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692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 编写者:余佑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及写作脉络。 2、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2、文化常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学科,有其独立之任务;必须抛弃旧

2、式教育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通过文字桥梁,把握意义情味;作文立其诚;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语言流利。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商酌()累赘()拖沓()搀和() rn()长j()躬dinpi()流离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 晦涩: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4、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第一部分:第段,写的是。 第二部分:第段,写的是。 第三部分:从第段到第段,详写叶圣陶先生的方面。 第四部分:从第段到第段,从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 第五部分:第段,写的是的思

3、考。 5、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4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两处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拓展提升】 生活 叶圣陶 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

4、、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予,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

5、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

6、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

7、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

8、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1.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2.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别扭(bi)譬如(p)鞠躬尽瘁(j) B业绩(j)字帖(ti)细致恳切(kn) C恢复(hu)商酌(zhu)颠沛流离(pi) D累赘(zhui)拖沓(t)以身作则(z) 2、填空 叶圣陶,原名、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现代、 和,

9、有“”之称。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相关链接】 文学常识 以小见大: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

10、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自主学习】 1.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 3.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5.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2.“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3.“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

11、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二、综合探究 4.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5.叶圣陶先生著作等身,在各方面成就巨大,作者并没有谈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叶圣陶先生的为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纪念他,有什么好处? 【拓展提升】 文章的修改 叶圣陶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认真的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那么,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所写的文字,看看有无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就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

12、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叫思想),表达得充分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要检查的,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可是有些人不领会。常听人说:“这篇东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更意思似的。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层意思,没有那层意思,检查过后,发觉这层意思用不着,该删去,那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思

13、了吗?譬如原稿上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衔接,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词句了吗?词句需要变更,只为意思需要变更。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认为: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关涉全局,小的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改就不肯草率从事。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

14、看”,还要“念”,就是把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就是修改的办法。念下去顺当,就因为语言流畅妥贴,意思也就流畅妥贴。 1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写完了一篇文章,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B.文章的修改,不会变更原文意思;变更有大小,关乎全局和枝节。 C.修改文章一定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 D

15、.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这才是正确的修改办法。 2.第四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理解”指什么? 3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修改下面一篇日记的内容。 在班上,我相貌平平,成绩平平,很不起眼。放学路上,我独自行走,看着别的同学结伴而行,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今天回到家中,我进门便看到一株茉莉花蜷缩在茶几一角,一小团绿叶,中间只几粒花苞,它那瘦小的花骨朵与盛开的杜鹃花相比,简直是不值一题。我突然觉得,它与我一样很不起眼!这时,一阵清香飘来,我嗅香而去,啊,是茉莉花的香气!它开在杜鹃花的边上,没有丝毫自负和胆怯我忽然懂了:我应该像这茉莉一样,不在乎别人的“花”开得多艳美,认真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篇日记中,从“全局”来看,可以删除的一句是;从“枝节”看,有错别字的一句是,词语“配合照应”不当的一句是。(填句子序号) 【当堂检测】 1、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 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 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 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 2、收集、积累文言词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学习了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列举一二例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