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22761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是否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2、孩子与父母在身体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在身体形态等方面如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生物都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3、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五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少年期。4、人们认识地球经历的过程:天圆地方说居住地中心说地球说。5、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6、在地球仪上假想的轴叫地轴,它与地面相交的

2、两点就是南极和北极。7、地球仪上的一条将“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8、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分别叫(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北纬23.5的圆周线是北回归线。9、地球仪上的相关名称(从北极往南极的顺序):北极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南极。10、地图上的海洋用蓝色表示,平原用绿色表示,高原用黄色表示,并且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颜色越浅,表示颜色越低。我国的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1、长江、黄河的源头都在青藏高原。长江位于中国境内,全长6380千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由西向东流,经过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1个省

3、(直辖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12、地球的构造从表面到地心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4%,海洋面积约占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6%)13、世界上首次“地球日”活动是1970年4月22日,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14、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喀什。标志性城市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哈尔滨、沈阳、台北、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武汉、广州、呼和浩特、

4、西安、重庆、成都、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15、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约(90)名船员操纵3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经过2个月零9天,终于看到了大陆。16、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5艘帆船、200多人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17、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5、、(北冰洋)。我国属于亚洲,位于东半球(或者北半球)。18、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问世,它宣告了“太阳中心”学说的诞生。19、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20、一天之中,温度总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人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温度最高是14时左右,最低是6时左右。21、昼夜温度的变化跟太阳的照射有关。一年中,夏季的温度最高,冬季的温度最低。22、蒲公英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就合拢了;有些植物白天开花,夜晚闭合,夜合欢最为典型,每当4月初开花时节,白天张开花朵,夜晚合拢,也有少数的植物相反,昙花是夜晚开花。23

6、、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24、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树根胀裂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25、河流上游两边的高山下,那些棱角分明的石块是由于山体松动、山体裂缝或树根胀裂等原因从山体上掉落下来的。26、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有: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27、溶洞的奇特景观主要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是吊在溶洞顶部的,石笋是从地往上“长”的。2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到了黄河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增加10多倍。黄土高原是我

7、国沙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从黄土高原和黄河壶口来。29、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形成沙尘暴一般要有丰富的沙尘源、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强风作用和不稳定的天气。30、近几十年我们过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3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32、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城顷刻间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埋葬。33、火山分为死火山(以前喷发过,现在不再活动)、休眠火山(有的

8、死火山会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和活火山(时有喷发的火山)34、地震、火山喷发等许多自然力量能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35、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陆地泛大陆。这个泛大陆被海洋包围着,大约2亿年前,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陆地“碎片”在海洋中漂移着,就成了今天的世界地貌。36、地质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把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岩石圈活动很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才有了今天的地貌。37、全球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3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

9、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主要星座有狮子座,夏季主要星座有天鹅座,秋季的主要星座有飞马座,冬季主要星座有猎户座。39、观察不同季节的星空应该用不同季节的星图。观察南天星座时,要用南天星图,面对南方站立;观察北天星座时,要用北天星图,面对北方站立,再把星图举到一定角度进行对照观察。40、利用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利用北极星可以确定东南西北:面对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41、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气温适中;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温最高,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温最低。42、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夏季(7月或8月)气温最高,冬季(

10、1月或2月)气温最低。一年中,北半球内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43、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会出现结冰的现象。冬季室内不容易结冰,室外容易结冰。44、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的冰点为0。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冰和霜是水的固态。另外铁和酒精也有三态的变化。45、常见的植物过冬的方法有:穿甲戴盔(如松树)、舍末保本(如梧桐)、休眠过冬(如绊根草)、种子过冬(如狗尾草)等;常见的动物过冬方法有:冬眠过冬(青蛙、蛇)、减少活动(麻雀、喜鹊)、迁徙过冬(大雁、燕子、天鹅)、换毛过冬(狗、猫、兔子)、储存食物过冬(松鼠、蜜蜂、蚂蚁)、产卵过冬(螳螂

