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16906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对待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认真、自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希望你们喜欢。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2.某遗址考古发现一枚针,针长82毫米,针身光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经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此针不是木质,距今约二万年。据此推断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此针可能为骨制 这些居民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居民已有追求美的思想意识A. B. C. D.3.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石斧 耒耜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4.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5.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山顶洞人遗址 元

3、谋人遗址纪念碑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A. B. C. D.6.在古史传说中,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开辟集市,被誉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创始人的英雄人物是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7.“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同你同归于尽!”这 句话中的“太阳”指A.夏王桀 B. 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8.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更替的顺序是A.夏周商 B.夏商周 C. 周夏商 D.商夏周9.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2016年属于A.公元20世纪20年代 B.公元20世纪初期C.公元21世纪初期 D.公元19世纪20年代10.西周统治者非常注重“礼仪教化”,你认为“礼仪教化”

4、的作用是教化民众,稳固统治秩序 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调节社会矛盾,解决和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歧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只对统治阶级起作用A. B. C. D.11.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A.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B.统治者的个人能力C.改革促进国家发展 D.战争确立霸业12.关于早期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是研究夏朝历史的重要依据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C.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D.都江堰是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13.铁制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下列图片反映的铁制农具最有

5、可能出现在A.夏朝 B.商 朝 C.西周 D.战国14.成语故事为我们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信息。吕氏春秋中记载道:荆庄王立三年,成公贾入谏,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 鸣将骇人。请你猜猜这是哪个成语故事的由来?A. 问鼎中原 B.笨鸟先飞 C. 惊弓之鸟 D.一鸣惊人15.“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16.“惟殷先人,有

6、典有册。”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小篆17.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18.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草文字19.现在世界上还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仔细想一下,如果战国诸子中有人来到现代,他们谁会第一个指责霸权主义A.墨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20.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7、 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尧、舜 B.黄帝、炎帝 C.孔子 D.禹、启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 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图1 图2图1 图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

8、理你?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 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学生应该怎么做?22.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 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

9、主要措施。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小明和小芳产生了分歧。评价历史上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变法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样重要的影响?这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 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 国史大纲材料三 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

10、看作是平等的。胡适请回答: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材料二:史书记载:禹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使启得以攻杀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益,并征服其他不服从自己的部落。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11、荀子材料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请回答: 材料一讲的是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什么制度?这种制 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材料一中的制度被材料二中的什么制度所代替,开始了“家天下”?材料三表明西周实 行什么制度?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D D B A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D D B C C C A 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1.半坡居民 干栏式房屋大禹 修建

12、都江堰道家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自我觉醒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倾邻国而雄诸侯”。要把变法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的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23.孔子儒家“仁”和“礼”首创私学有教无类24.禅让制。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目的:为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推行县制。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