“奇丽”女子杜丽娘是剧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形象,她敢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向往,敢于追求“梦中之爱”。或许,在当时社会有不少女子都有相似的内心情感萌动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憧憬,然而她们都不敢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可杜丽娘,不仅敢想,还敢于付之行动,经过无数艰

6、难曲折,最终战胜腐朽的旧礼教。这在礼教思想盛行的封建社会,早已视之为“奇”。作者刻画杜丽娘与柳梦海这种“叛逆爱情”,不仅仅是为了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为了提倡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而且它与当时社会正统思想矛盾冲突,注定了这段追求自由、真挚爱情的旅程的艰难和曲折,同时也衬托出这份爱情的坚贞伟大,难能可贵。成书后,很多妇女深受该剧感动,因为女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反映了她们内心的挣扎。此外,梦中“共欢云雨”,寻找“梦中之爱”,自行描画芳容,嘱咐死后葬画,这一系列的举动同样表现着杜丽娘行为之奇特,向人们展示杜丽娘是一个“奇丽”的女子。2、场景设置充满奇幻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的第一次相

7、遇,汤显祖选择了在春色盎然的花园里,在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神灵在“花神”的掩护之下,二人“把领扣拉,衣带宽,袖梢儿着牙儿苫也”,接着“紧相偎,慢斯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然后“忍耐温存一晌眠”。“花神”的出现预示着杜丽娘青春之情的绽放,爱情之梦的起航。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梦中之爱的热烈缠绵。而梦中持“柳”枝的英俊书生竟就是日后相遇的柳梦梅,梦中人与现实中的“真命天子”原来早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杜丽娘思病后让春香把自画像埋在梅树下,也为后来柳梦梅“拾画”“叫画”,以及重遇杜丽娘埋下伏笔。作者这样的奇妙构思让读者茅塞顿开,拍案叫绝。3、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柳梦梅拾得

8、杜丽娘的自画像,这竟引出了杜、柳的再次相遇。柳梦梅表达对画中人的倾慕,使得杜丽娘的魂魄夜间来与其幽会,十分离奇。杜丽娘为情入死出生,爱到死去还不够,还爱到活了过来,这般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更是神奇。二人的爱恋超越生死,穿越时空,终成佳偶,更是奇迹。超越了一般的“才子佳人成佳偶”的故事,避免了沦为一堆形式上的华章美句,经久不衰之作牡丹亭,最吸引人之处在一个“奇”字。奇特魅力的形象,诗情画意的场景,离奇变幻的情节,浪漫热烈的情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牡丹亭承载着姹紫嫣红的青春之梦,记载着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显示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最后我想说的是戏曲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文化,是国之精华,是名族精神的,它洞悉着中国文化精神和华夏哲学美学品格,是一种心性之美、哲思之美、生命力之美。但是,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强大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华文化始终以哲思和深情前进着,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千年的发展中完善着,壮大着,它们顺着历史的潮流不断改善自己,走向当代文化生活,走向全世界。只是,外域文化的冲击太过猛烈,让人们将本民族自己的东西渐渐淡忘。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动人的一面,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让它尽情地舞动,让它顺着潮流完善自己,走向全世界,让中华文化永久不衰!-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