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16884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

2、,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及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单 元 教 学 目 的 一、知识及技能: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及方法: 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感情,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3、观: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单 元 教 学 重 难 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课文人物形象,收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让学生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 学课 时安 排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26、全神贯注 2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 2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共 计 12 课 时课 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主备人A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4、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及方法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

5、基本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揭题审题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初读课文,检查自学1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6、?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地“更(g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理清文章层次。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

7、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3),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1、学生讨论回答(1)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3)不平常,不简单。2、交流理解(1) 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

8、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盲目的程度 (3)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小结 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3、4.、5、6自然段。2、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3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 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2、 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

9、么想的?3、 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1、齐读三自然段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2、“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3、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

10、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3 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4 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1、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2、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3、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朗读 第五、六自然段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3当看

11、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4这说明什么?1、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2、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3、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4、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小结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交流汇报:1、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2、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

12、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教学反思课 题26 全神贯注主备人A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及段之间的联系。二、过程及方法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3、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及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2了解段及段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初读课文,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及 段之间的联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过程及方法朗读课文,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体会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

14、着、求实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雕塑家罗丹的故事,课文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 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 2、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1、理解“全神贯注” 2、交流 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雕塑(s))”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不禁(j9n)”的“禁”不要读成“禁(jn)止”

15、的“jn”的音。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汇报交流: “径(j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按自然段默读,划分结构段落1概括出自然段段意。 教师归纳: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

16、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2 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及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交流汇报自然段段意: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

17、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一、知识及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过程及方法1.联系实际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2.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品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阅读分析第一段。1提问思考:(1)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2)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

18、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 (1)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2) 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阅读分析第二段。1默读这二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

19、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3、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1、议一议,求得共识。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学生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3、“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课 题27 鱼游到了纸上主备人A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

20、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3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花港,清澈,鱼缸,聋哑,一丝不苟三、检查自学生字:罢、苟、唯、骄 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分段、概括段意。从词语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归纳: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

22、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2、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文中用这个词突出表现了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五、作业:熟读课文。写课后词语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过程及方法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1、同学

23、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答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1) 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2) “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

24、态? 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专注、入神) 2、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3、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2、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3、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 4、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

25、么成语吗? 1、生答:坚持不懈、 忘我,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 2分角色朗读 3、鱼游到了心里 4、胸有成竹 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忘我 看鱼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专注青年坚持不懈 画鱼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课 题父亲的菜园主备人A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2、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发菜园,是怎样开发的。二、过程及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

26、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板书,思考内容出示自读提纲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2、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

27、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3、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板书设计28 父亲的菜园新辟菜园 暴雨冲走菜园重建菜园料理菜园 失去菜园父亲收获硕果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园地七主备人A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4、 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教学难点写自己敬佩的一

28、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课时安排4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口语交际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谈话导入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四个人为小组,将收集材料小组交流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

29、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全班交流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延伸拓展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

30、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小组完成作品我最佩服的一个人看了这个题目,我的心就像阳春三月里的柳条,随风任意摆动。对,就写她,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王兰。我清楚地记得一个炎热的夏天,学校举办个人演唱比赛,每班一人参加,我想:我和王兰的歌唱水平差不多,这个机会嘛我样和她竞争。可是第二天,王兰主动跟我说:“晨晨,我看你去比赛合适。昨晚,我和班长商量好了,决定让你去。”我深思着:王兰为什么不和我竞争呢这时,王兰打断了我思绪,说:“别想了,我会帮你练习的。”此后,王兰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帮我练习唱歌。她帮我练嗓子,纠正我的发音,她还把录音带送到我家,让我听人家是怎么唱的。两个礼拜以后,我在声音强弱和

31、节奏两方面进步多了。时间如水,到比赛了,我怀信心,跟着节奏唱起来,我边唱边跳,吸引了台下的观众。表演结束时,台下响起了一阵轰雷似的掌声。当校长把奖杯发到我面前时,我心里很高兴,觉得该好好地谢谢王兰,便主动来到王兰面前,把奖杯送到给了王兰,王兰一推,说:“不,荣誉是你得来的,我应祝贺你。”我非常感动,王兰,你真是我的好姐姐。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激发习作兴趣加强记忆2、通过竞争,学生之间的学习词语。在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谈话导入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

32、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明确习作要求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精彩回顾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习作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2、 及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

33、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板书设计 第 三 课 时课时目标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引号的作用,深入体会引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并试着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我的发现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1、交流句子意思 2、交流引号的作用 3、找类似的句子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得

34、正确。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读成语,交流意思阅读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2、 指名朗读。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这个成语故事。教学可分两步。第一步,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结合插图,大致了解成语的含义;第二步,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鹏程万里”的含义。第 四 课 时课时目标习

35、作评讲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整理草稿,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进行扩句补充,修改。老师罗列好的段落和词语,并适当做解释,便于学生理解,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尤其是标点的使用,段落的排版和文章的结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个性展示台教师发下习作本,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教师做小结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

36、修改。注意记录,为以后习作打基础。个人再修改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范文借鉴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群扫地的阿姨,而就是这群清洁工阿姨,让我敬佩不已。 阿姨们每天早早就来扫地,常常忙到太阳落山时,才能回家,你从她们的身边走过,常常会看到她们额角上划落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冬天的时候,阿姨们的手已经冻得都发紫了,可她们仍然一往如常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们的手早已结出茧了,一个个茧如钢铁一般硬。她们吞噬着旁人异样的目光,她们忍受着旁人

37、的闲言闲语,可这些话语、目光,都没有打乱她们扫地的习惯,她们这番无怨无悔的付出着,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的体会她们可偏偏就是有些缺德的人,要么就是向清洁工阿姨们扫干净过的地方再次扔入果皮纸屑,要么就是说了一句脏话,之后向原本干净无瑕的地方吐入口水他们何时才会领悟到清洁工阿姨们的辛苦呢?他们认为清洁工阿姨的钱那么好赚吗?清洁工阿姨每天都要遭受上司的辱骂,这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就是因为他们那些缺德的行为!清洁工阿姨们每个星期都会花一些时间去扫地,而且不论花了多少时间去扫,一个月也只能得到900元的工资,这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洁净,为了我们的生活健康。她们日日夜夜地操劳着。是谁在你每天上学(上班)的路上冲你微笑?是谁在你每天放学(下班)的时候抬头望着你?是谁将你们随手扔下的垃圾给扫掉?是谁如此无怨无悔、不畏辛苦的付出着?那就是清洁工阿姨们,她们永远是我们最敬佩的人群,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绿化女神”、“劳动女神”!我们要感谢她们。难道她们不是我们最敬佩的人吗?177 /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