11、、蝗虫)等。二、简答题1、怎样制作地球档案?答:基本情况(形状、大小等);地球上的自然实践;地球的邻居;地球的四大洋七大洲。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3、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转变的?答:、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方的,像一个大托盘。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隐现,证明了地球不是平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证明地球不是方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后,证明地球是圆的。现在,可从太空观察地球,证明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4、北京是凌晨时,夏威夷是正午,纽约是傍晚,雅典是子夜 北京是正午时,夏威夷是傍晚,纽约是子夜,雅典是凌晨 北

12、京是傍晚时,夏威夷是子夜,纽约是凌晨,雅典是正午 北京是子夜时,夏威夷是凌晨,纽约是正午,雅典是傍晚5、一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吸热慢,散热慢,这样能导致风吹向不同方向,沙漠吸热快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6、夜间活动的动物:刺猬、猫头鹰、蝙蝠、老鼠、萤火虫、蝎子、虎、蚊、猫、飞蛾、蜘蛛、蜈蚣;白天活动的动物:牛、羊、马、鸡、鸭白天生长的植物:向日葵、菊花、夜合欢;夜间生长的植物:夜来香、昙花、仙人掌。7、人类应该为防治沙尘暴做些什么?(大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科学放牧,保护草场。)8、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里,应该怎么做

13、?在家里又应该怎么做?答:在教室里:有序撤离到空旷的地方,还可以躲避到课桌下、讲台旁,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躲避;在家里:迅速关掉煤气,邻里之间互相呼唤,可以躲避到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躲避。9、沙尘暴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10、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和益处?(危害:火山喷发的岩浆会引起火灾,会导致泥石流,海底火山爆发或地震会引起海啸,火山灰会严重污染环境;益处:会有火山肥土,火山矿物)11、由于地球运动形成的奇特地貌有: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山体污染,河流污

14、染。12、冬天人们为什么将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地窖里贮藏?(地窖里温度较高,这些蔬菜不易被冻坏)13、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大雁怕冷,南方冬季温度较高,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14、地震发生时,震区及其周围地区会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15、熔化:固态变液态,吸热;(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固态,放热;(水结成冰)汽化:液态变气态,吸热;(水烧开有水蒸气)液化:气态变液态,放热;(水蒸气遇冷的杯盖会变

15、成小水滴)升华:固态变气态,吸热;(结冰的衣服变干)凝华:气态变固态,放热(水蒸气遇冷形成霜)16、雪的形成(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落下形成降雪,高于0时,可能出现雨夹雪);露的形成(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17、冬天洗的衣服怎样让它干得更快?(太阳下、通风处、展开,让衣服上的冰水尽快变成水蒸气挥发跑掉)三、实验题1、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答:在乒乓球上确定相对应的南北两极,然后在两极出钻出小孔;根据两极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若干经线和纬线;画出陆地和海洋;用一个铁丝穿过乒乓

16、球上的两极,支起乒乓球,然后像地球仪那样适当倾斜。2、实验名称: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五角星。 实验过程:我是这样做的:(1)将五角星贴在北边的天花板上,当作北极星;(2)在地球仪的北回归线上插上大头针,作为地球上的物体;(3)用手电筒代表太阳;(4)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注意在转动的时候地球地轴的北极始终要对着北极星。 现象记录:手电筒代表的太阳照在地球仪代表的地球上,一面有光,一面无光,有光的是白天,无光的是夜晚。 现象分析:(1)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有自转和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约

17、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24小时;(2)引起“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3、实验名称: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 我的猜想:和太阳的照射的角度、面积有关 实验器材:温度计(4支)、白炽灯、黑色的纸袋(4个) 实验过程:我是这样做的:(1)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黑色纸袋;(2)一支温度计与桌面垂直,第二支与桌面成45度角,第三支水平放置,第四支放在桌子下面;(3)把白炽灯放在距离温度计球部30厘米处(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4)记下每支温度计的温度,打开白炽灯,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共记录10次,10分钟后,关闭白炽灯。 现象记录:第三支温度计问题最高,第四支温度最低 现象分析:(1)我们

