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615486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教案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使至塞上》教案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教案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教案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使至塞上教案1 .作者及写作背景。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王维少年时就有 才名,21岁擢进士第,后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 为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安史之乱,他被迫 接受伪职,后被定罪下狱,旋即得到赦免,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无心仕途,专 诚奉佛,故后人称其为“诗佛”。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 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静逸明秀诗境。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 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

2、节度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 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2 .朗读指导。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用心揣摩诗 中流露出的情感。听后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找学生朗读,最后教师范读,学生 齐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把握该诗的内容和情感。3 .品味赏析。首联一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 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 “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那么成为诗中描 绘风光景物的根据。颔联一一“征蓬出汉塞,归雁

3、入胡天。”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 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 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 写飘零之感。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 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O而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O“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那么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 旧巢育雏,适得其所;诗人迎着大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颈联一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 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

4、,无边无际。昂首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 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 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另一幅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黄昏,落日低垂河面,河水 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 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仿佛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 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尾联一一“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

5、诗的收束,顺其自 然。4 .品评名句。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读罢王摩诘全集,说到“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 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假设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 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 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孤烟,一个“直”字传达出孤烟的劲拔和坚 毅。“长河落日圆”,

6、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 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 神,难以言其妙处。诗人用四种景物比照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 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 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 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因此尽管香菱对这两 句诗无法作深入的分析理解,但她的体味是有道理的。5 .小结o这首诗将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 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 头的豪迈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