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630398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三. 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1)皇帝集最高立法者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 2)广大官吏唯上是从,官场具有浓厚的因循守旧之风。( 3)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等。中央集权是 “ 地方分权 ” 的对称, 是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办事。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维持其统治。一、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政

2、权组织方式,其主要特征是:1.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权凌驾于国家至上。2.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这些官僚是皇帝的奴仆,随时听从使唤。他们在辖区内代表王权统治百姓。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其主要特征有: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认清二者的区别,不

3、至于在批判专制主义时,连中央集权合理性的一面也一起加以否定;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防止过分集权造成的弊端。( 4)存在时间长,影响广泛。2. 论述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齐国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 初税亩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 594 年,鲁国的 初税亩 . 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 ,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 ,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

4、、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 ( 人口税 ) 、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 代役税 ) 很重。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内容包括户调制 ,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 石、调帛或布1 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 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 改革赋役制度, 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 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 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

5、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两税法: 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 论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商朝时已存在, 西周时进一步推广,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

6、只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春秋后期,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其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形式:王田制: (如王莽时实行):形式上类似于井田制,但性质仍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王莽实行它目的是托古改制、限制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但结果适得其反;屯田制:不少朝代都实行过,如西汉、东汉

7、、曹魏(教材上有)、蜀、金朝(教材上有)、元朝、明朝,清初都实行过。这是政府或统治者组织的农民或军队的开荒种地。均田制:北魏、 隋唐都实行过,其前提条件是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唐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没有可分土地,均田制则无法继续实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占主要地位。春秋时期, 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己垦种的这部分土地,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

8、基础。4. 论述中国古代三公九卿制的演变:三公:秦之三公:(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 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西汉:将御史大未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律禄提高到与丞根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东汉: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主为司徒、司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买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

9、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 优崇之位” 。九卿:秦:(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泽之税。东汉和新一样,中央政府中设有九卿的官职。续汉书将太常、光禄勋、卫尉、

10、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定为九卿魏晋以后九卿多同东汉之制,仅廷尉有时改称大理;北魏改少府为太府。故隋唐九卿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己无行政之权。5.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黄帝至西周时期为萌芽期。在史书中,这一时期已有宰相名称如“相”、“百揆”、“宰”的记载。 这些职位实际已有辅助君王处理政务的职责,但尚未作为正式官称,所以也还谈不上建立宰相制度。春秋至秦为创立期。这一时期,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

11、制冲击,形成了以官僚体制为主、世卿世禄为辅的政治体制。(2)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乡里制度、郡县制开始建立,形成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重的体制。(3)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因为政事繁多, 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就出现了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为适应这种政治体制变化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普遍设立相职,建立起各自的宰相制度,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 完整成熟的宰相制度便水到渠成,正式创立, 成为后世沿袭相承的定制。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秦朝的宰相

12、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在秦统一中国、实行丞相制度后,相权日强。到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更是迅速膨胀,并很快达到鼎盛时期。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与当时的皇权基本上处于平等状态。但是相权和皇权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由于相权的膨胀使皇权受到威胁,在汉武帝之后,由于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朝和外朝,抑制了相权,相权就再也没有翻过身来。 可见,宰相制度的萌芽和创立时期虽然很长,但它的鼎盛时期却很短暂,不足百年。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其演变的特点是:(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宰相人数多变。从西汉前期1 人,到西汉后期和东汉时三公皆为宰相。( 2)办事机构庞大。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三公并相时期,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 多人。( 3)职责权限大。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 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 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诤等权,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在两汉时期,宰相涉权之广、职权之重,是后代宰相无法比

14、拟的。( 4)出身杂。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5)相权开始受到皇权的制约,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尚书台地位。在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宰相人数也是保持几人以上,使宰相的权力分散,后就不足以与皇权相对抗。6. 论述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隋唐:( 1)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7. 两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15、;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儒崇法。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8. 简述隋唐对外交流的情况:1.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隋唐时期统治者广泛地对外开放,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异国的先进文化,促进本国的发展。 2. 隋唐时期与亚洲各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交通便利有陆上,海上等三条路可以通往亚洲各国。 3.主要交往形式是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

16、、艺术交流等。(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1隋唐的对外交往主要有: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2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1日本遣唐使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中日贸易往来4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17、第 4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四、和东南亚、 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2中印经济文化交流3玄奘、义净西游五、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1 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2 和波斯、大食的往来3 和东罗马的往来4和非洲的往来9.两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汉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一)两汉文