18、在早上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类似将温度计与桌面垂直放置,正午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类似将温度计水平放置。(2)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距离、面积有关。当太阳直射地面时,地面温度最高。4、实验名称:卵石的形成 实验器材:水槽、铁钳、酒精灯、小石子、小碎砖、罐头瓶等 我的推测:(1)卵石是经过风化作用从石块变成小的石子(2)是经过水的冲击和石块之间的碰撞摩擦而形成 实验过程:实验一:用钳子夹一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热石块即刻放入冷水中,反复多次 实验现象:石块会出现裂缝,一块变成两小块 实验二:将小碎砖放进装了水的罐头瓶中,盖紧,使劲摇晃5分钟,倒出,与未摇晃过的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有的小碎砖失

19、去了棱角,变光滑了,还会有细沙 实验结论: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5、实验名称:探究溶洞的形成 实验器材:滴管、稀盐酸、石灰岩 我的推测: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被侵蚀 实验过程:用滴管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 实验现象:石灰岩会冒泡,过一会后,石灰岩上会出现小坑 实验结论:我认为溶洞是: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面或者沿缝隙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物质的侵蚀下形成许

20、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地下水退去,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的溶洞。6、实验名称: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我的推测:是石灰岩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还有温度的变化有关实验器材: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实验过程:(1)往澄清的石灰水吹进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2)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气,观察发生的现象;(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实验现象:石灰水便浑浊,后又变清,最后有细小的乳白色沉淀物实验结论:石灰岩(浑浊的“石灰水”中哪些白色的小颗粒就是组成石灰岩的物质)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或地下水后,慢慢成了实验中第二次变清的水

21、,这种水渗到溶洞顶部滴落下来时,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就有乳白色的沉淀物留在溶洞顶部,就形成了钟乳石。7、实验名称:“河床为什么会升高” 我的猜想:黄河两岸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实验器材:两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一块带有草根的草皮,泥沙,水,水槽,喷壶 实验过程:(1)将两块木板分别搭起形成坡度一样的斜坡,分别在坡底放上两个水槽(2)第一块上铺满草皮,第二块上铺满泥沙(3)在坡顶用喷壶以同样的速度在同样的高度喷洒相同水量的水(4)观察水槽中的情况 实验现象:有草皮覆盖的“坡”上流到水槽里的水和土很少,水较清,没有草皮覆盖的,水槽里的泥沙很多,且水较浑浊。 这些现象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是

22、由于黄河两岸的人们过度放牧、植被破坏造成的 这些现象给黄河沿岸的人们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河床再抬高的话,一旦遇到大雨,黄河泛滥,漫过大堤,将会给黄河两岸的居民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8、实验名称:模拟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我的猜想: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板块的挤压 实验器材:一叠纸, 硬质薄塑料片 实验过程:(1)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2)用硬质薄塑料片做上面的实验,直至折断 实验现象:(1)纸会向中间挤压,中间部分会隆起(2)向中间挤压时,塑料片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表以下有许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

23、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以后,就会发生地动。9、实验名称:模拟火山爆发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岩浆温度高,压力大,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地层薄弱处喷发出来 实验器材:薄纸、塑料瓶上带小洞的塑料瓶,红墨水,煮开的粥 实验过程:(1)用薄纸将瓶盖上的小洞糊住,瓶内装上水,滴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用力挤压塑料瓶(2)观察粥烧开的情景 实验现象:(1)红色的液体会从薄纸糊住的小洞处喷射出来(2)从底部涌出大量的气泡,表面不断翻腾 实验结论: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熔化了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从地层的薄弱处爆发出来,形成火山爆发。10、实验名称:探讨四季星空的成因

24、我的猜想:和地球的公转有关实验器材:楼房,人,相机实验过程:围绕一栋楼房转一圈,用相机照出在楼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看到的景色实验现象:四个方位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实验结论:“楼房”比作太阳,围绕楼房转圈的“人”比作地球,看到的“景物”比作星空。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有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一圈时间为一年,不同季节转到了不同位置上,所以我们看到的星空就不一样了。11、实验名称:霜是怎样形成的?我的猜想:是水蒸气遇到低温形成的 实验器材: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实验过程:在一个深色外壁的搪瓷杯内装一些冰,再撒一些盐与冰混合。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冰盐混合物的温度。观

25、察杯的外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杯壁上有白色的晶体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变成冰晶附着在杯外壁,就形成了霜。一、填空题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是否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2、孩子与父母在身体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在身体形态等方面如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生物都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3、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五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少年期。4、人们认识地球经历的过程:天圆地方说居住地中心说地球说。5、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

26、,制成的地球模型。6、在地球仪上假想的轴叫地轴,它与地面相交的两点就是南极和北极。7、地球仪上的一条将“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8、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分别叫(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北纬23.5的圆周线是北回归线。9、地球仪上的相关名称(从北极往南极的顺序):北极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南极。10、地图上的海洋用蓝色表示,平原用绿色表示,高原用黄色表示,并且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颜色越浅,表示颜色越低。我国的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1、长江、黄河的源头都在青藏高原。长江位于中国境内,全长6380千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由西向东流,经过青海、西藏

27、、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12、地球的构造从表面到地心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4%,海洋面积约占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6%)13、世界上首次“地球日”活动是1970年4月22日,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14、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喀什。标志性城市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哈尔

28、滨、沈阳、台北、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武汉、广州、呼和浩特、西安、重庆、成都、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15、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约(90)名船员操纵3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经过2个月零9天,终于看到了大陆。16、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5艘帆船、200多人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17、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29、)、(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我国属于亚洲,位于东半球(或者北半球)。18、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问世,它宣告了“太阳中心”学说的诞生。19、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20、一天之中,温度总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人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温度最高是14时左右,最低是6时左右。21、昼夜温度的变化跟太阳的照射有关。一年中,夏季的温度最高,冬季的温度最低。22、蒲公英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就合拢了;有些植物白天开花,夜晚闭合,夜合欢最为典型,每当4月初开花时节,白

30、天张开花朵,夜晚合拢,也有少数的植物相反,昙花是夜晚开花。23、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24、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树根胀裂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25、河流上游两边的高山下,那些棱角分明的石块是由于山体松动、山体裂缝或树根胀裂等原因从山体上掉落下来的。26、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有: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27、溶洞的奇特景观主要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是吊在溶洞顶部的,石笋是从地往上“长”的。2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到了黄河中下游,河

31、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增加10多倍。黄土高原是我国沙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从黄土高原和黄河壶口来。29、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形成沙尘暴一般要有丰富的沙尘源、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强风作用和不稳定的天气。30、近几十年我们过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3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32、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城顷刻间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埋葬。3

32、3、火山分为死火山(以前喷发过,现在不再活动)、休眠火山(有的死火山会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和活火山(时有喷发的火山)34、地震、火山喷发等许多自然力量能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35、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陆地泛大陆。这个泛大陆被海洋包围着,大约2亿年前,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陆地“碎片”在海洋中漂移着,就成了今天的世界地貌。36、地质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把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岩石圈活动很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才有了今天的地貌。37、全球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

33、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3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主要星座有狮子座,夏季主要星座有天鹅座,秋季的主要星座有飞马座,冬季主要星座有猎户座。39、观察不同季节的星空应该用不同季节的星图。观察南天星座时,要用南天星图,面对南方站立;观察北天星座时,要用北天星图,面对北方站立,再把星图举到一定角度进行对照观察。40、利用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利用北极星可以确定东南西北:面对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41、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气温适中;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温最高,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温最低。42、一年中气温

34、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夏季(7月或8月)气温最高,冬季(1月或2月)气温最低。一年中,北半球内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43、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会出现结冰的现象。冬季室内不容易结冰,室外容易结冰。44、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的冰点为0。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冰和霜是水的固态。另外铁和酒精也有三态的变化。45、常见的植物过冬的方法有:穿甲戴盔(如松树)、舍末保本(如梧桐)、休眠过冬(如绊根草)、种子过冬(如狗尾草)等;常见的动物过冬方法有:冬眠过冬(青蛙、蛇)、减少活动(麻雀、喜鹊)、迁徙过冬(大雁、燕子、天鹅)、换毛过冬(狗