18、化的形成是衡量民族兴亡的一个标志;(二)两汉文化揭示了政治经济的基础地位;(三)两汉文化对家族观念、伦理道德影响深远。总之,博大精深、浩瀚无垠的两汉文化是一个集萃八方百族文化的整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种类型文化精髓的“ 大一统 ” 文化,因而也就显示出十分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它既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鲜明性,是使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辉典范,其功绩之大、影响之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华夏民族“ 核心文化 ” 的两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今后仍将会对中国、

19、对世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0. 论述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个乱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1)经济 :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 牛耕 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20、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魏晋南北朝:(1)经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 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 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由于 民族融合的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 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精选学习资料 - - - -

21、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1. 论述先秦到隋唐官制的演变:秦、汉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 ,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 ,掌京畿警卫的中尉 ,掌刑辟的廷尉 ,掌谷货的治粟内史 ,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 ,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 ,掌宗庙礼仪的奉常 ,掌皇室属籍的宗

22、正 ,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国事与君主家事不分,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 是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之一。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建立中朝制, 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其中原属少府,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以及一些内廷人员,地位有较大提高。朝廷政务往往先与尚书、侍中、大将军等近侍内廷“中朝”人员商议,然后告之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外朝官实际作用被削夺,地位下降, 中朝官员受到重用。中朝制的建立既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也是内廷近臣权力膨胀的结果。汉成帝时,大司马(武帝时由太尉改称)、大司空(成帝时由御史大夫改称)和丞相(哀帝时改称大司徒)

23、三公权力进一步削弱。尚书权力扩大,尚书令为主管,设五曹。东汉时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 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1 人,尚书6 人,分掌三公、吏、民、客、二千石及中都官等六曹,分割或取代了九卿部分职权。东汉至魏晋,中央政务逐步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渐由九卿向六部过渡。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 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三省长官具有宰相之职,形成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的机制。这是行政制度的重要变化。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 下辖六部二十四司。尚书取联合办公制。都堂居省内中心,为政务活动中枢。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左

24、右丞,俱在此办公,下设左右司,分掌六部。六部由六曹演变而来,以吏部为首,掌官吏选授、勋封及考课之政,下辖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掌人口、土地、钱谷及赋税之政,下辖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下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下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隋、唐形成的尚书六部,无论从名称、职掌权限,还是组织建制,较之秦汉九卿都是一大进步。六部之外又有九寺五监,它由秦汉九卿演变而来。自魏晋六曹取

25、代九卿部分职权后,九卿名称虽存,但职责有了很大变化。南北朝改称寺,正副长官称卿、少卿。九寺中的太常寺仅掌祭祀、礼仪,科举考试归礼部;原掌宫殿守卫的光禄寺(由郎中令演变而来),专掌酒礼膳馐之事;卫尉寺专管武器和仪仗帐幕,不掌警卫;太仆寺掌一般马政,不管皇帝车马;廷尉改称大理寺,掌审讯刑狱,司法行政归刑部;鸿胪寺掌赞助礼仪,外族朝聘归礼部;司农寺管仓储之事,赋税财政归户部;宗正寺职责未变;太府寺为新设,掌金帛府藏。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分掌学校教育以及国家和宫廷手工业制造,宫殿、城廊、官衙的修建等。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是与六部配合的办事机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26、-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2. 论述先秦到隋唐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秦始皇 在全国设立郡县,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度。汉武帝 以后全国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魏晋南北朝基本延续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隋朝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政区。13. 简单评价秦始皇郡县制的功绩:1.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在他们的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

27、,缺少独立性。郡县制确立以来,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 设立郡县,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融合。3. 使国家的行政区划更加清晰,更加便利于中央政令的实施。4.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 简单叙述隋唐在文化方面的贡献:隋朝:隋王朝时期表现在哲学、文学 、语言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南北交融,是显著的。在书法艺术上,南方流行的是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首的新书体(行草书),秀逸流移;北方上承汉魏隶法,方正遒劲。隋代书法艺术综合南北,为唐代书法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唐朝: 1、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已经有雕版

28、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2、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3、散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韩愈提倡继承存贷散文优良传统,强调写文章不受形式的束缚,要言之有物,有创造性。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寓言。、4、阎立本和吴道子画家,擅人物故事画。他画的步辇图生动描绘了唐太宗从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吴道子的画立体感强,所画人物形态逼真,“ 吴带当风 ” 被后世称为 “ 画圣 ” 。5、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少山断崖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现在四百九十二窟,多是隋唐时开凿的。多娄画的是佛经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唐代的经济繁荣、统治阶级生活的豪华和劳动人民辛勤操作的艰苦。其艺术创作, 深刻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