35、、猫、兔子)、储存食物过冬(松鼠、蜜蜂、蚂蚁)、产卵过冬(螳螂、蝗虫)等。二、简答题1、怎样制作地球档案?答:基本情况(形状、大小等);地球上的自然实践;地球的邻居;地球的四大洋七大洲。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3、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转变的?答:、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方的,像一个大托盘。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隐现,证明了地球不是平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证明地球不是方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后,证明地球是圆的。现在,可从太空观察地球,证明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4、北京是凌晨时,夏威夷是正午,纽约是傍晚,雅典

36、是子夜 北京是正午时,夏威夷是傍晚,纽约是子夜,雅典是凌晨 北京是傍晚时,夏威夷是子夜,纽约是凌晨,雅典是正午 北京是子夜时,夏威夷是凌晨,纽约是正午,雅典是傍晚5、一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吸热慢,散热慢,这样能导致风吹向不同方向,沙漠吸热快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6、夜间活动的动物:刺猬、猫头鹰、蝙蝠、老鼠、萤火虫、蝎子、虎、蚊、猫、飞蛾、蜘蛛、蜈蚣;白天活动的动物:牛、羊、马、鸡、鸭白天生长的植物:向日葵、菊花、夜合欢;夜间生长的植物:夜来香、昙花、仙人掌。7、人类应该为防治沙尘暴做些什么?(大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科学放

37、牧,保护草场。)8、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里,应该怎么做?在家里又应该怎么做?答:在教室里:有序撤离到空旷的地方,还可以躲避到课桌下、讲台旁,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躲避;在家里:迅速关掉煤气,邻里之间互相呼唤,可以躲避到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躲避。9、沙尘暴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10、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和益处?(危害:火山喷发的岩浆会引起火灾,会导致泥石流,海底火山爆发或地震会引起海啸,火山灰会严重污染环境;益处:会有火山肥土,火山矿物)11、由于地球运动形成的奇特地貌

38、有: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山体污染,河流污染。12、冬天人们为什么将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地窖里贮藏?(地窖里温度较高,这些蔬菜不易被冻坏)13、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大雁怕冷,南方冬季温度较高,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14、地震发生时,震区及其周围地区会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15、熔化:固态变液态,吸热;(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固态,放热;(水结成冰)汽化:液态变气态,吸热;(

39、水烧开有水蒸气)液化:气态变液态,放热;(水蒸气遇冷的杯盖会变成小水滴)升华:固态变气态,吸热;(结冰的衣服变干)凝华:气态变固态,放热(水蒸气遇冷形成霜)16、雪的形成(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落下形成降雪,高于0时,可能出现雨夹雪);露的形成(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17、冬天洗的衣服怎样让它干得更快?(太阳下、通风处、展开,让衣服上的冰水尽快变成水蒸气挥发跑掉)三、实验题1、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答:在乒乓球上确定相对应的南北两极,然后在两极出钻出小孔;根据两极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

40、南北回归线、若干经线和纬线;画出陆地和海洋;用一个铁丝穿过乒乓球上的两极,支起乒乓球,然后像地球仪那样适当倾斜。2、实验名称: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五角星。 实验过程:我是这样做的:(1)将五角星贴在北边的天花板上,当作北极星;(2)在地球仪的北回归线上插上大头针,作为地球上的物体;(3)用手电筒代表太阳;(4)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注意在转动的时候地球地轴的北极始终要对着北极星。 现象记录:手电筒代表的太阳照在地球仪代表的地球上,一面有光,一面无光,有光的是白天,无光的是夜晚。 现象分析:(1)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有自

41、转和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24小时;(2)引起“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3、实验名称: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 我的猜想:和太阳的照射的角度、面积有关 实验器材:温度计(4支)、白炽灯、黑色的纸袋(4个) 实验过程:我是这样做的:(1)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黑色纸袋;(2)一支温度计与桌面垂直,第二支与桌面成45度角,第三支水平放置,第四支放在桌子下面;(3)把白炽灯放在距离温度计球部30厘米处(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4)记下每支温度计的温度,打开白炽灯,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共记录10次,10分钟后,关闭白炽灯。 现象记

42、录:第三支温度计问题最高,第四支温度最低 现象分析:(1)我们在早上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类似将温度计与桌面垂直放置,正午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类似将温度计水平放置。(2)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距离、面积有关。当太阳直射地面时,地面温度最高。4、实验名称:卵石的形成 实验器材:水槽、铁钳、酒精灯、小石子、小碎砖、罐头瓶等 我的推测:(1)卵石是经过风化作用从石块变成小的石子(2)是经过水的冲击和石块之间的碰撞摩擦而形成 实验过程:实验一:用钳子夹一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热石块即刻放入冷水中,反复多次 实验现象:石块会出现裂缝,一块变成两小块 实验二:将小碎砖放进装了水的罐头瓶中,盖紧,使劲摇

43、晃5分钟,倒出,与未摇晃过的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有的小碎砖失去了棱角,变光滑了,还会有细沙 实验结论: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5、实验名称:探究溶洞的形成 实验器材:滴管、稀盐酸、石灰岩 我的推测: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被侵蚀 实验过程:用滴管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 实验现象:石灰岩会冒泡,过一会后,石灰岩上会出现小坑 实验结论:我认为溶洞是: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面或者沿缝隙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

44、产生溶解作用,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物质的侵蚀下形成许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地下水退去,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的溶洞。6、实验名称: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我的推测:是石灰岩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还有温度的变化有关实验器材: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实验过程:(1)往澄清的石灰水吹进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2)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气,观察发生的现象;(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实验现象:石灰水便浑浊,后又变清,最后有细小的乳白色沉淀物实验结论:石灰岩(浑浊的“石灰水”中哪些白色的小颗粒就是组成石灰岩的物质)

45、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或地下水后,慢慢成了实验中第二次变清的水,这种水渗到溶洞顶部滴落下来时,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就有乳白色的沉淀物留在溶洞顶部,就形成了钟乳石。7、实验名称:“河床为什么会升高” 我的猜想:黄河两岸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实验器材:两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一块带有草根的草皮,泥沙,水,水槽,喷壶 实验过程:(1)将两块木板分别搭起形成坡度一样的斜坡,分别在坡底放上两个水槽(2)第一块上铺满草皮,第二块上铺满泥沙(3)在坡顶用喷壶以同样的速度在同样的高度喷洒相同水量的水(4)观察水槽中的情况 实验现象:有草皮覆盖的“坡”上流到水槽里的水和土很少,水较清,没有草皮覆盖的

46、,水槽里的泥沙很多,且水较浑浊。 这些现象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是由于黄河两岸的人们过度放牧、植被破坏造成的 这些现象给黄河沿岸的人们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河床再抬高的话,一旦遇到大雨,黄河泛滥,漫过大堤,将会给黄河两岸的居民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8、实验名称:模拟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我的猜想: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板块的挤压 实验器材:一叠纸, 硬质薄塑料片 实验过程:(1)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2)用硬质薄塑料片做上面的实验,直至折断 实验现象:(1)纸会向中间挤压,中间部分会隆起(2)向中间挤压时,塑料片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表以下有许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当坚

47、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以后,就会发生地动。9、实验名称:模拟火山爆发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岩浆温度高,压力大,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地层薄弱处喷发出来 实验器材:薄纸、塑料瓶上带小洞的塑料瓶,红墨水,煮开的粥 实验过程:(1)用薄纸将瓶盖上的小洞糊住,瓶内装上水,滴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用力挤压塑料瓶(2)观察粥烧开的情景 实验现象:(1)红色的液体会从薄纸糊住的小洞处喷射出来(2)从底部涌出大量的气泡,表面不断翻腾 实验结论: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熔化了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从地层的薄弱处爆发出来,形成火山爆发。10、实验名称:探讨四季星空的成因我的猜想:和地球的公转有关实验器材:楼房,人,相机实验过程:围绕一栋楼房转一圈,用相机照出在楼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看到的景色实验现象:四个方位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实验结论:“楼房”比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